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装配技术近10年研究进展综述
1
作者 刘震磊 倪浩添 +3 位作者 齐纪 李月月 王丹 朱万安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22-227,共6页
虚拟装配(VA)技术是虚拟现实(VR)的一种应用技术,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装配设计、装配流程验证和装配训练等流程。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我国工业制造业的进步,VA技术在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愈加重要。针对VA技术近十年的发展... 虚拟装配(VA)技术是虚拟现实(VR)的一种应用技术,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装配设计、装配流程验证和装配训练等流程。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我国工业制造业的进步,VA技术在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愈加重要。针对VA技术近十年的发展状况,首先,从VA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其次,重点介绍国内外VA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研究应用和研究热点;最后,对VA技术在自然交互、多技术融合、装备简便化等方面存在的挑战进行总结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装配 虚拟现实 装配序列规划 手势交互 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听声信号熵特征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谢达 鲁钟文 +3 位作者 孙丽 杨磊 吴军 李国超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0,共6页
基于可听声信号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具备成本低、传感器安装便捷以及不干扰加工过程等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可听声信号包含大量环境噪声,致使监测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听声信号熵特征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提... 基于可听声信号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具备成本低、传感器安装便捷以及不干扰加工过程等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可听声信号包含大量环境噪声,致使监测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听声信号熵特征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提取加工过程中可听声信号的7种熵特征;其次,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出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绝对值大于0.9的香农熵、小波熵、排列熵和近似熵特征;最后,采用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构建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模型。试验结果显示,熵特征可抵御噪声干扰,且监测精度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04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特征 长短时记忆网络 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可听声信号 铣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下的光照体验设计
3
作者 邹宁 侯志鹏 +4 位作者 柴一伟 孔文琦 赵博 龚卿 方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75-2185,共11页
在虚拟现实(VR)环境下,特别是精细作业场景中,研究照明对用户操作和视觉感知的影响.在VR环境中模拟不同光照条件,通过控制光照强度、色温和照明角度测试用户对于虚拟物体的感知精度变化,提升虚拟环境中用户的交互体验和认知效率.在虚拟... 在虚拟现实(VR)环境下,特别是精细作业场景中,研究照明对用户操作和视觉感知的影响.在VR环境中模拟不同光照条件,通过控制光照强度、色温和照明角度测试用户对于虚拟物体的感知精度变化,提升虚拟环境中用户的交互体验和认知效率.在虚拟光照实验中,进行操作对象的图形分析和细节提取以优化虚拟环境中的照明设计方案,使虚拟环境更加真实,进一步指导虚拟光照环境的搭建与VR环境中的交互设计.在三维场景设计中,通过实验表明照明在增强数字展品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交互体验中的积极作用,论证光照作为互动媒介进行细节展示在沉浸感、专注度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特定的光照组合(如较高强度、中性色温、侧向45°照明)能显著提升用户的操作精度和细节辨识能力,有效增强沉浸感与任务专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照明感知 照明设计 交互设计 引导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技术在铝氧化银电池热设计上的应用
4
作者 黄辰 唐广群 +2 位作者 闻杰 毕晓峰 安富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9-1543,共5页
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建立铝氧化银电池散热模型,分析海水流速、电解液流量、电解液温度以及表面涂层厚度对散热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域流速的变化对散热功率几乎没有影响,电池热功率随外温度差的增加而增加,表面涂层状态和电解液... 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建立铝氧化银电池散热模型,分析海水流速、电解液流量、电解液温度以及表面涂层厚度对散热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域流速的变化对散热功率几乎没有影响,电池热功率随外温度差的增加而增加,表面涂层状态和电解液流量对电池散热功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方法 电池散热功率 海水域流速 电解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舱门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及偏差传递分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仲奇 杨盼 +4 位作者 陈世洁 赵阳 吴永林 封璞加 常正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47,共12页
