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垭口微地形下档内线路不均匀覆冰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蒋兴良
吴建国
+2 位作者
邓颖
胡建林
任晓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2-2474,I0032,共14页
明确垭口地形因子对垭口输电线路覆冰的影响规律,对山区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冰非常关键。该文基于水文分析中反地形理论提出山腰垭口,建立垭口风场数值模型,并通过风洞实验验证该模型。依据垭口风场分布,选定3类垭口线路的架设路径,得出...
明确垭口地形因子对垭口输电线路覆冰的影响规律,对山区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冰非常关键。该文基于水文分析中反地形理论提出山腰垭口,建立垭口风场数值模型,并通过风洞实验验证该模型。依据垭口风场分布,选定3类垭口线路的架设路径,得出垭口线路的风速区间。将初始状态下导线单次覆冰冰层厚度不得超过线径的7%作为覆冰步长取值依据,循环计算流场、粒子传输模型、热力学方程得出线路风速区间内导线的覆冰情况,进而得出垭口线路的冰荷载曲线,山腰、山脉、双山垭口线路冰荷载曲线在弧垂区分别出现了弯折、下行、下凹的走势。通过野外垭口线路自然覆冰实验,验证了覆冰计算的有效性,证实横跨垭口线路的不均匀覆冰性,不均匀覆冰规律与计算冰荷载曲线类似。计算不同地形因子组合下3类垭口的冰荷载曲线,并提出最大应力比概念,作为评判覆冰所引起线路事故可能性的标准,量化了不同垭口地形因子与线路最大应力比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腰垭口
覆冰步长
冰荷载曲线
最大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覆冰形状下输电线路风荷载影响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志劲
周天宇
+1 位作者
蒋兴良
胡建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47-5255,共9页
风荷载对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精度的影响显著,需要对不同覆冰形状下导线风荷载进行研究。该文总结了6种线路典型冰形,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得到各覆冰形状下导线的气动阻力系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覆冰发展过程中覆冰形状、扭转角和覆冰类型...
风荷载对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精度的影响显著,需要对不同覆冰形状下导线风荷载进行研究。该文总结了6种线路典型冰形,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得到各覆冰形状下导线的气动阻力系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覆冰发展过程中覆冰形状、扭转角和覆冰类型对导线风荷载的影响规律,并计算了各气象冰区下不同冰形的覆冰增大系数,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并给出了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各冰形气动阻力系数受到冰厚、扭转角、风速的影响,新月和扇形覆冰阻力系数受三者影响均较大,D形和椭圆形主要受到扭转角的影响,而圆形覆冰受三者影响均很小;在导线覆冰发展过程中,新月形和椭圆形覆冰在扭转角为90°时风荷载最大,0°时最小,扇形和D形覆冰则在扭转角为0°时最大,60°和90°时最小,且混合淞的风荷载大于雨凇;对于同一条输电线路,其风荷载在新月形和椭圆形覆冰且扭转角为90°时达到最大;对于各气象区,采用现行规范中的覆冰增大系数取值进行输电线路设计将会在部分冰形覆冰情况下存在风险和隐患,对于大多数普通线路,建议结合不同冰区的主要冰形和不同线路类型的扭转情况,并综合考量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系数选取,针对重要枢纽线路,需要保证任何覆冰情况下均安全运行,推荐取值为3.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形状
输电线路风荷载
气动阻力系数
覆冰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电压类型作用下过冷却水滴运动特性及绝缘子雾凇覆冰试验
3
作者
胡玉耀
迟明辰
+3 位作者
蒋兴良
咸日常
刘晓阳
耿凯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3-1673,共11页
覆冰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有试验研究表明电场对绝缘子覆冰确有影响,但是不同电压类型作用下,水滴的微观运动过程及其对冰树枝生长的影响机理尚未厘清。文中以3片串LXY-160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学、流体力学和场致...
