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岩煤不同宏观煤岩组分的热破碎性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宏舟 骆仲泱 +2 位作者 方梦祥 王勤辉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用筛分和浮选法对龙岩煤进行分选,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宏观煤岩的龙岩煤颗粒。在热天平上进行热解破碎研究,并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燃烧破碎试验。结果表明,亮煤与灰煤均发生一次破碎,破碎后生成许多细小颗粒,其中粒径0.8mm以下的细... 用筛分和浮选法对龙岩煤进行分选,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宏观煤岩的龙岩煤颗粒。在热天平上进行热解破碎研究,并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燃烧破碎试验。结果表明,亮煤与灰煤均发生一次破碎,破碎后生成许多细小颗粒,其中粒径0.8mm以下的细颗粒占多数;暗煤则不发生一次破碎。随着升温速率和颗粒粒径的增大,一次破碎变得较为剧烈;颗粒性质、颗粒粒径、炉床温度和燃烧时间等因素对龙岩煤在流化床燃烧中的破碎均有重要影响。亮煤与灰煤因结构致密,颗粒中大孔隙少,显微硬度大,灰分少等原因使得它们在燃烧中发生严重破碎;而暗煤颗粒则因相反的原因不发生破碎或仅发生轻微破碎。粒径越大,炉床温度越高,燃烧时间越长,破碎越剧烈;亮煤与灰煤在燃烧中均发生了二次破碎,其中亮煤的二次破碎更剧烈;燃烧后期,亮煤的颗粒破碎比灰煤更快;由于破碎,入炉煤颗粒平均粒径在燃烧早期迅速减小,而后随着燃烧的进行而逐步趋于一个稳定值;亮煤在流化床燃烧中服从等密度燃烧模式,暗煤服从等直径燃烧模式,而灰煤则服从混合燃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煤 宏观煤岩 热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雾滴群荷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捷庆 张军 罗惕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80-85,共6页
利用针管–环状电极配置的微喷射流静电雾化系统对水煤浆雾滴群的荷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雾滴群的荷质比作为衡量其荷电效果的指标,采用网状目标法获得了高压静电场强度、水煤浆电导率以及射流流量对水煤浆雾滴群荷电特性的影响规律... 利用针管–环状电极配置的微喷射流静电雾化系统对水煤浆雾滴群的荷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雾滴群的荷质比作为衡量其荷电效果的指标,采用网状目标法获得了高压静电场强度、水煤浆电导率以及射流流量对水煤浆雾滴群荷电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中发现充电电极在正向加压及逆向减压的情况下,水煤浆雾滴群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荷电规律,除起止电压之外,雾滴群在正向加压过程的荷质比均不同程度略小于同等条件下逆向减压过程的荷质比。研究还表明:环状充电电极加载25kV以内的电压已经能使水煤浆射流在静电场以感应荷电方式有效充电,达到静电雾化的条件;相对高的感应场强、液体电导率以及较低的射流量能够使雾滴群获得较高的荷质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雾滴 静电雾化 荷质比 高压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无烟煤焦在CFB锅炉燃烧室内的燃尽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宏舟 骆仲泱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97-102,共6页
建立细颗粒无烟煤焦在CFB燃烧室的燃烧模型。模型考虑颗粒与烟气的能量交换、炉内的流体动力特性、炉膛中氧气浓度分布、分离器的分离特性和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能较好描述细无烟煤焦的燃烧行为,反映出CFB锅炉飞灰碳在50μ... 建立细颗粒无烟煤焦在CFB燃烧室的燃烧模型。模型考虑颗粒与烟气的能量交换、炉内的流体动力特性、炉膛中氧气浓度分布、分离器的分离特性和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能较好描述细无烟煤焦的燃烧行为,反映出CFB锅炉飞灰碳在50μm粒径档附近处出现峰值分布的特征,与工业实际运行结果吻合良好。模型求解结果表明:提高燃烧温度对于福建无烟煤细颗粒的燃尽有利,但当温度高于1000℃时,进一步提高燃烧温度对降低飞灰含碳意义不大。另外,提高过量空气系数、降低炉膛烟气流速、提高锅炉分离器分离效率等有利于细无烟煤焦的燃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循环流化床 细无烟煤焦 燃尽 燃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燃油静电雾化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捷庆 张军 +1 位作者 张晓明 罗惕乾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87,共4页
分析了国内外燃油乳化、燃烧技术以及燃油静电雾化的应用与研究情况。从乳化燃油雾化质量与燃烧特性的角度,认为限制该技术进一步全面推广使用的原因为燃油乳化之后的雾化阻力增大引起的雾化质量下降以及固定的掺水比例的乳化燃油无法... 分析了国内外燃油乳化、燃烧技术以及燃油静电雾化的应用与研究情况。从乳化燃油雾化质量与燃烧特性的角度,认为限制该技术进一步全面推广使用的原因为燃油乳化之后的雾化阻力增大引起的雾化质量下降以及固定的掺水比例的乳化燃油无法解决柴油机低负荷不稳定和高负荷高排放的难题。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将静电雾化技术与燃油乳化燃烧技术相结合的构想,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了这2种先进的燃烧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对节能减排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燃油 静电雾化 节能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能源利用率计算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集迎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5期49-52,共4页
