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麟
盛振华
+3 位作者
谌睿彦
庞元凯
胡正
杨仲轩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3-35,共13页
对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要素、优势进行系统阐述,再针对我国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数据获取及处理、数字孪生建模和连接交互技术作为隧道工程...
对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要素、优势进行系统阐述,再针对我国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数据获取及处理、数字孪生建模和连接交互技术作为隧道工程数字孪生关键技术被详细介绍。总结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三阶段中的一些应用场景,并结合近年来一些智慧隧道工程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案例进行了归纳,如深中通道隧道,江苏省太湖隧道、贵州大娄山隧道等。此外,还对隧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模型的数据特征与数字孪生模型的标准提出了一些见解。目前,隧道行业数字孪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隧道工程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全生命周期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但还面临着数据获取及融合难度大、模型构建及演化复杂、仿真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统一应用规范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新型感知与计算技术、智能化技术融合等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隧道工程
全生命周期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聚物注浆混凝土-粉土界面黏结试验研究
2
作者
郭成超
杨晓东
+3 位作者
刁岳亮
姚红志
白东锋
王复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238,共6页
地下连续墙和周边土体的界面容易发生病害,而高聚物注浆是有效修复加固界面手段,为了研究高聚物注浆后的混凝土和粉土界面黏结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使用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的恒压注浆系统和自主研制的高聚物对混凝土-土界面进行渗...
地下连续墙和周边土体的界面容易发生病害,而高聚物注浆是有效修复加固界面手段,为了研究高聚物注浆后的混凝土和粉土界面黏结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使用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的恒压注浆系统和自主研制的高聚物对混凝土-土界面进行渗透注浆,通过对注浆后的试件进行直剪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于界面抗剪强度和界面强度参数等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分析直剪试验过程中界面剪切破坏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土
界面注浆
高聚物
数字图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端落石冲击荷载下隧-桥一体化防护体系研究
3
作者
蔡直言
郭成超
+2 位作者
胡凯
王天经
张文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155,共10页
为消除高铁长大隧道穿越巨型溶腔时危岩落石给隧道施工和运营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从工程设计视角出发,通过综合勘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精细化设计等方法对落石冲击荷载以及隧-桥一体化防护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各种落石冲击力计算方...
为消除高铁长大隧道穿越巨型溶腔时危岩落石给隧道施工和运营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从工程设计视角出发,通过综合勘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精细化设计等方法对落石冲击荷载以及隧-桥一体化防护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各种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的原理和局限性,并采用《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推荐的方法进行落石冲击力计算,结果表明:(1)针对推测体积为3 m^(3)的最大落石,计算得到落石冲击荷载高达5219.09 k N;(2)计算分析拱桥、衬砌、护拱、回填混凝土和缓冲层组成的防护体系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该体系协同受力可抵抗7.5 t落石从105 m高度自由下落时的极端冲击荷载;(3)护拱和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和拱桥为分离叠合关系,外力荷载下可考虑结构之间的变形协调作用,结合基岩承载力分别进行结构安全性检算,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巨型溶腔
落石冲击
协同受力
工程设计
隧-桥一体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的深部洞室响应分析
4
作者
梁基冠
黄林冲
+1 位作者
马建军
杨宏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6-2405,共10页
在原位地应力和开挖卸载作用下,深部洞室围岩呈现硬化-软化响应,这一特性对洞室力学响应评估和支护结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开挖后深部围岩的硬化-软化响应,基于边界面理论框架,引入黏聚力弱化机制,结合改进的Rowe应力-剪胀规律,...
在原位地应力和开挖卸载作用下,深部洞室围岩呈现硬化-软化响应,这一特性对洞室力学响应评估和支护结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开挖后深部围岩的硬化-软化响应,基于边界面理论框架,引入黏聚力弱化机制,结合改进的Rowe应力-剪胀规律,构建了深部围岩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将常见的屈服面-峰值强度面-残余强度面简化为初始(峰值)边界面-残余边界面,避免了屈服面参数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该本构模型增量化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引入Hencky应变以评估洞室大变形工况,并引入辅助变量完成坐标转换,推导了描述深部圆形洞室周围应力场分布的常微分方程组。进一步地,结合深部圆形洞室的地应力环境等边界条件,对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所研究工况下的深部洞室应力分布,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解答进行对比校验。随后,分别讨论了相同支护力与不同地应力组合,以及相同地应力与不同支护应力组合等工况下的洞室应力分布。此外,基于所得深部洞室应力分布解答,计算围岩特征曲线并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并讨论残余黏聚力取值对围岩特征曲线的影响。相关结果表明: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岩石试样的硬化-软化力学行为。采用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可以有效描述深部洞室周围的应力分布,并能为支护设计提供参考。所得的围岩特征曲线能有效反映围岩的响应特征,在中段同支护力下预测的变形值比经典解答略大,残余黏聚力取值对围岩特征曲线影响较大。本文相关结论可为深部洞室支护理论构建、施工方法研发和保障深部洞室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洞室
黏聚力
弱化
边界面理论
响应
围岩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麟
盛振华
谌睿彦
庞元凯
胡正
杨仲轩
机构
舟山市交通
工程
管理中心
浙江甬舟复线一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隧道
工程
灾变
防控与
智能
建
养
全国
重点
实验室
(
中山大学
)
浙江
大学
建
筑
工程
学院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3-3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B260420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A1515012140)。
文摘
