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反智主义”笔谈 |
贺昌盛
孙玲玲
黄云霞
郑雪
王琴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2
|
《浮生六记》百年研究述评 |
王人恩
谢志煌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
3
|
被塑造的“他者”--近代中国的美国形象 |
贺昌盛
黄云霞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
4
|
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之流变 |
郑波光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6
|
|
|
5
|
论汉语通感的范围及其心理机制 |
郭焰坤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
6
|
作为当代文学史事件的“莫言现象” |
黄云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
7
|
五音比而成声文:《文心雕龙》语音修辞探析 |
王毓红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8
|
性幻想中的艺术书写——苏珊·桑塔格艺术理论评析 |
王予霞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9
|
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文化观照——莫言乡土小说的文化意蕴 |
罗关德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0
|
孔子的学习思想综述 |
孙桂平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
11
|
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 |
夏敏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
12
|
大观园的原型究竟在哪里——对红学史的一个检讨 |
王人恩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3
|
“墙”在古代戏曲中的文化聚合与审美演变——古代戏曲文学兴衰管窥 |
苏涵
|
《东南学术》
|
2004 |
2
|
|
|
14
|
构建和谐社会与危机传播管理 |
庄莉红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15
|
试论竹山词的多元风格 |
许文君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6 |
1
|
|
|
16
|
现代化进程的另一面——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反哺”现象的反思 |
黄云霞
贺昌盛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17
|
多元文化特性中的创作异同——论王安忆、李昂小说的文化意蕴 |
曾丽华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1
|
|
|
18
|
二元模式里的歌谣变迁——西藏歌谣的宗教性分类 |
夏敏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
19
|
中国古代戏曲文章学价值重估 |
苏涵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
20
|
明清写怨杂剧的艺术特色 |
杨惠玲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