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光信号检测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高艳君 田小建 +1 位作者 张大明 衣茂斌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3-56,共4页
介绍移相扫描电光采样的基本原理,对电光信号检测理论进行分析,并给出实际测量方法和结果.
关键词 电光信号检测 移相 锁相 电光采样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器件光电性能集成测试系统研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健 谢文法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为方便对OLED器件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研发了一种OLED器件光电性能集成测试系统,实现了在同一个软件下的OLED器件的电压、电流、亮度、光谱、色坐标和寿命等特性的集成测试。介绍了计算机与各测试设备的通信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测量仪器... 为方便对OLED器件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研发了一种OLED器件光电性能集成测试系统,实现了在同一个软件下的OLED器件的电压、电流、亮度、光谱、色坐标和寿命等特性的集成测试。介绍了计算机与各测试设备的通信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测量仪器对OLED器件进行测量。使用了Microsoft Visual 2005开发工具,利用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开发出了图形用户界面下的应用程序。利用TeeChart(西班牙Steema公司研发的图表控件)控件实现了OLED器件性能特性曲线的实时动态显示,并能够对不同器件的测试结果进行性能曲线的对比。编写了色坐标助手软件,实现对测试软件测试的光谱数据的分析显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集成系统 器件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μmInGaAsP/InP涂层结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输出特性的理论和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东阁 石家纬 +3 位作者 刘明大 金恩顺 李淑文 高鼎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用考虑了增益饱和和热效应的耦合速率方程,对减反射涂层结构1.3μmInGaAsP/InP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腔长、有源层厚度和后腔面反射率对其输出光功率的影响以及光谱半宽随腔长和注入电流的... 本文用考虑了增益饱和和热效应的耦合速率方程,对减反射涂层结构1.3μmInGaAsP/InP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腔长、有源层厚度和后腔面反射率对其输出光功率的影响以及光谱半宽随腔长和注入电流的变化。计算结果与我们制备的该结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测试结果有较好的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辐射 发光二极管 涂层 INGAASP/INP 输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光电二极管电路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维友 刘宝林 刘式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95-97,共3页
本文给出一个完整的PIN光电二极管(PD)电路模型。该模型适于在开发OEIC电路模拟软件中采用.它可用于直流、交流、瞬态分析.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与已报道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证实。
关键词 PIN 光电二极管 电路模型 计算机 C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波导吸收区结构1.3μm InGaAsP/InP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东阁 石家纬 +2 位作者 陈维友 刘明大 高鼎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4,共3页
本文用束传播方法(BPM)设计了具有弯曲波导吸收区结构1.3μmInGaAsP/InP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分析了不同吸收区长度La和弯曲的曲率半径R对SLD特性的影响,给出了直观的结果,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假... 本文用束传播方法(BPM)设计了具有弯曲波导吸收区结构1.3μmInGaAsP/InP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分析了不同吸收区长度La和弯曲的曲率半径R对SLD特性的影响,给出了直观的结果,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假定吸收区后端面反射率为1,和忽略吸收区内的吸收损耗的条件下,取d=0.2μm,w=2μm,Lp=400μm,La=200μm,R=500μm,I=200mA,经吸收区反射耦合回有源区内的光与有源区前端面入射光的强度比率仅为9.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结构 波导吸收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化镓高速集成电路内部电信号的光探针直接取样
