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如何讲述“进城”故事?--“打工文学”的三副面孔
1
作者 沈建阳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打工文学”既是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新讲述“打工”的经验,同时也是重建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关联的有益尝试。本文要将“打工文学”当作一种话语实践,分析这一话语生成和演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深圳梦”“沧桑的词”“... “打工文学”既是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新讲述“打工”的经验,同时也是重建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关联的有益尝试。本文要将“打工文学”当作一种话语实践,分析这一话语生成和演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深圳梦”“沧桑的词”“卡夫卡的城堡”等三副面孔。“打工文学”无疑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打工文学”其实也是在研究和认识我们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文学” “深圳梦” 批判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后人类文化的当代形态:“后人类文化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2
作者 郑亮 周伟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近些年来,诸多新兴科技如脑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纳米技术、太空技术等的超速发展,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个崭新的后人类时代已然来临。新科技正在重构全新的人类文明和文化形态,但同时... 近些年来,诸多新兴科技如脑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纳米技术、太空技术等的超速发展,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个崭新的后人类时代已然来临。新科技正在重构全新的人类文明和文化形态,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回应这一重大的文明变革成为当下紧迫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人类生存方式 新兴科技 人工智能 纳米技术 当代形态 脑科学 会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E—W关系”——张爱玲演讲稿《中文翻译的文化影响力》考释
3
作者 李贵成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12,共6页
张爱玲1969年4月1日在哈佛大学瑞克利夫研究院发表英文演讲“Chinese Translation:A V ehicle of Cultural Influence”(《中文翻译的文化影响力》)。在这篇讲“翻译与E—W关系”的“材料”中,张爱玲细致考察翻译在中国文学阶段性西化... 张爱玲1969年4月1日在哈佛大学瑞克利夫研究院发表英文演讲“Chinese Translation:A V ehicle of Cultural Influence”(《中文翻译的文化影响力》)。在这篇讲“翻译与E—W关系”的“材料”中,张爱玲细致考察翻译在中国文学阶段性西化发展中的作用,重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更新的意义,提出了东西方文化“相遇”的建议: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理性的“文化移植”策略。此讲稿与张爱玲后期散文偏向“知识”的风格转型相一致,显现张爱玲深厚广博的阅读积淀和汇通中西的跨文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翻译 西化 传统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敦邦《红楼梦》人物绣像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克锋 张晓红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2期110-129,共20页
戴敦邦在《红楼梦》人物绣像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一,他塑造了一系列俊美灵秀、个性鲜明的年轻女子形象,在造型和神态上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明清以来仕女画“千人一面”的弊端;其二,他特别重视男性人物形象,塑... 戴敦邦在《红楼梦》人物绣像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一,他塑造了一系列俊美灵秀、个性鲜明的年轻女子形象,在造型和神态上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明清以来仕女画“千人一面”的弊端;其二,他特别重视男性人物形象,塑造了一系列形貌不同、性格各异的男性形象,体现了他不同于以往“红楼人物画”画家的识力和独创性;其三,他成功塑造了许多小人物和反面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红楼人物画”画廊,为《红楼梦》绘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其四,他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功能,实现了物象之美与线条之美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敦邦 《红楼梦》绣像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合断层,走向互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公众面向”
5
作者 谢慧英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57-67,共11页
