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厂化鳗鲡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王行 江兴龙 +1 位作者 王泽旭 刘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210,共7页
应用生物膜净水栅,结合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对鳗鲡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处理,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达标排放,为我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设置一级鱼类混养池和二级狐尾藻协同生物膜水处理池,组合构建了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系统,对工厂... 应用生物膜净水栅,结合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对鳗鲡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处理,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达标排放,为我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设置一级鱼类混养池和二级狐尾藻协同生物膜水处理池,组合构建了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系统,对工厂化鳗鲡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处理,并开展了92 d的美洲鳗鲡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生态处理系统日平均处理养殖尾水的水量为3000 m^(3),系统处理尾水的水力停留时间(THR)为64 h,经系统处理后排放水的总磷浓度为(0.356±0.054)mg/L(0.302~0.410 mg/L),总氮浓度为(1.834±0.301)mg/L(1.533~2.135 mg/L),高锰酸盐指数和pH分别为(4.15±0.42)mg/L和6.68±0.34,水质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一级标准。生态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良好、成本低、环保安全和易推广应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养殖尾水 生物膜 生物生态 水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养殖尾水高效处理与水循环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行 江兴龙 +1 位作者 王泽旭 刘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8-1506,共9页
通过构建由组合三维电极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生物膜反应池、臭氧紫外线杀灭微生物池等组成的养殖尾水高效处理系统,应用于工厂化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养殖尾水的集约化高效净水处理,并对系统的排放水循环利用于美洲鳗鲡的精养殖... 通过构建由组合三维电极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生物膜反应池、臭氧紫外线杀灭微生物池等组成的养殖尾水高效处理系统,应用于工厂化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养殖尾水的集约化高效净水处理,并对系统的排放水循环利用于美洲鳗鲡的精养殖。经140 d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日平均处理养殖尾水3000m^(3),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2h,经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总磷浓度为(0.140±0.020)mg/L、总氮浓度为(0.671±0.114)mg/L、氨氮浓度为(0.104±0.050)mg/L、高锰酸盐指数为(2.81±0.44)mg/L,pH为(6.22±0.18)。系统出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系统出水循环利用于美洲鳗鲡精养殖(处理组)的平均单产55.5 kg/m^(3),较工厂化美洲鳗鲡养殖模式(对照组)提高52.5%;处理组的结束尾重、存活率、增重倍数和特定生长率分别高于对照组44.9%、5%、64.8%和37.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15.7%。该系统具有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良好、成本低、节约水资源、环保安全和易推广应用等优点,可为我国水产养殖尾水的环保治理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 养殖尾水 生物膜 三维电极 循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贾圆圆 冯建军 关瑞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740-11742,共3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将目的基因克隆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组中,转染宿主菌后,使目的基因编码蛋白和外壳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呈现在噬菌体表面,通过一系列的筛选获得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分子。介绍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将目的基因克隆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组中,转染宿主菌后,使目的基因编码蛋白和外壳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呈现在噬菌体表面,通过一系列的筛选获得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分子。介绍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水环境监测、水产品安全控制以及与抗体芯片结合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饲料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怡彤 彭志闰 +1 位作者 徐一闯 翟少伟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4,共10页
为研究虾青素对饲料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Anguilla rostrata)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初始质量为(25.01±0.17)g的美洲鳗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组胺饲料组(H组,组胺实测水平为661.86 mg/kg)及其基础上添加4 mg/kg(... 为研究虾青素对饲料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Anguilla rostrata)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初始质量为(25.01±0.17)g的美洲鳗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组胺饲料组(H组,组胺实测水平为661.86 mg/kg)及其基础上添加4 mg/kg(H+Ast 4组)、8 mg/kg(H+Ast 8组)虾青素的实验组。在养殖10周后,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D-乳酸水平、肠道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量等指标。添加4和8 mg/kg虾青素均可降低投喂高组胺饲料美洲鳗鲡幼鱼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D-乳酸水平(P<0.05);降低肠道丙二醛水平(P<0.05),提高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增加肠道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P<0.05);降低肠道组胺H1受体、NF-κB、IL-6、TNF-α基因表达量(P<0.05),提高IFN-γ基因表达量(P<0.05)。结果表明,添加4 mg/kg虾青素即可缓解饲料组胺对美洲鳗鲡幼鱼肠道健康的损害,为缓解鳗鲡饲料源胁迫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饲料组胺 肠道健康 美洲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洲原产地鳗鲡苗种对几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立红 关瑞章 陈学豪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4,共7页
