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察右前旗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柴玲 李传新 陈玮常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农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建议,为促进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岱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氮磷分布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晨丽 李洋 +4 位作者 李卫平 于晟乾 殷震育 郭渊 樊才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8,共9页
为揭示岱海不同时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差异,基于2021年1月(冰封期)和5、7、10月(非冰封期)岱海水样及冰样的实测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岱海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 为揭示岱海不同时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差异,基于2021年1月(冰封期)和5、7、10月(非冰封期)岱海水样及冰样的实测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岱海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子在冰封期与非冰封期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岱海水体中总氮(TN)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总磷(TP)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从冬季到次年秋季,水体中氨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平均浓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TN、溶解性总磷(DTP)和颗粒态磷(PP)浓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夏季浓度最高,以溶解态磷为主。冬季TN浓度呈湖心处高四周低的分布,TP浓度整体分布均匀。除NO_(3)^(-)-N在底层冰中浓度最大外,冰体中TN、TP和NH4-N均表现为表层冰>底层冰>中层冰。在湖体冻结排盐作用下,不同形态氮、磷平均分离系数大小依次为NH4-N>TP>TN>NO_(3)^(-)-N。DTP与水温全年呈显著正相关,入冬后温度降低且外源磷供给减少,而结冰过程中TN浓缩程度高于TP,导致冰下水体的氮磷比增大。不同时期水体中营养盐与盐度、叶绿素a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受冰盖阻隔、冻结排盐、内外源污染以及微生物代谢等多个过程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营养盐 冰封期 非冰封期 水环境因子 冻结排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累积及生长生理的影响
3
作者 侯晨丽 于晟乾 +3 位作者 于越 于玲红 樊才睿 李卫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为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 为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联合处理下鲤鱼肠道中的PS-MPs含量随时间呈线性增加,且随投加的微塑料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S-MPs累积速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在BPA+PS(L)处理(1 mg·L^(-1)BPA+20μg·L^(-1)PS-MPs)下,0.25 d时鲤鱼肠道中PS-MPs累积速率达到峰值(373.81μg·g^(-1)·d^(-1)),BPA+PS(H)处理(1 mg·L^(-1)BPA+100μg·L^(-1)PS-MPs)下,则是在0.125 d达到最高(644.00μg·g^(-1)·d^(-1))。与单一BPA暴露相比,联合暴露下鲤鱼肠道中BPA累积量增加,与BPA(1 mg·L^(-1)BPA)处理相比,BPA+PS(L)和BPA+PS(H)处理下鲤鱼肠道中BPA含量分别提高了6.13%和9.74%,BPA累积速率分别增加了190.01%、373.80%。相较于对照处理,BPA处理和MPs与BPA联合处理均引起鲤鱼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使体质量下降幅度减缓,其中BPA、BPA+PS(L)和BPA+PS(H)处理下鲤鱼体质量(21 d)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1.22%、3.90%、4.33%。当微塑料投加量达到100μg·m L^(-1)时,联合处理会增加鲤鱼肠道中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抑制MDA产生,从而缓解MPs和BPA联合作用对鲤鱼造成的氧化损伤,并且减缓鲤鱼体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的累积,且两者联合作用对鲤鱼产生了协同毒理效应,导致鲤鱼生长速率减缓,体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双酚A 肠组织 抗氧化酶活性 生物标志物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宇 郭强 +5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高永 翟波 王紫薇 刘子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5,154,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为原生草原与荒漠过渡带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 [目的]对比分析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为原生草原与荒漠过渡带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方法对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形态与生长状况进行系统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阻沙能力与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形态的关系。[结果]①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均呈半椭球型发育,四合木灌丛沙堆形态参数显著大于红砂灌丛沙堆(p<0.05);②四合木、红砂灌丛与沙堆形态参数间(灌丛高度除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四合木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表明四合木灌丛可能进入衰退阶段,而红砂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线性关系,表明红砂灌丛沙堆仍在发育;③当冠幅面积(S_(p))≤1.44 m^(2)时,红砂灌丛沙堆的体积大于四合木灌丛沙堆,当S_(p)>1.44 m^(2)时,四合木灌丛沙堆的体积一直大于红砂灌丛沙堆。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单位冠幅面积所拦截的沙物质体积分别为0.13和0.06 m^(3)。[结论]可以初步判断四合木的阻沙能力大于红砂。整体来看,四合木对风沙环境的适应性较红砂强,随着冠幅面积的增长四合木灌丛拦截沙物质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四合木 红砂 灌丛沙堆 西鄂尔多斯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湖相页岩油勘探潜力 被引量:28
5
作者 范柏江 晋月 +2 位作者 师良 李亚婷 陈玮常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8-108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页岩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页岩厚度薄且交互发育砂质纹层甚至薄砂层。在压裂改造层面上,该地区页岩由于砂质含量高似乎是更理想的开发目标。但是,尚没有对该地区的页岩油勘探目标进行过剖析与对比。为了探索浅...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页岩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页岩厚度薄且交互发育砂质纹层甚至薄砂层。在压裂改造层面上,该地区页岩由于砂质含量高似乎是更理想的开发目标。但是,尚没有对该地区的页岩油勘探目标进行过剖析与对比。为了探索浅湖-半深湖相的页岩油勘探目标,基于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开展了两类岩性的生、排烃能力对比,综合判断页岩油资源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砂质纹层页岩;页岩主要由偏腐泥型的有机质构成,砂质纹层页岩由混合型有机质构成;页岩和砂质纹层页岩均处于低-中等成熟的热演化阶段;砂质纹层页岩的生烃能力弱于页岩;页岩与砂质纹层页岩均能有效排烃;砂质纹层页岩、页岩的页岩油含量分别为7.22和9.42 mg/g;砂质纹层页岩与页岩的油饱和度指数相当,且两者都具有可动用性;页岩和砂质纹层页岩均具有页岩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纹层 页岩 页岩油 勘探潜力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盆地群早中新世“挤压隆升幕”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关成尧 漆家福 +2 位作者 张厚和 廖宗宝 陈玮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55,共17页
本文依据南沙海域实际地震测线资料,相关证据显示早中新世(T_(60)-T_(40)之间)南沙腹地多盆地发生挤压反转构造,南沙西南部多见挤压褶皱。南沙海域及周边地区在早中新世开始发生全区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局部剥蚀量和构造抬升量定量估... 本文依据南沙海域实际地震测线资料,相关证据显示早中新世(T_(60)-T_(40)之间)南沙腹地多盆地发生挤压反转构造,南沙西南部多见挤压褶皱。南沙海域及周边地区在早中新世开始发生全区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局部剥蚀量和构造抬升量定量估算,认为隆升核心区域的九章盆地由于挤压隆升导致的地层剥蚀量大于3 500 m。"早中新世挤压隆升幕"形成一个以郑和隆起为核心的"碟形"剥蚀区,活动时间与西南次海盆的扩张时间一致,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可能是造成隆升幕的重要原因。由于隆升剥蚀前存在深埋,南沙腹地(九章盆地为代表)和南沙北缘(中业、永登盆地为代表)的"浅、薄、小"盆地群的价值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盆地 剥蚀 隆升幕 挤压 构造恢复 反转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