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机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尹自斌 陈景锋 杨国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143,226,共4页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轮机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过程化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模块化、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模式。教学实践证明:...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轮机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过程化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模块化、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岗位适任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机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卷积自编码器的船舶逆变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博文 张思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为实现对船舶逆变器的有效维护,确保船舶逆变器模块的正常运行,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降噪卷积自编码器的船舶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可以直接对一维原始电流数据自适应地提取数据特征,降低信号内的噪声,实现端到端的故障诊断... 为实现对船舶逆变器的有效维护,确保船舶逆变器模块的正常运行,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降噪卷积自编码器的船舶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可以直接对一维原始电流数据自适应地提取数据特征,降低信号内的噪声,实现端到端的故障诊断。首先,利用数据增强方法来增强数据集;其次,根据数据特点设计可以提取局部细节和整体结构信息的多尺度卷积特征融合模块,并在编码器中引入该模块,形成特征提取模型;最后,利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对模型输出的数据特征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实现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优越的数据特征提取性能及噪声鲁棒性能,可以实现船舶逆变器开关器件开路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逆变器 故障诊断 多尺度特征融合 卷积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电压前馈海上平台风光储独立微网系统稳定性提升方法
3
作者 罗成汉 王国玲 +1 位作者 李振宇 张瑞芳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1-271,共11页
[目的]针对海上平台风光储独立微网系统容量小、新能源间歇性发电与平台负荷突变(双侧随机)对弱电网微网系统稳定运行影响大的问题,采用母线端口等效阻抗特性分析方法,提出在风光逆变器增加电容电压前馈,改变输出端口阻抗特性,以消除双... [目的]针对海上平台风光储独立微网系统容量小、新能源间歇性发电与平台负荷突变(双侧随机)对弱电网微网系统稳定运行影响大的问题,采用母线端口等效阻抗特性分析方法,提出在风光逆变器增加电容电压前馈,改变输出端口阻抗特性,以消除双侧随机特性对海上平台风光储独立微网系统稳定性影响。[方法]首先构建海上平台风光储微网系统电路结构。采用主从与对等混合运行模式:以储能单元作为主电源,稳定电网电压;各储能子单元逆变器采用功率下垂控制,实现对等运行模式,风光发电单元作为从电源。接着,针对系统双侧随机特性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建立微网系统等效模型与逆变器装置模型,从逆变器装置层面与微网层面分析系统的稳定特性。最后,确定新能源逆变器电容电压前馈控制的实现方法,并分析其在弱电网下削弱LCL谐振、提升相角稳定裕量以及降低电感电流对母线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相关机理。[结果]结果表明,风光逆变器控制采用的电容电压前馈具有电容特性,其超前的相角特性可提高逆变器相角裕量13.8°,有效提升新能源发电装置接入弱电网的稳定性。[结论]该方法对提升海上平台风光储独立微网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结构物 海上平台 风光储微网 稳定性 电容电压前馈 等效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船舶DMCC发动机整机性能优化
4
作者 蒋更红 才正 +1 位作者 范金宇 黄加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152,共9页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下,实现NO_(x)排放和有效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同步下降。为避免大规模试验带来的成本增加,首先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DMCC发动机排放的NO_(x)体积分数、BSFC和指示功率预测模型;然后将所建模型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结合,对NO_(x)的体积分数和BSFC进行优化,并将Pareto前沿解集代入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寻找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最后将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标定至电子控制单元,与原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大于0.95,均方根误差小于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用NSGA-Ⅱ获取的最佳控制参数与优化前(原机工况)的相比,NO_(x)的排放量下降74.5%,仅为3.47 g/(kW·h),BSFC平均下降6.7%,仅为203.5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高斯过程回归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海上饲料称重研究
5
作者 林华建 刘孔瑞 +2 位作者 杨斌 俞文胜 潘柏霖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0,共8页