研究了中美洲原产地鳗鲡(Anguilla rostrata)苗种对于温度、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光强等生态因子的适宜范围及耐受极限。结果显示,中美洲鳗鲡白仔苗的适宜水温为20~28℃,临界上限水温38℃、下限水温0℃;其正常活动的溶氧临... 研究了中美洲原产地鳗鲡(Anguilla rostrata)苗种对于温度、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光强等生态因子的适宜范围及耐受极限。结果显示,中美洲鳗鲡白仔苗的适宜水温为20~28℃,临界上限水温38℃、下限水温0℃;其正常活动的溶氧临界值为1.00mg/L,半数窒息点为0.70mg/L;适宜pH为4~10,耐受上限为pH11、下限为pH3;非离子态氨对鳗鲡白仔苗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4、4.08、4.08、2.62mg/L,安全浓度0.262mg/L;亚硝酸盐对鳗鲡白仔苗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2.05、65.81、45.54、37.06mg/L,安全浓度为3.71mg/L;引起鳗鲡白仔苗不安的光强阈值为5.88μE/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洲鳗鲡 耐受性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培育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苗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继松 关瑞章 +1 位作者 陈学豪 赖晓健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45,共6页
采用具有气泡反冲洗型珠子过滤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进行了苗种培育的研究。2种鳗苗的放养密度约为传统模式的8~10倍,试验期间换水量约为20%~45%。结果显示: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成活率均≥96.74%,高于传统模式。投... 采用具有气泡反冲洗型珠子过滤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进行了苗种培育的研究。2种鳗苗的放养密度约为传统模式的8~10倍,试验期间换水量约为20%~45%。结果显示: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成活率均≥96.74%,高于传统模式。投喂水丝蚓阶段,日本鳗苗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7.08±0.08)%/d和4.92±0.03,美洲鳗苗分别为(4.83±0.06)%/d和4.74±0.19。投喂配合饲料阶段,日本鳗苗分别为(2.30±0.19)%/d和1.30±0.02,美洲鳗苗分别为(1.69±0.05)%/d和1.76±0.06。研究表明,该循环水养殖系统可适用于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的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和无药残等优点,为开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美洲鳗鲡 循环水养殖系统 鳗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饲料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肠道自由基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怡彤 江兴龙 +1 位作者 林茂 翟少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535,共10页
氧化应激是饲料组胺胁迫对鱼体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饲料组胺胁迫的缓解效果,对降低鱼类饲料源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5.01±0.17)g/尾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 氧化应激是饲料组胺胁迫对鱼体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饲料组胺胁迫的缓解效果,对降低鱼类饲料源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5.01±0.17)g/尾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H组、H+Ast4组和H+Ast8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高组胺饲料(662 mg/kg)及在高组胺饲料中添加4 mg/kg、8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有害菌群丰度升高;H+Ast组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高于H组(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低于H组(P<0.05),上述指标H+Ast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Ast组肠道有益菌群丰度高于H组和对照组。可见,添加4mg/kg虾青素即可缓解饲料组胺胁迫导致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抑制,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肠道自由基水平,有益调节肠道菌群。添加8 mg/kg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上述指标无进一步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虾青素缓解美洲鳗鲡饲料组胺胁迫及其在饲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组胺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自由基水平 肠道菌群 美洲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养池模式下不同生长速度花鳗鲡的肠道菌群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悦 赵盼月 +1 位作者 陈学豪 翟少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2,共5页
