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信息平台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丁浩 廖峻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0-68,共9页
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质量和安全受地质、结构和施工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当前隧道建设中信息杂乱、集成化不足、信息传递差的弊病,引入BIM技术建立隧道地质、土建结构、机电设备全BIM模型;以BIM模型为载体,将隧道建设全... 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质量和安全受地质、结构和施工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当前隧道建设中信息杂乱、集成化不足、信息传递差的弊病,引入BIM技术建立隧道地质、土建结构、机电设备全BIM模型;以BIM模型为载体,将隧道建设全过程的海量信息汇集整合,实现各类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关联和可视化展示,形成BIM模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件进行编码及轻量化处理,研发出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在广东金门隧道工程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隧道建设期的地质预警、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料管理等“痛点”问题,还为后期运营养护提供了精准详实的工程数字化信息,为安全运营奠定了隧道本体结构和设施设备风险预警和防控的优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BIM 快速建模 模型轻量化 工程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高压铁塔的大跨小净距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余顺 丁浩 +1 位作者 郭军 秦峰 《公路交通技术》 2013年第3期125-129,共5页
茶山隧道是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在建的一座大跨小净距隧道,下穿500 kV高压线铁塔,对爆破开挖要求极高。针对该隧道埋深较浅、围岩变化较频繁、长度短的情况,提出全隧道采用短距离三台阶分次爆破开挖方案,即将上台阶单段最大装药量控制在23... 茶山隧道是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在建的一座大跨小净距隧道,下穿500 kV高压线铁塔,对爆破开挖要求极高。针对该隧道埋深较浅、围岩变化较频繁、长度短的情况,提出全隧道采用短距离三台阶分次爆破开挖方案,即将上台阶单段最大装药量控制在23 kg以内,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并根据爆破震动监测进行修正,力求隧道爆破时高压铁塔塔基处爆破震动速度不大于2.5 cm/s,以保障隧道上方高压铁塔的稳定和隧道施工安全。该隧道的开挖及爆破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铁塔 隧道 控制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预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崇国 江星宏 《公路交通技术》 2018年第6期97-104,共8页
截止2017年底,我国公路隧道总数已达16 229座,并以每年约10%的速度快速增长。大量隧道、尤其是长大隧道建造过程中,塌方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预防塌方、保障安全是施工过程最重要的任务之... 截止2017年底,我国公路隧道总数已达16 229座,并以每年约10%的速度快速增长。大量隧道、尤其是长大隧道建造过程中,塌方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预防塌方、保障安全是施工过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隧道施工塌方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多侧重于力学反演、案例分析,对塌方事故成因与后果分析不透彻。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按成因、部位与形态不同,将隧道塌方总结为6种典型形式,并从环境、设计、施工、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塌方成因,从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岩石强度与地下水情况分析了地质条件对塌方形成的影响,且结合工程案例分析,提出了塌方预防的基本方法与施工要点。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断层破碎带、软岩富水段等不利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作业,预防塌方灾害发生,保障作业人员与机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塌方 形态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复杂区域城市隧道进洞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梦军 肖博 吴胜忠 《公路交通技术》 2016年第6期93-99,共7页
