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鲎人工繁育系列装置设计和养殖效果分析
1
作者 翁朝红 何泽基 +4 位作者 钟赟民 陈志 谢仰杰 高锐 周洪磊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提高中国鲎人工繁育养殖效率,针对中国鲎人工繁殖和幼体培育过程中的养殖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进,并比较了新旧装置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亲鲎暂养系统平均每只雌鲎产卵量为3530粒,显著高于常规亲鲎暂养系统(2320粒)(P<0.05)... 为提高中国鲎人工繁育养殖效率,针对中国鲎人工繁殖和幼体培育过程中的养殖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进,并比较了新旧装置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亲鲎暂养系统平均每只雌鲎产卵量为3530粒,显著高于常规亲鲎暂养系统(2320粒)(P<0.05),过滤桶清洗频率显著低于常规亲鲎暂养系统(P<0.05);新型幼体培育装置获得2龄幼体比率(93.33%)和3龄幼体比率(35.33%)显著高于常规幼体培育装置(2龄83.33%和3龄10.33%)(P<0.05);新型幼体培育装置1龄幼体平均死亡率(6.67%)和2龄幼体平均死亡率(6.33%)均显著低于常规幼体培育装置(16.67%和30.67%)(P<0.05);新型幼体培育装置养殖第11~12 d开始2龄蜕壳、21~30 d开始3龄蜕壳,常规幼体培育装置2、3龄蜕壳均从第31~40 d开始,新型幼体培育装置所需蜕壳时间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显示,新型亲鲎暂养系统可增强水体净化能力,提高亲鲎产卵量,显著加快2龄和3龄幼鲎蜕皮速度,降低2龄幼鲎死亡率。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大规模鲎人工繁育和幼体培育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人工繁殖 幼体培育 养殖装置 孵化率 蜕皮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和广东南部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翁朝红 谢仰杰 +1 位作者 肖志群 王艺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8,共5页
选取10对高多态性、非遗传连锁的微卫星引物对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南部海区若干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分析。3个养殖群体分别采样于福建漳浦(zp1)、广东饶平(zp2)和广东惠州大亚湾(zp... 选取10对高多态性、非遗传连锁的微卫星引物对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南部海区若干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分析。3个养殖群体分别采样于福建漳浦(zp1)、广东饶平(zp2)和广东惠州大亚湾(zp4),一个野生群体采样于福建漳浦(zp3)。结果表明无论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均较高:3个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769~0.857,野生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878;3个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为0.410~0.518,野生群体为0.641;3个养殖群体基因多样性为0.769~0.820,野生群体为0.878,表明尚未存在种质衰退问题。4个群体间出现显著分化,表明这几个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提醒要提防葡萄牙牡蛎资源的种质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牡蛎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坤煌 《福建水产》 2015年第6期495-501,共7页
在现代渔业发展历程中,水产种业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与基础核心产业,是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水产养殖,以种业为先。本文阐述了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其未来的发... 在现代渔业发展历程中,水产种业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与基础核心产业,是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水产养殖,以种业为先。本文阐述了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业产业 原良种 产学研 育繁推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选育群体与普通养殖群体部分免疫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启莲 姚翠鸾 王志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3,共6页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闽优1号"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者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杀菌活力、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血清及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免疫...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闽优1号"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者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杀菌活力、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血清及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选育的"闽优1号"大黄鱼血清溶菌酶和血细胞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养殖群体。在病原菌攻毒后8 d内,选育群体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提示非特异性免疫在大黄鱼抗病免疫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选育群体 普通养殖群体 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磊 杨淑芳 阎希柱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3,共6页
为初步了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P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3年8月—2014年1月,采用黑白瓶法对莆田后海垦区2个菲律宾蛤仔养殖池的初级生产力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显示,P... 为初步了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P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3年8月—2014年1月,采用黑白瓶法对莆田后海垦区2个菲律宾蛤仔养殖池的初级生产力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显示,PP平均值分别为(1.17±0.31)g O2/(m2·d)、(0.76±0.21)g O2/(m2·d),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季(P<0.05);PP与叶绿素a(Chl-a)的变化并不同步,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P与温度、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溶氧、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Chl-a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溶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氨氮、亚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建立了多个水质因子与Chl-a、PP的相关线性方程,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透明度、溶氧、营养盐是浮游植物PP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初级生产力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新米虾室内玻璃缸养殖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朝琪 张丽莉 +1 位作者 黄世玉 王国栋 《科学养鱼》 2018年第5期84-85,共2页
