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探讨分析
1
作者 孙昱 张炜超 +1 位作者 陈嘉选 路小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结合宝鸡地震台的地质构造和观测特点,对宝鸡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作者利用长趋势变化分析方法、傅氏滑动去年周期方法、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差分方法对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分析九寨沟地震... 结合宝鸡地震台的地质构造和观测特点,对宝鸡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作者利用长趋势变化分析方法、傅氏滑动去年周期方法、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差分方法对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分析九寨沟地震前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可能存在的异常,并对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效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地震台 地电阻率 九寨沟Ms7.0级地震 数据处理 异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钻孔资料的V_(S30)估算新型模型
2
作者 张炜超 任浩 +1 位作者 田勤虎 孙昱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698-703,共6页
地表以下30 m深度的平均剪切波速(V_(S30))是评价场地条件及场地地震影响的重要参数。我国存在大量深度小于30 m的钻孔数据,此类钻孔无法直接计算得到V_(S30),阻碍了V_(S30)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因此准确估算V_(S30)尤为重要。基于... 地表以下30 m深度的平均剪切波速(V_(S30))是评价场地条件及场地地震影响的重要参数。我国存在大量深度小于30 m的钻孔数据,此类钻孔无法直接计算得到V_(S30),阻碍了V_(S30)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因此准确估算V_(S30)尤为重要。基于陕西关中平原4个城市590个孔深大于30 m的钻孔测井数据,采用拟合、对比方法开展V_(S30)估算模型研究。研究发现:钻孔不同深度的平均剪切波速(深度Z<30 m)及孔口高程与实算V_(S30)沿深度呈现较强的对数线性相关性,并由此提出了基于钻孔不同深度平均剪切波速及孔口高程的V_(S30)估算对数线性外推新型模型,简称双因素影响外推估算模型。相比速度梯度、双深度参数模型,在计算深度取值越小时,新型模型估算精度越高,稳定性越好,优势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剪切波速 孔口高程 双因素影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