6
作者 贾刚 衣茂斌 +4 位作者 孙伟 曹杰 王佳生 孙建国 高鼎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5期397-401,共5页
本文介绍了电光取样技术原理报道了砷化镓高速集成电路内部电信号在片直接电光取样测量系统,它的时间分辨率优于20ps,空间分辨率优于3μm。通过对砷化镓共面波导的测量证实该系统可以对砷化镓高速集成电路内部电信号进行在片直... 本文介绍了电光取样技术原理报道了砷化镓高速集成电路内部电信号在片直接电光取样测量系统,它的时间分辨率优于20ps,空间分辨率优于3μm。通过对砷化镓共面波导的测量证实该系统可以对砷化镓高速集成电路内部电信号进行在片直接电光取样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取样 高速集成电路 在片检测 砷化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_(0.5)Ti_(0.5)O_2纳米薄膜的光电性能
7
作者 张海峰 张敏 +5 位作者 阮圣平 孟凡旭 冯彩慧 徐洋 陈维友 张歆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85-178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0.5Ti0.5O2复合氧化物纳米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薄膜为Zr∶Ti原子比为1∶1的复合材料,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0.5Ti0.5O2复合氧化物纳米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薄膜为Zr∶Ti原子比为1∶1的复合材料,薄膜表面平整、致密、光滑,皲裂情况较单纯的TiO2和ZrO2薄膜有明显改善;另外,由于Zr的掺入,薄膜在紫外光波段具有良好的吸收,吸收带较TiO2薄膜有明显的蓝移.通过标准的光刻剥离技术和磁控溅射技术在Zr0.5Ti0.5O2纳米薄膜上制作了叉指型的金属电极.在5 V偏压下,样品对可见光不吸收,对260 nm的紫外光有明显的光电响应,光电流与暗电流之比接近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ZrxTi1-xO2纳米薄膜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集成电路芯片在片直接故障检测分析
8
作者 田小建 张大明 +1 位作者 孙伟 衣茂斌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24,共2页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电光采样测试系统 ,其稳定的光学系统结构可保持精度几年不变 ,单位带宽电压灵敏度为 2 5 2mV/Hz。改进了电子移相扫描法 ,利用倍频移相扫描法对GaAs动态分频器芯片故障进行了在片检测分析。
关键词 集成电路芯片 故障检测 砷化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窗口吸收区结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优化设计与特性研究
9
作者 马东阁 石家纬 +1 位作者 刘明大 高鼎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08-314,共7页
本文从理论上对1.3μm InGaAsP/InP 窗口吸收区结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考虑增益饱和和热效应的条件下,用耦合速率方程模拟计算了该结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功率输出特性.分析研究了窗口区长、泵浦区长、有源层厚度和输... 本文从理论上对1.3μm InGaAsP/InP 窗口吸收区结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考虑增益饱和和热效应的条件下,用耦合速率方程模拟计算了该结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功率输出特性.分析研究了窗口区长、泵浦区长、有源层厚度和输出腔面反射率对其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窗口吸收区的有效散射和吸收,很好地抑制了F-P 受激振荡,可用于实现高性能超辐射发光二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口吸收区 超辐射 发光二极管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GaAs高速集成电路芯片的电光采样分析仪
10
作者 田小建 孙伟 衣茂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5-48,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电光采集分析仪 ,其稳定的光学系统结构可保持精度几年不变 ,单位带宽电压灵敏度为 2 52mV/Hz ,空间分辨率 3μm ,测量带宽 2 0GHz。用此分析仪对GaAs高速动态二分频器芯片进行了在片测试 ,其测量波形与理论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电光采集分析仪 ,其稳定的光学系统结构可保持精度几年不变 ,单位带宽电压灵敏度为 2 52mV/Hz ,空间分辨率 3μm ,测量带宽 2 0GHz。用此分析仪对GaAs高速动态二分频器芯片进行了在片测试 ,其测量波形与理论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采样 集成电路芯片 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延迟线阵列与热光开关集成器件的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然 王雷 +8 位作者 陈曦 陈长鸣 衣云骥 段宁 徐帅 刘楠 孙雨 王菲(指导) 张大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0,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延迟线阵列与热光开关的集成器件.