为了提高下料装置在海上摇摆、颠簸工况下的饲料称重精度,提出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称重误差修正算法。基于传感技术,建立配置有称重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的密闭式试验装置,在近海养殖场测取不同配重下0~20°倾斜范围内的饲料称重... 为了提高下料装置在海上摇摆、颠簸工况下的饲料称重精度,提出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称重误差修正算法。基于传感技术,建立配置有称重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的密闭式试验装置,在近海养殖场测取不同配重下0~20°倾斜范围内的饲料称重与姿态数据,在确定修正系数后,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获取称重预测值。结果显示:真实质量分别为8.06 kg与12.40 kg的测试样本中,相较于直接测量法,BP神经网络算法修正后的称重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减小4.32%与4.36%;相较于BP神经网络算法,PSO-BP神经网络算法修正后的称重数据,其最大相对误差分别降低0.39%与0.33%。研究表明,对于海上网箱养殖业的饲料称重,运用PSO-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误差修正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称重 网箱养殖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可视化船舶运维管控系统研究
6
作者 曾步辉 陈宇 +3 位作者 杨江河 葛政 杨馨雨 姜箫恒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9-144,共6页
为解决传统船舶运维工作的复杂化与高成本,本文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船舶运维管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决策,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可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采集船舶数据,先通过集成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结合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深... 为解决传统船舶运维工作的复杂化与高成本,本文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船舶运维管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决策,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可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采集船舶数据,先通过集成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结合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实现对船舶实时的监控和预测维护。该方案在数据预处理方面准确率高达约95%,故障通知时间约为0.06 s,有效提升了船舶运维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风险响应能力。可视化界面使管理人员操作和决策更直观,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智能船舶运维管控解决方案,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为一体,推动智能船舶技术发展,为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借鉴。智能化运维有望支持全球航运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航运安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智慧船舶 可视化远程运维管控系统 数据处理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督核熵的空压机阀片故障诊断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凯 王永坚 +1 位作者 蔡杭溪 李劼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空压机作为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的精准识别对船舶安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鉴于空压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信息呈现出非平稳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利用监督核熵成分分析对其特征数据选择,旨在通过数据降维保留关键特征信息,将... 空压机作为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的精准识别对船舶安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鉴于空压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信息呈现出非平稳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利用监督核熵成分分析对其特征数据选择,旨在通过数据降维保留关键特征信息,将处理后的特征信息输入到经过贝叶斯优化方法优化超参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中,以评估其在空压机状态识别方面的性能。经实验验证可知,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准确率可达9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空压机 阀片故障诊断 监督核熵成分分析 贝叶斯优化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变化率的独立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虚拟惯性控制策略
8
作者 张瑞芳 王国玲 +1 位作者 罗成汉 曹文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8-306,共9页
针对传统虚拟惯性控制方法虚拟惯性补偿环路与控制内环相互作用引发的暂态功率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通过改善系统虚拟阻尼特性,进一步优化系统暂态特性。通过建立系统小信号模型,分析关键参数对系统稳定... 针对传统虚拟惯性控制方法虚拟惯性补偿环路与控制内环相互作用引发的暂态功率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率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通过改善系统虚拟阻尼特性,进一步优化系统暂态特性。通过建立系统小信号模型,分析关键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及暂态特性的影响,获得参数优化设计准则。最后,搭建实验模型对不同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有效改善系统暂态特性,保障母线电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DC-DC变换器 暂态稳定 虚拟惯性 储能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非预期情况的船舶混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