锯齿新米虾,俗称樱花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匙指虾科、新米虾属,学名为Neocaridina denticulate,广泛分布于亚洲淡水水域。能够忍受较大范围的p H变化(6.5~8.0)和温度变化(4~30℃),并且性情温顺不会相互蚕食,容易... 锯齿新米虾,俗称樱花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匙指虾科、新米虾属,学名为Neocaridina denticulate,广泛分布于亚洲淡水水域。能够忍受较大范围的p H变化(6.5~8.0)和温度变化(4~30℃),并且性情温顺不会相互蚕食,容易在室内小水体养殖。笔者养殖锯齿新米虾已超过3年,现将小型玻璃缸养殖过程和经验教训总结如下,希望为锯齿新米虾爱好者提供参考。为了描述方便下文将锯齿新米虾称为米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指虾科 养殖技术 玻璃缸 锯齿 室内 节肢动物门 小水体养殖 新米虾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大黄鱼耐高温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小明 李佳凯 +3 位作者 王志勇 蔡明夷 韩芳 刘贤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5-740,共6页
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测序平台,对通过高温胁迫实验筛选得到的20尾耐高温和20尾不耐高温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每个样本的平均测序深度达到10.26×,共获得419211个高质量的群体单... 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测序平台,对通过高温胁迫实验筛选得到的20尾耐高温和20尾不耐高温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每个样本的平均测序深度达到10.26×,共获得419211个高质量的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筛选到38个与大黄鱼耐高温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P<2.39E–08)。利用BLAST程序定位每个SNP位点在大黄鱼基因组中的位置,并分析其周围的功能基因。结果在38个SNPs附近共找到26个已知的功能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细胞转录、代谢、免疫等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大黄鱼耐高温分子机制解析及耐高温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高温胁迫 简化基因组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COⅠ和16S rRNA片段确定近江蛏和缢蛏属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13
8
作者 翁朝红 谢仰杰 +3 位作者 肖志群 任鹏 王志勇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4-690,共7页
对5种双壳类软体动物(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小刀蛏Cultellusattenuatus、尖刀蛏Cultellus scalprum和大竹蛏Solen grandis)的线粒体基因COⅠ和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 对5种双壳类软体动物(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小刀蛏Cultellusattenuatus、尖刀蛏Cultellus scalprum和大竹蛏Solen grandis)的线粒体基因COⅠ和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竹蛏超科和樱蛤超科物种COⅠ和16S rRNA片段,计算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近江蛏及缢蛏属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5个物种COⅠ和16S rRNA片段A+T含量均远高于G+C含量,近江蛏与缢蛏之间的碱基序列差异和遗传距离均已达到种间差异水平,确定近江蛏为缢蛏属的一个种。分别构建COⅠ(砂海螂为外群)和16S rRNA片段(密鳞牡蛎为外群)的Neighbor-Joining系统树,两者的拓扑结构都明确显示,缢蛏属为灯塔蛤科一个属,灯塔蛤科录属于竹蛏超科,而不录属于樱蛤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蛏 缢蛏属 COⅠ 16S RRNA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石斑鱼骨骼发育异常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秋荣 毕建功 +1 位作者 林利民 王志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7-421,共5页
采用二重染色法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幼鱼的脊柱、尾鳍、背鳍和臀鳍骨骼发育异常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脊柱发育异常包括脊柱前凸、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以及椎骨的愈合、变形等症状;臀鳍畸形症状主要是近端支鳍骨的分叉;背鳍发育... 采用二重染色法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幼鱼的脊柱、尾鳍、背鳍和臀鳍骨骼发育异常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脊柱发育异常包括脊柱前凸、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以及椎骨的愈合、变形等症状;臀鳍畸形症状主要是近端支鳍骨的分叉;背鳍发育异常除了近端支鳍骨的末端发生分叉外,还有近端支鳍骨之间有软骨片存在;尾鳍骨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尾上骨数目不等,比正常鱼少一块或两块尾上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石斑鱼 骨骼 异常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叶坤 王秋荣 +2 位作者 谢仰杰 王志勇 陈庆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8-1426,共9页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幼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肌肉组成 血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辛甜甜 郭松林 +2 位作者 王艺磊 冯建军 林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对2003~2015年间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的新进展作了综述,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RFIA、酶放大TRFIA和基于纳米颗粒的TRFIA,以及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与流动注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联用的应用情况,并对TR... 对2003~2015年间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的新进展作了综述,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RFIA、酶放大TRFIA和基于纳米颗粒的TRFIA,以及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与流动注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联用的应用情况,并对TRFIA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8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RFIA 酶放大-TRFIA 纳米颗粒-TRF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内脏白点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胡娇 张飞 +6 位作者 徐晓津 苏永全 覃映雪 马英 张艺 韩坤煌 鄢庆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9-417,共9页