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谋求文化发展、确认文化身份的路径看,当代艺术应当能成为国际交流中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本土当代艺术能够为具备明确的当代意识和时代感的国人提升参与社会文化事务的能力与审美... 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谋求文化发展、确认文化身份的路径看,当代艺术应当能成为国际交流中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本土当代艺术能够为具备明确的当代意识和时代感的国人提升参与社会文化事务的能力与审美水准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出于历史背景、当代艺术自身对观念阐释的依赖,以及消费主义和泛娱乐性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尚有巨大的审美“断层”。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其“公众面向”的应有之义,以切实寻求与公众互动的有效路径,展现出应有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审美断层 公众传播 艺术当代性 艺术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过昨日之海”: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时间叙事
6
作者 丁浔予 罗伟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6-171,共6页
在吉尔·德勒兹的语境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使思想层面的事件与内在感知层面的“实在时间”有了形状。在德勒兹的电影与哲学视阈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以静物影像的空间在场,身体语态的时间涌现,影像叙事的时间综合将绵延时间的流逝... 在吉尔·德勒兹的语境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使思想层面的事件与内在感知层面的“实在时间”有了形状。在德勒兹的电影与哲学视阈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以静物影像的空间在场,身体语态的时间涌现,影像叙事的时间综合将绵延时间的流逝予以视觉化。通过影像语言书写“曾在”的时空辖域,绘制角色的逃逸路径,并关联情动生成机制,给予生命经验以可视化的表达形式。这使影片成为一种德勒兹意义上的时间—影像,成为一份自时空辖域逃逸的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德勒兹 柏格森 时间—影像 绵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十七年”儿童小说中红色儿童的身体成长
7
作者 何跃跃 余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2-109,共8页
红色儿童是“十七年”儿童小说创作的主导形象。作为无产阶级宣传话语的产物,“十七年”儿童小说将儿童的感情、思想一并整合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内,使其具备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品质。由于教育功能突出,红色儿童形象的解读长期与政治历史... 红色儿童是“十七年”儿童小说创作的主导形象。作为无产阶级宣传话语的产物,“十七年”儿童小说将儿童的感情、思想一并整合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内,使其具备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品质。由于教育功能突出,红色儿童形象的解读长期与政治历史相捆绑,呈现出契合时代特征的嬗变轨迹。儿童动态复杂的成长被单一地表现为人物革命意识、阶级觉悟的提升,而外在的身体成长被遮蔽,内在的精神成长成为分析其价值旨归的主导取向。革命叙事空间中,红色儿童的身体打破了过往线性封闭式的生长,而呈现出与世界一同成长、与历史前行互融的特征,并由儿童“嬉戏”天性走向革命的过程中实现从儿童到小英雄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儿童小说 红色儿童 身体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玄幻小说中的异托邦建构及其价值
8
作者 崔荣胜 罗伟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网络玄幻小说借助想象力创造出奇幻的世界,这种异质空间的创造契合福柯的异托邦理论。网络玄幻小说通过创造异于现实的异质空间来对现实进行抽象表征,又借助代入感实现对读者进入的控制,并在内容上对现实压抑进行有意解放,由此完成异托... 网络玄幻小说借助想象力创造出奇幻的世界,这种异质空间的创造契合福柯的异托邦理论。网络玄幻小说通过创造异于现实的异质空间来对现实进行抽象表征,又借助代入感实现对读者进入的控制,并在内容上对现实压抑进行有意解放,由此完成异托邦世界的建构,发挥异托邦所具有的补偿价值与认识价值。将异托邦理论引入对网络玄幻小说的研究中,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网络玄幻小说的认识,而且可为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玄幻小说 异托邦建构 补偿价值 认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血液·新形式·新业态:“海丝新空间”戏剧孵化计划的有益探索
9
作者 吴巧玲 李芳玲 《福建艺术》 2024年第9期37-40,共4页
2024年7月27日晚,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在梨园古典剧院大剧场圆满落幕。闭幕式上,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将《陈三五娘·平行时空1》完整献上,深闺五娘思忆与情人陈三的荔镜情缘,牵声拔调地唱出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 2024年7月27日晚,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在梨园古典剧院大剧场圆满落幕。闭幕式上,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将《陈三五娘·平行时空1》完整献上,深闺五娘思忆与情人陈三的荔镜情缘,牵声拔调地唱出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光穿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陈三五娘 新业态 戏剧 有益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辖域逃逸的地图——陈映真《夜行货车》的德勒兹式解读
10
作者 丁浔予 黎玲钰 郑亮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在德勒兹与迦塔利的哲学视域下,《夜行货车》中詹弈宏与小玲逃离华盛顿大楼的选择与返归“南方故乡”的行动绝不是作家“浪漫的想象”,而是一份自辖域逃逸的地图,“夜行货车”本身就是逃逸线运作的象征。这种逃逸是陈映真给予的对抗跨... 在德勒兹与迦塔利的哲学视域下,《夜行货车》中詹弈宏与小玲逃离华盛顿大楼的选择与返归“南方故乡”的行动绝不是作家“浪漫的想象”,而是一份自辖域逃逸的地图,“夜行货车”本身就是逃逸线运作的象征。这种逃逸是陈映真给予的对抗跨国资本主义及其可怕的商品化力量、拒绝“家畜化”命运的战斗的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陈映真 《夜行货车》 逃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综述