9
作者 司玉鹏 王荣杰 +2 位作者 王亦春 林安辉 刘亚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21-2031,共11页
为应对船舶混合能源系统在设备故障或突发扰动等非预期工况下面临的能量管理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级采样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弹性增强控制策略。基于动作-评价网络框架,构建了适用于船舶混合能源系统协同运行的马尔可夫决... 为应对船舶混合能源系统在设备故障或突发扰动等非预期工况下面临的能量管理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级采样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弹性增强控制策略。基于动作-评价网络框架,构建了适用于船舶混合能源系统协同运行的马尔可夫决策模型,该模型具有连续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利用历史航行数据对该算法进行训练,从而生成高效的最优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旨在实现船舶混合能源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经济性优化调度,以及非预期工况下的弹性安全控制。不同场景的模拟船舶航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充分利用各类型设备的运行特性,稳态工况下能以经济性为导向实现合理的能量分配,非预期工况下则以可靠性为导向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船舶 非预期工况 弹性增强控制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优先级采样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历史航行数据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DIC方法的船体薄板剪切稳定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晓文 朱兆一 +3 位作者 彭苗娇 陈清林 蔡应强 李妍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08-1617,共10页
板结构的稳定性在船舶设计和强度校核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研究船体薄板的剪切稳定性,本文设计画框式夹具对方形薄板进行面内剪切屈曲试验,试验中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3 Dimensions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3D-DIC),获得了载荷... 板结构的稳定性在船舶设计和强度校核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研究船体薄板的剪切稳定性,本文设计画框式夹具对方形薄板进行面内剪切屈曲试验,试验中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3 Dimensions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3D-DIC),获得了载荷-端部伸长率曲线、全场位移/应变等力学响应信息。载荷-端部伸长率关系揭示了薄板在面内剪切工况下的承载特性,确定了屈曲失稳临界载荷;通过分析薄板在典型时刻的位移场、应变场信息,发现薄板的法向变形会随面内剪切载荷增加而增大。薄板失稳后,沿垂直对角线存在对称分布的三个半波,内部波幅大于外部波幅,应变波形和云图在后屈曲过程中会趋于稳定。通过分析薄板关键点的法向位移和米塞斯应变随时间的响应曲线,提出并验证了一种识别面内受剪薄板屈曲失稳的新方法。本文为船用薄板面内剪切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和力学行为分析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稳定性 薄板 3D-DIC方法 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拼接注意力机制的船舶轨迹预测方法
11
作者 吴跃高 俞万能 +2 位作者 曾广淼 商逸帆 廖卫强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8-1806,共9页
船舶轨迹预测对船舶的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价值,为提高对船舶未来轨迹的预测精度,本文将基于拼接注意力的序列到序列模型(Seq2Seq-CA)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船舶轨迹预测方法.通过在Seq2Seq中引入拼接注意力机制,增... 船舶轨迹预测对船舶的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价值,为提高对船舶未来轨迹的预测精度,本文将基于拼接注意力的序列到序列模型(Seq2Seq-CA)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船舶轨迹预测方法.通过在Seq2Seq中引入拼接注意力机制,增强了模型对序列特征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轨迹的准确性与运动合理性,采用MPC对预测轨迹概率分布进行纠正,得到最终的输出轨迹.在训练和测试的过程中,为提高对序列数据的利用率,随机初始化序列的起始位置并使用滑动窗口法对序列进行读取.在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集上测试轨迹预测方法性能,根据定量分析,Seq2Seq-CA相较于原Seq2Seq提高17.2%的预测准确性.通过结合MPC进行轨迹纠正后,Seq2Seq-CA的预测准确性、鲁棒性分别提升39.9%和9.2%.根据定性分析,本文提出的预测方法在不同船舶运动模式下均能更准确合理地预测船舶的未来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AIS数据 深度学习 轨迹预测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轴系高静低动扭振隔振装置结构设计及分析
12