覆冰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有试验研究表明电场对绝缘子覆冰确有影响,但是不同电压类型作用下,水滴的微观运动过程及其对冰树枝生长的影响机理尚未厘清。文中以3片串LXY-160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学、流体力学和场致荷电理论,首次对比分析了在交流电场和负极性直流电场作用下水滴的受力特性和运动偏移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然环境下的人工雾凇覆冰试验解释了不同类型电场对覆冰增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荷电水滴的运动特性与电场类型密切相关,交流电场下荷电水滴的运动轨迹出现振荡,且水滴捕获时间是直流的1.15倍。直流作用下绝缘子伞裙边缘的法向电场最大,绝缘子雾凇覆冰冰树枝集中分布于此。由于交流情况下荷电水滴受到的电场力在一个周期内有抵消效应,因此单位时间内捕获的水滴数量较直流少,且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绝缘子覆冰质量和覆冰长度分别较交流提高了13.7%和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类型
过冷却水滴
绝缘子
雾凇覆冰
荷电水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冲激光剥离硅橡胶伞裙表面老化层及其闪络特性
4
作者
刘方斌
胡玉耀
+3 位作者
蒋兴良
刘明明
刘栋
耿凯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2538,共10页
以硅橡胶材料为代表的有机外绝缘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大规模应用,但长期运行的硅橡胶外绝缘材料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问题,导致疏水性能下降,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瓶颈问题。文中提出应用脉冲激光剥离技术提升老化硅橡胶材料疏水...
以硅橡胶材料为代表的有机外绝缘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大规模应用,但长期运行的硅橡胶外绝缘材料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问题,导致疏水性能下降,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瓶颈问题。文中提出应用脉冲激光剥离技术提升老化硅橡胶材料疏水性能的新思路,研究了激光剥离硅橡胶伞裙表面老化层的机制以及疏水/电气性能提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激光连续剥离10次亦即剥离厚度约为0.10mm后,伞裙表面的污秽、龟裂及老化层基本去除,其接触角最高可达158.75°,达到超疏水状态;激光剥离虽未改变元素种类,但剥离后表面形成了微/纳米复合结构,且亲水性羟基基团(—OH)吸收峰高度降低,均有利于疏水性能的提升。因此,剥离后5串绝缘子的平均干闪电压和湿闪电压较剥离前分别提高了22.69%和17.39%。脉冲激光剥离过程是材料内部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剥离
硅橡胶
老化层
憎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海拔高速运行高铁车顶绝缘子风压分布及海拔修正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志劲
杨松澎
+3 位作者
万小东
蒋兴良
胡建林
胡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433,共9页
车顶绝缘子是高铁动车组列车重要的组成部件,高海拔地区运行中车顶绝缘子在高速气流作用下周围风压分布形成负压区导致其综合气压远低于实际海拔对应的气压进而影响车顶绝缘子电气性能。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
车顶绝缘子是高铁动车组列车重要的组成部件,高海拔地区运行中车顶绝缘子在高速气流作用下周围风压分布形成负压区导致其综合气压远低于实际海拔对应的气压进而影响车顶绝缘子电气性能。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建立仿真模型,分析高速气流作用下车顶绝缘子周围风压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高海拔高速气流综合作用下车顶绝缘子电气强度修正方法。结果表明:车顶绝缘子的风压低值分布在侧风面伞裙根部(大伞在下表面根部,小伞在上表面根部);迎风面风压、背风面和侧风面风压的绝对值都随风速的增大呈指数增长,且海拔越低,增长越快;攻角为80°左右时将形成更明显的低压区;海拔4000m、运行速度为360km/h综合作用下车顶绝缘子形成负压相当于4599米海拔对应的气压,车顶绝缘子外绝缘修正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顶绝缘子
海拔
风速
攻角
风压
海拔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分类模型
被引量:
5
6
作者
胡琴
刘黎
+1 位作者
徐兴
李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424,共9页
不同类型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对应的检修决策、应急处理手段各不相同,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类型识别方法。该文分析了表面积污、护套老化受潮和芯棒酥朽发热复合绝缘子的表面中轴线温度曲线,并定义了7个温度特征量对复合...
不同类型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对应的检修决策、应急处理手段各不相同,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类型识别方法。该文分析了表面积污、护套老化受潮和芯棒酥朽发热复合绝缘子的表面中轴线温度曲线,并定义了7个温度特征量对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状态进行表征。此外,该文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分类型模型,并使用现场和实验室拍摄的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红外图像构建温度特征量样本集。采用SMOTE算法对芯棒酥朽复合绝缘子温度特征量进行数据增广、10折交叉验证选择决策树个数。模型测试结果显示,表面积污、护套老化受潮和芯棒酥朽复合绝缘子的分类精确率均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发热
复合绝缘子
随机森林
芯棒酥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的直流配电网电压鲁棒控制
被引量:
5
7
作者
林莉
范米
+3 位作者
林雨露
罗皓
王静芝
谭惠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657-4671,共15页
为保证在直流配电网母线电压鲁棒控制的同时,实现各源换流器之间电流的合理分配,基于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UDE)控制方法提出一种电压鲁棒控制策略,分别应用于直流配电网换流站级和换流阀级的控制。换流站级控制器设计重点在于解决负载电...