针对民用飞机零部件制造过程中质量检测与控制难、装配误差累积严重等问题,开展飞机装配过程中的偏差传递研究。首先,分析某型飞机的装配过程,基于MBD模型提出数字孪生模型建模思路“点云数据重构理论模型+制造、装配、调试等多阶段衍... 针对民用飞机零部件制造过程中质量检测与控制难、装配误差累积严重等问题,开展飞机装配过程中的偏差传递研究。首先,分析某型飞机的装配过程,基于MBD模型提出数字孪生模型建模思路“点云数据重构理论模型+制造、装配、调试等多阶段衍生信息挂载”,给出面向装配过程的数字孪生模型关键构建技术,并建立了舱门某零件数字孪生模型。其次,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装配特点,通过零件关键特征的变动关系修正雅克比旋量模型,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偏差传递计算方法。最后,以舱门某机构组件中的两零件为例进行偏差计算,通过3DCS软件模拟计算该组件的装配偏差,对比理论计算与仿真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所提到的偏差传递计算方法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飞机舱门 偏差传递 3DCS 模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T451铝合金带筋结构件蠕变时效成形后的回弹及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滕伟杰 张坤 +3 位作者 黄遐 沈通 曾元松 孟庆磊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6,共10页
以可时效强化型7050-T45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在24 h、160℃时效参数下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蒙皮厚度、筋条高度、筋条厚度和弯曲半径对带筋结构件回弹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表明,弯曲半径对回弹的影响最大,筋条高... 以可时效强化型7050-T45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在24 h、160℃时效参数下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蒙皮厚度、筋条高度、筋条厚度和弯曲半径对带筋结构件回弹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表明,弯曲半径对回弹的影响最大,筋条高度的影响最小。随着蒙皮厚度增加、筋条高度增加、筋条厚度减小、弯曲半径减小,带筋结构件的回弹率降低。分析力学性能发现,蒙皮的屈服强度高于筋条,而布氏硬度值低于筋条。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拉伸试样断口形貌发现,断口主要呈现韧窝型穿晶断裂特征,蒙皮断口的第二相颗粒密度和体积大于筋条,且相邻撕裂棱间距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蠕变时效成形 回弹 力学性能 拉伸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产品装配生产线工人配置优化研究
7
作者 赵博 梁钊玮 +1 位作者 杨毅 甘文灼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4,19,共6页
工人配置是装配生产线规划的重要内容。针对复杂产品装配生产线工序多、串并行关系复杂及班组内工人通用等特点,将工人配置优化建模为二维装箱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最佳适应降序优化算法(Best-Fit Decreasing,BFD),通过排序、放置、更新... 工人配置是装配生产线规划的重要内容。针对复杂产品装配生产线工序多、串并行关系复杂及班组内工人通用等特点,将工人配置优化建模为二维装箱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最佳适应降序优化算法(Best-Fit Decreasing,BFD),通过排序、放置、更新、检验、重复及判断等步骤实现装箱优化,能获得优化的工人配置与派工方案。设计开发基于Plant Simulation软件的生产线快速建模仿真与优化软件系统,自动实现生产线基本要素信息和工人配置优化结果与仿真模型的匹配,提高生产线建模仿真效率。以某复杂产品装配生产线为应用实例,验证了工人配置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保证了较高的工人利用率,实现了生产线快速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生产线 工人配置 装箱优化 生产线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搅拌摩擦焊搅拌头磨损机理及其涂层强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永德 伍大为 +2 位作者 张泽龙 刘强 陈宜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2,共8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搅拌摩擦焊搅拌头的寿命,在搅拌头表面增加涂层,对比研究表面涂层的作用机理。本文选用无涂层搅拌头和带AlCrN涂层搅拌头对TC4钛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FSW)试验,通过3D影像仪表征搅拌头的磨损情况,采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 为了提高钛合金搅拌摩擦焊搅拌头的寿命,在搅拌头表面增加涂层,对比研究表面涂层的作用机理。本文选用无涂层搅拌头和带AlCrN涂层搅拌头对TC4钛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FSW)试验,通过3D影像仪表征搅拌头的磨损情况,采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接头的组织及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AlCrN基涂层对搅拌头的寿命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比无镀层搅拌头,带AlCrN基涂层搅拌头的有效焊接距离由600 mm增加到800 mm,且在焊接800 mm后,仍可获得成形良好,抗拉强度达到母材95.32%的焊接接头。另外,带AlCrN基涂层搅拌头的搅拌针和轴肩磨损率分别减少50.41%和22.41%,AlCrN基涂层可有效提高搅拌头的寿命。对比分析搅拌头的磨损情况发现,无涂层搅拌头的磨损包括磨粒磨损、黏结磨损和氧化磨损,其磨损过程主要包含3个阶段:初始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和稳定磨损阶段。比较而言,带涂层搅拌头的磨损过程则为“打断”和“撕裂”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TC4钛合金 搅拌头 AlCrN涂层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径与压铆力对单铆搭接接头残余应力与剪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严鸿凯 余立 +2 位作者 潘泽民 梅标 杨永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9,共8页
