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cdc20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庞连慧 罗双双 +3 位作者 石林林 陈天圣 刘红 王焕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6-232,共7页
为研究鱼类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 20 homolog,c dc20)的功能,以团头鲂为试验对象,经PCR扩增获得了团头鲂cdc20基因的CDS,基于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和不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采用半定量PCR(semi-... 为研究鱼类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 20 homolog,c dc20)的功能,以团头鲂为试验对象,经PCR扩增获得了团头鲂cdc20基因的CDS,基于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和不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采用半定量PCR(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sqRT-PCR)、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所包含的序列长度为1482 bp,编码493 aa。团头鲂Cdc20氨基酸序列在进化上十分保守,具有7个WD40基序形成的稳定7叶β螺旋桨状结构,与鲤和斑马鱼的相似性最高。qRT-PCR结果显示团头鲂cdc20基因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量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sqRT-PCR检测发现cdc20基因主要在性腺中表达。性腺切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dc20在团头鲂各时期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集中在Ⅱ期卵母细胞的胞质和Ⅲ、Ⅵ期卵母细胞的卵黄颗粒中;另外也发现该基因在精巢的精原细胞和生精小管的生殖上皮中表达量最高,在精子中的表达较低。以上结果表明团头鲂cdc20基因是一个母源基因,可能参与生殖细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cdc20基因 减数分裂 母源基因 表达模式 性腺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鳉抗病毒感染过程的负调控因子jun的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志 潘启华 +6 位作者 陆可 罗君志 夏必琳 姜正正 申萍 刘红 陈天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60,共9页
Jun(Jun proto-oncogene,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为组成转录因子AP-1的亚单位或亚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为了进一步了解jun基因在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方面的功能,以日本青鳉为研究对象,采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 Jun(Jun proto-oncogene,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为组成转录因子AP-1的亚单位或亚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为了进一步了解jun基因在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方面的功能,以日本青鳉为研究对象,采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获得jun缺失的纯合子突变体品系,并对其在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感染过程中的特征展开研究。基因克隆结果显示,野生型日本青鳉的jun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共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N端的Jun超家族结构域和C端的bZIP超家族结构域,并在眼、脑、鳃、心脏、头肾、卵巢、精巢、肝脏、脾脏9个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突变体jun-/-在基因组减少了124 bp,而蛋白只剩下59个氨基酸的N端序列,缺失了Jun超家族结构域和bZIP结构域。病毒感染实验结果显示,jun-/-仔鱼对于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的耐受能力相对野生型仔鱼有所提升;jun-/-成鱼眼、脑、鳃和肌肉组织内的病毒相对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进一步的qRT-PCR结果显示,在jun-/-青鳉中,fosl1的表达极显著下调,tbk1的表达降低,而irf3的表达极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表明,jun缺失能增强青鳉耐受NNV病毒的能力,jun基因可能是一个青鳉抗病毒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免疫 JUN 基因编辑 日本青鳉 抗病毒 负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slitrk3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转录调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锐涛 岳珠峰 +4 位作者 纪焦军 温靖 姜丹 王志勇 方铭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6,共9页
神经突触相关蛋白Slitrk3具有调节抑制性突触发育的作用。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神经突触黏附分子slitrk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可为解决大黄鱼养殖面临的生长、应激及抗逆等问题提供新思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黄鱼及其他... 神经突触相关蛋白Slitrk3具有调节抑制性突触发育的作用。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神经突触黏附分子slitrk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可为解决大黄鱼养殖面临的生长、应激及抗逆等问题提供新思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黄鱼及其他物种的Slitrk3氨基酸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预测大黄鱼slitrk3基因启动子区域相关的调控元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大黄鱼slitrk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转录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litrk3氨基酸序列在鱼类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大黄鱼slitrk3基因启动子区域预测存在2个潜在的转录起始位点、2个CpG岛以及Sp1、GR、C/EBPα和C/EBPβ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果显示,大黄鱼slitrk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1970—−1614 bp、−1210—−667 bp存在正调控元件,−1614—−1210 bp、−667—−376 bp、−376—−147 bp存在负调控元件,推测−147—+16 bp为核心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slitrk3基因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