为保证在直流配电网母线电压鲁棒控制的同时,实现各源换流器之间电流的合理分配,基于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UDE)控制方法提出一种电压鲁棒控制策略,分别应用于直流配电网换流站级和换流阀级的控制。换流站级控制器设计重点在于解决负载电流参考值的给定和UDE控制的实现:将容量比引入下垂控制,提出考虑电流精确分配的负载电流参考值设定方法,该方法既充分考虑了各源换流器容量又避免了电流分配受线路参数影响的因素;以各源换流器输出电流能够渐进跟踪该参考值为控制目标,设计UDE控制律,这是实现电压鲁棒控制的关键。换流阀级控制方法应用UDE控制理论对电压源型换流器内环电流控制受到的不确定与扰动因素进行估计并补偿,设计了其UDE鲁棒控制律,证明UDE内环电流鲁棒控制器具有二自由度特性,且控制器参数解耦,简化了参数整定方法。改进后的控制器在提高电流控制抗扰性和鲁棒性的同时,解决了传统PI控制参数整定繁琐的问题。以三端直流配电网为例,对比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电压鲁棒控制
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
下垂控制
二自由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垭口微地形下档内线路不均匀覆冰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蒋兴良
吴建国
邓颖
胡建林
任晓东
机构
雪峰
山
能源
装备
安全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重庆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2-2474,I0032,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7014)。
文摘
明确垭口地形因子对垭口输电线路覆冰的影响规律,对山区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冰非常关键。该文基于水文分析中反地形理论提出山腰垭口,建立垭口风场数值模型,并通过风洞实验验证该模型。依据垭口风场分布,选定3类垭口线路的架设路径,得出垭口线路的风速区间。将初始状态下导线单次覆冰冰层厚度不得超过线径的7%作为覆冰步长取值依据,循环计算流场、粒子传输模型、热力学方程得出线路风速区间内导线的覆冰情况,进而得出垭口线路的冰荷载曲线,山腰、山脉、双山垭口线路冰荷载曲线在弧垂区分别出现了弯折、下行、下凹的走势。通过野外垭口线路自然覆冰实验,验证了覆冰计算的有效性,证实横跨垭口线路的不均匀覆冰性,不均匀覆冰规律与计算冰荷载曲线类似。计算不同地形因子组合下3类垭口的冰荷载曲线,并提出最大应力比概念,作为评判覆冰所引起线路事故可能性的标准,量化了不同垭口地形因子与线路最大应力比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山腰垭口
覆冰步长
冰荷载曲线
最大应力比
Keywords
mountainside pass
icing step length
ice load curve
maximum stress ratio
分类号
TM752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覆冰形状下输电线路风荷载影响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志劲
周天宇
蒋兴良
胡建林
机构
雪峰
山
能源
装备
安全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重庆大学
)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47-5255,共9页
基金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108-202218280A-2-125-XG)。
文摘
风荷载对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精度的影响显著,需要对不同覆冰形状下导线风荷载进行研究。该文总结了6种线路典型冰形,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得到各覆冰形状下导线的气动阻力系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覆冰发展过程中覆冰形状、扭转角和覆冰类型对导线风荷载的影响规律,并计算了各气象冰区下不同冰形的覆冰增大系数,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并给出了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各冰形气动阻力系数受到冰厚、扭转角、风速的影响,新月和扇形覆冰阻力系数受三者影响均较大,D形和椭圆形主要受到扭转角的影响,而圆形覆冰受三者影响均很小;在导线覆冰发展过程中,新月形和椭圆形覆冰在扭转角为90°时风荷载最大,0°时最小,扇形和D形覆冰则在扭转角为0°时最大,60°和90°时最小,且混合淞的风荷载大于雨凇;对于同一条输电线路,其风荷载在新月形和椭圆形覆冰且扭转角为90°时达到最大;对于各气象区,采用现行规范中的覆冰增大系数取值进行输电线路设计将会在部分冰形覆冰情况下存在风险和隐患,对于大多数普通线路,建议结合不同冰区的主要冰形和不同线路类型的扭转情况,并综合考量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系数选取,针对重要枢纽线路,需要保证任何覆冰情况下均安全运行,推荐取值为3.5~3.6。
关键词
覆冰形状
输电线路风荷载
气动阻力系数
覆冰增大系数
Keywords
ice shape
transmission line wind load
aerodynamic drag coefficient
icing increase factor
分类号
TM7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电压类型作用下过冷却水滴运动特性及绝缘子雾凇覆冰试验
3
作者
胡玉耀
迟明辰
蒋兴良
咸日常
刘晓阳
耿凯
机构
山
东理工
大学
山
东省智能电网及
装备
工程实验室
雪峰
山
能源
装备
安全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重庆大学
