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抗逆力视角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邓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33-40,共8页
农村老年人自杀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特殊失范问题,既有宏观社会结构、文化方面也有微观个体的原因。与传统公共卫生视角、社会政策与保障视角不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自杀干预模式强调宏观与微观、环境与个体的联结,... 农村老年人自杀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特殊失范问题,既有宏观社会结构、文化方面也有微观个体的原因。与传统公共卫生视角、社会政策与保障视角不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自杀干预模式强调宏观与微观、环境与个体的联结,对于降低农村老人自杀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提升老年人抗逆力为项目目标,通过一个农村敬老院老年人自杀风险干预的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社工介入农村老年人自杀提供循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为了减少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现象,较合理的路径就是结合中国当前正大力推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活动,积极发展本土化、专业化、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老年人自杀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自杀 社工干预 社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治理的社会工作策略--基于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剖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姚进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随着各类现代风险事件的发生,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时代。社会工作作为抵御和治理风险的重要力量,重新明晰自己的定位对风险的治理和专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作为框架,探讨了社会工作在风险社会治理... 随着各类现代风险事件的发生,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时代。社会工作作为抵御和治理风险的重要力量,重新明晰自己的定位对风险的治理和专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作为框架,探讨了社会工作在风险社会治理方面的作为。得出主要结论:社会工作应该在培育自主性公民;构建以社区为本的能动性预防与治理机制;倡导发展性、积极的社会福利制度等三个方面努力,方能在本土风险社会治理中展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社会工作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 行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秩序稳定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巨东红 高连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社会秩序稳定往往就是指社会稳定。它是人民群众在一定的法律、道德、习俗等规范指导下安居乐业、社会井然有序、社会治安呈现良好状态,它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验以及其它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秩序稳定往往就是指社会稳定。它是人民群众在一定的法律、道德、习俗等规范指导下安居乐业、社会井然有序、社会治安呈现良好状态,它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验以及其它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基本稳定,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来统一我们的思想、振奋我们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加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群策群力,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所以,努力增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当代中国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稳定 和谐社会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家庭复原力培育过程的社会工作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进忠 林佳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87,共8页
家庭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提高残疾人家庭应对困境的复原力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焦点,也是未来残障人士专业服务和研究发展的趋势。依据复原过程中的表现,残疾人家庭可分为三种类型:复原重构型、复原适应型和复... 家庭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提高残疾人家庭应对困境的复原力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焦点,也是未来残障人士专业服务和研究发展的趋势。依据复原过程中的表现,残疾人家庭可分为三种类型:复原重构型、复原适应型和复原不良型。不同的残疾人家庭类别预示着不同的家庭功能,理解家庭的类别和动态评估家庭需求非常重要。基于此,培育残疾人家庭复原力的社会工作干预关键在于:以残疾人家庭为服务中心,动态评估家庭需要;将家庭应对残疾困境的能力作为介入点,关注家庭力量的动态变化;注重家庭特殊需要,细化类型,设计复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社会工作 家庭复原力 复原类型 复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连克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现代意义上的医疗保障是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是由政府为社会成员的疾病医疗、健康关怀提供必要的保障,使民众能够积极应对疾病风险,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它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始终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代意义上的医疗保障是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是由政府为社会成员的疾病医疗、健康关怀提供必要的保障,使民众能够积极应对疾病风险,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它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始终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实行了以医疗保险为核心、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制度在50多年的变迁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引起了美国历届政府持续而艰难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理念及改革措施也许能够对当前中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医疗保障 医疗保险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抗逆力:理论分辨、实践演变与现实镜鉴 被引量:19
6
作者 姚进忠 邱思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128,共13页
家庭抗逆力作为临床咨询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构架,产生于实务应用策略由问题向优势、个体向生态的范式大转型背景之下,理论内涵根植于发展性系统取向,围绕着生态与增能两个维度演进,经历了由静态特质到动态过程再到有机结果的三次发展浪潮... 家庭抗逆力作为临床咨询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构架,产生于实务应用策略由问题向优势、个体向生态的范式大转型背景之下,理论内涵根植于发展性系统取向,围绕着生态与增能两个维度演进,经历了由静态特质到动态过程再到有机结果的三次发展浪潮。作为新的实践范式,家庭抗逆力提供了多样态的正面架构,强调从系统能力建设出发,突出预防思维,着力引导家庭更懂得运用内外资源来应对家庭困境和规避未来风险。家庭抗逆力作为新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框架为本土的社会工作实务干预和社会福利制度出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理论本土文化对话和社会服务实践的行动研究是当前家庭抗逆力在中国发展需要面对的两大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抗逆力 系统观 发展性 预防取向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连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2,共5页
人们往往认为,医疗保障制度应当是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可是19世纪以前的德国工业经济长期处于萌芽状态之中,受传统文化、民众心理以及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工业化完成以前就率先建立起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西方... 人们往往认为,医疗保障制度应当是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可是19世纪以前的德国工业经济长期处于萌芽状态之中,受传统文化、民众心理以及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工业化完成以前就率先建立起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另外,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统一后的德国首先建立的不是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而是努力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此,了解德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原因、变迁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变迁措施对于现阶段建立健全中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医疗保障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慈善意识影响因子分析及动员策略 被引量:9
8
作者 邓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慈善意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慈善捐赠行为及慈善事业的发展。问卷数据的因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城市居民慈善意识的因子主要有四个,依次是文化因子、制度因子、经济因子以及信任因子。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慈善意识,促进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 慈善意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慈善捐赠行为及慈善事业的发展。问卷数据的因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城市居民慈善意识的因子主要有四个,依次是文化因子、制度因子、经济因子以及信任因子。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慈善意识,促进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慈善捐赠事业,除了有待于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外,还必须采用加强感恩教育、完善慈善制度、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增强对慈善组织及制度的信任感等动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赠水平 因子分析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