作者 李林桃 张超 +2 位作者 杨志荣 饶柱石 肖望强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针对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抑制问题,设计并研制一种高静低动特性的扭振隔振装置。[方法]首先,基于正负扭转刚度并联的方式设计零部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隔振装置样机;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模... [目的]针对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抑制问题,设计并研制一种高静低动特性的扭振隔振装置。[方法]首先,基于正负扭转刚度并联的方式设计零部件,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制作隔振装置样机;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模型的Duffing方程,以研究结构参数和激励幅值对隔振装置扭矩传递率的影响;最后,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并对样机进行静载扭转试验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隔振装置在静载扭矩试验下,在-2°~2°转角范围内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且能承载大小为160 N?mm的力矩;在合适的结构参数下,隔振装置相比线性隔振装置具有更好的低频隔振效果。[结论]所提扭振隔振装置能通过正、负刚度并联实现高静低动特性,可为船舶轴系低频扭转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轴系 扭振隔离 扭转实验 谐波平衡法 高静低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车载测试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小霞 林建辉 周永征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采用上下位机的系统结构,利用无线通信模块设计工程机械车载测试系统。下位机由多个单片机、16位高速A/D转换器、无线通信模块和LCD显示器组成,实现采集命令的接受、数据采集、工作状态的显示和采集数据的无线传输。上位机系统则采用Lab... 采用上下位机的系统结构,利用无线通信模块设计工程机械车载测试系统。下位机由多个单片机、16位高速A/D转换器、无线通信模块和LCD显示器组成,实现采集命令的接受、数据采集、工作状态的显示和采集数据的无线传输。上位机系统则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开发,完成采集命令的无线发送、采集数据的无线接受,数据和波形处理,通用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现场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位机 数据采集 无线传输 通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测控平台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小霞 林少芬 陈仅星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6,共5页
为解决多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多种条件测试、多种测试方式、测试点多、数据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适用于多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试验平台的设计方法,其液压系统采用模块化、多接口和通用性的设计;测控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通过虚拟仪器技... 为解决多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多种条件测试、多种测试方式、测试点多、数据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适用于多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试验平台的设计方法,其液压系统采用模块化、多接口和通用性的设计;测控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通过虚拟仪器技术实现40通道信号的采集与控制;测控平台可进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80多种试验.经调试运行,系统稳定可靠,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液压系统 测控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试验台的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少辉 林少芬 +1 位作者 刘国印 陈陪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0,202,共4页
通过对工程机械液压试验系统工作泵组的各元件进行数学建模,并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动态仿真模块实现对液压试验系统的仿真分析;最后对溢流阀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优化,并讨论了有效液体体积弹性模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液压系统 动态特性 SIMULINK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性能试验台中的液压泵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发新 林少芬 +2 位作者 龚雅萍 王伟军 张志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9,共3页
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性能试验台的转向系统为物理模型,通过试验研究液压泵的动态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油箱位置、变频电机转速、加载电压等系统工况对液压泵动态性能的影响,同时得出液压泵压力、流量的动态变化对液压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 液压泵 动态性能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喷丸对21-4N气阀钢耐磨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祁义鑫 程俊 +3 位作者 王军伟 王永坚 戴乐阳 盛晨兴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1-37,共7页
为了研究激光喷丸对21-4N气阀钢耐磨性能的影响,对该气阀钢进行高功率激光喷丸强化处理,随后将10 J能量下处理的试样分别进行20 N载荷和20~60 N变载荷下的销盘摩擦试验。对比了喷丸前后试样的硬度、粗糙度、残余压应力、微观组织、摩擦... 为了研究激光喷丸对21-4N气阀钢耐磨性能的影响,对该气阀钢进行高功率激光喷丸强化处理,随后将10 J能量下处理的试样分别进行20 N载荷和20~60 N变载荷下的销盘摩擦试验。对比了喷丸前后试样的硬度、粗糙度、残余压应力、微观组织、摩擦系数曲线、摩擦层的表面形貌和磨损质量等特性,阐述了激光喷丸对21-4N气阀钢耐磨性能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激光喷丸试样表层晶粒发生细化,产生较高的残余压应力,且表面硬度提高,其磨损率明显低于未喷丸样,喷丸样的表面划痕变浅且表面磨损质量减少。分析认为,激光喷丸产生的晶粒细化使试样表面硬度和强度增加,且产生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试样表层发生较为严重的塑性变形,表面强度进一步增加,减缓了表面氧化磨损速率,从而提高了21-4N气阀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喷丸 21-4N气阀钢 晶粒细化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18