城市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因素多,洞口存在滑坡、浅埋、斜交、偏压等不良情况,且对沉降、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导致隧道进洞困难。以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城市阳台进洞段为依托,提出具有抗滑功能且可兼做隧... 城市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因素多,洞口存在滑坡、浅埋、斜交、偏压等不良情况,且对沉降、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导致隧道进洞困难。以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城市阳台进洞段为依托,提出具有抗滑功能且可兼做隧道结构和城市观光平台结构的刚性框架结构方案和"桩板墙+轻质混凝土反压回填+明洞暗作与既有挡墙斜交进洞"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变形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斜交进洞"方案结构受力合理,能保证边仰坡稳定和结构安全,地表变形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框架 环境敏感 进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衬砌表观病害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渭宁 李文锋 +2 位作者 李科 丁浩 袁聪 《公路交通技术》 2021年第3期138-144,共7页
针对隧道衬砌表观裂缝病害的智能化检测算法问题,梳理了自动检测算法的处理流程,介绍了3种裂缝自动检测的方法:图像处理、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重点讨论了深度学习算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裂纹... 针对隧道衬砌表观裂缝病害的智能化检测算法问题,梳理了自动检测算法的处理流程,介绍了3种裂缝自动检测的方法:图像处理、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重点讨论了深度学习算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裂纹检测的方式,大幅提高了检测性能。对基于分类、目标检测和分割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裂纹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展望了该算法在裂缝自动检测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表观病害 机器视觉 病害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公路隧道新增风机预埋件的处治技术
6
作者 王璐石 王道良 王昆 《公路交通技术》 2019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重庆某隧道是主城区过江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之一,白天长期基本处于缓堵状况,致使隧道内空气质量差、可见度低,隧道使用的舒适性受到很大影响。根据通风、防灾救援要求,隧道拟按原设计要求增设一组风机,改善洞内环境,同时增强隧道的防灾救... 重庆某隧道是主城区过江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之一,白天长期基本处于缓堵状况,致使隧道内空气质量差、可见度低,隧道使用的舒适性受到很大影响。根据通风、防灾救援要求,隧道拟按原设计要求增设一组风机,改善洞内环境,同时增强隧道的防灾救援能力。根据隧道专项检测报告,在拟新增风机的桩号位置无相应的预埋件,且该段二衬无配筋,附近段落存在初支与二衬间脱空、衬砌厚度不足等病害。为了解决新增风机预埋件的问题,依据检测报告及通风计算,确定了风机悬挂桩号,并对段落内隧道病害进行处治,再利用锚杆、锚栓将风机联接钢板固定,同时对其是否满足强度要求进行验算。结果表明,本次处治措施满足新增风机预埋件的要求。在役隧道新增预埋件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国内报道极少,但随着车流量的增多,既有隧道新增风机的情况会普遍出现,本文采取的技术与措施可有效满足在二衬表面新增风机预埋件的要求,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风机悬挂段 预埋件 二次衬砌 处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富水隧道外水压力与限量排放标准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郭鸿雁 纪亚英 +3 位作者 方林 李科 唐承平 王世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5-168,共4页
隧道衬砌结构外水压力和限量排放标准是岩溶山区隧道工程建设关注的焦点。以某富水隧道为依托,借助FLAC3D软件通过流固耦合数值分析,对富水隧道衬砌结构合理的外水压力取值和限量排放标准进行研究。分析了围岩无注浆条件下隧道外水压力... 隧道衬砌结构外水压力和限量排放标准是岩溶山区隧道工程建设关注的焦点。以某富水隧道为依托,借助FLAC3D软件通过流固耦合数值分析,对富水隧道衬砌结构合理的外水压力取值和限量排放标准进行研究。分析了围岩无注浆条件下隧道外水压力随排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基于结构安全的隧道外水压力取值和地下水排放标准,同时分析了围岩注浆条件下隧道外水压力随注浆圈厚度和地下水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不同注浆厚度条件下地下水排放标准和合理的注浆圈厚度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隧道 流固耦合 外水压力 排放标准 注浆圈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钉墙+排桩在明挖隧道深基坑支护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建华 李江腾 廖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9-1117,共9页
