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居纯 岳飞利 +3 位作者 李杰 魏峰 金山 曹光秀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1,共2页
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分离鉴定出233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F星、膏那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和新霉素等7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33株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为... 从四川省不同养殖场分离鉴定出233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F星、膏那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和新霉素等7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33株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耐药率范围31%~81%),对不同药物呈单向交叉耐药性,56.6%的菌株呈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C在ONO-AE-248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的作用
2
作者 羊建 刘佳佳 +1 位作者 郑小莉 薛晓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473,477,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 目的: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与ONO-AE-248共同培养,2小时提取总RNA,并行反转录-PCR检测ASC mRNA的表达;12小时提取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后,采用PDQest2-DE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ONO-AE-248刺激2小时中性粒细胞ASC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12小时通过双向电泳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发现ASC为重要的差异表达蛋白且ONO-AE-248刺激后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自发性凋亡组。结论:ONO-AE-248引起的ASC表达的下调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凋亡和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关键性差异点。ONO-AE-248显著下调ASC的表达,可能是ONO-AE-248诱使中性粒细胞发生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ONO—AE-248 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凋亡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范志勇 沈静玲 +1 位作者 王康宁 周定刚 《饲料工业》 2005年第6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猪胃 调控技术 胃肠道微生态 动物 外界环境 微生物区系 生理 正常 研究进展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付立芳 何霞 +2 位作者 李佳 张航 邹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708与IKZF1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中的拷贝数比值及其在儿童B-ALL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A克...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708与IKZF1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中的拷贝数比值及其在儿童B-ALL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A克隆构建包含hsa_circ_0001708反向剪接位点的重组质粒,梯度稀释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检测hsa_circ_0001708的绝对RT-qPCR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初诊的159例B-ALL患儿骨髓标本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1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标本。采用绝对RT-qPCR方法检测B-ALL患儿和对照患儿BMNC中hsa_circ_0001708和IKZF1的绝对拷贝数,按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分型、随访期是否复发及随访期末是否生存等临床特点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hsa_circ_0001708和IKZF1的比值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精确定量hsa_circ_0001708拷贝数的绝对RT-qPCR方法。与非血液肿瘤对照患儿相比,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儿童B-ALL中升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6。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外周血高白细胞数组、外周血高原始细胞数组、免疫分型pre-B组和细胞遗传学预后较差组中升高(P<0.05)。结论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对儿童B-ALL有潜在诊断价值,且与B-ALL患儿的MIC分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1708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腹部脂肪的低剂量螺旋CT扫描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应朗 杜晓瑜 +3 位作者 肖涌 唐学荣 何霞 范洪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利用猪腹部脂肪组织作模型,确定低剂量CT扫描检测脂肪组织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不同剂量和不同层厚,对模型进行扫描。在3个模型上分别设置4条扫描线,每条线相距1 cm。扫描分9组,每组分10 mm,5 mm,2 mm三种层厚,每种层厚分别采用100 ... 目的:利用猪腹部脂肪组织作模型,确定低剂量CT扫描检测脂肪组织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不同剂量和不同层厚,对模型进行扫描。在3个模型上分别设置4条扫描线,每条线相距1 cm。扫描分9组,每组分10 mm,5 mm,2 mm三种层厚,每种层厚分别采用100 mA,50 mA,20 mA剂量扫描。扫描时间1 s。结果:模型扫描显示扫描层厚为10 mm时,剂量100 mA、50 mA、20 mA之间,脂肪CT值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层厚为5 mm时,剂量100 mA、50 mA、20 mA之间,脂肪CT值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层厚为2 mm时,剂量100 mA、50 mA、20 mA之间,脂肪CT值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能准确测量脂肪CT值,可用于区域脂肪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4123绝对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付立芳 张航 +2 位作者 吕文琼 韩星 邹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6-911,共6页
