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施晓丽 阳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迅速,逐步覆盖大部分省市;城市经济韧性总体水平上升,但城市经济韧性差距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显著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该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数字金融效应和决策成本降低效应实现。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需要提升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城市经济韧性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效应及异质性研究
2
作者 庄赟 林鑫城 +1 位作者 刘乃全 周闽军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8,共15页
利用数实融合发展契机推进创新资源流动,进而诱导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选取衡量数实融合发展基础的核心产业指标... 利用数实融合发展契机推进创新资源流动,进而诱导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选取衡量数实融合发展基础的核心产业指标和对衡量区域创新能力有理论关联的产业数字化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统计综合评价技术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2年数实融合发展综合得分,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数实融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实融合发展总体上不仅对本地区创新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创新能力也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溢出效应的程度显著高于对本地区创新能力所产生的直接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东中西部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区域创新能力 熵权法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ESG理念的PPP项目绩效评价
3
作者 林建秀 骆良彬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绩效评价是PPP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也是监督和管理PPP项目规范执行的重要手段。已有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反映PPP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促进公共利益的目标。ESG理念及其所包含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制度保障等内容... 绩效评价是PPP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也是监督和管理PPP项目规范执行的重要手段。已有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反映PPP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促进公共利益的目标。ESG理念及其所包含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制度保障等内容与PPP目标之间存在内在契合。融合ESG理念的PPP项目绩效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构成多元评价主体;项目结果、外部效应及项目过程构成评价目标;从项目运营与财务、社会、环境、治理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 绩效评价 ESG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路未来:工业企业数绿协同转型的碳减排效应评估
4
作者 陈旻 林梦晴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4-32,共9页
在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推动数绿协同转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方向。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企业数绿转型协同度,探讨数绿协同转型对企业碳排放强度... 在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推动数绿协同转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方向。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企业数绿转型协同度,探讨数绿协同转型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绿协同转型会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二者协同转型对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产生乘数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绿协同转型通过信息协同效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通过创新协同效应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资源协同效应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环境规制敏感型企业(重污染企业、高耗能企业)和技术驱动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数绿协同转型的碳减排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对推进“双碳”目标在实体经济中的落地具有重要启示,将促成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数绿协同转型 碳排放强度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脆弱性家庭的购房行为对其消费的影响研究--来自CHFS的微观证据
5
作者 谢绵陛 赵莹莹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60,共20页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低消费、高储蓄”现象,本文使用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深入探讨家庭金融脆弱性与购房行为如何共同作用于家庭消费。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数对其消费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低消费、高储蓄”现象,本文使用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深入探讨家庭金融脆弱性与购房行为如何共同作用于家庭消费。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数对其消费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购房行为在其中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我国家庭消费普遍存在的“黏性”特征能够削弱购房行为对家庭消费的负向调节效应。不同类型信贷约束在金融脆弱性、购房行为及消费之间的中介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金融脆弱性家庭的购房行为通过减轻资产型信贷约束,缓解了消费的下滑趋势;相反,通过加剧脆弱型信贷约束,推动消费进一步缩减。此外,在不同社保支出极化水平和城乡差异下,家庭金融脆弱性及其购房行为对消费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因此,为有效促进家庭消费,缓解经济发展中的“低消费”现象,应高度重视提升家庭财务健康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房奴效应”给家庭带来的沉重债务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购房行为 家庭消费 信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蕾 张纪龙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41,共14页
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控制碳排放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年我国2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从政府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两个角度构建科技金融指数,利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计算碳排放效... 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控制碳排放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年我国2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从政府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两个角度构建科技金融指数,利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计算碳排放效率。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与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结果发现: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提高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质”与“量”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而提高碳排放效率。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异质性及空间依赖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结果发现:由于城市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由于城市间存在市场分割与地区保护,导致科技金融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间接效应弱于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各城市需要在金融体系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突破和区域间协调合作等领域做出协同努力,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碳排放效率 绿色技术进步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经济学理论的医院成本管理研究
7
作者 黄静如 陈璐璐 杨琛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共4页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健康经济学理论,从健康的外部性、医疗质量的不确定性、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过程委托代理的多重性等视角探讨医疗健康服务的特征,剖析其对医...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健康经济学理论,从健康的外部性、医疗质量的不确定性、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过程委托代理的多重性等视角探讨医疗健康服务的特征,剖析其对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并在树立健康成本理念、加强医疗质量成本管理、完善预付制成本核算和健全医生薪酬成本核算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成本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健康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进程、成效及对策