沼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BHP)是一种节能环保型装置,与电动压缩式热泵相比,其主要动力源不同。该装置能充分回收利用沼气发动机余热。通过对BHP系统的构建及一次能源利用率(PER)的计算,分析了BHP系统的经济性及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结果表... 沼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BHP)是一种节能环保型装置,与电动压缩式热泵相比,其主要动力源不同。该装置能充分回收利用沼气发动机余热。通过对BHP系统的构建及一次能源利用率(PER)的计算,分析了BHP系统的经济性及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不论从节能还是从环保方面考虑,BHP系统都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发动机 热泵 一次能源利用率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技术在制冷设备除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捷庆 庄友明 +1 位作者 张军 罗惕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100,共4页
为解决制冷系统除霜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高压静电场技术及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在制冷系统中除霜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霜晶分别在自然生长以及受高压静电场影响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生长特性、机理和高压静电... 为解决制冷系统除霜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高压静电场技术及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在制冷系统中除霜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霜晶分别在自然生长以及受高压静电场影响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生长特性、机理和高压静电场中影响霜沉积量的主要电场参数,以及影响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除霜效率和能耗的主要参数。研究表明:电压及电场极性对高压静电场除霜的效率影响显著,频宽及交流电场持续施加的时间则是影响扫频高压交流电场除霜效率及能耗的主要电场参数;扫频高压交流电场除霜技术相比于静电场除霜技术,在除霜效率上更高,但能耗上处于劣势。最后,从除霜效率及能耗角度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扫频高压交流电场 制冷设备 除霜 霜晶 电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雾化雾滴粒径双峰分布概率密度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捷庆 张军 +1 位作者 刘勇 罗惕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91,共4页
为预测毛细管-环电极配置的高压静电雾化系统下水静电雾化雾滴粒径的分布规律,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测试了该系统的雾化雾滴粒径。当环电极电压在15-25 kV之间时,静电雾化模式为泰勒锥射流模式,雾滴粒径呈显著双峰分布规律,对此利用一种... 为预测毛细管-环电极配置的高压静电雾化系统下水静电雾化雾滴粒径的分布规律,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测试了该系统的雾化雾滴粒径。当环电极电压在15-25 kV之间时,静电雾化模式为泰勒锥射流模式,雾滴粒径呈显著双峰分布规律,对此利用一种可双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预测该模式下粒径分布规律的统计学模型,并与试验数据对比进行了误差分析,讨论了误差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电场力耦合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误差增大;在每个电压工况下最大误差均出现在双峰之间的谷值附近,但均〈15%,总体上该模型能较好地与试验数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静电雾化 双峰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 燃烧 泰勒锥射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福建无烟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及其未燃炭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宏舟 骆仲泱 +1 位作者 王勤辉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91,共7页
以三个燃烧福建无烟煤的商业CFB锅炉电厂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飞灰的粒径和含碳量分布;观察并区分了飞灰中煤炭、烟怠、半焦和灰渣等颗粒的表面形貌;测定了飞灰炭的反应活性并与入炉煤作比较;并研究了飞灰炭的来源。结果表明,采用单级分... 以三个燃烧福建无烟煤的商业CFB锅炉电厂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飞灰的粒径和含碳量分布;观察并区分了飞灰中煤炭、烟怠、半焦和灰渣等颗粒的表面形貌;测定了飞灰炭的反应活性并与入炉煤作比较;并研究了飞灰炭的来源。结果表明,采用单级分离装置的CFB锅炉,粒径在0.038 5 mm^0.050 0 mm的飞灰质量最多,未燃炭份额也最高;而采用双级分离装置的CFB锅炉,飞灰质量分布和飞灰炭份额的峰值则出现在粒径为0.050 0 mm^0.075 0 mm处。飞灰主要由三种形貌的颗粒组成,颗粒状的未燃炭、絮团状的灰渣、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焦。与入炉煤相比,飞灰炭的反应活性较高,主要来源于入炉煤中的细粉和燃烧早期因破碎和磨蚀而产生的、来不及在炉膛中燃尽的细小含炭颗粒。入炉煤中易破碎、反应性较高的亮煤是构成电厂CFB锅炉飞灰炭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无烟煤 循环流化床锅炉 飞灰 飞灰未燃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18
9