铆接是飞机结构装配的重要连接方式,飞机结构失效大多发生在连接孔处,因此对铆接接头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非常重要。以单铆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与拉伸剪切实验研究了不同压铆力与孔径铆接工艺参数组合下的铆接接头孔周... 铆接是飞机结构装配的重要连接方式,飞机结构失效大多发生在连接孔处,因此对铆接接头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非常重要。以单铆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与拉伸剪切实验研究了不同压铆力与孔径铆接工艺参数组合下的铆接接头孔周残余应力分布和剪切性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压铆力可以显著扩大孔周的纵向残余压应力分布区域,并使最大纵向残余拉应力位置远离孔边缘;而孔径仅对纵向残余压应力分布区域的影响较为显著。拉伸剪切实验表明,单铆搭接结构的失效形式均为铆钉沿剪切面的瞬时断裂;在孔径为4.20 mm时采用压铆力为21 kN成型的铆接接头的剪切性能最佳,其平均峰值载荷为4.09 kN,与孔径为4.04 mm和压铆力为15 kN参数组合下成型的铆接接头相比,平均峰值载荷提升了约9.36%。增大孔径能够提高单铆搭接接头的剪切性能,但会减小孔周的纵向残余压应力分布区域,给铆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带来不利影响;适当增大压铆力不仅能扩大残余压应力分布区域,还能提高接头的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铆搭接接头 孔径 压铆力 残余应力 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空中回收气动干扰与对接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路启 钟林龙 +1 位作者 李家旭 刘学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4-1133,共10页
针对采用空中平台进行直接对接的新型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回收方法进行了气动干扰仿真与对接路径研究。在对接回收过程中,UAV需要从远方逐渐接近空中平台。在UAV靠拢平台的过程中,会受到平台翼尖尾涡的影响。如何使UAV... 针对采用空中平台进行直接对接的新型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回收方法进行了气动干扰仿真与对接路径研究。在对接回收过程中,UAV需要从远方逐渐接近空中平台。在UAV靠拢平台的过程中,会受到平台翼尖尾涡的影响。如何使UAV以正确的路径接近空中平台是能否成功回收的关键。主要从气动特性方面出发,首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研究分析了UAV沿不同路径与空中平台进行对接回收时的气动性能变化规律,然后使用代理模型对产生的气动干扰进行拟合分析,得出UAV气动干扰在空中平台周围的空间分布。随后针对不同对接路径的气动干扰,使用MATLAB构建了一种抗干扰滑模控制器,并对不同路径下的对接过程进行对比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进近对接过程中UAV从平台前方向后方减速接近平台时气动性能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空中对接 空中回收平台 无人机编队飞行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CE模型的AADL体系架构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广喆 于春海 +2 位作者 康凯 马春燕 林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0-1167,共8页
在时间敏感任务关键航空航天等软件系统研制中,FACE(future airborne capability environment)开放架构模型和AADL(architecture analysis&design language)体系架构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提出了基于FACE... 在时间敏感任务关键航空航天等软件系统研制中,FACE(future airborne capability environment)开放架构模型和AADL(architecture analysis&design language)体系架构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提出了基于FACE模型的AADL模型自动构建方法。采用上下文无关文法给出了FACE模型语法结构的形式化定义;给出了FACE模型到AADL模型的映射机制,包括26类FACE模型元素到AADL模型元素的映射规则,并采用图同态理论证明了映射规则的正确性;基于映射规则设计StringTemplate模板和引擎算法,自动构建AADL模型;将4个方面共计12大类FACE模型元素作为实验对象,设计241个FACE模型实例作为测试用例,构建的AADL模型均在OSATE工具中通过验证。所提方法已被实际应用于航空领域,这样避免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的重复建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自动构建 FACE模型 AADL模型 映射机制 StringTemplate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翼数字化装配精加工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封璞加 张轲 +4 位作者 马峥翔 高谊川 陈治宏 翁兴东 王战玺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航空产品各组件对合面的形位公差要求很高,传统的手动及半自动加工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很难满足任务需求。