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精益化成本管控体系之构建——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创新成本管控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雷达 高俊超 《中国煤炭》 2020年第7期28-33,共6页
介绍了黄陵矿业公司以成本管控为中心的“1221”经营管理模式,即:树立一种“安全发展、精益经营”理念,做实“全面预算管理”和“责权利统一体系”两个基础,依靠“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两个手段,突出一个“成本管控”中... 介绍了黄陵矿业公司以成本管控为中心的“1221”经营管理模式,即:树立一种“安全发展、精益经营”理念,做实“全面预算管理”和“责权利统一体系”两个基础,依靠“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两个手段,突出一个“成本管控”中心。阐述了黄陵矿业公司推行成本管控模式的具体保障措施;认为,该管控模式有助于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确立行业成本优势,形成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管理 成本管控 分类管控 管理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矿业中厚煤层智能化回采工艺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俊峰 唐恩贤 +2 位作者 刘新华 徐建军 张玉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17,共3页
针对黄陵矿区智能化开采的现状,从智能化开采技术要求、传感器特性、可靠性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别人工开采的智能化开采回采工艺。并从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智能化开采技术调整,使开采工艺更加适应智能化开采... 针对黄陵矿区智能化开采的现状,从智能化开采技术要求、传感器特性、可靠性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别人工开采的智能化开采回采工艺。并从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智能化开采技术调整,使开采工艺更加适应智能化开采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自黄陵矿业一号井采用智能化开采以来,在1.4~2.2m煤层中,采用国产装备年产稳定在200万t,生产效率提高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智能化开采 回采工艺 装备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矿业公司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及其应用实践 被引量:30
3
作者 唐恩贤 《中国煤炭》 2019年第4期13-18,113,共7页
2014年以来,从解决黄陵矿区薄煤层煤炭资源长期呆滞和薄煤层开采难度大、安全环境差、用人多等难题开始,黄陵矿业公司不断开展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完成了较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介绍了... 2014年以来,从解决黄陵矿区薄煤层煤炭资源长期呆滞和薄煤层开采难度大、安全环境差、用人多等难题开始,黄陵矿业公司不断开展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完成了较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介绍了黄陵矿业公司煤炭智能化开采实施背景,分析了黄陵矿业公司煤炭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现状,总结了"可视化远程干预型"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和应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探索,指出煤炭智能化开采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如装备免维护研究、系统稳定性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智能化开采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智能精准开采 可视化远程干预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PID的煤矿掘进机俯仰控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毛清华 陈彦璋 +3 位作者 马骋 王川伟 张飞 柴建权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3,共9页
目前煤矿掘进机俯仰控制主要采用PID控制方法,在掘进机俯仰控制时变性与液压系统非线性情况下的控制精度不高。掘进机俯仰控制通过控制液压缸行程实现,将传统PID算法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液压缸行程控制精度。提出... 目前煤矿掘进机俯仰控制主要采用PID控制方法,在掘进机俯仰控制时变性与液压系统非线性情况下的控制精度不高。掘进机俯仰控制通过控制液压缸行程实现,将传统PID算法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液压缸行程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PID的煤矿掘进机俯仰控制方法。通过分析掘进机支撑部运动学关系,得到俯仰角与支撑部液压缸的数学关系;介绍了掘进机俯仰控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液压系统及其传递函数模型;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形成模糊神经网络,利用模糊神经网络优化PID控制参数,再结合支撑机构数学模型和液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建立掘进机俯仰角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模型,实现煤矿掘进机俯仰机构自动精确控制。该方法可使掘进机俯仰机构更加快速、准确到达预设位置,解决掘进机俯仰控制中的时变性与非线性难题。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相较于模糊PID和PID控制算法,跟踪误差分别降低了69.34%和74.49%。通过液压缸位移控制模拟煤矿掘进机在突变工况和跟随工况下的俯仰控制,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相比模糊PID和PID控制算法,俯仰控制跟踪误差最小,对位置信号的平均响应时间分别缩短了27.22%和50.33%,动态控制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俯仰控制 俯仰角 模糊神经网络PID 液压系统 液压缸位移控制 支撑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一号煤矿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苏健 侯恩科 +2 位作者 冯洁 卫勇峰 赵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在分析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与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是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主要水源。