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低轨重点卫星雷达协同探测任务规划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冠任 刘伟 +3 位作者 翟计全 赵盛至 张蒙 夏凌昊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为提升定轨、成像、目标特性测量等多种模式下的观测效率,基于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低轨重点卫星雷达观测任务规划方法。相较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规划方法,文中方法可对所有卫星按给定观测频次无丢失观测,满足雷达视场、时间窗口、任务切... 为提升定轨、成像、目标特性测量等多种模式下的观测效率,基于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低轨重点卫星雷达观测任务规划方法。相较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规划方法,文中方法可对所有卫星按给定观测频次无丢失观测,满足雷达视场、时间窗口、任务切换等约束。使用雷达仰角、斜距、雷达截面积构建权值对基于观测时长的目标函数进行修改,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大总观测时长或最快完成时间。仿真场景为两部假想地面雷达协同对30颗低轨重点卫星做24 h~72 h观测。结果表明,所有卫星无丢失观测,最大总观测时长和最快完成时间分别为18622 s和15 h 16 min(场景时间:24 h)。使用带有权值的目标函数可获得平均观测仰角、斜距的改善,而总观测时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规划 低轨卫星 空间目标监视 雷达协同 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雷达目标识别的一种在线迁移学习框架
2
作者 杨予昊 孙晶明 +2 位作者 张强 晏媛 王众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0,共5页
可靠、高效、精准的目标识别性能需求,与完备的目标数据库构建困难之间的矛盾,要求雷达目标识别系统具备动态学习能力,动态实现数据、模型的更新与识别能力的跃升。而样本自标注、模型自更新等功能的实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针... 可靠、高效、精准的目标识别性能需求,与完备的目标数据库构建困难之间的矛盾,要求雷达目标识别系统具备动态学习能力,动态实现数据、模型的更新与识别能力的跃升。而样本自标注、模型自更新等功能的实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针对雷达目标识别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自提升需求,通过借鉴在线学习与迁移学习的思想,提出一种在线迁移学习框架,通过结合在线学习和迁移学习技术,采用闭环结构,通过样本标注和模型微调,实现模型的自我迭代优化,可自动完成样本标注、模型更新等任务。基于仿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框架可显著提升雷达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具有流程简单、部署快捷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识别 样本自标注 模型自更新 在线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江源 李杨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干涉基线数、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和干涉基线数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特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随着毫米波阵列的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第一旁瓣电平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光学一体化 复合探测系统 毫米波阵列 光干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站雷达协同抗干扰下虚假目标鉴别方法
4
作者 王亚峰 王瑞 +4 位作者 马超 孟晋丽 程强 夏凌昊 杨予昊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2,共5页
双站雷达协同抗干扰时,利用目标回波去相关、干扰信号强相关的条件,通过自适应滤波能够有效抑制主瓣干扰。在随队式主瓣干扰场景下,目标机与掩护干扰机距离较近,雷达回波中存在两个平台的散射信号和一个干扰辐射信号。经自适应滤波后,... 双站雷达协同抗干扰时,利用目标回波去相关、干扰信号强相关的条件,通过自适应滤波能够有效抑制主瓣干扰。在随队式主瓣干扰场景下,目标机与掩护干扰机距离较近,雷达回波中存在两个平台的散射信号和一个干扰辐射信号。经自适应滤波后,主站雷达回波中的干扰辐射信号被抑制,但同时会出现一个虚假目标,从而造成雷达检测虚警率升高。文中首先分析了虚假目标信号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在双站雷达干扰时域对齐过程中,目标机的散射信号的到达时间不一致,然后提出了利用角度鉴别的方法对虚假目标进行区分,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目标机和干扰机在主站雷达中的角度能够分辨时,双站雷达可以利用和差测角信息辨别出真假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站雷达 主瓣干扰 协同对消 虚假目标 角度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羿基础模型:“预训练-微调”范式下的雷达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5