于2013年4月从宁德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NZBD9和NZBD11,这两株菌在16—19°C条件下回归感染能引起大黄鱼内脏白点病,而在7—10°C和24—27°C条件下同样的人工感染不能致病,从而... 于2013年4月从宁德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NZBD9和NZBD11,这两株菌在16—19°C条件下回归感染能引起大黄鱼内脏白点病,而在7—10°C和24—27°C条件下同样的人工感染不能致病,从而证实这两株菌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菌。经16S rDNA基因的测序和时间飞行质谱微生物鉴定仪分析,NZBD9和NZBD11同为变形假单胞菌。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ZBD9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四环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的肝脏、脾脏、头肾等组织中均出现明显病症,如变性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变形假单胞菌 内脏白点病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鳃粘液粘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苏琴 纪荣兴 +6 位作者 苏永全 王军 覃映雪 马英 邹文政 李海平 鄢庆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9-393,共5页
采用间接ELISA法(最低检测值约104cfu)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不同培养阶段、抗体处理、营养饥饿等对河流弧菌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SB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极显著强于TSA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P<0.01);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 采用间接ELISA法(最低检测值约104cfu)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不同培养阶段、抗体处理、营养饥饿等对河流弧菌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SB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极显著强于TSA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P<0.01);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粘液,粘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y=0.1782ln(x)1.6923(R2=0.9810);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粘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粘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粘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粘附量急剧下降;抗体处理后河流弧菌的粘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饥饿菌体的粘附量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海水中的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鳃粘液,其粘附作用受细菌培养条件、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河流弧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弧菌 大黄鱼 ELISA 鳃粘液 粘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佳凯 王志勇 +2 位作者 刘贤德 王秋荣 叶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研究了持续7 d和14 d 32℃高温对12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7 d后,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有所升高,除碱性磷酸酶,其余五种酶与对照组(25℃)差异均... 研究了持续7 d和14 d 32℃高温对12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7 d后,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有所升高,除碱性磷酸酶,其余五种酶与对照组(25℃)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血清中Cl-、Na+和Ca2+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K+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高温处理14 d后,除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1),其它酶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Ca2+、K+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l-、Na+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素氮、胆固醇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研究表明:高温处理7 d、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K+浓度、尿素氮和胆固醇5个指标与对照相比都存在显著的变化,可作为大黄鱼对高温的反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高温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方式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叶华 任鹏 +2 位作者 刘洋 刘贤德 王志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6-1163,共8页
采用FIASCO方法构建大黄鱼(AC)n微卫星富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90个白色克隆,经过菌液PCR筛选得到60(66.7%)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其中有56个克隆(93.3%)含有CA/GT重复数大于5的微卫星序列。56个微卫星序列中,二核苷酸微卫星51个(91.1%)... 采用FIASCO方法构建大黄鱼(AC)n微卫星富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90个白色克隆,经过菌液PCR筛选得到60(66.7%)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其中有56个克隆(93.3%)含有CA/GT重复数大于5的微卫星序列。56个微卫星序列中,二核苷酸微卫星51个(91.1%),三核苷酸微卫星5个;二核苷酸重复中有48个为(AC)n重复,占二核苷酸总数的94.1%。根据Weber的微卫星分类规则,完美型占75.0%,非完美型占8.9%,复合型微卫星占16.1%。共设计引物52对,在1个大黄鱼家系中35对引物所在位点具有多态性,28个(80.0%)位点子代基因型为1∶1∶1∶1(AB×CD/AB×AC)分离类型,6个位点属1∶1分离类型,1个位点属1∶2∶1(AB×AB)分离类型。35个位点中有32个位点的分离符合孟德尔分离比(P>0.05),另外3个位点(LYC0137、LYC0139、LYC0152)明显偏离1∶1或者1∶1∶1∶1的孟德尔分离比(P<0.05)。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大黄鱼微卫星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以及群体遗传学、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微卫星 孟德尔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勇忠 徐晓津 +3 位作者 鄢庆枇 熊何健 邓霏 马英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的多样性,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125个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得到82个不同的RFLP带型。对部分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的多样性,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125个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得到82个不同的RFLP带型。对部分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得到23条有效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主要分为3大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占据明显地优势地位,约占所分析克隆子数的84.4%;其次是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细菌,约占10.9%;还有少量的梭杆菌纲(Fusobacteria)细菌,约占4.7%。γ-变形菌纲细菌中以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最多,其次是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饲料 细菌 16S RRNA 基因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浩 张东玲 +2 位作者 陈庆凯 叶坤 王志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199,共5页