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与实测冒落带和裂隙带(简称"两带")高度的对比分析,认为经验公式不适合该区开采实际,适合该区的... 在分析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与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是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主要水源。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与实测冒落带和裂隙带(简称"两带")高度的对比分析,认为经验公式不适合该区开采实际,适合该区的冒采比和裂采比分别为5.7和25.2.以裂采比32为阈值,对矿井中北部2号煤层待采区进行了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为矿井防治顶板水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一号煤矿 充水因素 “两带”高度 涌(突)水危险性 分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矿区煤层围岩油气测井识别研究
6
作者 唐恩贤 杜天林 +2 位作者 李川 马功社 陈冬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3-56,共4页
黄陵矿区含煤地层中油、气共存,在巷道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均出现油、气异常涌出,影响煤炭安全开采。利用矿区测井资料,分析了煤层围岩延安组和延长组地层的岩性和储层电性特征,通过与邻近水层对比研究,估算围岩油气异常地层电阻增大率小... 黄陵矿区含煤地层中油、气共存,在巷道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均出现油、气异常涌出,影响煤炭安全开采。利用矿区测井资料,分析了煤层围岩延安组和延长组地层的岩性和储层电性特征,通过与邻近水层对比研究,估算围岩油气异常地层电阻增大率小于2,储层流体判别对比度低。选择了合适的测井解释模型,计算得出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含油气饱和度低于30%,解释为含油水层。综合认为,矿区煤层围岩油气层属于含油气丰度较低的低电阻率油气储层。在此基础上,运用地质方法进行巷道掘进或回采前油气预测,可以指导矿井瓦斯抽放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油气共存 测井解释 含油气性 瓦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智能化开采煤壁全过程精准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俊峰 唐恩贤 +1 位作者 许永祥 张玉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针对黄陵矿区及条件类似工作面大采高智能化开采煤壁控制现状,尤其是在片帮预警、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难题,考虑智能化开采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工艺区别,从工作面设计、工作面设备参数确定、护帮参数优化、传感器方案、控制方案等5个方面,... 针对黄陵矿区及条件类似工作面大采高智能化开采煤壁控制现状,尤其是在片帮预警、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难题,考虑智能化开采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工艺区别,从工作面设计、工作面设备参数确定、护帮参数优化、传感器方案、控制方案等5个方面,在预防、发展、防护3个阶段进行考虑和设计智能化开采煤壁控制方案。优化了液压支架护帮机构及护帮控制方式,设计了护帮板精准控制工艺,建立了基于片帮影响因素的工作面煤壁片帮预警模型,提出采用视频监控、太赫兹扫描和人员定位技术,结合工作面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的工作面片帮防护体系,形成了大采高智能化开采煤壁全过程精准控制技术。将片帮控制技术纳入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智能化开采煤壁控制难题,支架工由5人操作减少为无人操作,1人巡视,在黄陵矿区二号井顺利实施了大采高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年产量达到60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全过程精准控制 回采工艺 片帮预警模型 煤矿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尺寸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晓旭 史向前 +1 位作者 石新禹 郭卫彬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3,80,共7页
为了掌握浅埋煤层矿压变化规律,同时解决因煤柱留设不合理而造成的煤炭资源浪费问题,以榆林双山煤矿308工作面与3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306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尺寸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掌握浅埋煤层矿压变化规律,同时解决因煤柱留设不合理而造成的煤炭资源浪费问题,以榆林双山煤矿308工作面与3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306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尺寸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得出,煤柱内部弹性核区的宽度为3.8 m,区段煤柱极限宽度为11.4 m;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相吻合。结合工作面实际生产地质条件,确定306工作面合理煤柱留设尺寸为11.5 m,并提出相应的巷道围岩支护方案。研究成果为浅埋煤层区段煤柱的尺寸留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有效提高煤炭回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区段煤柱 巷道支护 尺寸优化 数值模拟 煤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厚煤层动静载荷下区段煤柱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雷照源 李团结 +2 位作者 崔峰 郭超奇 易瑞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8,共8页
