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深孔爆破落煤参数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韩亮 曲效成 +1 位作者 刘聚友 彭瑞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解决大倾角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难题,提出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工艺,并引入深孔爆破技术实现工作面落煤。根据现场情况开展了深孔爆破落煤试验,以装药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对爆破参数进行了设计。爆破效果表明:爆堆分布集中,大部分煤... 为解决大倾角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难题,提出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工艺,并引入深孔爆破技术实现工作面落煤。根据现场情况开展了深孔爆破落煤试验,以装药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对爆破参数进行了设计。爆破效果表明:爆堆分布集中,大部分煤体抛掷距离不超过1 m;爆破块度较均匀,基本分布在100~300 mm,验证了爆破参数的合理性。设计成果可为后续生产积累重要的实践经验,也可供其他项目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深孔爆破 落煤 爆破参数 爆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深孔爆破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亮 刘聚友 彭瑞 《中国矿业》 2021年第8期144-148,共5页
为解决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深孔爆破落煤技术中存在的钻孔精度差、装药速度慢、装药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依托大量深孔爆破工程案例,系统分析了造成钻孔轨迹偏差及深度偏差的原因,总结了钻孔塌孔原因及深孔装药难点。通过现... 为解决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深孔爆破落煤技术中存在的钻孔精度差、装药速度慢、装药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依托大量深孔爆破工程案例,系统分析了造成钻孔轨迹偏差及深度偏差的原因,总结了钻孔塌孔原因及深孔装药难点。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包含钻孔纠偏、防塌孔及深孔上行装药工艺的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深孔爆破技术,并研制了一种能够满足药包在炮孔内自稳的装药爆破筒。现场应用表明,钻孔纠偏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炮孔、合理设计孔径及孔深、合理选择钻机以及强化现场操作培训的方式解决;通过钻孔后立即插入柔性套管可有效避免塌孔;通过设计上行装药爆破筒可解决深孔装药的难题。该技术可有效提高爆破进度,大大减小了施工过程中与原设计的偏差,对于大倾角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工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深孔爆破 钻孔精度 塌孔 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原位保压取心技术原理与瓦斯参数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和平 崔鹏飞 +5 位作者 尚德磊 凡东 陈领 杨明庆 杜林 高明忠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共12页
煤层原位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是深部煤矿安全生产与煤层气资源精准评估的关键参数。针对深部煤层原位瓦斯含量精准测定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原位保压取心与原位瓦斯含量和压力测试的全新原理,推导并建立了煤层原位瓦斯含量计算方法和考虑含... 煤层原位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是深部煤矿安全生产与煤层气资源精准评估的关键参数。针对深部煤层原位瓦斯含量精准测定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原位保压取心与原位瓦斯含量和压力测试的全新原理,推导并建立了煤层原位瓦斯含量计算方法和考虑含水率及多气体组分影响的煤层原位瓦斯压力计算方法。根据矿井深部原位应力环境特点与多向取心工程需求,分别自主研发了重力式、弹力式和磁力式保压控制器,可实现任意角度保真取心。自主研制了集低扰动保压取心与样品含气量一体化测试技术与装备,可实现与保压取心器对接并解锁的原位样品转移、破碎与测试,解决了原位取心、样品转移过程中瓦斯量损失问题,大大提高了瓦斯含量测定的准确性,为精准测定深部煤层原位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降低瓦斯事故,提高高突矿井安全开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压取心 低扰动取心 原位瓦斯含量 原位瓦斯压力 一体化转移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搬运作业下矿工腰部肌肉疲劳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田水承 陈盈 邹元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为研究井下煤矿工人腰部肌肉的疲劳状况,设计了矿工手工搬运作业试验范式,对矿工搬运作业前后腰部的最大随意收缩拉力值F_(MVC)、F′_(MVC),以及心率和血压进行了测量,并记录每个阶段作业任务完成后矿工对自身疲劳的主观评价值(B_(RPE))... 为研究井下煤矿工人腰部肌肉的疲劳状况,设计了矿工手工搬运作业试验范式,对矿工搬运作业前后腰部的最大随意收缩拉力值F_(MVC)、F′_(MVC),以及心率和血压进行了测量,并记录每个阶段作业任务完成后矿工对自身疲劳的主观评价值(B_(RPE)),进而探究个体体质量指数(I_(bm))、负重(F_(load))、心率(R_(h))与作业时间(t)对疲劳速率(v)、肌力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f_(MVC))和主观评价值(B_(RPE))等肌肉疲劳指标之间的显著性关系。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搬运作业时间的增加,矿工腰部肌力下降速率增快,肌肉疲劳程度增加;随着矿工年龄增大、心率增高,主观疲劳感知强烈;体重超标、体型肥胖的矿工更易疲劳。构建了疲劳主观评价值(B_(RPE))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用其量化矿工肌力疲劳与主观疲劳的变化关系。以期优化煤矿从业人员的作业设计和轮班制度,预防肌肉骨骼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人 手工搬运作业 肌肉疲劳 体质量指数 疲劳主观评价 肌肉骨骼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滤波器无功补偿容量分配及支路投切顺序生成 被引量:5