作者 YANG Zhi−rong YE Zhong−min +2 位作者 LIU Jin−liang RAO Zhu−shi XIAO Wang−qiang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0-1012,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ve this,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RF damper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mper,along with simulation analysis on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ultimately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al testing on the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thereby corroborating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results.Concurrently,this process generated valuable test data for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mi-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grated permanent magnet effectively accomplishes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Th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of the damping channel is 0.2 T in the absence of current,increases to 0.5 T when a maximum forward current of 4 A is applied,and becomes 0 T when a maximum reverse current of 3.8 A is applied.When the excitation amplitude is 8 mm and the frequency is 2 Hz,with the applied currents varying,the maximum damping force reaches 8 kN,while the minimum damping force measures at 511 N.Additionally,at zero current,the damping force stands at 2 kN,which aligns closely with simulation results.The present paper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emi-active MRF dam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 DAMPER permanent magne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穿插的Ni/Cu@MIL-101(Cr)催化氨硼烷水解释氢研究
19
作者 安科迪 仵梦博 郑青榕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4-963,共10页
为提高氨硼烷(AB)水解释氢性能,选择Ni、Cu作为催化金属,采取氧化石墨烯(GO)对MIL-101(Cr)的穿插制备了催化剂。通过优化GO的穿插比例及Ni/Cu的双金属组分,结合制备试样的结构表征、微观形貌观察,分析了GO穿插量对MIL-101(Cr)结构的影响... 为提高氨硼烷(AB)水解释氢性能,选择Ni、Cu作为催化金属,采取氧化石墨烯(GO)对MIL-101(Cr)的穿插制备了催化剂。通过优化GO的穿插比例及Ni/Cu的双金属组分,结合制备试样的结构表征、微观形貌观察,分析了GO穿插量对MIL-101(Cr)结构的影响,并由在288-328 K的AB水解释氢试验,分析了Ni、Cu及GO的穿插比例对AB释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45%的GO穿插时的试样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以0.5∶0.5的比例担载Ni/Cu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TOF)和活化能分别为27 min^(-1)、35.7 kJ/mol;在经过10次循环后,释氢时间延长48%,释氢量减少小于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硼烷 催化剂 MOFS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IRRT^(*)算法的水面船艇多目标动态路径规划
20
作者 于豪 崔奕山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7,共11页
水面船艇在航行过程中动态路径规划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水面舰艇的多目标动态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RRT^(*)算法,充分考虑水面舰艇独特的运动学约束特性以及自身船体、障碍物的体积大小,结合双向搜索机... 水面船艇在航行过程中动态路径规划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水面舰艇的多目标动态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RRT^(*)算法,充分考虑水面舰艇独特的运动学约束特性以及自身船体、障碍物的体积大小,结合双向搜索机制,在起点与终点同时进行搜索,并为多目标点设置一种分级策略进行分级探索,显著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效率,并可以较优的解决多目标路径规划时的最优效率问题。其次,通过引入动态KD树进行最近邻搜索,优化了路径搜索过程,并采用定期重建KD树减少查询节点时的检索深度,进一步地提高搜索效率。最后设计了较为实际地考虑船舶转弯角度和能耗的成本函数,融合人工势场法的思想,引入引力场和斥力增益系数作为局部避障的策略,并最终采用自适应三阶B样条曲线优化路径,提高了路径的平滑性和水面船艇的实时避障能力。通过在Python环境下的模拟实验和实际海上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计算时间、路径长度、避碰性能和路径转弯次数等方面的相对于目前已知算法的优势。研究成果为复杂水域中的高效路径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助力水面舰艇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IRRT^(*) 多目标动态路径规划 水面船艇 双向连接 三阶B样条曲线优化 动态KD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