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如何讲述“进城”故事?--“打工文学”的三副面孔
1
作者 沈建阳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打工文学”既是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新讲述“打工”的经验,同时也是重建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关联的有益尝试。本文要将“打工文学”当作一种话语实践,分析这一话语生成和演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深圳梦”“沧桑的词”“... “打工文学”既是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新讲述“打工”的经验,同时也是重建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关联的有益尝试。本文要将“打工文学”当作一种话语实践,分析这一话语生成和演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深圳梦”“沧桑的词”“卡夫卡的城堡”等三副面孔。“打工文学”无疑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打工文学”其实也是在研究和认识我们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文学” “深圳梦” 批判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长征书写与现代中国形象的构建
2
作者 吴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0,共9页
相较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赛珍珠创造的“传统乡土中国的风景”、法国左翼作家马尔罗塑造的“存在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形象”,以埃德加·斯诺的非虚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代表的中国革命书写让西方看见了以红军长征... 相较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赛珍珠创造的“传统乡土中国的风景”、法国左翼作家马尔罗塑造的“存在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形象”,以埃德加·斯诺的非虚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代表的中国革命书写让西方看见了以红军长征为开端的中国革命的现代历史内涵与世界性意义,也创造了讲述现代中国故事的全新范式。“长征”代表了现代革命精神以及人类突破自身极限的全新的现代中国形象,而长征书写则带给延安革命、西方的中国形象以现代革命传奇乃至人类史诗的光环。在此,西方人的“长征叙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精神危机提供了有别于西方启蒙主义思想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也成为西方讲述现代中国故事的全新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长征书写 现代中国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后人类文化的当代形态:“后人类文化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3
作者 郑亮 周伟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近些年来,诸多新兴科技如脑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纳米技术、太空技术等的超速发展,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个崭新的后人类时代已然来临。新科技正在重构全新的人类文明和文化形态,但同时... 近些年来,诸多新兴科技如脑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纳米技术、太空技术等的超速发展,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个崭新的后人类时代已然来临。新科技正在重构全新的人类文明和文化形态,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回应这一重大的文明变革成为当下紧迫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人类生存方式 新兴科技 人工智能 纳米技术 当代形态 脑科学 会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E—W关系”——张爱玲演讲稿《中文翻译的文化影响力》考释
4
作者 李贵成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12,共6页
张爱玲1969年4月1日在哈佛大学瑞克利夫研究院发表英文演讲“Chinese Translation:A V ehicle of Cultural Influence”(《中文翻译的文化影响力》)。在这篇讲“翻译与E—W关系”的“材料”中,张爱玲细致考察翻译在中国文学阶段性西化... 张爱玲1969年4月1日在哈佛大学瑞克利夫研究院发表英文演讲“Chinese Translation:A V ehicle of Cultural Influence”(《中文翻译的文化影响力》)。在这篇讲“翻译与E—W关系”的“材料”中,张爱玲细致考察翻译在中国文学阶段性西化发展中的作用,重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更新的意义,提出了东西方文化“相遇”的建议: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理性的“文化移植”策略。此讲稿与张爱玲后期散文偏向“知识”的风格转型相一致,显现张爱玲深厚广博的阅读积淀和汇通中西的跨文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翻译 西化 传统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之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莉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球进入“数据驱动”时代,数据流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带来日趋严重的安全危机。针对以数据滥用、数据泄露、数据污染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事件,亟须通过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加以解决。然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球进入“数据驱动”时代,数据流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带来日趋严重的安全危机。针对以数据滥用、数据泄露、数据污染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事件,亟须通过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加以解决。然而,数据的法律属性与权利归属在理论上尚未廓清,数据流通边界的界定、数据安全综合防御机制的建立、公权与私权的博弈、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开发利用之间的内在张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建构。通过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归属,健全数据流动安全保护机制以及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风险预警防御机制有助于深入探明数据安全保障的政策法制完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风险防范 数据流动 数据权属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的新转变与新路径——以智能时代的复合增能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瑞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智能时代,随着新兴智能工具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了有效化解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专业社会工作在为服务对象进行复合增能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介入样态、行为模式、服务流程、方法选择和动力机制... 