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研发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思杨 郭晓荣 +3 位作者 王伟军 沈晓松 陈倩 简永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适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评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方法:从14所中小学校抽取8679名学生(年龄9~19岁)。通过检验单维性、独立性、区分度和条目功能差异(DIF)构建条目库。采用R软件编... 目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适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评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方法:从14所中小学校抽取8679名学生(年龄9~19岁)。通过检验单维性、独立性、区分度和条目功能差异(DIF)构建条目库。采用R软件编程构建AMH-CAT算法,并通过真实与模拟数据验证信效度。以中小学心理访谈评估记录表作为效标工具,评估AMH-CAT对心理健康危机等级的预测效度。结果:条目库43个条目总体满足单维性和独立性,区分度均>0.80,在性别上无DIF。AMH-CAT在各终止规则下,ABS值<0.40、RMSE值<0.50,心理健康危机水平估计值与真值间的相关(r)>0.87(P<0.001)。真实被试在SE(θ)≤0.4终止规则下平均答10个条目,信度为0.89,与完整条目库得分正相关(r=0.95,P<0.001)。对1级、2级关注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89和0.90。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具有理想的效度、信度和评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项目反应理论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心理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拓扑结构分析:基于纵向追踪数据
2
作者 董王昊 张杰 +2 位作者 孟素洁 贾敏 王伟军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7,I0007-I0017,共24页
网络适应作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复杂多维的内部属性仍未得到系统探讨。本研究首次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核心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外部联结。横断网络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适应中好奇心的“双刃剑”作用,即... 网络适应作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复杂多维的内部属性仍未得到系统探讨。本研究首次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核心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外部联结。横断网络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适应中好奇心的“双刃剑”作用,即过高或过低的好奇心均不利于网络适应的发展。网络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网络适应具有整体的稳定性,但其拓扑属性会发生内部流转。交叉滞后网络分析表明,网络自我效能在网络适应发展过程中起“总舵手”作用,而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信息搜索是青少年网络适应的重要“落脚点”。二元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指出,网络信息保护对网络成瘾具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不仅为理解青少年在数字世界中的成功适应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新时代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适应 网络成瘾 拓扑结构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67
3
作者 陈武 李董平 +2 位作者 鲍振宙 闫昱文 周宗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23,共13页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观",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同时考察家庭因素(亲子依恋)、同伴因素(越轨同伴交往)和个体因素(意志控制)对青少年PIU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758名初中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3.53岁,SD=1.06),让其自我报告亲子依恋、越轨同伴交往、意志控制和PIU的情况。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亲子依恋对PIU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亲子依恋通过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IU。(3)该间接效应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相对于意志控制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意志控制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发展系统理论不同亚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理解亲子关系"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PIU。青少年PIU的预防干预不仅要重视家庭因素、同伴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网络使用 亲子依恋 越轨同伴交往 意志控制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发展级联的个体内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段文婷 孙启武 +2 位作者 王铭 吴才智 陈真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27,共15页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具有中等或较弱的协同变化关系,T1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2内化问题,T2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3外化问题,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2)在女生群体中,T2内化问题可正向预测T3外化问题,而在男生群体中,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没有相互预测作用;(3)亲社会行为倾向的4个因子(公开的、依从的、情绪的和利他的)可负向预测内化问题,它们仅在T2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4)个体内分析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与传统交叉滞后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个体内分析模型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结论: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可降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这种作用具有性别差异;个体内分析方法在青少年心理病理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倾向 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广义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发展级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宗奎 刘丽中 +1 位作者 田媛 牛更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63,共9页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含的独立样本共计110项(N=4508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性乐观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身对青少年身份认同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罗婷 周治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7,共4页
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是通过网络化身的沟通与交流构建的。青少年作为网络主体在选择网络化身的过程中,同时也为确立怎样的身份认同提供了线索。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化身形象是个体在虚拟空间的重要人格表征,而选择网络化身形象的过程... 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是通过网络化身的沟通与交流构建的。青少年作为网络主体在选择网络化身的过程中,同时也为确立怎样的身份认同提供了线索。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化身形象是个体在虚拟空间的重要人格表征,而选择网络化身形象的过程又是个体能对现实人格进行重塑的过程。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空间中,如何选择网络化身,依托网络化身怎样开展网络生活,对于青少年形成现实与虚拟整合的人格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身 身份认同 虚拟环境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心理干预及起效机制
7
作者 杜夏雨 赛力古·亚力坤 +1 位作者 袁洁莹 任志洪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高度痛苦且致残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健康负担。网络化心理干预因其易得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领域。本研究综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方法及...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高度痛苦且致残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健康负担。网络化心理干预因其易得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领域。本研究综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发现大部分干预措施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深入探究干预起效的心理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网络化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机制模型,即基于认知重构的认知行为疗法模型和基于认知歪曲的认知偏向矫正模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未来研究中,可以引入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仿真工具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即时支持和个性化干预,实现更全面的数字化干预流程,提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网络化 心理干预 效果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孔繁昌 王美茹 +2 位作者 孙乙元 夏宇娟 李晓瑶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6-492,共7页
