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_4/Air反扩散射流火焰多组分同步PLIF诊断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爽 Lukasz Jan Kapsta +3 位作者 翁武斌 苏铁 涂晓波 Zhongshan Li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研究火焰结构和燃烧反应中间产物二维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CH4-Air反扩散射流火焰,搭建了OH/CH2O/丙酮(Acetone)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实验系统。系统由2套激光器、2部ICCD相机、1组... 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研究火焰结构和燃烧反应中间产物二维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CH4-Air反扩散射流火焰,搭建了OH/CH2O/丙酮(Acetone)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实验系统。系统由2套激光器、2部ICCD相机、1组时序控制器以及光学系统构成。通过对不同组分物质分子有效激发策略、时序控制方法以及双ICCD成像技术进行了分析,最终实现了对火焰反应区、预热区以及燃料分布区域等火焰结构信息瞬态测量及可视化。基于该实验系统,对反扩散射流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扩散射流火焰形式既不同于传统的预混火焰,也不同于常规的扩散火焰,更多表现为部分预混的扩散火焰;较之OH*化学发光成像,多组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结构更能准确认识火焰的基本形态和燃烧模式,在基础燃烧和工业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反扩散射流火焰 多组分 同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硅铑离子的3s^23p^(23)P_(1,2)-3s3p^(35)S_2的跃迁谱线
2
作者 黄敏 R.Hutton +2 位作者 邹亚明 K.Ando H.Oyama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70-1372,共3页
用束箔法研究了类硅铑离子的 3s2 3p2 3 P1,2 - 3s3p3 5S2 的禁戒跃迁谱线 .谱线识别从已知基态精细结构的分裂、基于分支比的强度比、相似的衰减特性、离子束能量下的谱线预期值方面着手 .识别后 ,通过对已知谱线的波长的等电子系列曲... 用束箔法研究了类硅铑离子的 3s2 3p2 3 P1,2 - 3s3p3 5S2 的禁戒跃迁谱线 .谱线识别从已知基态精细结构的分裂、基于分支比的强度比、相似的衰减特性、离子束能量下的谱线预期值方面着手 .识别后 ,通过对已知谱线的波长的等电子系列曲线插值或外推来获得用于较刻的谱线的波长 ,然后较刻出 3s2 3p2 3 P1,2 - 3s3p3 5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23p^23P1 2-3s3p35S2 禁戒跃迁谱线 束箔光谱 CCD探测器 类硅铑离子 跃迁几率 束箔法 原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泵浦加偏振光谱技术测量火焰中氢原子的浓度分布
3
作者 关小伟 李中山 Martin.L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396-398,共3页
叙述了一种新的激光诊断技术,双光子泵浦加偏振光谱技术的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利用波长为243 nm的激光,通过双光子泵浦,将H原子从基态12S1/2泵浦到亚稳态22S1/2,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振光谱技术,测量亚稳态22S1/2,的粒子数分布,其结... 叙述了一种新的激光诊断技术,双光子泵浦加偏振光谱技术的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利用波长为243 nm的激光,通过双光子泵浦,将H原子从基态12S1/2泵浦到亚稳态22S1/2,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振光谱技术,测量亚稳态22S1/2,的粒子数分布,其结果反映了火焰中H原子的浓度分布.实验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火焰中氢原子的探测灵敏度,并可实现单次二维测量,为火焰中微量原子H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诊断 燃烧诊断 双光子 偏振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流火焰根部熄火现象的FGM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俞森彬 刘潇 +1 位作者 刘欣 张志浩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1-309,共9页
针对原尺寸的复杂几何预混旋流燃烧器开展了同步OH/CH2O-PLIF测量,并利用发展的带拉伸查表法(SFGM)耦合大涡模拟(LES)的方法模拟了相同雷诺数下(Re=10000)稳定火焰及临近吹熄下的旋流燃烧特性.发展的SFGM模型在化学反应源项中引入与拉... 针对原尺寸的复杂几何预混旋流燃烧器开展了同步OH/CH2O-PLIF测量,并利用发展的带拉伸查表法(SFGM)耦合大涡模拟(LES)的方法模拟了相同雷诺数下(Re=10000)稳定火焰及临近吹熄下的旋流燃烧特性.发展的SFGM模型在化学反应源项中引入与拉伸率直接相关的着火因子,如此拉伸率则无需与进展变量耦合建表,极大地缩小了建表工作量.随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LES耦合SFGM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捕捉复杂几何旋流预混燃烧的火焰形态(OH及CH2O×OH分布):如预测到预混管出口处的局部熄火位置,临近吹熄的火焰相比于稳燃火焰有更高的抬升高度.在强旋流下,湍流火焰的传播速度和湍流速度的脉动值成正相关,火焰前锋面在上游侧的边缘位置很大程度上由流场向下游扩张的轴向速度和中央回流区(CRZ)中的主体火焰向上游传播的速度共同决定.随着当量比降低到熄火极限,CRZ内的混合物被不断稀释,火焰逐渐破碎成孤立的火核;与此同时,燃烧温度下降导致火焰传播速度降低,而流场速度不变,火焰前锋面被吹向下游远离CRZ并最终被吹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预混燃烧 LES SFGM 火焰稳定 吹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