)
国网
山
东省电力公司潍坊市寒亭区供电公司
山
东汇能电气有限公司
出处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3-167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47714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ME129)
+1 种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计划”(2023KJ148)
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N0RS-XFEES-23-04)。
文摘
覆冰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有试验研究表明电场对绝缘子覆冰确有影响,但是不同电压类型作用下,水滴的微观运动过程及其对冰树枝生长的影响机理尚未厘清。文中以3片串LXY-160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学、流体力学和场致荷电理论,首次对比分析了在交流电场和负极性直流电场作用下水滴的受力特性和运动偏移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然环境下的人工雾凇覆冰试验解释了不同类型电场对覆冰增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荷电水滴的运动特性与电场类型密切相关,交流电场下荷电水滴的运动轨迹出现振荡,且水滴捕获时间是直流的1.15倍。直流作用下绝缘子伞裙边缘的法向电场最大,绝缘子雾凇覆冰冰树枝集中分布于此。由于交流情况下荷电水滴受到的电场力在一个周期内有抵消效应,因此单位时间内捕获的水滴数量较直流少,且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绝缘子覆冰质量和覆冰长度分别较交流提高了13.7%和8.75%。
关键词
电压类型
过冷却水滴
绝缘子
雾凇覆冰
荷电水滴
Keywords
voltage type
supercooled water droplet
insulator
rime ice
charged droplet
分类号
TM855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冲激光剥离硅橡胶伞裙表面老化层及其闪络特性
4
作者
刘方斌
胡玉耀
蒋兴良
刘明明
刘栋
耿凯
机构
山
东理工
大学
山
东省智能电网及
装备
工程实验室
雪峰
山
能源
装备
安全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重庆大学
)
山
东汇能电气有限公司
出处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253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47714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3ME129)
+1 种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计划”(2023KJ148)
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N0RS-XFEES-23-04)。
文摘
以硅橡胶材料为代表的有机外绝缘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大规模应用,但长期运行的硅橡胶外绝缘材料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问题,导致疏水性能下降,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瓶颈问题。文中提出应用脉冲激光剥离技术提升老化硅橡胶材料疏水性能的新思路,研究了激光剥离硅橡胶伞裙表面老化层的机制以及疏水/电气性能提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激光连续剥离10次亦即剥离厚度约为0.10mm后,伞裙表面的污秽、龟裂及老化层基本去除,其接触角最高可达158.75°,达到超疏水状态;激光剥离虽未改变元素种类,但剥离后表面形成了微/纳米复合结构,且亲水性羟基基团(—OH)吸收峰高度降低,均有利于疏水性能的提升。因此,剥离后5串绝缘子的平均干闪电压和湿闪电压较剥离前分别提高了22.69%和17.39%。脉冲激光剥离过程是材料内部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脉冲激光
剥离
硅橡胶
老化层
憎水性
Keywords
pulse laser
lift-off
silicone rubber
aging layer
hydrophobicity
分类号
TM216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海拔高速运行高铁车顶绝缘子风压分布及海拔修正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志劲
杨松澎
万小东
蒋兴良
胡建林
胡琴
机构
雪峰
山
能源
装备
安全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力
科学
研究
院有限公司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433,共9页
基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5200-202155586A-0-5-GC)。
文摘
车顶绝缘子是高铁动车组列车重要的组成部件,高海拔地区运行中车顶绝缘子在高速气流作用下周围风压分布形成负压区导致其综合气压远低于实际海拔对应的气压进而影响车顶绝缘子电气性能。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建立仿真模型,分析高速气流作用下车顶绝缘子周围风压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高海拔高速气流综合作用下车顶绝缘子电气强度修正方法。结果表明:车顶绝缘子的风压低值分布在侧风面伞裙根部(大伞在下表面根部,小伞在上表面根部);迎风面风压、背风面和侧风面风压的绝对值都随风速的增大呈指数增长,且海拔越低,增长越快;攻角为80°左右时将形成更明显的低压区;海拔4000m、运行速度为360km/h综合作用下车顶绝缘子形成负压相当于4599米海拔对应的气压,车顶绝缘子外绝缘修正应予以考虑。