研究了在低温(13℃)下饥饿胁迫对9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00尾大黄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不投喂饲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定时投喂饲料。实验开始30 d后,测定大黄鱼11种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黄鱼血清的尿酸(UA... 研究了在低温(13℃)下饥饿胁迫对9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00尾大黄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不投喂饲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定时投喂饲料。实验开始30 d后,测定大黄鱼11种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黄鱼血清的尿酸(UA)、尿素(UREA)、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钙离子(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GLU)、总蛋白(TP)、镁离子(Mg2+)含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清中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和脂类物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血糖和总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饥饿胁迫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硒结合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其应激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鑫 蔡秀红 +5 位作者 黄贻涛 张子平 王国栋 邹志华 王淑红 王艺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4-462,共9页
硒结合蛋白1(selenium-binding protein 1,SBP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参与了机体的多个理化过程。本研究首次获得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SBP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2269 bp,并命名为Hd SBP1,ORF为1494 bp,共编码497个氨基... 硒结合蛋白1(selenium-binding protein 1,SBP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参与了机体的多个理化过程。本研究首次获得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SBP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2269 bp,并命名为Hd SBP1,ORF为1494 bp,共编码497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d SBP1基因在杂色鲍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鳃和肾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缺氧处理后,Hd SBP1在鳃组织和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分别在处理24 h和192 h后显著升高(P<0.05);高温应激之后,在鳃组织中,Hd SBP1的表达量在第1时相与第3时相显著升高(P<0.05),而在血细胞中只有在第3时相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缺氧和高温联合应激之后,鳃组织中Hd SBP1的表达量在192 h显著上调(P<0.05),在血细胞中Hd SBP1的表达量在0 h、4 h和24 h时均显著升高(P<0.05);副溶血弧菌注射感染之后,在鳃组织中Hd SBP1的表达量在6 h和24 h时显著性上调(P<0.05),而血细胞中Hd SBP1基因的表达量在每个时相的实验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不同的应激条件均会导致Hd SBP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的显著变化,说明Hd SBP1在杂色鲍的免疫反应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SBP1基因 高温应激 缺氧诱导 高温和缺氧联合应激 副溶血弧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cyclin B1和cdc2 cDNA序列特征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明夷 周鹏 +3 位作者 韩坤煌 谢芳靖 张子平 王艺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成熟促进因子(MPF)是诱导细胞从G2期转入M期的关键因子,在配子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PF由周期蛋白B(cyelin13,CB)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l,由cdc2基因编码)2个亚基组成.本研究克隆了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c... 成熟促进因子(MPF)是诱导细胞从G2期转入M期的关键因子,在配子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PF由周期蛋白B(cyelin13,CB)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l,由cdc2基因编码)2个亚基组成.本研究克隆了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cyclinB1(Lc-cbl)和cdc2(Lc-cdc2)基因的eDNA序列,并分析了这2个基因mRNA的组织表达特征.为解析MPF在大黄鱼性腺发育和配子成熟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Lc-cbl基因全长cDNA1882bp,可编码397个氨基酸的蛋白;Lc-cdc2基因全长eDNA序列1151bp,可编码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基于Lc-cbl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6种脊椎动物的CBl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相似性(67%~84%),并具有周期蛋白盒、毁坏盒、以及蛋白酶K位点(RRxSK)等CB预期特征.基于Lc-cdc2的e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与其他6种鱼类的CDKl氨酸酸序列有较高相似性(88%~97%),并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ATP结合相关的保守序列(GxGxxGxV)、周期蛋白结合相关的PSTAIRE序列等CDKl的预期特征.可见,本研究克隆获得的2条序列是Lc-cbl和Lc-cdc2eDNA全长.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cbl和Lc-cdc2的2个基因mRNA表达具有相似的组织特异性,在性腺中tuRNA水平均远远高于其他组织,表明Lc-c6J和Lc-cdc2是大黄鱼性腺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CDNA全长 组织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SR分析技术的建立及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武祥伟 刘贤德 王志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4,共6页
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材料,对荧光标记微卫星(fSSR)分析体系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大黄鱼fSSR分析的最佳条件。与常规的银染法相比,该方法成本略高,但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检测效率为银染法的6~10倍。利用优化的fSSR技术... 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材料,对荧光标记微卫星(fSSR)分析体系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大黄鱼fSSR分析的最佳条件。与常规的银染法相比,该方法成本略高,但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检测效率为银染法的6~10倍。利用优化的fSSR技术进行了大黄鱼亲子鉴定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6对引物的情况下,大黄鱼两个群的亲子鉴定率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SR 大黄鱼 亲子鉴定 Gel-Scan 3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