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钢高炉块矿比提高后的应对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段江峰 杨建鹏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0,共2页
对龙钢高炉块矿比提高后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龙钢高炉块矿比月均最高达16.6%,日均最高达22%。块矿比提高后,严重影响高炉稳定生产。重点考察对比了不同块矿热爆裂性能指数对炉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善块矿厂控标准,优化炉料结构,探... 对龙钢高炉块矿比提高后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龙钢高炉块矿比月均最高达16.6%,日均最高达22%。块矿比提高后,严重影响高炉稳定生产。重点考察对比了不同块矿热爆裂性能指数对炉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善块矿厂控标准,优化炉料结构,探索合理的块矿比和品种搭配方式,并调整日常操作,提高炉况稳定性和适应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块矿 冶金性能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矿作烧结铺底料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军 康学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19,26,共3页
用块矿代替烧结矿作铺底料可明显提高烧结机产量,降低烧结矿成本,同时有效脱除矿石中的结晶水、磷、硫等有害物质,降低块矿爆裂率,提高高炉熟料率。
关键词 烧结 块矿 铺底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袋复合除尘器在烧结机机尾除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鑫 刘康华 梁栋平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6,共3页
针对龙钢原265 m2烧结机机尾电除尘系统除尘效果差、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情况,通过现场分析,结合目前国内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决定在除尘改造中采用电袋复合除尘器。改造后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电袋除尘器在烧结系统中的应用... 针对龙钢原265 m2烧结机机尾电除尘系统除尘效果差、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情况,通过现场分析,结合目前国内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决定在除尘改造中采用电袋复合除尘器。改造后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电袋除尘器在烧结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袋除尘器 机尾除尘 复合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钢4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林 卫军民 +1 位作者 惠宏智 陈智平 《炼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2,共4页
龙钢4号高炉开炉工作准备充分,开炉料方案制定合理,开炉操作得当,实现了顺利开炉。
关键词 高炉 开炉 烘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余热锅炉的水质要求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浪波 《冶金能源》 2014年第3期34-35,共2页
分析了引起钢铁企业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引起的余热锅炉破坏,提出了改善水质的针对性措施,从而避免水质原因引起的余热锅炉破坏。
关键词 转炉 余热锅炉 水质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含量对酸性低钛矿渣棉熔体粘度和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程西亚 庞焯刚 +2 位作者 宁顺利 邢相栋 张连增 《冶金能源》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酸性低钛矿渣棉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柱体法研究1493~1773 K温度范围内TiO_(2)含量对熔体粘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并结合粘流活化能和红外光谱分析了熔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iO_(2)含量从0%增加至6%,熔体粘度、熔化性温度以及... 以酸性低钛矿渣棉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柱体法研究1493~1773 K温度范围内TiO_(2)含量对熔体粘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并结合粘流活化能和红外光谱分析了熔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iO_(2)含量从0%增加至6%,熔体粘度、熔化性温度以及粘流活化能均降低;实验渣样的熔化性温度处于1498~1573 K之间,在1653 K以上时,粘度均低于2.5 Pa·s,流动性良好,酸度系数较高的熔体的粘度和熔化性温度都相对较高;熔体结构中硅氧四面体振动带趋于平缓,复杂结构Q^(2)和Q^(3)所占的比例减少,而简单结构Q^(0)和Q^(1)的比例增加,复杂的硅氧阴离子团被简化为简单结构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熔体 矿渣棉 粘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钢1号高炉快速开炉操作实践
7
作者 杨建鹏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龙钢1号高炉快速开炉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此次1号高炉从送风开炉到顺利出铁用时22 h,并实现了3天达产、5天达效的目标,随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第4周日产量3484 t/d,燃料比510kg/t,煤气利用率47.45%。认为科学精准地配料和选... 对龙钢1号高炉快速开炉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此次1号高炉从送风开炉到顺利出铁用时22 h,并实现了3天达产、5天达效的目标,随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第4周日产量3484 t/d,燃料比510kg/t,煤气利用率47.45%。认为科学精准地配料和选择合理的送风参数,有利于快速提高炉缸整体温度;在技术成熟、原燃料质量稳定的情况下,开炉总焦比在2600-2750 kg/t,炉渣碱度0.85~0.90,既能保证炉缸积蓄足够的热量,又能保证渣铁较好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开炉 开炉料 烘炉 查漏 焦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钢3号高炉炉缸炉底水温差偏高的处理
8
作者 唐晓东 白社勇 陈智平 《炼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59,共3页
龙钢3号高炉通过采取适度控制冶炼强度、配加钛球护炉、加大冷却强度、调整送风面积和长度、压浆造衬等一系列措施,炉缸炉底水温差逐步回落稳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炉底 水温差 热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钢高炉降硅冶炼实践
9
作者 卫军民 杨建鹏 +1 位作者 程西亚 李斌宜 《炼铁》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2,共4页
对龙钢高炉降硅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精料方针,上下部操作制度的调整,加强关键点监控、避免事故发生,细化炉况管理,加强设备维护、降低休风率等措施,焦比由398 kg/t下降到378 kg/t(含焦丁),生铁成本由1088.814元/t降至955.76元/t。
关键词 高炉 降硅冶炼 生铁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钢新1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10
作者 卫军民 《炼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4,共5页
对龙钢新1号高炉的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精料、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风口布局、完善高炉操作及加强管理等措施,高炉实现了强化冶炼,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 高炉 强化冶炼 精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nSi中有效夹杂物析出及其对针状铁素体形成影响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杨蕾 胡奥翔 +1 位作者 赵福才 习晓峰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13期165-174,共10页
基于“氧化物冶金”思想,提出“氧化物冶金生产技术”。利用此技术控制出钢后氧的含量,生产出20MnSi钢。利用金属显微镜图像分析仪,并借助扫描电镜,分析出钢后不同氧含量对夹杂物及有效夹杂物析出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 基于“氧化物冶金”思想,提出“氧化物冶金生产技术”。利用此技术控制出钢后氧的含量,生产出20MnSi钢。利用金属显微镜图像分析仪,并借助扫描电镜,分析出钢后不同氧含量对夹杂物及有效夹杂物析出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和ImageJ软件,讨论了夹杂物尺寸、数量、成分、形状和奥氏体尺寸等对一次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夹杂物尺寸小于4 μm时,最有利于诱导生成一次针状铁素体;在此范围内,有效夹杂物尺寸越大,依附其生长的针状铁素体的数量越多;有效夹杂物中O-Ca-F-Mn-S,O-Si-Ca-V-Mn-S和O-Si-Ca-Ti-Mn-S类型夹杂物诱导生成一次针状铁素体的能力强;粗大奥氏体晶粒有助于一次针状铁素体在晶粒内的有效夹杂物上形核长大。最终揭示了奥氏体在有效夹杂物表面优先析出C,形成向四周扩展的C晶界,一次针状铁素体优先在有效夹杂物C晶界夹缝中形核长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冶金生产技术 有效夹杂物 针状铁素体 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