智能时代,随着新兴智能工具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了有效化解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专业社会工作在为服务对象进行复合增能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介入样态、行为模式、服务流程、方法选择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的转变。智能时代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的新路径包括:选取直接助人服务方法,彰显社会工作的增能优势;搞好行政、咨询、研究,实施权变灵活的间接增能;建构预防机制,提升复合增能的成效;强化“四治”体系,提升专业参与的实际效能;持续改进增能服务,推进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能理论 社会工作 相对贫困治理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迁祖辈夫妻分居现象的实证研究——基于厦门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静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利用厦门地区随迁祖辈群体的抽样调查数据,选取拥有配偶的随迁祖辈样本,并划分为有伴侣共同随迁和与伴侣因随迁而分居的两种状态,通过对有配偶的随迁分居者的群体样貌、分居原因和分居影响进行描述性分析,掌握随迁祖辈被动分居现象的基... 利用厦门地区随迁祖辈群体的抽样调查数据,选取拥有配偶的随迁祖辈样本,并划分为有伴侣共同随迁和与伴侣因随迁而分居的两种状态,通过对有配偶的随迁分居者的群体样貌、分居原因和分居影响进行描述性分析,掌握随迁祖辈被动分居现象的基本情况。通过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论证因随迁照料孙辈而导致中老年夫妻分居状态会抑制随迁祖辈对随迁生活的积极体验感,还会通过影响随迁祖辈的家庭融入和社会融入而降低祖辈对于随迁生活的积极感受,但并不会增加祖辈对随迁生活的消极感受。对随迁分居者样本的单独分析显示,减轻随迁祖辈的家务劳动负担、增强子代的代际关怀能够帮助其减少独自随迁生活的消极体验感,而增进其在迁入地的社会参与度、促进随迁祖辈与子代家庭的沟通满意度则能够分别提升他们的积极体验感和降低他们的消极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祖辈 夫妻分居 家庭融入 社会融入 主观体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冯晓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相对于现有产业,未来产业是尚处于成长孕育期或者产业化初期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具有战略前瞻性、动态性、高科技引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未来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我国未来产业,需要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 相对于现有产业,未来产业是尚处于成长孕育期或者产业化初期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具有战略前瞻性、动态性、高科技引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未来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我国未来产业,需要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态。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涉及创新组织与资源配置、成果转化与创新效率、风险预防与反馈机制、知识共享与信息流动以及创新文化与理念协同等内容。基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基本理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未来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需要重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些策略尤其体现为:知识产权全过程保护策略、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策略、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化相结合策略、知识产权文化渗透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创新生态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过昨日之海”: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时间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浔予 罗伟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6-171,共6页
在吉尔·德勒兹的语境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使思想层面的事件与内在感知层面的“实在时间”有了形状。在德勒兹的电影与哲学视阈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以静物影像的空间在场,身体语态的时间涌现,影像叙事的时间综合将绵延时间的流逝... 在吉尔·德勒兹的语境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使思想层面的事件与内在感知层面的“实在时间”有了形状。在德勒兹的电影与哲学视阈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以静物影像的空间在场,身体语态的时间涌现,影像叙事的时间综合将绵延时间的流逝予以视觉化。通过影像语言书写“曾在”的时空辖域,绘制角色的逃逸路径,并关联情动生成机制,给予生命经验以可视化的表达形式。这使影片成为一种德勒兹意义上的时间—影像,成为一份自时空辖域逃逸的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德勒兹 柏格森 时间—影像 绵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文学之维:中国非虚构写作的文类特征与价值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琼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3,共9页
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可以看作当代文学遭遇边缘化困境后的一次自救行动,它试图与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类序列中边界含混的纪实写作类型划清界限,但其对知识分子责任的强调与书写真实经验的诉求,实际与20世纪80年代的“报告文学热”依循... 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可以看作当代文学遭遇边缘化困境后的一次自救行动,它试图与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类序列中边界含混的纪实写作类型划清界限,但其对知识分子责任的强调与书写真实经验的诉求,实际与20世纪80年代的“报告文学热”依循了相似的现代性逻辑,即建构现代人文学知识视野与言说“真实”的历史关联。作为书写现实的文类,中国非虚构写作并非只是提供一种书写“真实”的新形式,或只是现实主义传统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中的同义复现,而有着更广阔的可能。非虚构写作真正的历史潜能在于其出场触发了当代文学乃至文学内部的结构性反思,其背后潜藏着跨越现代人文科学和媒介之边界的社会文化政治变革的多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当代文学 报告文学 跨语际实践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体育赛事权利的理论证成与权利配置
11
作者 沈协 田思源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2,共8页