作者 叶宇 叶星炜 +17 位作者 欧阳可赛 王亚峰 肖俊祥 马昊宇 陶仁拓 冯元力 付铠城 段良奇 刘昂 杜亮 晏媛 王淳 赵浩楠 程强 于俊朋 周玉军 杨予昊 夏凌昊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传统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存在复杂环境下调参难度大,且在目标和环境变化时升级演进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YOLO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大幅提升了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然而,受限于手工提取特征的工作量大、跨... 传统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存在复杂环境下调参难度大,且在目标和环境变化时升级演进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YOLO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大幅提升了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然而,受限于手工提取特征的工作量大、跨系统跨场景的泛化性不足等问题,难以在系统上实现规模化应用。受大语言模型的启发,文中提出一种“预训练-微调”范式下的雷达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并构建雷达数据处理基础模型——“后羿”,旨在变革雷达领域信息处理研发模式,建立智能化算法开发和部署的流水线,实现雷达智能数据处理的高效演进和规模应用。“后羿”基础模型以Transformer为基础模块,以虚警抑制、关联、滤波为基础任务。通过仿真和实测构建多系统、多场景海量训练数据集,训练后的基础模型具有强泛化性、强鲁棒性的特点,通过对基础模型微调,可实现多型系统不同工作场景下的高效数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模型 预训练 雷达数据智能处理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材料天线罩雷达散射截面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孙红兵 +2 位作者 李钊 王立超 李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以超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崛起,大大推进了天线罩的技术进步,与往常天线罩不同的是,超材料天线罩改进了天线系统的散射特性。多年来,人们注重于天线罩的传输特性而忽略了散射特性研究,一方面原因是控制天线罩的散射性能的需求不甚迫切... 以超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崛起,大大推进了天线罩的技术进步,与往常天线罩不同的是,超材料天线罩改进了天线系统的散射特性。多年来,人们注重于天线罩的传输特性而忽略了散射特性研究,一方面原因是控制天线罩的散射性能的需求不甚迫切,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准确分析耗时费力,难度很大,特别是电大尺寸的天线罩的散射特性几乎无法精确计算。虽然高频光学近似在分析天线罩传输特性方面,精度较高,基本满足设计需求,但是在分析天线罩散射特性方面,偏差较大,很难满足设计需求。针对超材料天线罩雷达散射特性分析需求,文中首先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介质天线罩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结果的差别,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采用特征模型结合全波分析方法,计算了超材料天线罩散射特性,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包络符合较好,验证了在天线罩中采取吸收措施能明显降低其RCS,可供超材料天线罩设计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罩 超材料 雷达散射截面 全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光子信号同步及其在分布式相参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时龙 章志健 +9 位作者 王祥传 刘熙 杨思豪 曹欣荣 王立晗 程强 马丛 丁泽勇 郭德明 伍光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通过多节点高性能信号同步实现跨平台的信号级相参融合,可大幅提升雷达探测、跟踪和抗干扰等能力,是雷达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雷达频率范围的拓展、瞬时带宽的增大和搭载平台的多样化,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对... 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通过多节点高性能信号同步实现跨平台的信号级相参融合,可大幅提升雷达探测、跟踪和抗干扰等能力,是雷达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雷达频率范围的拓展、瞬时带宽的增大和搭载平台的多样化,分布式相参雷达技术对节点间信号的时间、空间、频率、相位同步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传统电学信号同步技术面临巨大挑战。文中介绍了分布式相参雷达对信号时、空、频、相同步的性能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微波光子同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代表性成果;构建了微波光子分布式相参探测原理验证系统,验证了微波光子分布式相参的可行性,为推动分布式相参雷达的前沿发展与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技术 时间同步 相位同步 空间基线测量 分布式相参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灵敏度极限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凌昊 肖俊祥 +2 位作者 董屾 金翔 赵盛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里德堡原子在微波场的存在下呈现出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因而可用于微弱电场的探测。近年来,基于里德堡原子微波探测技术的新型雷达接收机架构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文中分析了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机的外部和内部噪声源,探究了里德堡原子接... 里德堡原子在微波场的存在下呈现出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因而可用于微弱电场的探测。近年来,基于里德堡原子微波探测技术的新型雷达接收机架构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文中分析了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机的外部和内部噪声源,探究了里德堡原子接收机的灵敏度,指出在雷达侦收场景下,当前可制备的里德堡原子接收机灵敏度不及传统电子技术接收机,并针对里德堡原子雷达接收机的实用化提出了技术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高灵敏度探测 标准量子噪声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场强度涨落关联的外辐射源测距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江源 于溢琛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外辐射源探测具有隐蔽性、低能耗、低成本、抗打击等优势,在微波频段技术相对成熟。