就当前土钉墙+排桩在明挖隧道深基坑支护中的几个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深入探讨了土钉墙坡比i,排桩桩径-间距(D-S),以及设有内支撑时,桩-撑相对刚度等参数的选取原则。结果表明:(1)i越... 就当前土钉墙+排桩在明挖隧道深基坑支护中的几个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深入探讨了土钉墙坡比i,排桩桩径-间距(D-S),以及设有内支撑时,桩-撑相对刚度等参数的选取原则。结果表明:(1)i越小,土钉墙越稳定,但排桩弯矩、水平位移越大。在土钉墙自身滑动稳定前提下,i宜取大值。(2)D-S越大,排桩水平位移越小,排桩混凝土、钢筋量越少,造价越低,但桩间土的防护越困难。在工程地质好、地下水位低的情况下取大桩径、大间距,反之取小值。(3)弱桩强撑的支护效果好,但对施工干扰大;强桩(非悬臂)弱撑造价低。选择桩-撑的相对刚度需从工程地质、周边环境要求、工期、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方能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隧道 深基坑 土钉墙 排桩 内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泥石流沟防治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廖峻 肖博 +1 位作者 王道良 石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保障隧道的建设及运营安全,就当前隧道穿越泥石流沟防治设计存在的几个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首先,对隧道穿越泥石流沟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给出不同穿越形式对应的设计要点及防治措施。其次,研究排导槽的最佳... 为保障隧道的建设及运营安全,就当前隧道穿越泥石流沟防治设计存在的几个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首先,对隧道穿越泥石流沟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给出不同穿越形式对应的设计要点及防治措施。其次,研究排导槽的最佳水力断面问题,排导槽的断面型态系数M越小,水力条件越优,并在此基础上,以直墙弓形排导槽为例,推导出不同槽型的断面型态系数。再次,进一步分析排导槽积淤的主要原因,对当前排导槽防淤积验算公式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基于槽宽验算、槽内泥深及流速验算等公式的排导槽防淤设计验算方法与流程。最后,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根据上述流程,设计出合理的隧道建设方案和排导槽形状及其尺寸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穿越形式 泥石流排导槽 水力最佳断面 防淤验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护结构强度和变形综合优化的隧道支护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科 王颖轶 黄醒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5-1440,1446,共7页
针对新奥法在工程应用中的不足,分析了采用经典地压理论解决隧道工程支护问题的合理性与缺陷,提出了基于支护控制曲线、工程地质情况、监测数据的闭环式目标控制优化支护理论.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应力释放率下支护结构应力与围岩变形... 针对新奥法在工程应用中的不足,分析了采用经典地压理论解决隧道工程支护问题的合理性与缺陷,提出了基于支护控制曲线、工程地质情况、监测数据的闭环式目标控制优化支护理论.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应力释放率下支护结构应力与围岩变形的关系,利用支护应力与围岩变形控制条件确定目标控制位移,通过计算后续步段开挖对变形影响的修正控制位移,并结合实际工程的现场位移监测数据,最终确定合理的二次支护施作条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支护理论 围岩 变形 应力释放率 支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山区隧道地下水漏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芳其 郑炜 +1 位作者 徐华 陈剑楠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5-923,共9页
为研究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漏失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托穿越中梁山山脉通向重庆市区西部的3条重叠相交岩溶隧道(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渝遂高速公路大学城隧道和成渝客专铁路歌乐山隧道)的地下水漏失情况,对其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及... 为研究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漏失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托穿越中梁山山脉通向重庆市区西部的3条重叠相交岩溶隧道(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渝遂高速公路大学城隧道和成渝客专铁路歌乐山隧道)的地下水漏失情况,对其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及植被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与综合分析,利用树轮宽度均值探讨地下水漏失对隧址区优势植物(马尾松、杉木)的生长影响,提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隧道地下水"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建设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以排为主"的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造成马尾松生物量明显降低(衰退幅度达71.4%),而"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其他2条隧道对马尾松的影响则相对小;3条隧道的建设对杉木的生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范围在隧道轴线两侧1 km左右;基于马尾松出现生长恢复的时期(1992—1997年),建议将此阶段的最低地下水位作为隧址区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下限值,进而确定中梁山地区隧道的"以堵为主、限量排放"中限量排放的生态地下水位值,为岩溶山区隧道限量排放的地下水位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隧道 地下水漏失 植物生长 马尾松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道衬砌结构服役期破坏典型特征分析及对应监测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炯 张新尚 +2 位作者 郭鸿雁 丁浩 江星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22-229,共8页