《体育法》第52条第2款明确了体育赛事传播权。从发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功能和权利体系化的角度考虑,立法应当在现有体育赛事传播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体育赛事权利。体育赛事权益是价值综合体,涵括了财产性投入和价值性投入,由体育赛... 《体育法》第52条第2款明确了体育赛事传播权。从发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功能和权利体系化的角度考虑,立法应当在现有体育赛事传播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体育赛事权利。体育赛事权益是价值综合体,涵括了财产性投入和价值性投入,由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与相关主体共享。体育赛事权利是一系列权利所集合而成的“权利束”,既包括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和相关主体基于对体育赛事活动的投入而产生抽象份额权,还包括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对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在体育赛事权利的实现路径上,进一步确立“投入—权益—收益”的体育赛事活动收益的分配路径,明确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对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管理权的内容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赛事权利 体育赛事传播权 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 体育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双城、要素同构与精神返乡——《子归城》的“一带一路”书写叙事
12
作者 郑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2,共10页
《子归城》是刘岸历经十三载呕心沥血出来的辉煌之作,溢出了一般小说的时空规约,在虚拟与现实、沿海与内陆、古老与当下的双重向度上完成了对“一带一路”故事的宏大构建,将西域百年来的人文与风土变迁以及当下居住地的切身体验一并融... 《子归城》是刘岸历经十三载呕心沥血出来的辉煌之作,溢出了一般小说的时空规约,在虚拟与现实、沿海与内陆、古老与当下的双重向度上完成了对“一带一路”故事的宏大构建,将西域百年来的人文与风土变迁以及当下居住地的切身体验一并融入叙事之中。在对故事脉络进行展开的同时,刘岸将诸多极具代表性、地域性的要素加入文本,通过与这些带有亲历性经验的要素进行精神合谋来达到情感上的融通,使有关历史与现实的叙事充满诗性,摆脱了化约式写作刻意堆砌意象的泛化与空心化。有关子归古城往事的追忆与诉说是一次精神返乡书写,以对故乡的浪漫想象去契合曾经失落又重新拾起的个体与群体的互动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归城》 时空框架 一带一路 精神返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向共同体的后人类快乐伦理——布拉伊多蒂后人类伦理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伟薇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40,185,共11页
后人类快乐伦理关乎人类共同体,但又远远超过人类这一物种,趋向更为广大的生命共同体。布拉伊多蒂以新斯宾诺莎主义活力物质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普遍生命力的整体性为基本原则,提出一个由人类和非人类、生态基础和技术中介的共同物质构... 后人类快乐伦理关乎人类共同体,但又远远超过人类这一物种,趋向更为广大的生命共同体。布拉伊多蒂以新斯宾诺莎主义活力物质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普遍生命力的整体性为基本原则,提出一个由人类和非人类、生态基础和技术中介的共同物质构成生命共同体的大胆理论架设。在一个充满了负面恐慌情绪的时代,她以行动主义的姿态,提出超乎人类单纯物种、趋向生命统一体的后人类快乐伦理。这一伦理观念倡导平等、积极、喜悦、肯定、和平和可续性,探求集体主体的快乐本质,以及各主体间强化合作、增强潜能的实现路径,倡导将负面影响进行积极转化以创造未来,彰显了后人类伦理的肯定、创造、联合与转化的特性,并导向新的生命共同体的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快乐伦理 共同体 普遍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分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文中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9-221,共13页
女性农民工在城乡迁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流动经历,本文基于对女性农民工生活史的挖掘,剖析其社会融入的轨迹、分化及机制。依据生命历程理论,认为时空的变换导致青中老三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和动态变化性,社会融入是迁移... 女性农民工在城乡迁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流动经历,本文基于对女性农民工生活史的挖掘,剖析其社会融入的轨迹、分化及机制。依据生命历程理论,认为时空的变换导致青中老三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和动态变化性,社会融入是迁移者与环境的双向互动过程,女性农民工社会融入出现同化性融入、区隔性融入和拒绝性融入类型。受制于政策制度及性别因素等公域和私域空间等各种事件影响,从生命历程的走向来看,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是能否将“家”安在城市,在融入过程中仍面临着家庭依附性强、经济融入低等群体效应困境,因而在推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中,需要对女性的城市融入议题给予政策上关注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性别观念 女性农民工 城市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迁祖辈的二孩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孙代照料观念和一孩照料体验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82,共15页
通过对厦门地区照料孙代型随迁祖辈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随迁祖辈对参与孙代照料的认知观念包括积极认同态度、工具理性态度和消极被动态度;该群体在照料孙代过程中既有正向的主观体验感,也有负向的主观体验感;且一孩照料者的二孩... 通过对厦门地区照料孙代型随迁祖辈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随迁祖辈对参与孙代照料的认知观念包括积极认同态度、工具理性态度和消极被动态度;该群体在照料孙代过程中既有正向的主观体验感,也有负向的主观体验感;且一孩照料者的二孩照料意愿总体较高。以认知-情绪-行为关系理论为参考框架的分析结果表明,随迁祖辈对照料孙代的观念态度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二孩照料意愿,也会通过影响其照料孙代过程的主观体验感而间接影响二孩照料意愿。尽管认知观念属于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难以在短时间调整或转变,但是在控制观念态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强随迁祖辈文化修养、保障其身体健康、鼓励伴侣共同随迁或减少因老来分居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改善祖辈与子代家庭的代际沟通关系,拓展在迁入地的社交支持网等方式来增加其照料孙代的正向体验感或减少负向体验感,促进随迁祖辈向子代家庭提供孙代照料支持之红利效应的持续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祖辈 孙代照料 照料观念 照料体验 二孩照料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政策定位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瑞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3,共9页
