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育苗人工手插秧栽培密度不同对水稻松辽122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研究
1
作者 耿文良 宋双 +6 位作者 王丹 单平义 柳丹 赵秦 张雪 苏秀芬 黄晓丽 《北方水稻》 CAS 2020年第3期41-42,共2页
对水稻品种松辽122采用大棚旱育苗人工手插秧,研究三种不同插秧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0 cm×16 cm的插秧密度松辽122品种平均产量居首位为685.3 kg/667 m2,其次是30 cm×17 cm的插秧密度,平均产量683.5 kg/667 ... 对水稻品种松辽122采用大棚旱育苗人工手插秧,研究三种不同插秧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0 cm×16 cm的插秧密度松辽122品种平均产量居首位为685.3 kg/667 m2,其次是30 cm×17 cm的插秧密度,平均产量683.5 kg/667 m2,插秧密度30 cm×18 cm,平均产量最低为675.2 kg/667 m2。处理1产量高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平均穗实粒数多,结实率高,空瘪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松辽122 旱育苗 手插秧 移栽方式 产量 构成因素 影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水稻品种松辽122选育创新
2
作者 赵秦 《北方水稻》 CAS 2019年第5期59-60,共2页
水稻新品种松辽122选育核心技术是杂交后代材料优良性状稳定、进入品比圃试验的同时,同步进行穿梭育种,在异地适应区域逆境生态环境胁迫下对抗逆性及适应性、丰产性、品质等综合性状严格鉴定试验。经穿梭育种,系谱法育途径,育成理想新品... 水稻新品种松辽122选育核心技术是杂交后代材料优良性状稳定、进入品比圃试验的同时,同步进行穿梭育种,在异地适应区域逆境生态环境胁迫下对抗逆性及适应性、丰产性、品质等综合性状严格鉴定试验。经穿梭育种,系谱法育途径,育成理想新品种,缩短选育年限,少走弯路,在新品种生育最旺盛时期应用于生产,延长品种有效使用时间,充分发挥品种最大增产潜能,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松辽122 选育技术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