利用Rsoft软件设计并模拟了多模干涉热光开关的性能,可实现输出光场强度随电极加热温度变化.设计了螺旋结构的延迟线阵列,利用BPM软件对螺旋结构波导进行数值模拟,综合考虑... 设计了一种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延迟线阵列与热光开关的集成器件.利用Rsoft软件设计并模拟了多模干涉热光开关的性能,可实现输出光场强度随电极加热温度变化.设计了螺旋结构的延迟线阵列,利用BPM软件对螺旋结构波导进行数值模拟,综合考虑器件尺寸和损耗参量设计出螺旋结构的弯曲半径.将延迟线阵列结构与热光开关进行集成,能够实现热光控制的聚合物延迟线阵列,该器件可实现的最大延迟时间为399.4ps,延迟间隔为9.2ps.以SiO2为下包层,SU-8紫外固化光刻胶为波导芯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为上包层,采用旋涂、光刻、湿法腐蚀等工艺制备了1×4延迟线阵列与MMI热光开关的集成器件,测试得到了延迟线阵列的近红外输出光斑,插入损耗为15~19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天线 延迟线阵列 热光开关 聚合物 集成器件 热光效应 螺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驱动MOS管工作在饱和区的硅基OLED微显示像素电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爽 谢杉杉 +4 位作者 陈鑫 杨春城 张健 赵毅 李传南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3,共7页
硅基OLED微显示中为了在极小的像素面积内实现微小的OLED工作电流,其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MOS管一般工作在亚阈值区,存在OLED电流对驱动MOS管的阈值电压和栅源电压失配敏感、外围电路复杂等问题,如果驱动MOS管工作在饱和区则可避免这些问... 硅基OLED微显示中为了在极小的像素面积内实现微小的OLED工作电流,其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MOS管一般工作在亚阈值区,存在OLED电流对驱动MOS管的阈值电压和栅源电压失配敏感、外围电路复杂等问题,如果驱动MOS管工作在饱和区则可避免这些问题,但为了获得微小的驱动电流,必须采用尺寸大的倒比MOS管,这又与极小的像素面积冲突。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驱动MOS管工作在饱和区的OLED微显示像素驱动电路,PWM信号减少了一帧内OLED的实际工作时间,OLED的脉冲电流变大,使驱动MOS倒比管的尺寸减小;由于PWM信号占空比小,同时实现了OLED微小的平均像素驱动电流和亮度。结果表明PWM信号占空比为3%时,实现的OLED驱动电流和像素亮度范围分别为27pA^2.635nA、2.19~225.1cd/m^2,同时采用双像素版图共用技术,在15μm×15μm的像素面积内实现了像素驱动电路的版图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OLED微显示 像素驱动电路 脉宽调制(PWM) 驱动MOS管 饱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电压有机薄膜晶体管驱动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集成像素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胜坤 金玉 +1 位作者 吴志军 王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70-1375,共6页
研究了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驱动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集成制备技术。通过减小栅绝缘层的厚度,达到降低OTFT工作电压的目的。OLED采用标准的绿光器件,利用超薄的Al薄膜作为半透明阴极实现顶发射功能。实现了低电压工作的OTFT与... 研究了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驱动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集成制备技术。通过减小栅绝缘层的厚度,达到降低OTFT工作电压的目的。OLED采用标准的绿光器件,利用超薄的Al薄膜作为半透明阴极实现顶发射功能。实现了低电压工作的OTFT与顶发射OLED的集成,其中OTFT的阈值电压为2.0 V,饱和场效应迁移率为0.40 cm2·V-1·s-1。基于实验数据,对集成像素的电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在-5^-10 V的栅电压调控下,像素亮度能在50~250 cd/m2的范围内实现线性灰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 集成像素 灰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锥形波导吸收区的高功率1.3μm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设计
14
作者 白冬菊 陈维友 刘式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2年第11期1-3,共3页
