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范秀梅
唐峰华
崔雪森
杨胜龙
朱文斌
黄良敏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集美大学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43,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5)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ZR1439700)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613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8HY-ZD0103)
浙江省远洋渔业资源探捕项目(SZGXZS2019087)
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fjmfre2019003)。
-
文摘
根据2014−2017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生产数据,结合同期的环境遥感数据,分别基于捕捞量和作业次数,构建日本鲭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选取海表水温、海面高度异常和叶绿素a浓度,采用一元指数回归拟合,建立各个环境变量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从而提高日本鲭HSI模型对渔场的预报精度。利用2018年5−11月的实际捕捞数据对模型进行预报准确率验证,在基于渔获量和作业次数构建的HSI模型中,HSI大于0.7的海域,渔获量平均占比分别为77.29%、76.79%,这表明基于不同权重环境因子的HSI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中心渔场。
-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渔场
西北太平洋
日本鲭
-
Keywords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fishing grounds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Scomber japonicus
-
分类号
S931.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
-
题名抗氧化紫球藻胞外多糖酶解物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董乐
何静艳
郑婷婷
戴聪杰
黄卫红
李元跃
-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海洋藻类活性物质制备与功能开发重点实验室
泉州师范学院近海资源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集美大学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7-182,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K2013039)
2014年福建省引导性科技项目(编号:2014N0017)
+2 种基金
2013年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高端海洋人才引进资助项目
2014年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fmfre2014008)
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10399002)
-
文摘
以紫球藻胞外多糖为原料,·O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依据单因素试验,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EPS粗品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EPS粗品酶解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EPS粗品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6.3h,酶解pH 8.0,酶解温度63℃,酶添加量(酶/底物)2.7 U/mg,酶解液对·OH的清除率达到(70.64±0.38)%;优化酶解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酶解产物对·OH、DPPH·、ABTS^+·和O_2^-·的半数清除浓度(IC_(50))分别为(1.67±0.58),(1.08±0.01),(0.64±0.01),(4.16±0.01)mg/mL。
-
关键词
紫球藻
胞外多糖
酶解
抗氧化活性
-
Keywords
Porphyridium creuntum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nzymatic hydrolysis
antioxidant activity
-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