试验旨在比较精养池模式下不同生长速度的花鳗鲡肠道菌群的差异,为筛选潜在的原籍益生菌提供参考。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比较了养殖12个月、不同体重的花鳗鲡[即(83.65±9.60)g/尾为缓慢生长组,(216.98±19.97)g/尾为中速生长组... 试验旨在比较精养池模式下不同生长速度的花鳗鲡肠道菌群的差异,为筛选潜在的原籍益生菌提供参考。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比较了养殖12个月、不同体重的花鳗鲡[即(83.65±9.60)g/尾为缓慢生长组,(216.98±19.97)g/尾为中速生长组,(386.73±51.90)g/尾为快速生长组]肠道菌群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快速生长组花鳗鲡的肠道菌群OUTs和Shannon指数高于中速生长组和缓慢生长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花鳗鲡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快速生长组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中速生长组Iamia、固氮弧菌属(Azoarcus)和厌氧黏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缓慢生长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和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等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表明:不同生长速度花鳗鲡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不动杆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可能是花鳗鲡肠道中潜在的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养池 花鳗鲡 生长速度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在欧洲鳗鲡饲料中添加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卢文麒 梁英 +1 位作者 翟少伟 贾景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1-74,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香菇多糖在欧洲鳗鲡饲料中的添加效果。选取规格(7.44±0.18) P、平均重量(824.20±17.28) kg/池的6口欧洲鳗鲡养殖池,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鳗鲡投喂基础饲料,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80 mg/kg香菇... 试验旨在研究香菇多糖在欧洲鳗鲡饲料中的添加效果。选取规格(7.44±0.18) P、平均重量(824.20±17.28) kg/池的6口欧洲鳗鲡养殖池,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鳗鲡投喂基础饲料,香菇多糖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80 mg/kg香菇多糖。试验期9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香菇多糖组欧洲鳗鲡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480 mg/kg香菇多糖可促进欧洲鳗鲡生长,降低血脂,改善肝脏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欧洲鳗鲡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肝脏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鳗鲡幼鱼饲料中鱼油的适宜添加水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瞿倩 赵盼月 +1 位作者 蔡国鹤 翟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5-1222,共8页
为研究饲料中鱼油添加水平对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体成分及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以确定美洲鳗鲡幼鱼饲料中鱼油的适宜添加水平,选用初始体重(8.34±0.12) g的美洲鳗鲡幼鱼8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 为研究饲料中鱼油添加水平对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体成分及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以确定美洲鳗鲡幼鱼饲料中鱼油的适宜添加水平,选用初始体重(8.34±0.12) g的美洲鳗鲡幼鱼8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3%(FO3组)、6%(FO6组)、9%(FO9组)和12%(FO12组)鱼油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鱼油显著影响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 FO6组美洲鳗鲡幼鱼的增重率、投饵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鱼油添加组美洲鳗鲡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FO6组、FO9组和FO12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在FO12组显著降低(P<0.05),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FO9组和FO12组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FO12组脂蛋白酯酶和肝脂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鱼油水平可以提高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调节肠道脂肪酶活性、全鱼粗脂肪含量和肝脏脂肪代谢酶水平或活性;美洲鳗鲡幼鱼获得最佳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时,饲料中鱼油添加水平推荐为6.43%—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生长性能 消化酶 体成分 脂肪代谢 美洲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鳗鲡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琪娅 何英霞 +2 位作者 马德英 陈学豪 翟少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6,共3页
主要通过统计分析近年公开发表关于花鳗鲡肌肉必需氨基酸的文献,基于鱼类营养需求中的"理想蛋白"模型,采用A/E方法,估算了花鳗鲡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可为花鳗鲡配合饲料的科学配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鳗鲡 必需氨基酸 营养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鳗鲡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英霞 许琪娅 +2 位作者 马德英 陈学豪 翟少伟 《广东饲料》 2019年第1期36-38,共3页
主要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公开发表关于美洲鳗鲡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文献,利用鱼类营养需求中的"理想蛋白"模型中的A/E方法,估算出美洲鳗鲡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为鳗鲡配合饲料的科学配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洲鳗鲡 必需氨基酸 营养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低品质红鱼粉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美洲鳗鲡幼鱼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心怡 徐一闯 +2 位作者 席峰 张电光 翟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0-1010,共11页