11
作者 黄文娟 潘文芳 +1 位作者 陈燕 吴巧玲 《福建艺术》 2024年第5期15-28,共14页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资金资助项目“泉州有戏”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泉州南戏及古老剧种展演,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延续去年首届盛况,今年“五一黄金周”7天...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资金资助项目“泉州有戏”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泉州南戏及古老剧种展演,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延续去年首届盛况,今年“五一黄金周”7天仍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举办,以“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为主体,涵盖莆仙戏、调腔、弋阳腔、丝弦、柳子戏、川剧、蒲剧、潮剧、白字戏、赣剧、晋剧、闽剧、歌仔戏、越剧,以及泉州本土的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南音,共计19个戏曲剧种、曲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观众和游客们呈现了30多场、70多个经典大戏与折子戏的剧目展演,是极为珍稀的宋元南戏及古老剧种的集中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剧种 提线木偶戏 戏曲剧种 白字戏 打城戏 莆仙戏 梨园戏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租船合同下出租人作为实际承运人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
12
作者 沈协 《水运管理》 2024年第8期11-15,共5页
定期租船出租人在实践中通常被认定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实际承运人在法律与学理上也获得一定支持。然而,从实际承运人的认定标准和责任规则,以及定期租船出租人在海上货物运输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定期租船出租人不适宜认定为实... 定期租船出租人在实践中通常被认定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实际承运人在法律与学理上也获得一定支持。然而,从实际承运人的认定标准和责任规则,以及定期租船出租人在海上货物运输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定期租船出租人不适宜认定为实际承运人。立法应当进一步明确定期租船出租人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体系中的主体与责任规则,建议借鉴《鹿特丹规则》的履约方制度,对我国《海商法》中的实际承运人制度作出修正,以期解决实践中定期租船出租人被动适用实际承运人制度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租船合同 实际承运人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履约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的普遍有效与多元共生——朱志荣先生访谈纪要
13
作者 周伟薇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朱志荣,安徽天长人,1961年生,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 朱志荣,安徽天长人,1961年生,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等。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部分论文曾经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先后出版过《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10余部,其中《中国艺术哲学》被翻译成德语、俄语和韩国语出版,《中国审美理论》被翻译成英语,即将出版。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获得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复印资料 《学术月刊》 学会常务理事 优秀成果奖 中华美学学会 《文学评论》 重点项目 博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影像书写与现代性困境突围——论“新东北电影”的复兴式创作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雪莲 石航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4-18,共5页
21世纪以来,东北电影阵地涌现出“新东北电影”,“新东北电影”的主要景观是东北老工业文明留下的“工业废墟”。围绕着这些“废墟”,电影塑造了迷茫的工人群体——“跌落者”“漂泊者”,这些坠入现代性困境中的“工业人”,代表了失落... 21世纪以来,东北电影阵地涌现出“新东北电影”,“新东北电影”的主要景观是东北老工业文明留下的“工业废墟”。围绕着这些“废墟”,电影塑造了迷茫的工人群体——“跌落者”“漂泊者”,这些坠入现代性困境中的“工业人”,代表了失落者之痛,引发人的共鸣。电影的浪漫主义向度是引入温情的乡村,与工业失落形成对比,展现出活力与自然亲和力。两个视角形成的张力,显现了“新东北电影”独特的现代性之思及对东北地区电影复兴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电影 东北文艺复兴 地域性影像塑造 工业废墟 现代性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玉诺、《鹭江潮》与厦门新文学的兴起--基于相关新见文献的考论
15
作者 刘锐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徐玉诺于1923年8月初抵达厦门,任教于厦门大学并主编《思明日报》副刊《鹭江潮》。在此之前厦门对新文学的接受很有限,并无真正能让新文学滋生与成长的土壤。在徐玉诺主编《鹭江潮》之后,其利用广泛的交游、颇具特色的编辑手段和对鲜明... 徐玉诺于1923年8月初抵达厦门,任教于厦门大学并主编《思明日报》副刊《鹭江潮》。在此之前厦门对新文学的接受很有限,并无真正能让新文学滋生与成长的土壤。在徐玉诺主编《鹭江潮》之后,其利用广泛的交游、颇具特色的编辑手段和对鲜明文学旨趣的追求,不但加强了与北京及其他地方新文学团体的联系,而且扶持了本土的新文学创作。这使得新文学在厦门从简单模仿的接受状态,走向了具有创作意义的生产状态,也为厦门新文学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带来了质的提升,使得新文学在1920年代初期兴起于厦门文坛,形成了厦门乃至福建新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比此前文学史叙述中“厦门鲁迅”为闽地新文学带来的“高光时刻”整整早了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玉诺 厦门 《鹭江潮》 编辑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杨荔钠导演电影的意象晕染
