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州市2014年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祥龙 张祥存 郑波 《湖北植保》 2015年第2期48-49,8,共3页
随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水稻11.3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以2014年发生最为严重。现就随州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 随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水稻11.3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以2014年发生最为严重。现就随州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1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1发生面积大、损失重统计显示今年我市稻瘟病的发生面积为3.05万hm2,全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水稻稻瘟病 农业生产 穗颈瘟 叶瘟 谷粒瘟 杂交稻种 氮肥施用 分蘖盛期 湿润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随州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措施
2
作者 张祥龙 朱晖 +2 位作者 谢刚 王家保 王建平 《湖北植保》 2010年第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随州市 稻飞虱 亚热带季风气候 防治 季风环流 季节性变化 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邹娟 高春保 +5 位作者 许贤超 朱展望 刘易科 佟汉文 陈泠 张宇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188-6190,共3页
稻茬麦播种质量不高是制约湖北省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湖北省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以指导湖北省稻茬小麦生产,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稻茬小麦的生产技术水平。
关键词 湖北省 稻茬麦 规范化播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地区水稻机械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峰 母俊 程艳丽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80-82,共3页
根据多年大面积水稻机械条播栽培实践,总结出鄂北地区水稻机械条播栽培的优势和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机械条播 鄂北地区 水稻规模生产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祥龙 曹胜祥 +1 位作者 杨小玲 彭朝元 《湖北植保》 2016年第1期37-39,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随州地势较高,属丘陵山区,水源、空气、土地污染较少,发展有机水稻比较有利。近几年随州长岗、三里岗、封江等多地积极发展有机水稻生产。
关键词 有机水稻 病虫草 三里岗 水稻栽培 杂草防除 软盘育秧 壮秧 人工拔除 土地污染 健身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祥龙 李进山 +2 位作者 肖新军 李爱湘 龚瑞雪 《湖北植保》 2011年第5期40-42,共3页
近些年来,随州市在保持传统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狠抓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建设,食用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中仅次于粮食、牲猪的第三大支柱产业。随州食用菌以代料香菇为主,... 近些年来,随州市在保持传统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狠抓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建设,食用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中仅次于粮食、牲猪的第三大支柱产业。随州食用菌以代料香菇为主,到2010年,代料香菇栽培已达到1.2亿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料香菇 综合防治技术 发生特点 病虫害 食用菌产业 农业结构调整 传统农业 特色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州水稻“鹰钩嘴”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祥龙 朱晖 +2 位作者 汪刚 张祥存 李成法 《湖北植保》 2011年第6期43-44,46,共3页
水稻“鹰钩嘴”,也叫“旱青立”、“张口瘪”。典型的就是水稻抽穗后颖壳不闭合,颖壳畸形,且弯曲得像鸟嘴,颖壳之内很少结实,即使有,也只有很短的青粒米,不成熟,稻穗直立不弯腰。
关键词 水稻 预防 原因 随州 颖壳 抽穗 畸形 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地区麦茬中稻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技术措施
8
作者 付显蓉 许贤超 +1 位作者 王峰 陈兴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25-3227,共3页
阐述了2014-2016年鄂北地区麦茬中稻采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后的产量表现及群体结构,并从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双株大行小苗移栽、增施配方肥料、精准水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 麦茬中稻 超高产 群体结构 栽培技术 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基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9
作者 程艳丽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7期185-186,共2页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生产技术活动和农业科学研究的真实反映,是现代农业生产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本文指出了当前基层农科单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档案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4
10
作者 潘圣刚 翟晶 +4 位作者 曹凑贵 蔡明历 王若涵 黄胜奇 李进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2-527,共6页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条件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处理(N240)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磷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分别比中氮(N150)和低氮处理(N0)增加了21.5%、18.5%1、8.3%和134.6%、1...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条件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处理(N240)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磷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分别比中氮(N150)和低氮处理(N0)增加了21.5%、18.5%1、8.3%和134.6%、127.0%和82.7%;产量增加了10.4%和39.6%。在相同氮素水平下,采用B种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水稻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比A处理(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增加了15.4%,产量提高了7.3%。在高氮处理(N240)条件下,采用B施肥比例,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直链淀粉显著降低,但提高了稻米的垩百度而使稻米外观品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 品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建平 熊佑能 +4 位作者 费震江 周文华 杨利 张舒 张明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84,共3页