为研究在不同比例低品质红鱼粉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美洲鳗鲡幼鱼生长、肠道组织形态、肠道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是基础饲料及用0、10%、20%和30%低品质红鱼粉(二级)替代基础饲料中白鱼粉且均添加0.1... 为研究在不同比例低品质红鱼粉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美洲鳗鲡幼鱼生长、肠道组织形态、肠道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是基础饲料及用0、10%、20%和30%低品质红鱼粉(二级)替代基础饲料中白鱼粉且均添加0.1%酵母培养物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13.52±0.05)g的美洲鳗鲡幼鱼8周。结果显示,与基础饲料相比,在基础饲料和使用10%低品质红鱼粉实验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显著促进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改善肠道组织形态和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而使用20%低品质红鱼粉实验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酵母培养物添加在30%低品质红鱼粉饲料中未能改善生长性能下降及肠道损伤、菌群紊乱等问题。此外,在基础饲料和20%低品质红鱼粉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均有益于调节肠道菌群组成,促进有益菌增殖并抑制潜在有害菌繁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1%酵母培养物在美洲鳗鲡幼鱼基础饲料中促生长和改善肠道健康作用明显,可使低品质红鱼粉有效替代饲料中20%白鱼粉。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降低鳗鲡饲料成本及促进酵母培养物在鱼类饲料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肠道健康 生长性能 抗氧化 美洲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怡彤 林茂 +1 位作者 蔡国鹤 翟少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对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的影响。选取初重为(25.01±0.17)g的美洲鳗鲡幼鱼(Anguilla rostrata)4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即对照组(CK组)、H组、H+AST4组、H+AST8组,分别饲喂基... 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对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的影响。选取初重为(25.01±0.17)g的美洲鳗鲡幼鱼(Anguilla rostrata)4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即对照组(CK组)、H组、H+AST4组、H+AST8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高组胺饲料及在高组胺饲料中添加4、8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H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升高(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提高(P<0.05)。H+AST4组和H+AST8组血清AST和ALT活性均低于H组(P<0.05);肝脏SOD、CAT、GSH-Px、GSH、T-AOC高于H组(P<0.05),MDA含量低于H组(P<0.05)。与CK组相比,H组肝脏细胞界限模糊,肝小叶结构不完整,有较多肝细胞出现细胞核偏移和空泡变性现象;H+AST4组和H+AST8组肝脏细胞界限明显,呈多角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清晰可见,与CK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组胺胁迫下添加4 mg/kg虾青素可降低美洲鳗鲡幼鱼血清转氨酶活性及肝脏MDA含量,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肝脏结构形态,有益于肝脏健康;添加8 mg/kg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上述指标无进一步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美洲鳗鲡 组胺 肝脏健康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微量元素溶解性和氧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檀佳禾 徐一闯 +2 位作者 尹倩 瞿倩 翟少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6,共5页
试验为评价不同形式微量元素溶解性和氧化特性,设置了4个不同形式微量元素组,即传统无机微量元素组(ITE组)、甘氨酸微量元素组(GTE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组(CATE组)和包被无机微量元素组(CITE组),不同组微量元素预混料为鳗鲡配合饲料... 试验为评价不同形式微量元素溶解性和氧化特性,设置了4个不同形式微量元素组,即传统无机微量元素组(ITE组)、甘氨酸微量元素组(GTE组)、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组(CATE组)和包被无机微量元素组(CITE组),不同组微量元素预混料为鳗鲡配合饲料提供微量元素水平一致。结果显示,在0.5 h时,ITE组、GTE组和CATE组(除铜、铁外)溶解率较高,4.0 h后几乎全部溶解。随着时间延长,CITE组中铜、铁、锰和锌溶解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均显著低于ITE组、GTE组和CATE组(P<0.05)。添加磷酸二氢钙后,ITE组、GTE组和CATE组中铜、铁、锰、锌溶解率显著降低(P<0.05),CITE组中铜、铁、锰和锌溶解率显著升高(P<0.05)。不同形式微量元素预混料配制的鳗鲡饲料过氧化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间点,ITE组的过氧化值最高,其次是GTE组、CATE组和CITE组。研究表明,包被无机微量元素和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的溶解率较低,可降低鳗鲡配合饲料过氧化值,且包被无机微量元素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溶解性 过氧化值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鳗鲡体重与肌肉、皮肤胆固醇含量关系研究
16
作者 龙文彬 杨文连 +1 位作者 陈学豪 翟少伟 《当代水产》 2021年第8期70-71,共2页
鳗鲡(Anguilla)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鳗鲡全国产量为23.4万t,其中福建和广东两省产量已超过全国的86%。虽然我国是世界鳗鲡养殖第一大国,但国内市场开发少、难度大,原因之一是很多人... 鳗鲡(Anguilla)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鳗鲡全国产量为23.4万t,其中福建和广东两省产量已超过全国的86%。虽然我国是世界鳗鲡养殖第一大国,但国内市场开发少、难度大,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认为鳗鲡是无磷鱼,其胆固醇含量较高。实际上鳗鲡属于有鳞鱼,身披细小而退化的鳞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鳗鲡 胆固醇含量 统计数据 鳗鲡养殖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体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病理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1 位作者 熊静 关瑞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4-499,共6页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肾小球坏死脱落;鳗鲡肝脏则主要表现为严重充血,肠道偶见肠粘膜脱落。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感染细菌主要分布在鳗鲡肾脏内,肝脏和肠道也有感染细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嗜水气单胞菌 人工感染 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与抗原决定簇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松林 王玉 +3 位作者 关瑞章 冯建军 林鹏 杨求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4-152,共9页
