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展D-P的粮食筒仓地震作用下动态侧压力影响参数研究
1
作者 许启铿 张振乾 +2 位作者 刘强 王丽坤 李亮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22,共10页
地震作用下,筒仓结构与粮食颗粒的动力相互作用引起的动态超压是筒仓结构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此,基于扩展的D-P(Drucker-Prager)模型的颗粒本构,建立了柱承式筒仓-粮食颗粒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开展的振动台试验对动态侧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和... 地震作用下,筒仓结构与粮食颗粒的动力相互作用引起的动态超压是筒仓结构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此,基于扩展的D-P(Drucker-Prager)模型的颗粒本构,建立了柱承式筒仓-粮食颗粒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开展的振动台试验对动态侧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进一步构建实仓有限元模型,研究多种粮食参数对动态侧压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扩展D-P模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筒仓粮食动态侧压力的变化趋势,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摩擦因数对动态侧压力的影响与所处高度相关;弹性模量对动态侧压力的关联度最大;研究揭示了地震作用下粮食参数对动态侧压力的影响机理及参数影响关联性,为筒仓-粮食颗粒动力问题数值模拟地参数选取提供了借鉴,也为筒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仓 有限元模型 粮食颗粒 DRUCKER-PRAGER模型 动态侧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粮隐蔽性害虫检测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罗桃英 阎磊 +2 位作者 赵超 白春启 李亮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储粮隐蔽性害虫侵染粮食籽粒内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引发的粮食损失尤为严重,因此早期检测至关重要。目前,隐蔽性害虫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联合检测法(如基准法、剖粒法、染色法、比重法、茚三酮法等)、生化检测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 储粮隐蔽性害虫侵染粮食籽粒内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引发的粮食损失尤为严重,因此早期检测至关重要。目前,隐蔽性害虫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联合检测法(如基准法、剖粒法、染色法、比重法、茚三酮法等)、生化检测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二氧化碳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等)以及物理检测法(如生物光子检测法、近红外法、高光谱法、软X射线法、太赫兹时域光谱法、电导率法、声测法、低场核磁共振法等)。本文综述了各方法优缺点,重点探讨了各种物理检测法具体内容,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高光谱法、太赫兹时域光谱法等以其快速无损的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应通过深度学习结合物理检测相关方法,增强检测规律和结果的人工智能理解,从而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 隐蔽性害虫 高光谱 太赫兹时域光谱 生物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粮信息系统弱密码增强多重散列保护方法研究
3
作者 阎磊 罗桃英 +3 位作者 段刚 白春启 李亮 尹正富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使用弱密码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漏洞,在粮食储藏信息化应用中亦是如此。单纯的哈希散列加密算法对弱密码存在明显局限性。结合粮库软件系统应用实际,本文提出以哈希散列算法为基础,混入盐值和引入高进制映射等进行增强处理,多次... 使用弱密码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漏洞,在粮食储藏信息化应用中亦是如此。单纯的哈希散列加密算法对弱密码存在明显局限性。结合粮库软件系统应用实际,本文提出以哈希散列算法为基础,混入盐值和引入高进制映射等进行增强处理,多次复用散列运算的弱密码保护方法。验证分析表明,方法增加了弱密码的加密值强度,阻断了字典攻击或彩虹表攻击,实现了对弱密码传递和存储的有效保护,且复杂度较低,程序实现难度低,运算耗时均值约2.5ms,对用户无感。方法用于粮食储藏信息化建设管理,可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 储粮 智慧粮库 弱密码 哈希散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面条蒸煮品质差异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星 王晓龙 +2 位作者 李小平 李亮 胡新中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为了解不同含水量面条蒸煮时间差异和煮后面条口感不同的内在机制,以相同小麦粉为原料,制作了4种含水量的面条,与半干面(29.3%、25.1%水质量分数)、干面(13.8%水质量分数)相比,鲜面(32.6%水质量分数)的最佳蒸煮时间较短(是干面所需时间... 为了解不同含水量面条蒸煮时间差异和煮后面条口感不同的内在机制,以相同小麦粉为原料,制作了4种含水量的面条,与半干面(29.3%、25.1%水质量分数)、干面(13.8%水质量分数)相比,鲜面(32.6%水质量分数)的最佳蒸煮时间较短(是干面所需时间的26%),吸水率较低且蒸煮损失小(7.91%),煮后面条内部面筋蛋白网络结构致密、孔隙度小且连续性好,弹性和咀嚼性较好,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其次为半干面、干面。