为分析隧道衬砌结构服役期破坏演化特征,为后续采取监测应对措施提供参考,针对运营期公路隧道常见软弱围岩、浅埋偏压2种情况,分别建立计算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不断折减围岩的强度参数,研究结构折减系数与结构状态的相互关系,并通过... 为分析隧道衬砌结构服役期破坏演化特征,为后续采取监测应对措施提供参考,针对运营期公路隧道常见软弱围岩、浅埋偏压2种情况,分别建立计算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不断折减围岩的强度参数,研究结构折减系数与结构状态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衬砌结构的极限应变分布规律研究结构安全状态,提取不同状态的典型结构力学特性指标,对运营期公路隧道结构失稳破坏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在软弱围岩(非偏压)条件下,隧道衬砌结构的边墙下部、仰拱中部及拱顶更易变形、开裂甚至破坏,边墙和拱顶较仰拱更早出现变形、开裂,监测应重点针对衬砌结构初始变形开始至边墙出现活动铰这个阶段,以防止边墙出现活动铰而导致进一步仰拱破坏。在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衬砌结构的两侧拱腰及拱脚,是监测的关键部位,破坏呈拱脚先于拱腰、临空侧先与临土侧的特点,衬砌结构初始变形开始至临空侧拱脚及拱腰破坏这个阶段,是监测关注的重要阶段,同时应以防止临空侧发生破坏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隧道 浅埋偏压段 强度折减法 衬砌结构 服役状态 极限应变 变形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梦军 曹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8-44,共7页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当净距不大于6m时,隧道...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当净距不大于6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层 小净距隧道 隧道施工 净距 纵向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公路隧道机械化施工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1
14
作者 吴梦军 吴庆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共8页
综合分析了2001—2019年我国山岭公路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文献,首先总结归纳了隧道各施工工序采用的主要机械化施工设备:在开挖和初期支护工序中,机械化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凿岩台车、仰拱栈桥、湿喷机械手、拱架安装台车等;二次... 综合分析了2001—2019年我国山岭公路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文献,首先总结归纳了隧道各施工工序采用的主要机械化施工设备:在开挖和初期支护工序中,机械化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凿岩台车、仰拱栈桥、湿喷机械手、拱架安装台车等;二次衬砌施工和养护、防排水施工等工序中,机械化施工设备主要有智能衬砌台车、温控喷淋养护台车、防水板铺挂台车,以及辅助配套机械设备如水沟电缆槽台车、智能化注浆机、隧道除尘设备等。然后,指出了当前我国机械化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公路隧道机械化施工程度总体不高、适应性较差、工程造价偏高、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现行标准规范与设计未配套等。最后,展望了山岭公路隧道机械化施工发展方向: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化和装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山岭 公路隧道 机械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巡检机器人在公路隧道运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文锋 袁聪 +3 位作者 李科 丁浩 刘秋卓 江星宏 《公路交通技术》 2021年第S01期35-40,共6页
针对衬砌病害智能化检测在公路隧道运营中的应用,介绍国内外智能检测技术硬件装备和基于衬砌图像的病害检测算法,并重点梳理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方案和应用情况,提出了巡检机器人在交通隧道应用面临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思路,展望了隧... 针对衬砌病害智能化检测在公路隧道运营中的应用,介绍国内外智能检测技术硬件装备和基于衬砌图像的病害检测算法,并重点梳理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方案和应用情况,提出了巡检机器人在交通隧道应用面临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思路,展望了隧道巡检机器人在交通隧道运营安全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运营安全 智能检测 巡检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洞三车道公路隧道扩挖成四车道的开挖方案的探讨及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顺 胡学兵 夏阳于雨 《公路交通技术》 2019年第6期89-93,共5页