深部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沿空开采下引发的煤柱动力失稳,是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一。以陕西某矿区留设35 m段煤柱稳定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赋存条件调查、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区段煤柱在动、静载荷下的演化特征... 深部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沿空开采下引发的煤柱动力失稳,是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一。以陕西某矿区留设35 m段煤柱稳定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赋存条件调查、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区段煤柱在动、静载荷下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煤柱在静载向动载荷的转化过程中,35 m煤柱内部两侧的应力峰值从2 m迁移至8 m,双侧扰动下的应力明显高于煤体的抗压强度;内部的塑性破坏占比从9.52%增加至40%,最终35 m煤柱内部形成“梯型”稳态结构。根据现场煤柱动载荷影响,结合巷道布置方式提出进行分区支护原则。实践表明:巷道顶板及煤柱帮经历3种变化的位移特征,在距采空区70~90 m范围的运动达到极限。因此,35 m煤柱能满足开采极限条件下的支撑作用,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厚煤层 动载荷 静载荷 区段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企业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涛 范京道 马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99-603,627,共6页
实现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是资源型煤炭企业由规模外延式扩张向效益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基于"3321"模式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模式,涵盖了管理基础、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运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核心思想在于以岗位为最小的经济... 实现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是资源型煤炭企业由规模外延式扩张向效益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基于"3321"模式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模式,涵盖了管理基础、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运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核心思想在于以岗位为最小的经济核算单元,通过营造内部市场机制,规范每个管理环节,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实现岗位价值精细估算和薪酬科学配置,推进企业管理向精细化、纵深化的发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型煤炭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该管理模式通过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系统在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1号矿实施运行,取得良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岗位价值 精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升温过程中热物理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帅京 张嬿妮 +3 位作者 邓军 屈高阳 王津睿 王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704,共8页
为探究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热量存储和传输特性,选取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导热仪测试4种煤样热物理参数的变化,并通过敏感性和关联性分析得出热物性参数受温度和工业分析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种煤样热物性参数... 为探究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热量存储和传输特性,选取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导热仪测试4种煤样热物理参数的变化,并通过敏感性和关联性分析得出热物性参数受温度和工业分析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种煤样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随温度增大,煤样的热扩散能力先减小后增大,热储存能力先逐渐增大,随后达到饱和状态,低变质程度煤样的热储存能力在210℃后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热传导能力在210℃前变化缓慢,210℃后出现快速增大趋势;热扩散系数、比热以及导热系数随温度的最大变化率分别为0.041%、0.498%以及0.067%,相比于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比热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大;热扩散系数与工业分析指标间的关联性与导热系数的一致,二者受煤中灰分的影响比较大,比热的主要影响因素则为固定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烟煤低温氧化蓄热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氧化 热物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感知理论与技术在煤炭工业领域应用进展综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巩师鑫 赵国瑞 王飞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1,共15页
机器视觉技术对改善煤矿安全监测手段、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详细阐述了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基于机器视觉的不同场景和系统下的设备信息状态感知原理,综述了机器视觉感知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拣选识别、煤岩识别、定... 机器视觉技术对改善煤矿安全监测手段、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详细阐述了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基于机器视觉的不同场景和系统下的设备信息状态感知原理,综述了机器视觉感知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拣选识别、煤岩识别、定位导航、运输检测、位姿检测和信息测量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分析指出未来煤矿机器视觉感知技术应深入挖掘采掘工作面机器视觉场景理解需求,构建生产全视场监视检测体系,提升多时空多维度多变量集成监测效果,改善视频自主监视告警能力,增强视觉引导能力,并形成地面生产管理运行系统的视觉资料统一化管理方式等,重点研究综采装备(群)姿态同时空测量、采掘环境动态变化感知、生产全视场监测与自主告警、煤矿机器人视觉引导控制等技术;指出煤矿机器视觉感知技术在防爆或本安型智能视觉传感器研发、高效视觉测量与分析、检测识别测量精度提升、图像高质量标注方面仍存在挑战,通过开发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视觉传感器,构建井上下视觉分布式测量方案,实现各类复杂环境下开采信息准确识别与测量,可有效提高机器视觉感知技术在煤炭行业的更深层次融合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机器视觉 状态感知 煤矿安全监测 拣选识别 煤岩识别 定位导航 位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起伏煤层自适应开采截割路径优化与仿真 被引量:4