4种面条的水分组成在煮之前内部仅有较低比例的自由水(T 23),主要以结合水(T 21、T 22)为主,其来自和面过程中加入的水分;蒸煮中从外部吸收水分;煮后面条水分组成均以自由水(T 23)为主,结合水(T 21、T 22)比例减小,而鲜面(32.6%水质量分数)内部还保留一大部分弱结合水(T 22),其来自和面过程中加入的水分;随着面条自身水质量分数减少,面筋网络结构致密度降低,质构和口感降低。因为蒸煮过程中从锅中吸收水分量大、煮面时间长、蒸煮损失大,干面的蒸煮品质比生鲜面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条品质 蒸煮特性 含水量 水分组成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燕麦产品特点及消费需求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锐 李亮 +4 位作者 胡新中 任长忠 郭来春 王凤梧 李玉伟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6期146-155,共10页
当前,我国居民饮食仍然存在营养素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三高”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步升高,合理的饮食搭配显得尤为必要。以燕麦为代表的全谷物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营养结构合理,具有改善慢性病的功能。通过介绍我国传统及新型燕麦产品特点... 当前,我国居民饮食仍然存在营养素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三高”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步升高,合理的饮食搭配显得尤为必要。以燕麦为代表的全谷物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营养结构合理,具有改善慢性病的功能。通过介绍我国传统及新型燕麦产品特点,分析了我国燕麦消费特点及潜力,旨在为燕麦消费者及从业者提供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产品 功能特性 消费 需求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面条和面过程不同阶段面絮的划分与自动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史赵建 胡新中 +2 位作者 李亮 刘玲 雷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9-287,共9页
和面是小麦面条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主要依据人工经验判断和面终点,缺少基于客观分析的自动化评价方法。为了实现和面过程的自动化,该研究依据小麦面条和面过程中面絮颗粒宏观状态,通过面絮状态图像的数据分析,并且从面条质构、... 和面是小麦面条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主要依据人工经验判断和面终点,缺少基于客观分析的自动化评价方法。为了实现和面过程的自动化,该研究依据小麦面条和面过程中面絮颗粒宏观状态,通过面絮状态图像的数据分析,并且从面条质构、水分状态及分布、蛋白质分子特性及微观结构揭示和面阶段划分的依据。结果表明,和面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面粉(阶段1)、润湿黏连(阶段2)、聚集成形(阶段3)、破裂分散(阶段4)和稳定平衡(阶段5)5个阶段,阶段5占和面总时间的50%左右;从阶段2到稳定平衡阶段初期(阶段5-1),面片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在稳定平衡阶段中后期(阶段5-2、5-3),面片硬度等指标数值下降;低场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表明,阶段2的水分自由度高,和面过程加速了水分在固、液、气三相之间的交换,并在阶段5达到稳定;所有和面阶段中氢键、离子键的强度明显低于疏水相互作用的强度,游离巯基含量在阶段5-2、5-3逐渐降低至稳定,二硫键含量在此阶段逐渐增多并保持稳定,蛋白质实现充分交联,决定了面条微观结构和宏观状态。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Transfer-ResNet50网络模型,实现和面阶段面絮图像的自动识别,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8.5%,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实现和面终点的自动判断。综上所述,面絮宏观颗粒状态可以作为和面过程划分的可靠依据,深度学习也为小麦面条和面过程自动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面 核磁共振 深度学习 面絮 自动化识别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储藏数据数字指纹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李亮 阎磊 白春启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22期1-3,7,共4页
粮食储藏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可能涉及多个用户实体等,在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篡改风险。数字指纹技术,可以很好地嵌入信息使用者的痕迹信息,形成独立不重复的指纹,能够对粮食储藏数据进行可靠的信息流向追踪,从而避免中... 粮食储藏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可能涉及多个用户实体等,在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篡改风险。数字指纹技术,可以很好地嵌入信息使用者的痕迹信息,形成独立不重复的指纹,能够对粮食储藏数据进行可靠的信息流向追踪,从而避免中间环节的数据篡改和非法复制。该文就此进行阐述,给出应用实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数据 数字指纹 HASH函数 数据安全 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