光频段的外辐射源探测受制于自由空间传输引起的光场退相干,难以从直达的非合作信号和回波信号中提取确定的相位关系。本文提出了以热光场存在的强度涨... 外辐射源探测具有隐蔽性、低能耗、低成本、抗打击等优势,在微波频段技术相对成熟。光频段的外辐射源探测受制于自由空间传输引起的光场退相干,难以从直达的非合作信号和回波信号中提取确定的相位关系。本文提出了以热光场存在的强度涨落关联建立直达波和回波间相关性的方法,不依赖于电磁波的相位信息;在该相关性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以太阳光、黑体辐射等为外辐射源进行目标测距的原理及方法;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黑体辐射外源成功实现目标测距,并指出未来进一步提升测距距离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基于光场强度涨落关联的外辐射源测距技术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低成本、高效探测技术。未来突破相关技术瓶颈有望建立以太阳光或目标热辐射作外源的测距系统,在车载无源雷达测距、热像仪直接测距、深空目标测距等领域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光场 强度涨落关联 光学外辐射源雷达 无源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材料天线罩温度升高快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强 孙红兵 +4 位作者 李钊 周浩 钱吉裕 唐守柱 李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随着电子系统的功率越来越高,必须考虑超材料天线罩中温度升高。由于超材料天线罩的复杂性,其温度升高分析难度更大。超材料天线罩的热分析涉及电磁场和温度场的多物理场的分析,对于电大尺寸的天线罩,模型复杂,计算时间很长。文中首先... 随着电子系统的功率越来越高,必须考虑超材料天线罩中温度升高。由于超材料天线罩的复杂性,其温度升高分析难度更大。超材料天线罩的热分析涉及电磁场和温度场的多物理场的分析,对于电大尺寸的天线罩,模型复杂,计算时间很长。文中首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然后给出了天线罩内部温度升高的快速方法,先后计算了单层超材料天线罩、夹层超材料天线罩的最大温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分布,计算结果与实测及全波仿真符合较好,与全波分析相比计算时间大大缩短,速度提高数百倍。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快速简便,还能够迅速分析存在环境温度差情况下的超材料天线罩的温度升高分布,为大功率系统中的超材料天线罩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罩 超材料 温度升高 快速分析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总巴伦结构的全向偶极天线设计
11
作者 宋道军 任建 尹应增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5,共5页
为了满足基站和无线局域网应用对全向高增益天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总巴伦结构的集成化印刷偶极天线的设计。首先,根据3 dB电桥电路原理,设计了一种集总巴伦结构,并通过仿真软件验证了集总巴伦结构的性能。集总巴伦由微带线和集总... 为了满足基站和无线局域网应用对全向高增益天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总巴伦结构的集成化印刷偶极天线的设计。首先,根据3 dB电桥电路原理,设计了一种集总巴伦结构,并通过仿真软件验证了集总巴伦结构的性能。集总巴伦由微带线和集总元件组成,输入信号进入巴伦后,可以从两个输出端口输出振幅相等、相位相差180°的信号;然后,根据最大传输最小反射原则设计了偶极子天线,并将集总巴伦与印刷在介质基板两侧的偶极子天线集成在一起,完成了巴伦集成型偶极子天线的设计;最后,通过电磁仿真计算与优化,确定了天线的最优结构,并进行了实物加工和测量。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可以在1.35 GHz~1.45 GHz的带宽范围内实现水平全向高增益辐射。该天线具有重量轻、剖面低、易于调谐的特点,为通信、广播和军事系统终端天线阵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单元天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总元件 全向天线 印刷天线 巴伦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模型的持续学习综述:理论、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东阳 陆子轩 +1 位作者 刘军民 李澜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9-3878,共30页
自然界中的生物需要在其一生中不断地学习并适应环境,这种持续学习的能力是生物学习系统的基础。尽管深度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它们在连续学习任务时面临严重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即模型在学习新知识... 自然界中的生物需要在其一生中不断地学习并适应环境,这种持续学习的能力是生物学习系统的基础。尽管深度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它们在连续学习任务时面临严重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即模型在学习新知识时会遗忘旧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持续学习研究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改进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深度模型的持续学习进行了全面回顾。首先介绍了持续学习的定义和典型设定,阐述了问题的关键。其次,将现有持续学习方法划分为基于正则化、基于回放、基于梯度和基于网络结构4类,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同时,该文强调并总结了持续学习领域的理论分析进展,建立了理论与方法之间的联系。此外,提供了常用的数据集和评价指标,以公正评判不同方法。最后,从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出发,讨论了深度持续方法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持续学习 灾难性遗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