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镀废水分类化学处理法工程设计实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启明 林锦美 黄锦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7,共3页
在某电器厂,采用将电镀废水按含铬废水、含氰废水、综合废水分类收集,之后用化学法分别处理的方法处理该厂电镀废水。经调试运行表明化学处理法处理电镀废水效果稳定可靠,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5%以上,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到《污水综... 在某电器厂,采用将电镀废水按含铬废水、含氰废水、综合废水分类收集,之后用化学法分别处理的方法处理该厂电镀废水。经调试运行表明化学处理法处理电镀废水效果稳定可靠,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5%以上,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及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含铬废水 含氰废水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壳粉对酸性土壤的修复及其对镉的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曹英兰 陈丽娜 +1 位作者 张金丽 黄志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8-182,共5页
农业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具有浓度低、面积大的特点,因此,原位钝化修复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土壤镉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农业土壤酸化及镉污染比较严重的状况,研究施加牡蛎壳粉对酸性土壤及镉形态转化的作用,以期达到对酸性镉污染土壤... 农业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具有浓度低、面积大的特点,因此,原位钝化修复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土壤镉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农业土壤酸化及镉污染比较严重的状况,研究施加牡蛎壳粉对酸性土壤及镉形态转化的作用,以期达到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结果表明,添加5%、150目的牡蛎壳粉后,土壤pH值可由5.56提高至7.74;有效态镉含量由1.66 mg/kg降至0.801 mg/kg,钝化率达到51.7%。同时,交换态钙含量由0.998 g/kg升高至9.11 g/kg,可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钙流失的问题。对不同镉污染水平的土壤添加牡蛎壳粉后,镉的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分别降低了12.92%~20.97%、18.99%~31.10%和18.02%~47.80%,而残渣态则增加了124.2%~175.9%。因此,施加牡蛎壳粉可有效矫正土壤酸化的现象,并显著降低酸性土壤镉的生物活性,达到对镉钝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牡蛎壳粉 镉污染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冬季PM_(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廖旭 胡安谊 +3 位作者 杨晓永 陈进生 于昌平 林建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95-1400,共6页
近年来由于雾霾事件频发,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组成及迁移转化规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PM2.5颗粒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来源还知之甚少。本文应用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厦门2012年冬季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 近年来由于雾霾事件频发,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组成及迁移转化规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PM2.5颗粒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来源还知之甚少。本文应用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厦门2012年冬季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的群落组成,并分析其潜在的来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与克隆文库方法相比,T–RFLP分析所得的物种数量(TRF峰)相对较多,说明T–RFLP是快速、灵敏分析空气微生物群落特征的高效手段之一。T–RFLP和克隆文库结果表明,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其中2%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42%的真核微型生物18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度低于97%。分类分析表明,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是PM2.5颗粒物细菌的主要类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91%、10.68%、41.75%和44.66%;Stramenopiles、Alveolata、Metazoa、Fungi和Viridiplantae是PM2.5颗粒物真核微型生物的主要类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7%、15%、20%和39%。然而,尚有14%的真核微型生物18S rRNA基因序列未能分类到已知门类,说明气溶胶真核微型生物方面的研究尚存在较大空白。与文献对比分析表明,厦门城区空气微生物的动态性较强,环境来源多变。环境来源分析表明,厦门虽然属于典型海滨城市,但其空气微生物的重要环境源可能为淡水,其次是土壤、水体沉积物、污水系统和动物粪便等。而季节性气团输送可能是厦门冬季气溶胶微生物多来源于淡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PM2 5 细菌 真核微型生物 T–RFLP 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坂头水库扩容对土壤氮磷浸出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启明 王莹莹 +3 位作者 黄宁 黄志勇 蔡旭晖 林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底大多不铺设或不全部铺设防渗衬垫层,库底土壤中氮、磷的浸出对库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使用蒸馏水和水库原水组成各个不同水土组合分别进行连续性实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氮、磷浸出对库水中总氮、... 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底大多不铺设或不全部铺设防渗衬垫层,库底土壤中氮、磷的浸出对库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使用蒸馏水和水库原水组成各个不同水土组合分别进行连续性实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氮、磷浸出对库水中总氮、总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总磷的浓度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是表层土中氮、磷的浸出。从整体看,土壤氮磷的浸出量占水库水体氮磷总量比例较低,对库水水质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坂头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处理厦门龙舟池海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英兰 刘延锋 许美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近年来,龙舟池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以富含铁、铝氧化物的红壤为材料,研究了红壤对水体中磷、氮的吸附特征,并利用该红壤进行了去除龙舟池海水中磷、氮的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红壤对磷、氮的吸附效果较好;红壤对磷的吸附符合... 近年来,龙舟池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以富含铁、铝氧化物的红壤为材料,研究了红壤对水体中磷、氮的吸附特征,并利用该红壤进行了去除龙舟池海水中磷、氮的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红壤对磷、氮的吸附效果较好;红壤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其最大吸附量达163.9mg/kg;对低浓度下氨氮的吸附符合Henry线性等温吸附方程;当水土比为50:1、振荡时间为45min和pH值近中性时对海水中磷、氮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龙舟池 海水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吸附废水中Zn^(2+)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林洁 林锦美 +1 位作者 段金明 林建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75,202,共6页