目的建立能精确定量hsa_circ_0004123的绝对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并在白血病细胞系中验证hsa_circ_0004123的拷贝数。方法提取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包含hsa_circ_0004123反向剪接... 目的建立能精确定量hsa_circ_0004123的绝对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并在白血病细胞系中验证hsa_circ_0004123的拷贝数。方法提取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包含hsa_circ_0004123反向剪接位点的236 bp特征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中,并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鉴定。以梯度稀释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采用SYBR荧光染料法进行RT-qPCR并建立标准曲线,在4种白血病细胞系(HMy2.CIR、Jurkat、Raji、K562)中验证hsa_circ_0004123的拷贝数。结果建立了能精确定量hsa_circ_0004123拷贝数的绝对RT-qPCR方法,其线性范围为(9.63×10^3~9.63×10^9)拷贝/μl,灵敏度为(4528±516)拷贝/μl,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0%~1.86%,批间CV为1.40%~2.30%,且熔解曲线为单一峰值曲线。对4种白血病细胞系(HMy2.CIR、Jurkat、Raji、K562)中hsa_circ_0004123的拷贝数分别用本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sa_circ_0004123在4种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建立的检测hsa_circ_0004123的绝对RT-qPCR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广,灵敏度、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为hsa_circ_0004123在白血病中的精确定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4123 绝对荧光定量PCR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检测方法比较及不一致原因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詹建 游国庆 +4 位作者 何霞 孔珏颖 刘文果 冯鑫 胡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评估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简称“熔解曲线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表型药物敏感性(简称“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来... 目的:评估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简称“熔解曲线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表型药物敏感性(简称“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来自重庆市39个区(县)经菌种鉴定和比例法药敏试验确定为耐多药结核病的126例患者的临床分离株,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熔解曲线法对左氧氟沙星(Lfx)和莫西沙星(Mfx)进行表型药敏及分子药敏试验。以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评价熔解曲线法对FQs耐药的检测效能,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对表型药敏和分子药敏试验不一致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熔解曲线法对FQs耐药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86/91;95%CI:87.1%~98.0%)和100.0%(35/35;95%CI:87.7%~100.0%)。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者有12株,不一致率为9.5%(12/126)。表型药敏试验耐药而熔解曲线法敏感者5株,WGS显示2株未见gyrA耐药基因相关突变,2株存在gyrB基因突变(该4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Lfx为1~2μg/ml,Mfx均为0.5μg/ml),1株发现gyrA基因Asp94Ala突变,突变频率为15.3%。表型药敏试验敏感而熔解曲线法耐药7株,其中5株发现gyrA基因Ala90Val突变,1株发现gyrA基因Asp94Ala突变,1株发现gyrA基因Asp94Asn突变,该7株菌对Lfx和Mfx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分别为1~2μg/ml和0.25~0.5μg/ml。结论:熔解曲线法对FQs耐药的检测效能较好,FQs异质性耐药菌的比例及低水平耐药相关突变是影响FQs熔解曲线法检测效能及导致其与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喹诺酮类 核酸扩增技术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斑疹伤寒1例
8
作者 周南君 张红霞 +1 位作者 何霞 杨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8-480,共3页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引发的传染病,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以鼠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人类是最终受害者。大多数研究将斑疹伤寒的发生与过度拥挤、污染和卫生条件差联系在一起,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躯干和四肢皮疹、淋巴结肿大,在某些情... 斑疹伤寒是立克次体引发的传染病,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以鼠蚤类为主要传播媒介,人类是最终受害者。大多数研究将斑疹伤寒的发生与过度拥挤、污染和卫生条件差联系在一起,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躯干和四肢皮疹、淋巴结肿大,在某些情况下亦可能影响肝、肾、肺或大脑等器官[1]。过去,我国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疫情,以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中西部地区发病率低[2],随着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普遍改善,斑疹伤寒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疹伤寒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2缺失促进伴刀豆球蛋白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巨噬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雅锋 龙翠珍 +5 位作者 舒远辉 何萍 周艳 谷俊莹 杨蕾 王豫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2(CB2)缺失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野生型(WT)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20只CB2基因敲除(CB2^(-/-))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B2^(-/-)对照组、 CB2^...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2(CB2)缺失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野生型(WT)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20只CB2基因敲除(CB2^(-/-))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B2^(-/-)对照组、 CB2^(-/-)模型组。WT和CB2^(-/-)小鼠模型组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PBS。造模9 h后,留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HE染色观察各组肝损伤情况,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巨噬细胞相关CD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F4/80的表达。结果与两组对照组相比,两组模型组小鼠肝脏损伤程度严重,血清ALT明显增高,肝组织F4/80阳性表达及CD68、 TNF-α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强;与WT模型组比较, CB2^(-/-)模型组小鼠肝损伤程度和损伤面积增加,血清ALT有所增高,肝组织F4/80阳性表达以及CD68和TNF-α蛋白水平均有所升高。结论 CB2基因缺失促进Con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巨噬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2 急性肝损伤 肝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