为了提高某大型飞机机翼发房尾舱与中外翼的对合精度,本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测量技术,与数控机床结合,进行对合面铣... 航空产品各组件对合面的形位公差要求很高,传统的手动及半自动加工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很难满足任务需求。为了提高某大型飞机机翼发房尾舱与中外翼的对合精度,本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测量技术,与数控机床结合,进行对合面铣削制孔加工的解决方案。根据工艺需求,利用激光扫描仪实现空间大部件对接面轮廓尺寸检测、基准提取和铣削量计算的方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显著提高了机翼发房尾舱与中外翼的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同时对其他复杂结构件的数字化设计、加工技术研究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数控加工 自动测量 精加工 激光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可调局域共振梁的设计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玮婷 毛崎波 +1 位作者 李宪泽 赵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223,共7页
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能够形成低频局域共振带隙,控制弹性波传输,为实现结构减振降噪提出了新的思路。针对局域共振单元的阻尼对弹性波带隙的影响,设计阻尼可调的局域共振梁,进行数值计算及试验分析。提出通过外接分流电路与惯性作动器... 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能够形成低频局域共振带隙,控制弹性波传输,为实现结构减振降噪提出了新的思路。针对局域共振单元的阻尼对弹性波带隙的影响,设计阻尼可调的局域共振梁,进行数值计算及试验分析。提出通过外接分流电路与惯性作动器串联,实现阻尼可调的振子单元,并分析分流电路参数与阻尼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入负电阻分流电路实现对分流惯性作动器阻尼的调节,并拓展局域共振梁的带宽。数值计算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局域共振梁存在最佳阻尼比范围。当惯性作动器等质量时,分流电路总电阻在1.535 2~5.571 1Ω内取值,带隙宽度达到最大;当相邻惯性作动器质量间隔为5 g时,总电阻在1.476 9~3.257 7Ω内取值,带宽达到最大;当质量间隔为10 g时,总电阻在0.986 2~2.046 9Ω内取值,带宽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共振型梁 阻尼调节 分流电路 惯性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范数的暂态稳定评估模型的不平衡修正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力涛 王怀远 +2 位作者 党然 童浩轩 张旸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3,177,共7页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中样本数量和质量不平衡造成的暂态稳定评估偏差问题,从评估模型的训练过程出发,通过预训练模型获得样本对模型参数修正的梯度范数,引入梯度范数均值比量化样本的不平衡程度,相较于先验信息,梯度范数均值比综合考虑了...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中样本数量和质量不平衡造成的暂态稳定评估偏差问题,从评估模型的训练过程出发,通过预训练模型获得样本对模型参数修正的梯度范数,引入梯度范数均值比量化样本的不平衡程度,相较于先验信息,梯度范数均值比综合考虑了样本数量与样本质量的不平衡,并提出基于代价敏感法的不平衡修正方法,利用该方法改善模型的评估倾向性,以实现较好的修正效果。IEEE39节点系统和华东电网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暂态稳定评估 代价敏感 梯度范数 堆叠稀疏自编码器 不平衡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对6061T6铝合金流动摩擦挤压成形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艳苓 杨毅 +1 位作者 韩玉杰 杜立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通过在流动摩擦挤压成形过程中施加脉冲电流,研究了脉冲电流对6061T6铝合金流动摩擦挤压成形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EBSD和TEM研究了脉冲电流对变形区材料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电流降低了材料的变形抗力,提高了材料的流动性... 通过在流动摩擦挤压成形过程中施加脉冲电流,研究了脉冲电流对6061T6铝合金流动摩擦挤压成形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EBSD和TEM研究了脉冲电流对变形区材料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电流降低了材料的变形抗力,提高了材料的流动性,在下行速度0.6 mm·min^(-1)、转速950 r·min^(-1)以及下压量3 mm条件下,施加3800 A的脉冲电流可使6061T6铝合金的流动摩擦挤压成形高度从15 mm提高到20 mm。脉冲电流的施加促进了变形过程中再结晶的发生,细化了不同变形区的组织,并提高了变形区大角度晶界的比例;流动摩擦挤压成形后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线性位错、网状位错以及由位错攀移形成的位错墙;施加脉冲电流后,材料在搅拌力和挤压力的复合作用下发生大塑性变形,晶粒破碎,形成大量的纳米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T6铝合金 流动摩擦挤压成形 脉冲电流 晶粒尺寸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低温功率型钠离子电池及模块性能研究
16
作者 徐国平 陈彦强 刘兴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9-1793,共5页