研究白腐真菌粉末对Zn2+的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 min后吸附过程基本完成,pH适宜范围为5~6,Zn2+吸附率随着Zn2+初始浓度增大而提高,且在Zn2+初始浓度为25 mg/L,吸附剂用量为2.5 g/L,pH为5.5的最佳条件下,Zn2+吸... 研究白腐真菌粉末对Zn2+的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 min后吸附过程基本完成,pH适宜范围为5~6,Zn2+吸附率随着Zn2+初始浓度增大而提高,且在Zn2+初始浓度为25 mg/L,吸附剂用量为2.5 g/L,pH为5.5的最佳条件下,Zn2+吸附率达到98.01%。与原白腐真菌相比,用0.8 mol/L NaOH对菌样进行预处理,Zn2+的吸附率可提高10%左右。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Zn2+吸附前后的白腐真菌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白腐真菌表面粗糙,孔隙多。吸附Zn2+的过程中,白腐真菌表面的-OH和-PO4与Zn2+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为磷酸锌和氢氧化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Zn2+ 生物吸附 影响因素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杨四娥 林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712-2715,共4页
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常被用作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工业、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水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要求高,传统的活性炭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对活性炭进行... 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常被用作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工业、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水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要求高,传统的活性炭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可提高其对特定物质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的改性由此成为热点。从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微生物改性等三大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的改性技术,概括了不同改性方法的特性,并比较了不同改性技术改性前后对水中特定吸附质吸附性能的差异,为活性炭的改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微生物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吸附氨氮辅助鸟粪石法去除养猪废水营养物质 被引量:8
8
作者 段金明 方宏达 +3 位作者 林锦美 陈俊清 卫书琴 叶张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1-184,共4页
利用镁盐为沉淀剂,以鸟粪石沉淀的形式去除养猪废水中的氮、磷,同时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法来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曝气吹脱CO2方式提高溶液的pH值。考察了沸石投加量、镁盐投加量、曝气时间及初始pH等因素对氨氮和磷酸盐去除效果的... 利用镁盐为沉淀剂,以鸟粪石沉淀的形式去除养猪废水中的氮、磷,同时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法来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曝气吹脱CO2方式提高溶液的pH值。考察了沸石投加量、镁盐投加量、曝气时间及初始pH等因素对氨氮和磷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原养猪废水(pH=7.51),在沸石投加量为0.5 g/L,Mg/P摩尔比为1.4:1,曝气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pH值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最高可达8.7左右,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74.7%和72.6%;当初始pH控制为8~9时,正磷酸盐去除率达到88.7%~92.1%,氨氮去除率为72.5%~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磷酸盐 氨氮 天然沸石吸附 鸟粪石沉淀法 曝气吹脱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导活性炭氧化降解阳离子红GTL废水的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亚平 蔡慧农 +2 位作者 韦朝海 林郑忠 林锦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92-1795,共4页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技术,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对阳离子红GTL染料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考察了活性炭用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阳离子红GTL去除率的影响,利用SEM/EDS、BET表征了反应前后活性炭的结构及组分变化。结果表...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技术,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对阳离子红GTL染料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考察了活性炭用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阳离子红GTL去除率的影响,利用SEM/EDS、BET表征了反应前后活性炭的结构及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和活性炭具有协同效应;在pH=7.0,活性炭用量4g,阳离子红质量浓度为50mg·L-1,微波功率300W,反应时间4min的条件下,阳离子红GTL去除率达到99.4%;活性炭的结构与组分影响阳离子红GTL的微波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微波诱导氧化工艺 活性炭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Fenton反应催化剂Ce-Fe/Al_2O_3的等离子体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亚平 韦朝海 +2 位作者 姜涛 林郑忠 吴超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92-1296,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制备光Fenton催化剂Ce-Fe/Al2O3,运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光电子能谱(XPS)手段分别表征催化剂表面形貌、光吸收特性、还原性能及活性组分价态特性,同时,通过媒介黄的光Fento... 利用等离子体制备光Fenton催化剂Ce-Fe/Al2O3,运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光电子能谱(XPS)手段分别表征催化剂表面形貌、光吸收特性、还原性能及活性组分价态特性,同时,通过媒介黄的光Fenton脱色反应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过程使活性组分Fe2O3分散均匀,有效抑制Fe2O3颗粒的长大,增强催化剂对光的吸收;催化剂表面铁摩尔分数从0.34%提高到0.72%,铁的首次溶出率从0.41%降低到0.28%;催化剂Ce-Fe/Al2O3在pH=6.0时,于60 min内可将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媒介黄完全脱色,反应速率常数为普通催化剂的2.8倍;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能提高活性组分氧化铁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性,增加活性位点,从而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催化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高级氧化 光Fenton 非均相催化剂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多相催化工艺去除阳离子红染料废水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锦芳 张亚平 王俊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59-4566,共8页
以活性炭为导电粒子,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负载型金属氧化物-Al2O3为催化剂制备新型电-多相催化体系,考察电极组合、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槽电压、H2O2投加量、pH和染料初始浓度对阳离子红去除率的影响,分析阳离子红浓度、COD及体系紫外-... 以活性炭为导电粒子,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负载型金属氧化物-Al2O3为催化剂制备新型电-多相催化体系,考察电极组合、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槽电压、H2O2投加量、pH和染料初始浓度对阳离子红去除率的影响,分析阳离子红浓度、COD及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的变化,初步探讨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及机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三维电极和H2O2/V2O5-Al2O3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二者构成的新型电-多相催化体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0,Ti/TiO2为阳极,Ti为阴极,V2O5-Al2O3催化剂0.8 g/L,槽电压20 V,H2O2 1.98 g/L。在此条件下,50 mg/L阳离子红溶液降解40 min,去除率达98.0%,CODCr去除率为89.7%,COD和阳离子红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间接氧化、直接氧化和活性组分V多相催化氧化的共同作用强化了该体系阳离子红和COD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 电化学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