关键词
车顶绝缘子
海拔
风速
攻角
风压
海拔修正
Keywords
roof insulator
altitude
wind speed
angle of attack
wind pressure
altitude correction
分类号
TM7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分类模型
被引量:
5
6
作者
胡琴
刘黎
徐兴
李特
机构
雪峰
山
能源
装备
安全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重庆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
科学
研究
院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424,共9页
基金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5211DS20008P)。
文摘
不同类型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对应的检修决策、应急处理手段各不相同,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类型识别方法。该文分析了表面积污、护套老化受潮和芯棒酥朽发热复合绝缘子的表面中轴线温度曲线,并定义了7个温度特征量对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状态进行表征。此外,该文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分类型模型,并使用现场和实验室拍摄的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红外图像构建温度特征量样本集。采用SMOTE算法对芯棒酥朽复合绝缘子温度特征量进行数据增广、10折交叉验证选择决策树个数。模型测试结果显示,表面积污、护套老化受潮和芯棒酥朽复合绝缘子的分类精确率均在85%以上。
关键词
异常发热
复合绝缘子
随机森林
芯棒酥朽
Keywords
abnormal heating
composite insulator
random forest
decay-like rod
分类号
TM7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的直流配电网电压鲁棒控制
被引量:
5
7
作者
林莉
范米
林雨露
罗皓
王静芝
谭惠丹
机构
雪峰
山
能源
装备
安全
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重庆大学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
研究
院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657-4671,共15页
文摘
为保证在直流配电网母线电压鲁棒控制的同时,实现各源换流器之间电流的合理分配,基于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UDE)控制方法提出一种电压鲁棒控制策略,分别应用于直流配电网换流站级和换流阀级的控制。换流站级控制器设计重点在于解决负载电流参考值的给定和UDE控制的实现:将容量比引入下垂控制,提出考虑电流精确分配的负载电流参考值设定方法,该方法既充分考虑了各源换流器容量又避免了电流分配受线路参数影响的因素;以各源换流器输出电流能够渐进跟踪该参考值为控制目标,设计UDE控制律,这是实现电压鲁棒控制的关键。换流阀级控制方法应用UDE控制理论对电压源型换流器内环电流控制受到的不确定与扰动因素进行估计并补偿,设计了其UDE鲁棒控制律,证明UDE内环电流鲁棒控制器具有二自由度特性,且控制器参数解耦,简化了参数整定方法。改进后的控制器在提高电流控制抗扰性和鲁棒性的同时,解决了传统PI控制参数整定繁琐的问题。以三端直流配电网为例,对比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电压鲁棒控制
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
下垂控制
二自由度特性
Keywords
DC distribution network
voltage robust control
uncertainty and disturbance estimator(UDE)
droop control
two-degree-of-freedom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TM7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垭口微地形下档内线路不均匀覆冰研究
蒋兴良
吴建国
邓颖
胡建林
任晓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典型覆冰形状下输电线路风荷载影响研究
张志劲
周天宇
蒋兴良
胡建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电压类型作用下过冷却水滴运动特性及绝缘子雾凇覆冰试验
胡玉耀
迟明辰
蒋兴良
咸日常
刘晓阳
耿凯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脉冲激光剥离硅橡胶伞裙表面老化层及其闪络特性
刘方斌
胡玉耀
蒋兴良
刘明明
刘栋
耿凯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海拔高速运行高铁车顶绝缘子风压分布及海拔修正
张志劲
杨松澎
万小东
蒋兴良
胡建林
胡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分类模型
胡琴
刘黎
徐兴
李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不确定与扰动估计器的直流配电网电压鲁棒控制
林莉
范米
林雨露
罗皓
王静芝
谭惠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