为了探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本研究对某中学的575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2)非适应性认知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为了探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本研究对某中学的575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2)非适应性认知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应对方式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青少年疏离感影响的直接路径及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均发挥着调节作用。因此,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的疏离感,降低非适应性认知和调控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手机冷落行为 疏离感 非适应性认知 应对方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系列著作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宗奎 田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深入贯彻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深入贯彻实施,党和国家更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和建设步伐.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 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发展 发育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事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焦虑对青少年网络疑病的影响:网络健康搜索和不确定性忍耐的多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苗天长 杨槐 +1 位作者 周璇 张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究健康焦虑和青少年网络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健康网络搜索行为、不确定性忍耐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短版健康焦虑量表、网络健康搜索行为指标、不确定性忍耐力以及网络疑病量表对2074名7年级到12年级的青少年进行施... 目的:探究健康焦虑和青少年网络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健康网络搜索行为、不确定性忍耐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短版健康焦虑量表、网络健康搜索行为指标、不确定性忍耐力以及网络疑病量表对2074名7年级到12年级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焦虑、网络健康搜索行为、不确定性忍耐力与网络疑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健康焦虑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疑病(β=0.68,95%水平置信区间为[0.29,0.37]),网络健康搜索行为以及不确定性忍耐力在这一关系中起着多重中介作用。健康焦虑通过三条中介路径间接影响网络疑病(总中介效应值=0.173,95%水平置信区间为[0.149,0.199])占比总效应25.59%。结论:健康焦虑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网络疑病,还可以通过网络健康搜索行为和不确定性忍耐力间接预测网络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焦虑 网络健康搜索行为 不确定性忍耐力 网络疑病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 被引量:79
11
作者 牛更枫 孙晓军 +2 位作者 周宗奎 孔繁昌 田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2-1291,共10页
为探讨社交网站(QQ空间)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和抑郁易感性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自尊量表和抑郁量表,对9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社交... 为探讨社交网站(QQ空间)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和抑郁易感性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自尊量表和抑郁量表,对9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社交网站使用年限后,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和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社交网站使用能通过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两条路径——上行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深化了社交网站使用对个体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上行社会比较 自尊 抑郁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睡眠质量: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 被引量:130
12
作者 刘庆奇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范翠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4-1536,共13页
为探讨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5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2)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 为探讨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5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2)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都受到反刍的调节,相对于反刍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反刍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3)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还都受到正念的调节,相对于正念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正念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弱。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手机成瘾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以及手机成瘾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维护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成瘾 睡眠质量 情绪平衡 反刍 正念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虑——基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 被引量:115
13
作者 王明忠 范翠英 +1 位作者 周宗奎 陈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SIS Scale)、抑郁体验问卷(DEQ)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1名高中生,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不安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以及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SIS Scale)、抑郁体验问卷(DEQ)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1名高中生,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不安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以及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在其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与其内化问题(即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支持认知评估理论。(2)青少年在父母冲突情境中的情绪不安感在其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与其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也起完全中介作用,支持情绪安全感理论。(3)在整合认知评估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整合模型比单独以认知评估或情绪不安感为中介的模型均具有更佳拟合度;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通过其认知评估影响其情绪不安感,最终影响其社交焦虑和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认知评估 情绪不安感 社交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 被引量:65
14
