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与释放风险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宏伟 杨小红 韩明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3-410,共8页
研究了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释放风险以及人工筑坝给黄河磷循环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表层沉积物中钙磷(P_(Ca))含量较高,生物可利用磷(BP)[BP=可交换态磷(P_(ex))+铝结合态磷(P_(Al))+铁结合态磷(P_(Fe))]含量... 研究了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释放风险以及人工筑坝给黄河磷循环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表层沉积物中钙磷(P_(Ca))含量较高,生物可利用磷(BP)[BP=可交换态磷(P_(ex))+铝结合态磷(P_(Al))+铁结合态磷(P_(Fe))]含量较低,在全程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W(BP)/W(P_(Ca))的比值中,仅有大禹渡段(H_(15))高于0.5,表明H15磷释放强度较大,具有潜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而黄河其他河段水体沉积物磷释放水平较低;全程表层沉积物样品中BP含量和总磷(∑P)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黄河中游和上游>下游,而上覆水中总磷(TP)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黄河下游>中游和上游(除H_7段),说明黄河流域广泛的人工筑坝,导致其上覆水从上游到下游的TP浓度明显升高,而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建立使得乌海段H_7总颗粒物(TMP)浓度降到极低点,上覆水中的磷浓度高达到0.1361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磷形态 黄河 释放风险 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10种含氯苯酚的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庆云 王松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3-197,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纺织品中10种含氯苯酚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技术。样品中10种含氯苯酚化合物经甲醇萃取,提取液在碳酸钾溶液环境中经乙酸酐乙酰化后以正己烷萃取,最后经DB-5MS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及质谱定量。结果...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纺织品中10种含氯苯酚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技术。样品中10种含氯苯酚化合物经甲醇萃取,提取液在碳酸钾溶液环境中经乙酸酐乙酰化后以正己烷萃取,最后经DB-5MS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及质谱定量。结果表明:10种含氯苯酚化合物在1.0~20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6;检出限均低于1.0 mg/kg;回收率为88.4%~103.6%,相对标准偏差(n=6)为2.07%~4.61%。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等特点,能够满足对纺织品中10种含氯苯酚化合物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含氯苯酚化合物 纺织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典型地区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凤英 李莹 +1 位作者 杨小红 郭博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3-124,126,共3页
采用改进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黄河沉积物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喇嘛湾、济南、花园口河段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是Ca-P,Org-P次之,Al-P、Ex-P、Fe-P和Obs-P含量均较少;沉积物中TP... 采用改进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黄河沉积物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喇嘛湾、济南、花园口河段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是Ca-P,Org-P次之,Al-P、Ex-P、Fe-P和Obs-P含量均较少;沉积物中TP平均含量为1 219.169~1 543.588μg/g,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在所研究区域中,黄河花园口段TP含量最高;受人类活动、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的影响,不同地段的各种形态磷的含量都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连续提取法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茂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亚丽 李莹 +5 位作者 李平 金宏 王志平 李东芳 周速芳 纪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23,共4页
单茂钛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是当前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将非茂配体分为酚类、醇类、希呋碱类、胺类和其他等几类配体,并分别对这几种非茂配体的结构、反应条件及催化性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单茂 钛配合物 非茂配体 烯烃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状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吴亚丽 金宏 +2 位作者 李东芳 李莹 李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154,共3页
采用水热法在FTO玻璃衬底上制备多支状TiO2纳米棒阵列,将其在TiCl4溶液中反应1h(70℃),然后进行退火处理1h(500℃)。进行光催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经过TiCl4处理后,TiO2纳米棒的催化活性提高。进一步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表明,催化性能提高... 采用水热法在FTO玻璃衬底上制备多支状TiO2纳米棒阵列,将其在TiCl4溶液中反应1h(70℃),然后进行退火处理1h(500℃)。进行光催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经过TiCl4处理后,TiO2纳米棒的催化活性提高。进一步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表明,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是TiCl4处理延长了电子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多支状 纳米棒阵列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四氮唑金属盐的制备及其对固体推进剂主组分热分解的燃烧催化性能
6
作者 吴亚丽 邵二莎 +1 位作者 李吉祯 张国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0,共5页
为解决商品化的中性二茂铁燃速催化剂存在的易迁移易挥发问题,以二茂铁四氮唑钠和水溶性金属盐为原料,制备了8种二茂铁四氮唑的金属盐(包括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Ag(Ⅰ)、Pb(Ⅱ)、Bi(Ⅲ)的金属盐)。用FT-IR、UV-Vis... 为解决商品化的中性二茂铁燃速催化剂存在的易迁移易挥发问题,以二茂铁四氮唑钠和水溶性金属盐为原料,制备了8种二茂铁四氮唑的金属盐(包括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Ag(Ⅰ)、Pb(Ⅱ)、Bi(Ⅲ)的金属盐)。用FT-IR、UV-Vi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用TG-技术研究了热稳定性,发现所有金属盐均在200℃以上分解,表明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这些金属盐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它们大多数是不可逆氧化还原体系。用DSC技术评价了它们对固体推进剂主组分AP、RDX和HMX热分解的燃烧催化作用,发现这些二茂铁四氮唑金属盐均能使AP热分解温度更加集中,分解速度加快;部分金属盐可提高RDX的放热量,并降低RDX的分解峰温,但这些金属盐对HMX的热分解过程作用甚微。因此,这些二茂铁四氮唑金属盐对AP和RDX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燃烧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四氮唑 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燃烧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