16
作者 邹剑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10-113,共4页
中国内地女导演杨荔钠1972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从1999年开始拍摄纪录片,2013年开始创作剧情片。杨荔钠所创作的影片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于人性中那些幽微和隐秘的部分的关注,不论是《春梦》对于女性情欲的表达以及对由之产生的困惑的呈现... 中国内地女导演杨荔钠1972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从1999年开始拍摄纪录片,2013年开始创作剧情片。杨荔钠所创作的影片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于人性中那些幽微和隐秘的部分的关注,不论是《春梦》对于女性情欲的表达以及对由之产生的困惑的呈现,还是《春潮》对于家庭关系、代际特征的描述。她擅长运用丰富的意象,来完成一种对于个体以及个体处境的影像意义上的书写。文章试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杨荔钠的电影中意象的晕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荔钠 春潮 春梦 符号学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电影的创作流变与范型探索:以近年来国际电影节的表现为例
17
作者 黄诗娴 黄佳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8,共6页
早期东亚电影征战戛纳、奥斯卡的路上,通过以全球化对照下的东方式、“奇观”化、异域性的文化景象展现“亚洲性”,满足西方观众对于东方世界的“他者”的窥视与想象。直至《小偷家族》《寄生虫》《驾驶我的车》的出现,以世界通用的电... 早期东亚电影征战戛纳、奥斯卡的路上,通过以全球化对照下的东方式、“奇观”化、异域性的文化景象展现“亚洲性”,满足西方观众对于东方世界的“他者”的窥视与想象。直至《小偷家族》《寄生虫》《驾驶我的车》的出现,以世界通用的电影语言和艺术创作,从民族奇观转向普世议题。在全球化语境下,未来东亚电影人应重构本土话语与思维模式、反思现代性,提供一种有别于西方“他者”想象的主体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电影 国际化 《小偷家族》 《寄生虫》 《驾驶我的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学视阈下战争题材电影中的厦门形象研究
18
作者 黄诗娴 肖家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9-54,共6页
《海囚》《小城春秋》和《英雄小八路》三部电影呈现了厦门城市空间影像,激活了厦门的特殊地缘与战争记忆的互动性关系。电影中的厦门,在鸦片战争时期是混杂的通商口岸,又是屈辱囚闭的“孤岛”;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华侨群起抗日的中继站,... 《海囚》《小城春秋》和《英雄小八路》三部电影呈现了厦门城市空间影像,激活了厦门的特殊地缘与战争记忆的互动性关系。电影中的厦门,在鸦片战争时期是混杂的通商口岸,又是屈辱囚闭的“孤岛”;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华侨群起抗日的中继站,又是中共地下组织革命斗争的风暴眼;在厦金炮战时期是两岸对峙的战地前线,又是坚韧御敌的英雄之城。三部电影共构了作为中国战争记忆一端的“厦门”城市形象,完成了地缘特殊的厦门在中国城市中独一无二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文化 战争题材电影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戏中生旦脚色核心地位的深度考察
19
作者 范德怡 周津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6期64-71,共8页
生、旦脚色在南戏脚色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早已成为学界共识,却从未有人核实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根据对现存十种保存南戏原貌较好的早期南戏剧本的考察,生、旦两种脚色在南戏中确实居于核心地位。从演唱曲牌的情况来看,南戏中生、旦标... 生、旦脚色在南戏脚色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早已成为学界共识,却从未有人核实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根据对现存十种保存南戏原貌较好的早期南戏剧本的考察,生、旦两种脚色在南戏中确实居于核心地位。从演唱曲牌的情况来看,南戏中生、旦标注的角色均为剧中主唱脚色,所唱曲牌数量最多;从扮演角色的情况来看,南戏中生、旦不兼演其他角色,仅仅只扮演剧中的男女主角;从脚色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看,南戏中的生、旦不仅与净、末、丑等脚色相对独立,与外、贴等脚色也是相对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脚色 生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群魔》的社会历史意义
20
作者 叶之铭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4期22-24,共3页
《群魔》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剖析19世纪70年代俄国知识精英身上的精神痼疾,将个人的思考和关怀从私人的精神领域上升到社会历史领域。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探讨的那些使他备感焦虑的问题,如今依然在困扰着现代社会,因此,对《群魔》的社... 《群魔》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剖析19世纪70年代俄国知识精英身上的精神痼疾,将个人的思考和关怀从私人的精神领域上升到社会历史领域。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探讨的那些使他备感焦虑的问题,如今依然在困扰着现代社会,因此,对《群魔》的社会历史价值的剖析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知识精英 社会历史意义 社会历史价值 社会历史领域 现实意义 精神 19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