作者 于丽霞 凌霄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35,共16页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采用...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采用Go/Nogo范式的ERPs实验,检验自伤组与对照组冲动控制的行为学与脑电差异。结果表明,自伤组Nogo正确反应的N2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N2潜伏期在部分电极点处高于对照组。脑电地形图显示两者的脑电差异主要体现在前额叶区。结论: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高于同龄普通青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自伤 冲动性 ERPS 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五”人格、依恋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明忠 付聪 周宗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6-441,共6页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简表以及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58名高中生,探索"大五"人格、依恋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关系紧密,神经质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简表以及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58名高中生,探索"大五"人格、依恋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关系紧密,神经质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其它人格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孤独感的有力预测变量;"大五"人格也是青少年依恋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责任性、神经质和宜人性是亲子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而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同伴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且同伴依恋的预测效力更强;在不同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的总体中介效应不同,而在同一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同伴依恋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亲子依恋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大五”人格 亲子依恋 同伴依恋 孤独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特权与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倩 刘祎琳 +1 位作者 张永欣 周宗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7-543,共7页
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了心理特权对网络欺骗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心理特权量表、简版自我损耗量表、内隐人格理论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7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心理特权显著正向预测网... 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了心理特权对网络欺骗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心理特权量表、简版自我损耗量表、内隐人格理论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7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心理特权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骗行为;(2)心理特权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欺骗行为;(3)内隐人格观调节心理特权通过自我损耗预测网络欺骗行为的前半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渐变论的大学生,实体论大学生的心理特权更多地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其网络欺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特权 自我损耗 内隐人格观 网络欺骗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永欣 周宗奎 +1 位作者 朱晓伟 连帅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在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 在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通过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2)该间接效应受到社交焦虑的调节,相对于低社交焦虑的青少年,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诱发更多的消极社会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消极社会比较 社交焦虑 幸福感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宗奎 刘庆奇 +1 位作者 杨秀娟 孙晓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友谊质量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友谊质量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5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都呈显著正相关,... 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友谊质量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友谊质量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5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线上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两者都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对孤独感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孤独感: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能为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降低孤独感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线上积极反馈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序列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明忠 范翠英 周然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654-659,共6页
采用人际能力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调查456名高中生,探讨人际能力和自尊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能力和自尊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 采用人际能力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调查456名高中生,探讨人际能力和自尊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能力和自尊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影响青少年孤独感,且不同路径对应的效应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青少年孤独感的内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情感温暖 人际能力 自尊 孤独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昫澄 马红宇 +2 位作者 EGAN Vincent 郭永玉 周宗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编制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ASI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Brittain攻击主题偏好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已有文献研究以及对青少年进行开放性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以此分类和编码形成初始条目库;选取中学生330名进行预测,对结果... 目的:编制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ASI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Brittain攻击主题偏好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已有文献研究以及对青少年进行开放性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以此分类和编码形成初始条目库;选取中学生330名进行预测,对结果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版攻击主题偏好问卷。与效标效度问卷(Buss-Perry攻击性问卷)一起在750名中学生中正式施测,对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攻击主题偏好问卷有6个维度29个条目,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8.8%;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标(χ2/df=3.10,RMSA=0.064,NFI=0.92,IFI=0.94,NNFI=0.94,CFI=0.94),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攻击主题偏好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回归系数β=0.53),结构方程模型中各条路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2/df=4.59,RMSA=0.07,NFI=0.95,IFI=0.96,CFI=0.96),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总量表内部一致性达到0.89,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3、0.74、0.81、0.84、0.85、0.58。结论: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我国青少年的攻击主题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主题偏好 量表编制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