作者 何宏舟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煤质特性和锅炉运行工况是影响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主要因素.致密的颗粒内部结构、很差的反应性和强烈的热破碎性等煤质特性和燃烧特性是导致福建无烟煤颗粒在CFB锅炉中难于被燃尽的内因,而入炉煤粒径分布、过量空气系数、二次... 煤质特性和锅炉运行工况是影响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主要因素.致密的颗粒内部结构、很差的反应性和强烈的热破碎性等煤质特性和燃烧特性是导致福建无烟煤颗粒在CFB锅炉中难于被燃尽的内因,而入炉煤粒径分布、过量空气系数、二次风输送方式及二次风率、燃烧温度等锅炉运行参数对其燃尽也有很大的影响.采用窄筛分偏粗颗粒入炉煤、提高燃烧过量空气系数和二次风率,增强二次风的扰动穿透能力、提高燃烧温度等运行措施有利于福建无烟煤焦在CFB锅炉中的燃尽.为取得较好的燃烧效果,燃烧温度应提高到1000℃左右,过量空气系数应维持在1.25~1.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CFB锅炉 福建无烟煤 燃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可用于比较煤焦反应性的判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宏舟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98-2001,共4页
提出一个可用于比较煤焦反应性的通用判据,以消除因研究对象含碳量不同而带来的判断误差.定义试样在热天平非等温实验中的最大失重速率与该样品干燥无灰基含碳量的商为最大比失重速率,采用最大比失重速率对不同煤种、同一煤种的不同宏... 提出一个可用于比较煤焦反应性的通用判据,以消除因研究对象含碳量不同而带来的判断误差.定义试样在热天平非等温实验中的最大失重速率与该样品干燥无灰基含碳量的商为最大比失重速率,采用最大比失重速率对不同煤种、同一煤种的不同宏观煤岩和同一宏观煤岩不同燃尽度煤焦等试样的反应性进行了判断,同时与采用其他判据的判断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最大比失重速率作为比较物质反应性的判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煤焦之间的反应性;热天平试验升温速率对判断结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反应性 判据 最大比失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过程中粒径分布的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军 Michael W Reeks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92,共4页
运用信息熵方法对静电雾化过程中的雾滴尺寸分布进行了统计模拟,获得了预测粒径分布的统计模型。采用改进的Newton-Raphson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该模型可实现射流模式下的雾滴直径分布的预测。结果表明,射流模式下粒径分布较窄,最... 运用信息熵方法对静电雾化过程中的雾滴尺寸分布进行了统计模拟,获得了预测粒径分布的统计模型。采用改进的Newton-Raphson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该模型可实现射流模式下的雾滴直径分布的预测。结果表明,射流模式下粒径分布较窄,最大粒径是最小粒径的2~3倍。通过与其他学者的试验数据比较表明,模型预测结果除了在较小流量情况下外,总体上与试验结果较为相符。该文的研究结果对静电雾化效果的优化及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雾化 信息熵 数值计算 雾滴直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停留时间对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宏舟 杨翔翔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讨论与细颗粒无烟煤焦在CFB锅炉燃烧室中停留时间有关的若干因素对燃尽的影响。指出燃烧室高度、炉膛烟气流速、分离器效率和飞灰回燃等是影响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重要因素。提高炉膛燃烧室高度、适当降低炉膛烟气流速、提高分... 讨论与细颗粒无烟煤焦在CFB锅炉燃烧室中停留时间有关的若干因素对燃尽的影响。指出燃烧室高度、炉膛烟气流速、分离器效率和飞灰回燃等是影响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燃尽的重要因素。提高炉膛燃烧室高度、适当降低炉膛烟气流速、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采用飞灰回燃等措施能有效地延长福建无烟煤细颗粒在CFB锅炉燃烧室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福建无烟煤的燃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CFB锅炉 福建无烟煤 燃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条件下温热环境的热舒适期望
13
作者 李莉 连之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6-949,共4页
为考察人对温热环境的热感受,在相对湿度适中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温度、平均辐射温度及风速对静坐状态人体的热舒适影响,给出实验条件下温热环境的热舒适期望(TCE)方程,进一步分析人体热舒适与人体生理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温... 为考察人对温热环境的热感受,在相对湿度适中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温度、平均辐射温度及风速对静坐状态人体的热舒适影响,给出实验条件下温热环境的热舒适期望(TCE)方程,进一步分析人体热舒适与人体生理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和风速对人体热舒适有显著影响,辐射温度对热舒适的影响相对较小。该TCE方程组合多个环境热物性参数评价人体的热舒适性,与实验测试中的人体生理与热舒适投票有较高复核度。认为TCE方程可用于实验条件下温热环境的热舒适预测,为现场热舒适评估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非实验条件下的现场热舒适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期望 回归方程 热生理学 温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