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之我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青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常见路径,但在具体的比较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没有着眼于问题、解决问题而流于概念形式化的简单、机械地异同比较。中西诗学范畴比较的学理本质在于在具体的比较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问题意识、体现比较理由...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常见路径,但在具体的比较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没有着眼于问题、解决问题而流于概念形式化的简单、机械地异同比较。中西诗学范畴比较的学理本质在于在具体的比较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问题意识、体现比较理由和正确地把握"共同诗学"的理论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诗学范畴比较 问题意识 比较理由 共同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梦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X期7-8,共2页
基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现状,本文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讲课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意义,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性的参照思考。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冬“慕”立春——《立春》中的人物悲喜命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俊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5-27,共3页
导演顾长卫自《孔雀》之后,3年沉寂,随后优秀电影《立春》破土而出,打动万千观众。这部影片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一如早春的细雨,无声地浸透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肌理。本片讲述了一座小城市里几个艺术青年在繁琐平凡的生活中坚持对艺术的至高... 导演顾长卫自《孔雀》之后,3年沉寂,随后优秀电影《立春》破土而出,打动万千观众。这部影片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一如早春的细雨,无声地浸透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肌理。本片讲述了一座小城市里几个艺术青年在繁琐平凡的生活中坚持对艺术的至高追求。这座城市是中国无数座无名小城的缩影,在这里,音乐老师王彩玲一心想唱到巴黎歌剧院,钢厂职工周瑜和黄四宝,一个能将普希金的《纪念碑》倒背如流,一个年年报考中央美院而屡次落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歌剧院 顾长卫 小城市 中央美院 《孔雀》 音乐老师 托斯卡 能将 死亡诗社 《霸王别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俊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Z期68-68,共1页
古今字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它是汉字在其字的情况十分复杂,本文主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假借和引申,产生的途径有增加形符、改换形符、增加声符等。
关键词 古今字 假借 引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文化视角下的唐诗“竹”意象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振涛 《世界竹藤通讯》 2018年第2期40-44,共5页
唐诗作品中的"竹"意象内涵深刻、韵致独特,具有浪漫多姿的道教仙化色彩。在唐人笔下,"竹"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圣物,一方面与夜郎古国的"竹王"创世神话渊源甚深,另一方面又与虞舜二妃斑竹洒泪的凄美传说紧... 唐诗作品中的"竹"意象内涵深刻、韵致独特,具有浪漫多姿的道教仙化色彩。在唐人笔下,"竹"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圣物,一方面与夜郎古国的"竹王"创世神话渊源甚深,另一方面又与虞舜二妃斑竹洒泪的凄美传说紧密相连。唐人眼中的"竹"意象色彩迷离、光怪震荡,浸染着飞升天外、长生久视、驱鬼禳灾、未卜先知之类的宗教巫术色彩。此外,唐代巴峡地区的"竹枝"巫歌在姹紫嫣红的唐诗百花园中馨香四溢风格独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道教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修辞语言生成解诂
6
作者 李秀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Z期67-68,共2页
在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重点探讨了情景修辞论,书中包含的诗话作品中"情"与"景"的意义带有复杂性。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当中的"情和景"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对王夫之《姜斋诗... 在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重点探讨了情景修辞论,书中包含的诗话作品中"情"与"景"的意义带有复杂性。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当中的"情和景"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对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修辞中关于"情"与"景"进行了分析,两者的修辞生成方式是"情生景"或"景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斋诗话》 王夫之 修辞 情与景 古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造诣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研究
7
作者 孙振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X期9-10,共2页
我国古典文学包括古诗词、散文和小说,这些体裁各异,风格不同的文学作品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当代人眼里,对于我国著名的诗词和小说都耳熟能详,但对于古代散文了解不及诗词小说。而散文和诗词一样,都是... 我国古典文学包括古诗词、散文和小说,这些体裁各异,风格不同的文学作品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当代人眼里,对于我国著名的诗词和小说都耳熟能详,但对于古代散文了解不及诗词小说。而散文和诗词一样,都是体现作者思想和文化造诣的载体,尤其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出代表"唐宋八大家",他们不仅诗词有名,散文也代表了唐宋时期的顶峰。为了使今天的青年一代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散文,课本都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为语文教材选编到课本文本中,供学生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散文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视角下现代汉语修辞交际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韩丽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Z期8-10,共3页
修辞观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研究范畴涵盖一切文化形式和形象。修辞的过程实际上是重新审视话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修辞学也将研究对象牢牢锁定在言语内容与形式当中。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著有《修辞学发凡》一书,他在书... 修辞观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研究范畴涵盖一切文化形式和形象。修辞的过程实际上是重新审视话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修辞学也将研究对象牢牢锁定在言语内容与形式当中。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著有《修辞学发凡》一书,他在书中理顺了汉语修辞观的发展脉络,并顺着这种脉络提出了从关注表达效果到关注交际效果的语用学转向。[1]关注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效果 陈望道 奥斯汀 语用学转向 表达效果 语用学理论 言语行为 修辞学 语用意图 修辞观 施为动词 言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汉语言茶词语的现代性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韩丽国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5-375,共1页
茶文化是华夏文化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奇葩,她宛如倾城倾国的北方佳人,绝世而独立,如果说茶元素、茶文化是华夏文化悠久的见证,那么汉语言茶词语就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表征。茶文化与汉语言茶词语自古血脉相连密不可分。汉语言茶词语是... 茶文化是华夏文化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奇葩,她宛如倾城倾国的北方佳人,绝世而独立,如果说茶元素、茶文化是华夏文化悠久的见证,那么汉语言茶词语就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表征。茶文化与汉语言茶词语自古血脉相连密不可分。汉语言茶词语是茶文化传承的使者,担当着对茶文化的承载与传播的重要职责,汉语言茶词语传递中华茶文化丰满的内涵与悠远的记忆。彰显着华夏民族优秀精神品质。与茶有关的茶类成语、歇后语、谚语拨动了人们心灵的脉搏,滋养着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着人们高尚品格。茶词语述说着镌刻在历史记忆隧道中的先祖的生活、探索、思索的历程,汉语言茶词语是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积淀与结晶,是祖国文明继承与记忆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本文将就汉语言茶词语的演变历史以及它的前世今生给予简单的研究探讨,希冀为众多的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 茶词语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10
作者 郭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F12期200-202,共3页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等专业的必修语言学课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语概课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而提高其教学效果始终是深受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等专业的必修语言学课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语概课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而提高其教学效果始终是深受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当前重视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语概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我们将结合《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定位及实际的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 课程 培养 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比较诗学视野的《文心雕龙》研究
11
作者 张丽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1-183,共3页
对诗学体系理论文本的阐释不应仅从其自身的理论资源出发,还应参照其他文化体系的理论资源,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阐释。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还原真义、校注、译介的层面,还应当在当代语境中运用世界性视野... 对诗学体系理论文本的阐释不应仅从其自身的理论资源出发,还应参照其他文化体系的理论资源,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阐释。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还原真义、校注、译介的层面,还应当在当代语境中运用世界性视野去把握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比较诗学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