8
作者 全毅 王蔚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7,共13页
当前区域合作机制已经超出自由贸易制度安排,出现全面经济合作的特征,多数以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议面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与2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签署了23个自由贸易协定。但相比邻国日本、韩国和越南,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 当前区域合作机制已经超出自由贸易制度安排,出现全面经济合作的特征,多数以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议面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与2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签署了23个自由贸易协定。但相比邻国日本、韩国和越南,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的国家和对外贸易量偏低,获得的经济收益相当有限。与此同时,我国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的标准较低,与TPP/CPTPP和USMCA等第二代自由贸易协定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对外经贸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加大自由贸易区建设力量投入,提升贸易谈判的议题和规则设置能力,兼顾效益与对外地缘战略选择FTA伙伴,重视与新兴经济体贸易集团的对接,提高我国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自由贸易区战略 贸易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大学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庄赟 戴平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6,151,共7页
大学综合排行榜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否满足统计综合评价方法要素的基本要求是检验大学排名结果合理性与否的理论基础,也是促进大学综合排名方法规范化的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统计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和研究步骤,在此基础... 大学综合排行榜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否满足统计综合评价方法要素的基本要求是检验大学排名结果合理性与否的理论基础,也是促进大学综合排名方法规范化的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统计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和研究步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大学排行榜在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建议,试图更规范、更全面地参与大学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综合排名 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 指标评价值 赋权方法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货公允价值确认存在的误区和改进建议
10
作者 林汝辉 谢绵陛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文研究了2023年期间有明确期货业务上市公司对期货公允价值的确认、会计核算方法等问题。研究发现对期货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三种方式:保证金及其变动结果、期货结算价的变动值和期货结算价。这三种方式在实务中分别存在将保证金误为... 本文研究了2023年期间有明确期货业务上市公司对期货公允价值的确认、会计核算方法等问题。研究发现对期货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三种方式:保证金及其变动结果、期货结算价的变动值和期货结算价。这三种方式在实务中分别存在将保证金误为期货合约对价、忽略逐日结算影响、混淆公允报价与期货合约价值等理解误区。这些误区导致核算科目误用,影响资产负债指标的准确性,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建议正确把握“期货合约初始价值为零,逐日无负债结算后,合约价值也为零”的基本原则,始终按“零”核算公允价值,并附注披露持仓合约的名义金额和方向。规范交易保证金和结算备付金的核算与披露,将逐日结算的盈亏确认为“投资收益”,而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货合约 公允价值 持仓合约 交易保证金 结算备付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庄赟 曾五一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对中外主要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按所反映的评价内容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各类指标权重的大小来比较各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侧重点,并对由此反映出的中外大学评价指标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为中国大学综合排行榜评价... 对中外主要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按所反映的评价内容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各类指标权重的大小来比较各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侧重点,并对由此反映出的中外大学评价指标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为中国大学综合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借鉴参考。此外,在对中外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大学评价指标设计合理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据来源的条件限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综合排行榜 评价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交叉持股、协同效应与企业创新质量
12
作者 林汝辉 张涵 谢绵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145-153,共9页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23年度数据为样本,研究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交叉持股的机构投资者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质量,原因是持股比例较高形成更强的治理参与动机。交叉持股机构投资者能作为信息枢纽、总...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23年度数据为样本,研究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交叉持股的机构投资者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质量,原因是持股比例较高形成更强的治理参与动机。交叉持股机构投资者能作为信息枢纽、总结和传递创新经验,为企业创新提供指导;通过战略联盟降低竞争、加强合作、共享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实现协同效应,推动高质量创新。交叉持股机构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研究结果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治理机制的深层次影响,显示市场在竞争之外还能通过交叉持股实现协同合作。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机构投资者自身有意识地深耕特定行业,形成交叉持股,推动所投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协同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交叉持股 创新质量 协同效应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监管政策对公众绿色产品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随机N价拍卖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创 田斌杰 王丽萍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7,共15页
绿色消费不仅是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推动力,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天然洗衣液为例,引入随机N价拍卖实验研究公众在绿色产品认证等级、经济型监管政策、媒体信息披露等情境下的绿色产品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 绿色消费不仅是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推动力,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天然洗衣液为例,引入随机N价拍卖实验研究公众在绿色产品认证等级、经济型监管政策、媒体信息披露等情境下的绿色产品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消费市场具有绿色付费的社会基础,绿色产品认证等级和经济监管政策均显著激发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相比单一的正向激励或负向惩罚,双重经济监管政策的作用效果更优;媒体信息披露也会干预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更大;媒体信息与经济监管政策的组合效应表明,媒体信息嵌入双重经济监管政策的促进作用更突出;媒体信息主要通过激发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消费者自我收益感知以及政策认同感来促进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提升。本文为提升消费者绿色支付意愿、推动公众绿色消费以及完善绿色消费监管政策体系提供了微观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支付意愿 监管政策 拍卖实验 政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的动态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延方 方若楠 王冬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6,共13页