5
作者 石晓军 刘文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58-262,共5页
为解决用于矿井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无源滤波器设计及控制问题,兼顾矿井负荷运行特性和谐波源电流进行无源滤波支路初始无功补偿容量分配,考虑到煤矿负荷因其生产特点而呈阶梯性变化,提出一种计算滤波支路负载率的方法,并应用禁忌搜索... 为解决用于矿井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无源滤波器设计及控制问题,兼顾矿井负荷运行特性和谐波源电流进行无源滤波支路初始无功补偿容量分配,考虑到煤矿负荷因其生产特点而呈阶梯性变化,提出一种计算滤波支路负载率的方法,并应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无源滤波器参数优化设计。以补偿容量满足系统功率因数要求及开关操作成本最小为目标,操作过程中不产生谐波放大、功率因数不超出合格范围为原则,建议了一种滤波器运行方式切换操作顺序自动生成方法。最后应用一个实际工程算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滤波器 无功补偿 容量分配 投切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重、坡度和速度背包任务下的背部肌肉疲劳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盈 田水承 +1 位作者 李开伟 邹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774-6779,共6页
为评估不同条件下男、女性背包作业过程中的肌肉疲劳状况,设计男、女性背包徒步行走试验范式。分别测量任务前、后参与者背部肌肉肌力的最大随意收缩力f_(MVC)和f′_(MVC)、心率R_(h)、最大耐受时间T_(me),并给予博格体力消耗的主观疲... 为评估不同条件下男、女性背包作业过程中的肌肉疲劳状况,设计男、女性背包徒步行走试验范式。分别测量任务前、后参与者背部肌肉肌力的最大随意收缩力f_(MVC)和f′_(MVC)、心率R_(h)、最大耐受时间T_(me),并给予博格体力消耗的主观疲劳感知评分E_(rp)。12名大学生参与者(6名男性和6名女性)被要求背着装有哑铃(重量分别为0、自身体重的12.5%和25%)的背包,以3种不同的速度(2、4、6 km/h)和两种不同的坡度(0°、10°)在跑步机上行走,直至因劳累而无法继续为止。结果表明:背包任务后,背部肌力S_(b)值下降,主观疲劳评分E_(rp)值增大;相比女性,男性肌力下降快,抗疲劳性强,但女性的疲劳感知能力较男性强。研究成果助力提升从业人员的作业设计和生活安排合理化,从而预防肌肉骨骼疾病(musculoskeletal diseases,MSD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疾病(MSDs) 肌肉疲劳 背包任务 疲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烧变对斜井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志恒 袁永 +1 位作者 柯发宏 袁超峰 《中国煤炭》 2018年第8期72-76,92,共6页
针对烧变岩体裂隙发育、强度低和完整性差的条件,以凉水井煤矿2#副斜井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岩区烧变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出斜井穿过烧变岩区的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围岩... 针对烧变岩体裂隙发育、强度低和完整性差的条件,以凉水井煤矿2#副斜井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岩区烧变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出斜井穿过烧变岩区的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围岩烧变后的强度劣化以及裂隙水弱化作用是导致围岩失控的关键因素,有效控水、提高围岩强度是控制此类围岩巷道稳定性的关键;通过采取注浆堵水、"管棚撞契+U型钢"一次支护、"砌碹+壁后注浆"二次支护等综合技术措施,可有效减少围岩变形,实现烧变岩区斜井围岩的安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变岩 斜井 裂隙水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较软煤层综放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及采煤工艺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石晓军 田建设 +1 位作者 刘俊峰 张金虎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园子沟煤矿2煤煤层赋存条件进行分析及综采工艺和装备调研,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参数、工艺进行优化及选型配套。结果表明:对于平均煤厚11.04m、坚固性系数f=1.2、易自燃煤层的合理采放比为1∶2.2,工作面... 通过对园子沟煤矿2煤煤层赋存条件进行分析及综采工艺和装备调研,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参数、工艺进行优化及选型配套。结果表明:对于平均煤厚11.04m、坚固性系数f=1.2、易自燃煤层的合理采放比为1∶2.2,工作面倾向长度为200m,采用一采一放比两刀一放可提高顶煤回收率1.9%;液压支架支护强度不小于1.4MPa,采用带铰接前梁的整体顶梁结构加强对软弱顶煤的及时支护,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化护帮板结构实现护帮高度为1403mm、护帮力为387k N;采用高压变频软启动重型刮板输送机和国产大功率自动化记忆截割采煤机,满足特厚较软煤层赋存条件,可顺利实现年产6Mt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较软煤层 设备选型 采放工艺 变频软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