对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穴数和穗数与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 0和0.740 6;每公顷穴数与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 对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穴数和穗数与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 0和0.740 6;每公顷穴数与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每公顷穴数与每穴有效穗数、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制定相应的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在早期适当增加每公顷穴数,在中、后期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协调好每公顷穴数、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培两优3076 产量性状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建平 熊佑能 +3 位作者 费震江 杨利 张舒 张明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466-14467,14492,共3页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穴有效穗数。[结论]在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时,应在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因素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娟 李想成 +5 位作者 张子豪 汤颢军 王鹏 严双义 张宇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51-55,62,共6页
于2015-2018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布置32个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N0PK(不施氮)和NPK(氮、磷、钾配合施用)3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分析各部位氮、磷和钾含量... 于2015-2018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布置32个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N0PK(不施氮)和NPK(氮、磷、钾配合施用)3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分析各部位氮、磷和钾含量。结果表明,施氮后湖北省小麦平均增产1 838 kg/hm^2,增产率为58.2%,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36.8%,鄂中北麦区小麦施氮增产效果较江汉平原麦区明显;小麦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2.97%、56.19%和83.13%;氮吸收利用率平均为34.0%,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2、33.0 kg/kg,鄂中北麦区高于江汉平原麦区;全省小麦百千克子粒平均N、P2O5和K2O需求量分别为2.87、1.02、2.51 kg。在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湖北省不同区域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而增加小麦产量;同等产量水平下,江汉平原区氮、磷需求量高,而鄂中北麦区钾需求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养分吸收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对弱筋小麦鄂麦580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娟 汤颢军 +6 位作者 李想成 王鹏 邹明召 严双义 邹家龙 郭光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118-121,共4页
2018—2019年在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产的10个县(市、区),分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开展了弱筋小麦品种鄂麦580适宜播种量研究。播种量设置75、150、225、300和375 kg/hm^25个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鄂麦580分蘖动态及产量构... 2018—2019年在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产的10个县(市、区),分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开展了弱筋小麦品种鄂麦580适宜播种量研究。播种量设置75、150、225、300和375 kg/hm^25个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鄂麦580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冬至苗及最高苗呈现增加趋势,有效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及千粒重逐步递减,但千粒重降低趋势不明显;若考虑因播种量不同带来的生产成本差异,湖北省稻茬麦田和旱茬麦田鄂麦580适宜播种量分别为213和17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群体动态 产量 播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中岗地优质中稻新品种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进山 郑波 +3 位作者 杨超 周承军 陈礼军 王万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7-389,共3页
为了筛选适宜鄂中岗地作一季中稻种植的新品种,以两优培九等26个新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从适应性、丰产性、品质、多抗性等方面进行筛选,以培两优3076、扬两优6号和Q优6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应在本地种植,并结合品种研究了相应... 为了筛选适宜鄂中岗地作一季中稻种植的新品种,以两优培九等26个新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从适应性、丰产性、品质、多抗性等方面进行筛选,以培两优3076、扬两优6号和Q优6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应在本地种植,并结合品种研究了相应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中岗地 新品种 筛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祥龙 王宗炎 +1 位作者 田一帆 张赋贝 《湖北植保》 2018年第4期1-3,30,共4页
5月15日~19日,市人大副主任刘泽富同志带领市人大、市农业局和食用菌企业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赴福建古田县、浙江庆元县和江西广昌县三地考察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1三县食用菌产业情况1.1福建省古... 5月15日~19日,市人大副主任刘泽富同志带领市人大、市农业局和食用菌企业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赴福建古田县、浙江庆元县和江西广昌县三地考察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1三县食用菌产业情况1.1福建省古田县古田县总面积2 385km2,人口43.5万,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庆元县 随州市 食用菌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2014年中稻稻瘟病局部流行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芹 张求东 +3 位作者 陈雁 吴婧莲 张祥龙 万荣 《湖北植保》 2015年第2期43-45,21,共4页
2014年是湖北省近4年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稻瘟病总发生面积约62.02万hm2,其中叶瘟42.09万hm2,穗颈瘟19.93万hm2。一般发病田块病叶率在10%左右,严重发生田块病叶率达80%以上,少数田块"坐蔸";穗颈瘟发生严重田块病穗率达7... 2014年是湖北省近4年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稻瘟病总发生面积约62.02万hm2,其中叶瘟42.09万hm2,穗颈瘟19.93万hm2。一般发病田块病叶率在10%左右,严重发生田块病叶率达80%以上,少数田块"坐蔸";穗颈瘟发生严重田块病穗率达70%,一些田块绝收。我们对部分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县市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日常田间调查情况及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就2014年稻瘟病的局部流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稻瘟病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