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超级稻品种产量形成与光合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美 张灵芝 +4 位作者 李建武 鲁湘 张玉烛 卢浩宇 屠乃美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为揭示超级稻的高产形成机制,研究以不同单产目标期极具代表性的超级稻品种(湘两优900、Y两优900、Y两优2号、Y两优1号、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品种(汕优63)为试材,在湖南省长沙县春华基地开展田间试验,比较各品种在物质积累分配、产量... 为揭示超级稻的高产形成机制,研究以不同单产目标期极具代表性的超级稻品种(湘两优900、Y两优900、Y两优2号、Y两优1号、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品种(汕优63)为试材,在湖南省长沙县春华基地开展田间试验,比较各品种在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形成特性、光合生理参数以及呼吸代谢动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自乳熟期开始,各超级稻品种地上部干物质总量均显著高于汕优63,湘两优900的穗部干物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各超级稻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高于汕优63,一期品种两优培九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扩大库容,但产量提升有限,二至五期超级稻通过穗粒协同以达到高产目标;湘两优900的产量最高,达10.05 t/hm^(2),较其他超级稻品种增产2.97%~28.52%,较汕优63增产32.41%;高产品种湘两优900和Y两优900在齐穗至乳熟期维持更高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具有光合优势;水稻灌浆期暗呼吸速率存在峰值,且峰值高低、高值持续时间均与最终产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品种 产量 产量形成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稻纹枯病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2
作者 邵晨霞 朱华珺 +7 位作者 刘絮宁 杨祎 唐少军 任锐 颜莲莲 鲁湘 许隽 刘洋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5-1016,共12页
【目的】从二化螟个体中分离获得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从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以进一步丰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资源,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应用于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血淋巴法从斯... 【目的】从二化螟个体中分离获得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从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以进一步丰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资源,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应用于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血淋巴法从斯氏线虫侵染致死的二化螟个体中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利用NBTA培养形态结合16SrRNA扩增测序鉴定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种类;利用平板培养法测定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筛选获得高抑菌活性菌株;对高抑菌活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液体培养获得高抑菌活性菌株生长曲线;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高抑菌活性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筛选菌株液体发酵的装液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转速最佳条件。【结果】共分离获得5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NBTA培养特性表明5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中1株为次生菌,其余4株为初生菌;其中初生菌株HN04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最高,为73.62%,次生菌株HN01的抑菌率最低,为55.29%,菌株HN01与4株初生菌的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选择抑菌率最高的菌株HN04进行后续研究。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HN04由1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小为7998302bp,平均GC含量为44.03%;菌株HN04对数生长期为4~28h,稳定期为28~52 h,52 h后进入衰亡期。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HN04液体发酵条件,获得培养基组合为2.0%麦芽糖、2.0%蛋白胨、1.0%NaCl,各因素对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的影响顺序为氮源因子>无机盐因子>碳源因子;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三角瓶装液量30%~40%、菌种接种量4%~12%、发酵温度28~32°C、转速180 r/min。【结论】从二化螟个体中分离获得嗜线虫致病杆菌HN04,该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优化的液体发酵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培养菌株HN04菌悬液。菌株HN04具有开发为防治二化螟和水稻病害生防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 嗜线虫致病杆菌 二化螟 水稻纹枯病 抑菌活性 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卓两优1126百亩片单产17.79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武 辛业芸 +4 位作者 李文友 王福昌 李君 李浩华 张玉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07,112,共4页
卓两优1126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用小粒不育系卓201S与大粒恢复系R1126选配而成的强优势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剑叶挺直,穗层相对较低,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稻米品质好,具有优异的抗倒伏能力和较大的高产潜... 卓两优1126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用小粒不育系卓201S与大粒恢复系R1126选配而成的强优势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剑叶挺直,穗层相对较低,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稻米品质好,具有优异的抗倒伏能力和较大的高产潜力。同时,该组合的小粒型不育系可进行轻简机械化制种,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种子成本,促进水稻生产方式转型。2023年卓两优1126在云南省蒙自市进行百亩超高产攻关示范,平均单产达17.79 t/hm^(2)。本文详细阐述了卓两优1126百亩片单产17.79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栽培种植过程中获取高产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卓两优1126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龙继锐 郭夏宇 +2 位作者 李建武 宋清华 马国辉 《作物研究》 2023年第4期317-321,共5页
2019—2020年,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以Y两优911和玉针香为材料,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叶面喷施3种水稻生长调节剂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调节剂后可显著促进水稻灌浆结实,结实率提高3.8%~7.6%,进而... 2019—2020年,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以Y两优911和玉针香为材料,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叶面喷施3种水稻生长调节剂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调节剂后可显著促进水稻灌浆结实,结实率提高3.8%~7.6%,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施用调节剂能不同程度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和胶稠度(Y两优911提高效果更显著);同时能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Y两优911与玉针香效果相近。不同调节剂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度均表现为能百旺>腐殖酸>健康剂。因此,叶面喷施能百旺、腐殖酸调节剂可以成为生产中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生长调节剂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爱军 鲁湘 +4 位作者 刘勇 谭新球 戴建平 张玉烛 李巳夫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58-61,共4页
为明确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感病品种玉针香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亿CFU/m 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100、200、300 mL/... 为明确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感病品种玉针香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亿CFU/m 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100、200、300 mL/667m~2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在末次药后14 d为56.76%~69.48%,其中300 mL/667m~2处理的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667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3种浓度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在末次药后14 d为62.49%~72.98%,且30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这表明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具有防控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嗜硫小红卵菌HNI-1 细菌性病害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