为寻找存在于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共同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通过NCBI/GenBank数据库检索,找出气单胞菌多种外膜蛋白的序列信息,经比对后找到一条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片段。据相应片段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杀鲑气单... 为寻找存在于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共同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通过NCBI/GenBank数据库检索,找出气单胞菌多种外膜蛋白的序列信息,经比对后找到一条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片段。据相应片段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杀鲑气单胞胞菌(A.salmonicida)的全基因组序列中钓出Ⅱ型孔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及该基因区域之外两端的序列。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胞菌这两端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扩增到鳗鱼病原库30株气单胞菌中11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经测序后获得10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序列。选择遗传距离居中菌株,对该基因推导的表达产物进行蛋白结构预测、亲水性和抗原决定簇分析后发现,这些蛋白均具有三级结构,亲水性强且具有丰富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菌株的多个抗原决定簇经比对分析后,寻找到存在于多株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6个保守抗原决定簇。为养殖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共同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蛋白 病原性气单胞菌 全长基因克隆 共同抗原决定簇 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鳗鲡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建军 郭松林 林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89,共9页
通过RT-PCR技术克隆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Ig轻链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aIgL,其全长为1 016bp,开放阅读框为714bp,编码238个氨基酸。将该基因片段与pET-his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其表达产物经SDS... 通过RT-PCR技术克隆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Ig轻链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aIgL,其全长为1 016bp,开放阅读框为714bp,编码238个氨基酸。将该基因片段与pET-his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其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新增的27ku蛋白条带与预期值相符,且与兔抗欧洲鳗鲡IgM血清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证实了AaIgL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AaIgL在欧洲鳗鲡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脏的表达量最高,肾脏和心脏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肝脏、肌肉、鳃以及肠中的表达量较低;欧洲鳗鲡经山羊IgG肌肉注射后脾脏和肾脏的AaIgL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其峰值分别为第7天和第14天,AaIgL在脾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肾脏,但是第21天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表明,AaIgL在欧洲鳗鲡机体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脾脏是AaIgL基因的主要表达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免疫球蛋白轻链 原核表达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鳗鲡Ⅰ型Cathelicidin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东玲 喻达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131,共8页
Cathelicidin是目前发现的一个最大抗菌肽家族,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旨在探索和利用鱼类Cathelicidin抗菌机制和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应用RACE-PCR技术获得日本鳗鲡I型Cathelicidin(Aj Cath I)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Aj Cath I的c DNA全长... Cathelicidin是目前发现的一个最大抗菌肽家族,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旨在探索和利用鱼类Cathelicidin抗菌机制和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应用RACE-PCR技术获得日本鳗鲡I型Cathelicidin(Aj Cath I)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Aj Cath I的c DNA全长为842 bp,开放阅读框为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j Cath I靠近C端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序列,抗菌成熟肽与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抗菌成熟肽相似性最高,同源性为65.57%。进化分析表明,Aj Cath I与其它鱼类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个分支上。将Aj Cath I基因克隆至p ET-28a载体,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宿主菌进行表达。结果表明,Aj Cath I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鎳柱纯化、Western blot验证和透析复性,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CATHELICIDIN 抗菌肽 RACE-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