目前对单洞2车道的公路隧道扩建成4车道的工程实例和相关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单洞3车道隧道扩建成4车道隧道的相关案例及研究鲜有报道。以某公路隧道扩建项目为例,基于对既有3车道隧道受力状态的不同认识和技术措施所起的不同作用,提出3... 目前对单洞2车道的公路隧道扩建成4车道的工程实例和相关研究已有不少,但对单洞3车道隧道扩建成4车道隧道的相关案例及研究鲜有报道。以某公路隧道扩建项目为例,基于对既有3车道隧道受力状态的不同认识和技术措施所起的不同作用,提出3种扩挖方案,并对扩挖方案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思考,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车道公路隧道 4车道 开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明挖隧道基坑施工对近接在建建筑物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科 吴胜忠 郭军 《公路交通技术》 2014年第6期58-62,68,共6页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近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建门诊大楼,其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与在建门诊大楼最近距离约0.6 m。针对该隧道工程,提出基坑间近距离近接部分采用岩土体全部开挖、其余部分采用悬臂桩板...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近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建门诊大楼,其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与在建门诊大楼最近距离约0.6 m。针对该隧道工程,提出基坑间近距离近接部分采用岩土体全部开挖、其余部分采用悬臂桩板墙进行基坑围护的工程方案,并对上述2个区域2种方案的基坑施工分别采用三维与二维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以评估明挖隧道基坑施工对在建门诊大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建门诊大楼基础变形在可控范围内;采用部分挖除基坑间岩土体、部分围护基坑的方法进行近接在建建筑物基坑施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基坑 建筑 近接施工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大跨城市隧道下穿施工对多高层建筑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胜忠 李科 郭军 《公路交通技术》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以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下穿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主楼及住宅楼为工程背景,提出左右线隧道分别使用单侧壁导坑法与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与2次衬砌的下穿既有建筑隧道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隧道施工... 以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下穿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主楼及住宅楼为工程背景,提出左右线隧道分别使用单侧壁导坑法与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与2次衬砌的下穿既有建筑隧道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隧道施工过程,分析隧道开挖引起的农业银行筏板基础和农业银行住宅楼条形基础变形。结果表明:既有建筑基础沉降与倾斜均在可控范围内;该隧道设计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多层建筑 高层建筑 下穿施工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岔隧道施工对上覆建筑变形影响的评估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科 方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4,共8页
针对分岔隧道下穿建筑问题,分析了房屋建筑规范标准、采煤行业标准、轨道交通经验标准以及国外标准与研究成果,提出以房屋建筑国家规范规定的建筑基础沉降与倾斜为控制指标,考虑隧道施工引起的变形增量与建筑既有变形量的总和;在变形标... 针对分岔隧道下穿建筑问题,分析了房屋建筑规范标准、采煤行业标准、轨道交通经验标准以及国外标准与研究成果,提出以房屋建筑国家规范规定的建筑基础沉降与倾斜为控制指标,考虑隧道施工引起的变形增量与建筑既有变形量的总和;在变形标准确定后,提出了评估方法,首先采用Peck公式进行无建筑物时的初步判定,变形不满足规范要求时,采用刚度修正法或数值模拟法;然后利用该评估方法进行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分岔隧道最大跨分岔断面隧道仰拱拉应力最大,断面上方基础沉降增量最大,仅考虑隧道施工引起的变形增量时,建筑变形满足要求,考虑建筑既有变形后则不满足规范要求,评估分析必须考虑建筑的既有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建筑变形 数值分析 建筑基础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三维红外扫描车载系统在隧道定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芳其 刘永华 +1 位作者 刘秋卓 郭鸿雁 《公路交通技术》 2015年第6期85-89,共5页
介绍非接触式隧道三维激光红外扫描车载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以G65包茂高速公路彭黔、黔酉段31座隧道快速定期检测应用为例,充分展示该系统在隧道定期检测中的高效、精准、可靠和优越性。
关键词 非接触式 三维激光红外扫描系统 运营隧道 定期检测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