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邹娟 高春保 +5 位作者 许贤超 朱展望 刘易科 佟汉文 陈泠 张宇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188-6190,共3页
稻茬麦播种质量不高是制约湖北省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湖北省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以指导湖北省稻茬小麦生产,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稻茬小麦的生产技术水平。
关键词 湖北省 稻茬麦 规范化播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地区水稻机械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峰 母俊 程艳丽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80-82,共3页
根据多年大面积水稻机械条播栽培实践,总结出鄂北地区水稻机械条播栽培的优势和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机械条播 鄂北地区 水稻规模生产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地区麦茬中稻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技术措施
3
作者 付显蓉 许贤超 +1 位作者 王峰 陈兴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25-3227,共3页
阐述了2014-2016年鄂北地区麦茬中稻采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后的产量表现及群体结构,并从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双株大行小苗移栽、增施配方肥料、精准水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 麦茬中稻 超高产 群体结构 栽培技术 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基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4
作者 程艳丽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7期185-186,共2页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生产技术活动和农业科学研究的真实反映,是现代农业生产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本文指出了当前基层农科单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档案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程建平 熊佑能 +4 位作者 费震江 周文华 杨利 张舒 张明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84,共3页
对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穴数和穗数与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 0和0.740 6;每公顷穴数与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 对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穴数和穗数与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 0和0.740 6;每公顷穴数与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每公顷穴数与每穴有效穗数、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制定相应的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在早期适当增加每公顷穴数,在中、后期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协调好每公顷穴数、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培两优3076 产量性状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程建平 熊佑能 +3 位作者 费震江 杨利 张舒 张明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466-14467,14492,共3页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穴有效穗数。[结论]在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时,应在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因素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邹娟 李想成 +5 位作者 张子豪 汤颢军 王鹏 严双义 张宇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51-55,62,共6页
于2015-2018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布置32个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N0PK(不施氮)和NPK(氮、磷、钾配合施用)3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分析各部位氮、磷和钾含量... 于2015-2018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布置32个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N0PK(不施氮)和NPK(氮、磷、钾配合施用)3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分析各部位氮、磷和钾含量。结果表明,施氮后湖北省小麦平均增产1 838 kg/hm^2,增产率为58.2%,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36.8%,鄂中北麦区小麦施氮增产效果较江汉平原麦区明显;小麦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2.97%、56.19%和83.13%;氮吸收利用率平均为34.0%,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2、33.0 kg/kg,鄂中北麦区高于江汉平原麦区;全省小麦百千克子粒平均N、P2O5和K2O需求量分别为2.87、1.02、2.51 kg。在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湖北省不同区域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而增加小麦产量;同等产量水平下,江汉平原区氮、磷需求量高,而鄂中北麦区钾需求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养分吸收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对弱筋小麦鄂麦580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邹娟 汤颢军 +6 位作者 李想成 王鹏 邹明召 严双义 邹家龙 郭光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118-121,共4页
2018—2019年在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产的10个县(市、区),分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开展了弱筋小麦品种鄂麦580适宜播种量研究。播种量设置75、150、225、300和375 kg/hm^25个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鄂麦580分蘖动态及产量构... 2018—2019年在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产的10个县(市、区),分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开展了弱筋小麦品种鄂麦580适宜播种量研究。播种量设置75、150、225、300和375 kg/hm^25个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鄂麦580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冬至苗及最高苗呈现增加趋势,有效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及千粒重逐步递减,但千粒重降低趋势不明显;若考虑因播种量不同带来的生产成本差异,湖北省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鄂麦580适宜播种量分别为213和17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群体动态 产量 播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