提出用束传播法设计具有锥形波导吸收区的超幅射发光二极管(SLD)。针对用液相外延生长的InGaAsP/InP双沟平面隐埋异质结SLD,给出SLD性能随锥角、锥形区长度及有源区宽度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出一组最佳参数,假定锥形区后端面反射率... 提出用束传播法设计具有锥形波导吸收区的超幅射发光二极管(SLD)。针对用液相外延生长的InGaAsP/InP双沟平面隐埋异质结SLD,给出SLD性能随锥角、锥形区长度及有源区宽度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出一组最佳参数,假定锥形区后端面反射率为1.0,忽略吸收区的吸收,得到由吸收区后端面反射耦入有源区的波的强度仅为有源区前端面入射波强度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传播法 发光二极管 设计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化铋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特邀)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易豪 肖雪华 +3 位作者 毕然 李雅丹 郑传涛 王一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石英衬底和硒化锌衬底上制备了碲化铋薄膜,分别研究了薄膜厚度、退火温度对薄膜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结构、成分和形貌。结果表明,...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石英衬底和硒化锌衬底上制备了碲化铋薄膜,分别研究了薄膜厚度、退火温度对薄膜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结构、成分和形貌。结果表明,退火有利于薄膜的结晶,且不改变晶体的择优取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石英衬底和硒化锌衬底上沉积的薄膜,光学透过率随着薄膜厚度和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硒化锌衬底上沉积的薄膜透过波段比石英长,且光学透过率更加稳定。霍尔效应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和退火温度的增加,薄膜的电阻率逐渐减小,最小为1.448×10-3Ω·cm,迁移率为27.400 cm2·V-1·s-1,载流子浓度为1.573×1020cm-3。在石英衬底上沉积的15 nm厚的Bi2Te3薄膜,在1~5μm波段的透过率达到80%,退火200℃后透过率达到60%,电阻率为5.663×10-3Ω·cm。在硒化锌衬底上沉积相同厚度的薄膜,在2.5~20μm波段的透过率达到65%,200℃退火后透过率达到60%,薄膜电阻率为9.919×10-3Ω·cm。制备的Bi2Te3薄膜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是红外透明导电薄膜领域理想的候选材料之一,在红外光电子学芯片制备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导电薄膜 中红外波段 射频磁控溅射 BI2TE3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发光/光电材料与器件”专刊序
16
作者 宋宏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钙钛矿”,一提起这个名字,不禁让一些“善男信女”们多少产生一点儿痴迷,又奉献一点儿狷狂!是有万能的神做庇护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它不断地给这世界制造惊喜?从PSC,再到PeLED,光电/电光转换效率以一日千里之速度后来居... “钙钛矿”,一提起这个名字,不禁让一些“善男信女”们多少产生一点儿痴迷,又奉献一点儿狷狂!是有万能的神做庇护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它不断地给这世界制造惊喜?从PSC,再到PeLED,光电/电光转换效率以一日千里之速度后来居上,大有引发太阳能光伏和量子点显示领域一场新的革命之势!钙钛矿,它到底是大自然赠与我们的“璞宝”还是“顽石”?多少人曾试图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又有多少人产生过掘地三尺的征服欲望!钙钛矿,它到底“神奇”在哪?欲征服之,必先挖掘之,揭示与认识之。“钙钛矿发光/光电材料与器件”专刊就是挖掘人借此一方平台,给从事发光学与相关光电领域研究的读者们奉献的一桌丰盛大餐;乞望您能争相传告,尽兴而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材料与器件 电光转换效率 发光学 钙钛矿 太阳能光伏 专刊 量子点 光电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离轴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气体传感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隋心 马琰铭 +6 位作者 刘孝腾 张磊 宋芳 李秀英 徐琳 王一丁 郑传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21,共10页
为了消除杂散光激励石英音叉产生的光热信号对气体检测性能的影响,采用离轴配置谐振管,将两只中央开有槽口的谐振管平行于音叉正面放置在两侧,从而实现了探测光束与石英音叉的隔离,同时降低了系统组装和光路调整的复杂度。将光纤准直器... 为了消除杂散光激励石英音叉产生的光热信号对气体检测性能的影响,采用离轴配置谐振管,将两只中央开有槽口的谐振管平行于音叉正面放置在两侧,从而实现了探测光束与石英音叉的隔离,同时降低了系统组装和光路调整的复杂度。将光纤准直器、谐振管、石英音叉、直角棱镜和不锈钢气室进行集成,研制了一种尺寸仅为5.4 cm×4.0 cm×1.5 cm的光声检测模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光声光谱气体检测系统,采用中心波长为1533 nm的分布反馈激光器,通过检测乙炔气体来评估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光声信号与气体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优度为0.991。系统的1σ检测下限和对应归一化噪声等效吸收系数分别为11.6×10^(-6)和6.7×10^(-9)W·cm^(-1)·Hz^(-1/2)。对系统的Allan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平均时间为0.5 s时,系统的检测下限为10.22×10^(-6),当平均时间为50 s时,系统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20×10^(-6)。所研制的微小型双通道离轴石英增强光声光谱传感器系统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廉、灵敏度高等优点,有利于实现便携式气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 气体传感器 波长调制技术 乙炔 石英音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腔效应影响有机发光器件调制带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镔 刘士浩 +1 位作者 张乐天 谢文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5,共8页