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能够很好地透视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社会政策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从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看,农民工在就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户籍政策和社区福利政策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扶持、保... 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能够很好地透视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社会政策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从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看,农民工在就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户籍政策和社区福利政策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扶持、保障和倾斜力度。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政策目标应合理定位在:为农民工致富增收提供政策引导、为农民工安心生活提供政策兜底、为农民工自由选择提供政策支持、为农民工向上流动提供政策激励、为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政策增能。新时代推进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政策优化路径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水平;优化政策系统结构,提升多方协同的政策功能;畅通政策动态运行,实现政策过程的良性循环;注重政策方法选择,遵循政策工具的客观规律;推进政策改革调整,实现政策体系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民工 购房型城市融入 政策定位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数据的证据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2,共10页
由于人类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智能和认知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和证据分析的科学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需要通过区分基于有形物和基于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证据属... 由于人类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智能和认知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和证据分析的科学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需要通过区分基于有形物和基于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证据属性来审查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的可信性。同时,基于贝叶斯网络,实践中还需要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信息点挖掘、模式识别以及证据表达方式三方面充分利用规则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分析电子数据的认知模型,并用拓扑势形式化地表示电子数据信息中的规律性,这样才能确保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证据分析过程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电子数据 证据可信性 证据分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本土镜鉴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进忠 陈梦琴 +1 位作者 陈雨薇 林美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85,共17页
残疾人群体数量众多、问题多元,使得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回应残疾人需求,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具有本土历史文化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家庭作为残疾人最重要的生活场域,逐渐成为残疾人福利... 残疾人群体数量众多、问题多元,使得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回应残疾人需求,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具有本土历史文化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家庭作为残疾人最重要的生活场域,逐渐成为残疾人福利政策关注的新焦点。研究通过对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演进历程的梳理,以残疾人家庭本位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研究维度将政策历程划分为兴起期、巩固期、平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在政策演进逻辑的梳理中,发现各国残疾人家庭政策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福利模式中不断对话并实现融合发展,总体呈现出动态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理论遵循。本文立足梳理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在残疾人权利实现、水平动态调整和生活质量保障三个维度,为中国残疾人家庭政策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家庭政策 社会福利 演进逻辑 本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影像书写与现代性困境突围——论“新东北电影”的复兴式创作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雪莲 石航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4-18,共5页
21世纪以来,东北电影阵地涌现出“新东北电影”,“新东北电影”的主要景观是东北老工业文明留下的“工业废墟”。围绕着这些“废墟”,电影塑造了迷茫的工人群体——“跌落者”“漂泊者”,这些坠入现代性困境中的“工业人”,代表了失落... 21世纪以来,东北电影阵地涌现出“新东北电影”,“新东北电影”的主要景观是东北老工业文明留下的“工业废墟”。围绕着这些“废墟”,电影塑造了迷茫的工人群体——“跌落者”“漂泊者”,这些坠入现代性困境中的“工业人”,代表了失落者之痛,引发人的共鸣。电影的浪漫主义向度是引入温情的乡村,与工业失落形成对比,展现出活力与自然亲和力。两个视角形成的张力,显现了“新东北电影”独特的现代性之思及对东北地区电影复兴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电影 东北文艺复兴 地域性影像塑造 工业废墟 现代性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工作者面对肿瘤患者照护需求的压力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孟蓁 施胜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在以实务为基础的研究上进行灵性多元观点的内容分析。对临床工作者进行焦点访谈,研究显示面对患者的死亡与未知的恐惧、患者的身心灵整合与情绪变化、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情绪处理等,都会无意间增加临床工作者的压力困境。而当前存在的主... 在以实务为基础的研究上进行灵性多元观点的内容分析。对临床工作者进行焦点访谈,研究显示面对患者的死亡与未知的恐惧、患者的身心灵整合与情绪变化、家属的心理支持与情绪处理等,都会无意间增加临床工作者的压力困境。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临床工作者认为灵性需求应该具备有意义的信念;临床工作者面对正负向情绪,透过修复自我的价值观与经验复制的分享,来协助家属适应与度过哀伤期;临床工作者并非仅是让患者得以善终,还必须着重改善照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护需求 灵性需求 善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