钠离子电池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分布,具有潜在的低成本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与电池火灾和爆炸有关的事故也进一步证实,二次电池的安全性是动力及储能系统的先决条件。采用P2型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60 Ah大容量低温功率型钠离... 钠离子电池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分布,具有潜在的低成本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与电池火灾和爆炸有关的事故也进一步证实,二次电池的安全性是动力及储能系统的先决条件。采用P2型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60 Ah大容量低温功率型钠离子方形电池及2并7串电池模块,并进行了电化学及安全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氧化物 高安全 低温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微柱群的渐扩液冷板电池热管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文飞 李勇铜 +2 位作者 王玮铂 孙静 陈久亮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3-1259,共7页
为降低锂离子电池最高温度、提高模组整体温度均匀性,提出了一种内嵌微柱群的渐扩液冷板(微柱群-渐扩液冷板)耦合相变材料冷却的新型电池热管理系统。基于Bernardi电池产热模型和能量、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热管理系统的流动传热耦合数值... 为降低锂离子电池最高温度、提高模组整体温度均匀性,提出了一种内嵌微柱群的渐扩液冷板(微柱群-渐扩液冷板)耦合相变材料冷却的新型电池热管理系统。基于Bernardi电池产热模型和能量、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热管理系统的流动传热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该耦合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均温性能和压降特性,并同传统平直液冷板、渐扩液冷板耦合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入口质量流量为0.16 g/s,电池以6 C放电倍率放电结束时,微柱群-渐扩液冷板与平直液冷板、渐扩液冷板冷却系统相比电池最高温度降低了1.51和0.24 K;最大温差降低了1.75和0.35 K,降幅可达40%和12%;模组内电池温度标准差降低了27%和43%。当维持电池最高温度不高于设定的目标温度310 K时,微柱群-渐扩液冷板与渐扩液冷板相比压降降低了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热管理 微通道冷却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Cr18Ni9不锈钢钣金件的锈蚀防护工艺
18
作者 张洪涛 徐俊辉 王翀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针对0Cr18Ni9不锈钢深落压钣金件因热处理造成表面氧化皮较重,使用过程中出现锈蚀的问题,制定了磁力抛光、磁力抛光+钝化和钝化+磁力抛光等3种锈蚀防护改进措施,并与未处理试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处理、仅磁力抛光处理的试样经过9... 针对0Cr18Ni9不锈钢深落压钣金件因热处理造成表面氧化皮较重,使用过程中出现锈蚀的问题,制定了磁力抛光、磁力抛光+钝化和钝化+磁力抛光等3种锈蚀防护改进措施,并与未处理试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处理、仅磁力抛光处理的试样经过96 h盐雾试验后腐蚀严重,经磁力抛光+钝化处理的试样经96 h盐雾试验后发生局部点腐蚀;而经钝化处理+磁力抛光的试样经96 h盐雾试验后未出现腐蚀,在960 h盐雾试验后仅出现局部锈蚀,表面依然光亮,耐盐雾时间是其余3种试样的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18Ni9不锈钢钣金件 热处理 锈蚀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钻铆装备的激光测量系统法向误差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烨 田威 +2 位作者 李波 廖文和 殷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1-418,共8页
飞机装配中铆接部位的孔垂直度直接影响铆钉的连接质量和疲劳寿命,进而影响飞机的力学性能。为了保证飞机铆接垂直度要求,必须分析自动钻铆系统法向误差的影响因素。首先,确定了倾角误差、数学模型的线性误差与法向误差的关系。其次,给... 飞机装配中铆接部位的孔垂直度直接影响铆钉的连接质量和疲劳寿命,进而影响飞机的力学性能。为了保证飞机铆接垂直度要求,必须分析自动钻铆系统法向误差的影响因素。首先,确定了倾角误差、数学模型的线性误差与法向误差的关系。其次,给出了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参数的选取规律,并研究了其对位姿标定的影响。最后,实验验证了安装参数优化后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法向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提升自动钻铆系统的法向精度,进而保证孔垂直度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自动钻铆 法向测量 误差分析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载雷达双Capon迭代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向阳 韩晓东 李晓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机载雷达基于双Capon迭代的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机载数字阵列雷达合成的列子阵进行多普勒域滤波处理,然后选取与检测单元左右相邻的若干个多普勒门信号构建空域矢量和时域矢量联合的二次代价函数,进行迭代寻优处... 提出了一种机载雷达基于双Capon迭代的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机载数字阵列雷达合成的列子阵进行多普勒域滤波处理,然后选取与检测单元左右相邻的若干个多普勒门信号构建空域矢量和时域矢量联合的二次代价函数,进行迭代寻优处理,每步迭代中空域和时域分别进行Capon自适应处理;利用循环最小化思想讨论了算法的收敛性。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只需4~5次迭代即可接近收敛性能,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样本数要求低、鲁棒性好等优点。最后通过某型机载数字阵列雷达实录数据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空时自适应处理 双二次代价函数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