对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要素、优势进行系统阐述,再针对我国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数据获取及处理、数字孪生建模和连接交互技术作为隧道工程数字孪生关键技术被详细介绍。总结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三阶段中的一些应用场景,并结合近年来一些智慧隧道工程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案例进行了归纳,如深中通道隧道,江苏省太湖隧道、贵州大娄山隧道等。此外,还对隧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模型的数据特征与数字孪生模型的标准提出了一些见解。目前,隧道行业数字孪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隧道工程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全生命周期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但还面临着数据获取及融合难度大、模型构建及演化复杂、仿真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统一应用规范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新型感知与计算技术、智能化技术融合等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隧道工程
全生命周期
数据融合
Keywords
digital twin
tunnel engineering
full life cycle
data fusion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聚物注浆混凝土-粉土界面黏结试验研究
2
作者
郭成超
杨晓东
刁岳亮
姚红志
白东锋
王复明
机构
中山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隧道
工程
灾变
防控与
智能
建
养
全国
重点
实验室
(
中山大学
)
哈尔滨工业
大学
交通科学与
工程
学院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
大学
水利与交通学院
合肥交投合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238,共6页
基金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攻坚项目(2024-ZJKJ-01)。
文摘
地下连续墙和周边土体的界面容易发生病害,而高聚物注浆是有效修复加固界面手段,为了研究高聚物注浆后的混凝土和粉土界面黏结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使用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的恒压注浆系统和自主研制的高聚物对混凝土-土界面进行渗透注浆,通过对注浆后的试件进行直剪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于界面抗剪强度和界面强度参数等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分析直剪试验过程中界面剪切破坏演化过程。
关键词
混凝土
粉土
界面注浆
高聚物
数字图像技术
Keywords
concrete
silt
interfacial grouting
high polymer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U43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端落石冲击荷载下隧-桥一体化防护体系研究
3
作者
蔡直言
郭成超
胡凯
王天经
张文佳
机构
中山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隧道
工程
灾变
防控与
智能
建
养
全国
重点
实验室
(
中山大学
)
广东省海洋土木
工程
重点
实验室
广东省地下空间开发
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中
建
三局第三
建
设
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15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600800)。
文摘
为消除高铁长大隧道穿越巨型溶腔时危岩落石给隧道施工和运营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从工程设计视角出发,通过综合勘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精细化设计等方法对落石冲击荷载以及隧-桥一体化防护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各种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的原理和局限性,并采用《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推荐的方法进行落石冲击力计算,结果表明:(1)针对推测体积为3 m^(3)的最大落石,计算得到落石冲击荷载高达5219.09 k N;(2)计算分析拱桥、衬砌、护拱、回填混凝土和缓冲层组成的防护体系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该体系协同受力可抵抗7.5 t落石从105 m高度自由下落时的极端冲击荷载;(3)护拱和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和拱桥为分离叠合关系,外力荷载下可考虑结构之间的变形协调作用,结合基岩承载力分别进行结构安全性检算,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巨型溶腔
落石冲击
协同受力
工程设计
隧-桥一体化结构
Keywords
railway tunnel
large karst cave
rockfall impact load
cooperative load-bearing
engineering design
tunnel-bridge integrated structure
分类号
U2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3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的深部洞室响应分析
4
作者
梁基冠
黄林冲
马建军
杨宏伟
机构
中山大学
·深圳航空航天学院
中山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隧道
工程
灾变
防控与
智能
建
养
全国
重点
实验室
(
中山大学
))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6-240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8677,52278422)
基础科研项目(JCKY2020110C096)
深圳市科创委可持续发展计划专项(KCXFZ202002011008532,KCXFZ20201221173207020)。
文摘
在原位地应力和开挖卸载作用下,深部洞室围岩呈现硬化-软化响应,这一特性对洞室力学响应评估和支护结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开挖后深部围岩的硬化-软化响应,基于边界面理论框架,引入黏聚力弱化机制,结合改进的Rowe应力-剪胀规律,构建了深部围岩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将常见的屈服面-峰值强度面-残余强度面简化为初始(峰值)边界面-残余边界面,避免了屈服面参数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该本构模型增量化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引入Hencky应变以评估洞室大变形工况,并引入辅助变量完成坐标转换,推导了描述深部圆形洞室周围应力场分布的常微分方程组。进一步地,结合深部圆形洞室的地应力环境等边界条件,对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所研究工况下的深部洞室应力分布,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解答进行对比校验。随后,分别讨论了相同支护力与不同地应力组合,以及相同地应力与不同支护应力组合等工况下的洞室应力分布。此外,基于所得深部洞室应力分布解答,计算围岩特征曲线并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并讨论残余黏聚力取值对围岩特征曲线的影响。相关结果表明: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岩石试样的硬化-软化力学行为。采用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可以有效描述深部洞室周围的应力分布,并能为支护设计提供参考。所得的围岩特征曲线能有效反映围岩的响应特征,在中段同支护力下预测的变形值比经典解答略大,残余黏聚力取值对围岩特征曲线影响较大。本文相关结论可为深部洞室支护理论构建、施工方法研发和保障深部洞室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部洞室
黏聚力
弱化
边界面理论
响应
围岩特征曲线
Keywords
deep tunnel
cohesion
weakening
bounding surface theory
response
ground response curve
分类号
U451.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隧道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张麟
盛振华
谌睿彦
庞元凯
胡正
杨仲轩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聚物注浆混凝土-粉土界面黏结试验研究
郭成超
杨晓东
刁岳亮
姚红志
白东锋
王复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极端落石冲击荷载下隧-桥一体化防护体系研究
蔡直言
郭成超
胡凯
王天经
张文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的深部洞室响应分析
梁基冠
黄林冲
马建军
杨宏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