本文基于贸易网络和增加值双重视角的贸易依赖关系新测度,利用1995—2020年全球64个经济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运用网络理论和动态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该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内外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 本文基于贸易网络和增加值双重视角的贸易依赖关系新测度,利用1995—2020年全球64个经济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运用网络理论和动态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该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内外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小世界”宏观拓扑结构特征和“富人俱乐部”现象,且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第三大社团的崛起,网络社团结构出现由双子星向三角形转化的动态变迁特征;经济体发展水平、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存在发送效应和接收效应,治理水平仅存在发送效应,且数字贸易关系协定正向促进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的双向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的偏好依附效应明显,具备等级结构路径和连通性并存双重特征,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正向促进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互惠贸易关系的形成存在明显的动态延迟。本文研究能够丰富和拓展国际贸易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外延边界,为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加快培育国际经贸竞争合作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依赖网络 动力机制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企业ESG表现影响的统计检验
15
作者 李牧辰 郭诗宁 张千一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4-149,共6页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为企业改善ESG表现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为企业改善ESG表现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ESG表现,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市场竞争和供应链韧性是数字金融影响企业ESG表现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地区、非制造业、国有控股的企业起到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会增强数字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ESG表现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互动语调与市场反应——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研究
16
作者 于鸿 罗俊成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5,共9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投资者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而优化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基于深度学习的BERT模型,以2007—2022年度召开业绩说明会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以其业绩说明会上的互动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互动交...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投资者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而优化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基于深度学习的BERT模型,以2007—2022年度召开业绩说明会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以其业绩说明会上的互动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互动交流的投资者互动语调,重点探讨投资者互动语调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业绩说明会中的投资者互动语调显著预测了未来的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表明投资者互动语调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信息。上述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差分模型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研究进一步表明,投资者关注度是投资者互动语调与股票收益之间的作用机制,投资者互动语调越积极,投资者关注度越高,进而推动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增加。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投资者互动语调对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还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互动交流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互动语调 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 业绩说明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朱爱萍 魏红山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21年的数据,对企业ESG表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按照企业所有权性质、行业性质对全样本进行了分组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以及E、S、G... 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21年的数据,对企业ESG表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按照企业所有权性质、行业性质对全样本进行了分组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以及E、S、G三个维度均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而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调节作用,即进行数字化转型增强了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国有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非重污染行业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且进行数字化转型对这两者的关系能够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丰富了ESG领域的文献,促进了ESG理念的巩固与完善,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企业绩效 数字化转型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机制、异质性及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庄赟 吴自炜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 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二,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机制传导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提升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面对长江经济带在利用数字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时仍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和绿色技术创新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激励企业创新及培养高端人才等策略,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情境下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娜 宋赛虎 林小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采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10—2022年面板数据,通过LISA时空跃迁分析、准自然实验等多种分析策略,就“一带一路”和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增长的驱动机制、区域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城市创... 采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10—2022年面板数据,通过LISA时空跃迁分析、准自然实验等多种分析策略,就“一带一路”和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增长的驱动机制、区域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城市创新要素集聚的时空凝聚度上升,东部地区的局部空间结构、依赖性和变迁方向相对中西部地区稳定;(2)“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双向投资溢出效应、要素自由化流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扩容四大驱动机制促进了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3)东部地区城市创新受“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向影响大,西部地区的创新响应潜力有待提升,中部地区则产生一定挤出效应;(4)以“中欧班列”“友好城市”为代表的“五通”政策子集对中国城市创新具有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应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软”“硬”通路的建设,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筑基能力,深度融入与沿线国家的新合作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城市创新能力 时空跃迁 PSM-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阳平 黄巍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选取2003—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选取2003—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下依然成立。(2)从具体作用机制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三条路径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三者都起到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3)从区域异质性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