13
作者 巩师鑫 任怀伟 +1 位作者 黄伟 李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10-218,共9页
采煤机自适应煤层起伏变化自主规划截割是实现煤矿智能无人开采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现有采煤机截割规划对复杂地质条件变化的自适应性相对薄弱。针对煤层分布信息特征考虑不全和缺乏适用于不同起伏条件的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截割路径规... 采煤机自适应煤层起伏变化自主规划截割是实现煤矿智能无人开采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现有采煤机截割规划对复杂地质条件变化的自适应性相对薄弱。针对煤层分布信息特征考虑不全和缺乏适用于不同起伏条件的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截割路径规划模型以及连续规划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煤层起伏信息与采煤机滚筒高度预测的复杂起伏煤层自适应开采截割路径优化模型。首先,基于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采煤机滚筒高度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实现采煤机滚筒高度精准超前预测。然后,分别构建以采煤机上下滚筒截割线与煤层上下分界线偏离最小为优化目标的近水平条件、俯斜开采条件和仰斜开采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自适应截割路径规划优化模型,利用多约束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路径,从而实现适用于多种开采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自适应截割路径规划。通过数据仿真验证,采煤机滚筒截割高度预测精度达到84.11%以上,优化截割路径与模拟煤层分界线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大为3.13,所提方法能够在实现采煤机滚筒截割轨迹高精度预测的基础上完成复杂条件综采工作面的自适应截割路径连续规划,为复杂起伏变化工作面采煤机截割路径自适应规划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开采 复杂条件 采煤机 截割路径 自适应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4
14
作者 唐恩贤 张玉良 马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通过分析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可视化远程干预型”智能化开采技术路线为主,虽然实现了井下工作面无人、少人作业,但受限于传感器水平与处理系统性能等困境,导致综... 通过分析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可视化远程干预型”智能化开采技术路线为主,虽然实现了井下工作面无人、少人作业,但受限于传感器水平与处理系统性能等困境,导致综采装备整体智能化程度不高,且不能智能感知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并通过智能分析决策系统进行装备及工艺的自适应调整。尽管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正在开展煤岩识别等有关技术难题的研究和探索,但基本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未进行真正的实践应用。另外,现有装备未实现故障自诊断及采集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整合,导致现有智能化开采技术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在诸多新技术尚不成熟以及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攻克的前提下,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不能完全沿着现有的技术路线进行探索和研究,需要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从目前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出发,重点对地理地质信息系统的透明工作面、工作面复杂环境条件与智能化采煤的耦合应用、高速监控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系统自适应和故障自诊断技术等创新性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水平,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地理地质信息 自适应 自诊断 大数据分析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中厚煤层综采面自动化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3
15
作者 徐建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39,共5页
为提高薄-中厚煤层煤炭资源采出率,以黄陵一号煤矿薄-中厚且不稳定煤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度自动化综采工作面配套技术方案,通过将采煤机控制系统、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三机"控制系统、泵站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有机融合,实现... 为提高薄-中厚煤层煤炭资源采出率,以黄陵一号煤矿薄-中厚且不稳定煤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度自动化综采工作面配套技术方案,通过将采煤机控制系统、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三机"控制系统、泵站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有机融合,实现在巷道监控中心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的集中控制,实现了采煤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在黄陵一号煤矿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平均日产量可达6 400 t,综采工作面实现了减人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中厚煤层 综采工作面 国产装备 自动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瓦斯与油型气共生灾害防治技术在黄陵矿区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2
16
