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员艳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疗法治疗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Experimental组和Comparison组(54例/组... 目的:分析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疗法治疗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Experimental组和Comparison组(54例/组)。为Comparison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Experimental组患者采用VSD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创面愈合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Experimental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Comparison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7.78%),P<0.05。治疗后,Experimental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Comparison组患者,P<0.05。结论:用VSD疗法治疗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地缩短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骨折患者进行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241-242,共2页
目的 :探究对骨折患者进行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 目的 :探究对骨折患者进行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对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康复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对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率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结果:1)研究组患者对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率为95.0%(38/40),对照组患者对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率为80.0%(32/40)。研究组患者对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57.5%(23/40)。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进行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率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 骨折 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燕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霍州煤电总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 目的:分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霍州煤电总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将其中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的70例患者作为Ⅰ组,将其中接受PFNA内固定术的80例患者作为Ⅱ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在术后3个月,Ⅱ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Ⅰ组患者,P<0.05;在术后1年,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P>0.05;Ⅱ组患者手术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Ⅰ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Ⅰ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骨折处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拔除引流管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志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对初次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机。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按照其拔除引流管... 目的 :探讨对初次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机。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按照其拔除引流管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为A组患者在术后的第24 h拔除引流管,为B组患者在术后的第48 h拔除引流管,为C组患者在术后的第72 h拔除引流管。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总引流量、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的水平、手术切口渗血的发生率及手术切口的愈合率。结果 :C组患者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B组患者,B组患者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手术切口渗血的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B组患者手术切口渗血的发生率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 :对初次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的第24 h为其拔除引流管是最佳的拔管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引流管 血红蛋白的水平 红细胞的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导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长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3期52-54,共3页
目的 :分析导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这30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 目的 :分析导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这30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找出导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这300例患者中有73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33%。与制动严格患者的占比相比,这300例患者中制动不严格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规范患者的占比相比,这300例患者中化疗不规范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式选择合理患者的占比相比,这300例患者中术式选择不合理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灶范围不广泛患者的占比相比,这300例患者中病灶范围广泛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营养状况良好患者的占比相比,这30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制动不严格、化疗不规范、手术方式选择不合理、病灶范围广泛和营养不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椎体复位固定行腰椎滑脱翻修手术探讨
6
作者 李长胜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9期717-721,共5页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原因,探讨三椎体复位固定翻修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腰椎滑脱症翻修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36-68岁,平均51.5岁。其中滑脱节段复...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原因,探讨三椎体复位固定翻修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腰椎滑脱症翻修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36-68岁,平均51.5岁。其中滑脱节段复位丢失6例,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5例,滑脱加重8例。临床症状有下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翻修手术采用后路三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间加后外侧植骨,对初次手术后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的椎体采用取出松动或断裂的螺钉,换用加粗或加长椎弓根螺钉进行再次置入,或者采用骨水泥灌注,置入椎弓根螺钉。应用X线正侧位片和伸屈动力位片评价椎间融合的效果,并采用JO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翻修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显示所有翻修手术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植骨融合时间5.5-7个月,滑脱椎体再次复位后矫正度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JOA评分改善率为(78.06±3.90)%,以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Ⅰ度滑脱3例,术前评分13.33±1.53,术后26.33±0.58;Ⅱ度滑脱7例,术前评分12.85±2.19,术后26.29±2.21;Ⅲ度滑脱9例,术前评分12.21±2.73,术后26.44±1.8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滑脱症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和植骨不融合有关。翻修手术采用三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可获得坚强内固定、充分减压、植骨融合,结合术后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治疗失败 翻修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