可见光通信(VLC)技术巧妙地融合了通信和照明或显示功能,为通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作为最接近自然阳光的人造光源,在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受制于有机发光染料激子辐射复合速率... 可见光通信(VLC)技术巧妙地融合了通信和照明或显示功能,为通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作为最接近自然阳光的人造光源,在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受制于有机发光染料激子辐射复合速率较慢的限制,OLED在高频信号激励时响应速度较慢。为了克服这一限制,我们提出利用微腔结构,旨在通过微腔效应增强有机发光分子的自发辐射速率,从而改善器件的频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特定腔长的光学微腔引发的Purcell效应能够提升特定波长的光子态密度,从而加速其自发辐射速率。这种增强效应成功地将调制带宽从4 kHz提高到7 kHz,拓展了近75%的响应频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微腔结构 自发辐射速率 可见光通信 调制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红外吸收光谱原理与处理技术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宇 王一丁 +3 位作者 李黎 郑传涛 安宇鹏 宋振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15-2519,共5页
由于工业监控和环境检测的需要,基于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原理,研制甲烷传感系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描绘了甲烷中红外的基频吸收带和近红外的2ν+23ν组合带、23ν泛频带的吸收光谱强度分布,并给出了相应的吸收光谱曲线。定量数据表... 由于工业监控和环境检测的需要,基于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原理,研制甲烷传感系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描绘了甲烷中红外的基频吸收带和近红外的2ν+23ν组合带、23ν泛频带的吸收光谱强度分布,并给出了相应的吸收光谱曲线。定量数据表明,甲烷的基频吸收要比泛频吸收高两个数量级以上,较组合频吸收高3个数量级以上。文章还介绍了甲烷检测的差分技术、谐波技术、腔光谱增强技术、以及光声技术,给出了相应检测方法的理论公式、能够达到的检测灵敏度以及系统的结构。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已经被研究报道所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 甲烷 谐波检测 光谱增强 光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研制及其在甲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慧芳 李彬 +5 位作者 何启欣 党敬民 于红艳 郑传涛 王一丁 潘教青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检测气体浓度时,为了从红外传感信号中提取一次及二次谐波信号来表征气体浓度,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介绍正交锁相放大原理,设计谐波提取算法,给出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 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检测气体浓度时,为了从红外传感信号中提取一次及二次谐波信号来表征气体浓度,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介绍正交锁相放大原理,设计谐波提取算法,给出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案.利用配备的浓度为1%~5%的甲烷样品以及研制的锁相放大器,开展气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甲烷浓度为5%时,在二次谐波对应的频率点处,测得的系统信噪比为34dB,表明设计的锁相放大器具有较好的性能;测得的二次与一次谐波信号峰峰值的比值与气体浓度成线性关系;考虑动态配气以及气体沿管道传输的时间,检测系统的响应时间约为96~98s;气体浓度为20 000ppm时,测试浓度波动范围为-92ppm^+118ppm;根据Allan方差预测的系统检测下限为29.52ppm.与模拟锁相放大器以及商用锁相放大器相比,本文研制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硬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在红外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红外光谱学 气体检测仪 红外吸收 数字锁相放大器 谐波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