作者 唐恩贤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4,88,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瓦斯与油型气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黄陵矿区煤油气共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掘前定向长钻孔区域预抽、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采前预抽、顶板走向高位裂隙抽放、上隅角抽放、采空区泄压抽放等综合措施,对矿井瓦斯进行了治... 介绍了国内外瓦斯与油型气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黄陵矿区煤油气共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掘前定向长钻孔区域预抽、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采前预抽、顶板走向高位裂隙抽放、上隅角抽放、采空区泄压抽放等综合措施,对矿井瓦斯进行了治理,并介绍了油型气灾害防治技术及方法。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措施后,黄陵矿一、二号矿井再没有发生过瓦斯与油型气的异常涌出情况,两矿井连续4年实现瓦斯零超限,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气共生矿井 油型气 瓦斯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局部通风机风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团结 黄维明 +4 位作者 潘伟华 党利鹏 诸德云 郭文芳 李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174,共9页
矿用局部通风机切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短暂的停风,从而引起瓦斯浓度超限的安全生产问题。为了避免通风机切换引起风量暂停现象的发生,根据恒定风量切换原理,研究了局部通风机恒定风量智能切换控制系统,利用恒定风量反馈模糊调节控制原理,... 矿用局部通风机切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短暂的停风,从而引起瓦斯浓度超限的安全生产问题。为了避免通风机切换引起风量暂停现象的发生,根据恒定风量切换原理,研究了局部通风机恒定风量智能切换控制系统,利用恒定风量反馈模糊调节控制原理,开发了新型矿用局部通风机智能远程控制系统和ZFJ1140型局部通风机智能监控装置,实现了通风机切换过程中风量恒定和通风机运行参数的远程、实时地监控。在通风机风筒上进气处、测进气处、集流器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4个地方开展了空气动力性能测试表明,通风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较好,通风机全压效率在82.5%~85.0%内波动。在陕煤黄陵矿业集团一号煤矿1010辅运巷道应用表明,ZFJ1140型局部通风机在风量切换期间巷道风量变化控制在8.89%以内。与传统局部通风机切换方式相比,智能局部通风机的恒定风量切换功能有力保证了风量切换过程的巷道瓦斯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通风机 恒定风量 风量控制 智能切换 变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属性的黄陵矿区瓦斯精准化预抽实践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恩贤 党利鹏 闫国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2,共6页
为了实现黄陵矿区井下瓦斯精准化预抽,在综合分析煤矿瓦斯含量分布规律、有效抽采半径与抽采时间关系、以及"采-掘-抽"衔接关系基础上,从时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预抽钻孔进行分区段布置的煤矿井下瓦斯精准化预抽方法,并在黄陵... 为了实现黄陵矿区井下瓦斯精准化预抽,在综合分析煤矿瓦斯含量分布规律、有效抽采半径与抽采时间关系、以及"采-掘-抽"衔接关系基础上,从时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预抽钻孔进行分区段布置的煤矿井下瓦斯精准化预抽方法,并在黄陵矿区二号矿207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出的钻孔分区布置方案可有效解决瓦斯抽采空白带和抽采达标问题,且明显优于统一钻孔间距6 m和12 m两种方案,较2种方案可分别节约预抽时间36、146 d,有效缓解"采-掘-抽"工程衔接不平衡,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煤矿井下瓦斯的精准化预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采达标 分区布置 抽采半径 瓦斯精准化预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矿区定向长钻孔瓦斯预抽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川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针对黄陵矿区目前非定向钻孔煤层瓦斯抽采易穿顶板、底板,造成抽采空白带和重复交叉以及抽采范围小、时间短,无法超前治理瓦斯的问题,在黄陵一矿309工作面中厚煤层中进行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试验。通过钻机改进使钻孔进尺平均提高115... 针对黄陵矿区目前非定向钻孔煤层瓦斯抽采易穿顶板、底板,造成抽采空白带和重复交叉以及抽采范围小、时间短,无法超前治理瓦斯的问题,在黄陵一矿309工作面中厚煤层中进行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试验。通过钻机改进使钻孔进尺平均提高115.9-220.3m/d,有效提高钻进施工效率;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2a后,1#-5#钻孔最低瓦斯抽采浓度仍达11.5%-15.3%,累计抽采瓦斯量64.7万m3,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显著降低,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抽采效果较好,能够达到超前区域治理瓦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长钻孔 瓦斯抽采 抽采参数 钻孔布置 施工工艺 抽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供电系统过电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建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针对某煤矿35kV供电系统在雷暴日经常发生过电压现象的问题,分析了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指出是分频谐振引起系统电压异常,电压互感器和架空线路的对地电容是引起分频谐振的元件,通过分析该供电系统的谐振过电压参数,给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 针对某煤矿35kV供电系统在雷暴日经常发生过电压现象的问题,分析了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指出是分频谐振引起系统电压异常,电压互感器和架空线路的对地电容是引起分频谐振的元件,通过分析该供电系统的谐振过电压参数,给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即更换励磁伏安特性较好的电压互感器,在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中性点加装非线性消谐器,安装多功能智能消谐装置。实际运行表明,该改造方案实施后,35kV供电系统未发生谐振过电压现象,运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供电系统 35kV供电线路 谐振过电压 电压互感器 分频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