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组学在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露 闵建红 +1 位作者 张帝 龚国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发酵食品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及其活性,对于充分探索微生物资源、促进发酵食品的质量具有深远意义。目前,随着后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成本的降低,主要基于宏基因组学、... 发酵食品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及其活性,对于充分探索微生物资源、促进发酵食品的质量具有深远意义。目前,随着后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成本的降低,主要基于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内的宏组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及潜在基因功能等方面,为发酵食品潜在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总结了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宏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随后,对奶酪、发酵酒精饮料、发酵蔬菜、发酵茶、发酵豆制品和食醋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宏组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发酵食品中有益基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并简单概述了这些技术的优势及其现阶段所存在的不足,旨为未来发酵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组学 发酵食品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构仪在淀粉及淀粉基食品品质研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峻榕 李艳芳 +1 位作者 蒲华寅 李宏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0-395,共6页
随着食品科学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质构仪在食品品质测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质构仪输出参数值与感官特性之间的联系,综述了质构仪在淀粉及淀粉基食品品质研究、品质改善和工艺优化方面的应用,为利用质构在淀粉基食品的原... 随着食品科学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质构仪在食品品质测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质构仪输出参数值与感官特性之间的联系,综述了质构仪在淀粉及淀粉基食品品质研究、品质改善和工艺优化方面的应用,为利用质构在淀粉基食品的原料选择、品质控制、工艺优化、产品研发及保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构仪 淀粉 淀粉基食品 食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乙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梁承远 张诗韵 +4 位作者 毛跟年 宋慧慧 丁顺军 王兰 陈雪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秦皮乙素是陕西道地药材秦皮的主要有效成分,化学名为6,7-二羟基香豆素,俗称七叶亭.秦皮乙素因其独特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正日益引起科研人员的浓厚兴趣.科学家已研究发现秦皮乙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及抗菌活性,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秦皮乙素是陕西道地药材秦皮的主要有效成分,化学名为6,7-二羟基香豆素,俗称七叶亭.秦皮乙素因其独特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正日益引起科研人员的浓厚兴趣.科学家已研究发现秦皮乙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及抗菌活性,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秦皮乙素及其合成与药理研究成果,以及近十年来秦皮乙素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成果,包括抗溶组织梭菌胶原酶(ChC),灭杀白蚁,以及显著的抗大肠杆菌与抗念珠菌活性等.随着各种结构新颖的秦皮乙素衍生物不断地被合成报道,其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逐步被阐明,陕西道地药材秦皮及其主要成分秦皮乙素的开发与临床应用前景将会变得更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乙素 香豆素 合成 衍生物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对猕猴桃果肉饮料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仓学 王凌云 +1 位作者 卢亚婷 王玖玲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果肉饮料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压力为200~500MPa、保压时间为10min对猕猴桃果肉饮料进行超高压处理.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果肉饮料的pH值、总酸、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糖的影响较小,因而...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果肉饮料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压力为200~500MPa、保压时间为10min对猕猴桃果肉饮料进行超高压处理.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果肉饮料的pH值、总酸、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糖的影响较小,因而能较好地保持果肉饮料的原有甜酸度.在300~500 MPa的压力下,总酚含量有所增加.猕猴桃果肉饮料中的菌落总数受压力、保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加压方式对菌落总数的影响不大;在一定糖度下,白砂糖增强了细菌的耐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猕猴桃果肉饮料 微生物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乳及乳粉加速氧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海燕 魏怡 +3 位作者 孟毅 刘晓凤 谈雅琳 吴雅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167,共9页
利用非靶向气相色谱探究热加工及贮存条件对羊乳和乳粉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并以牛乳及其乳粉为对照。结果表明,羊乳脂肪含量要高于牛乳,全脂羊乳粉、牛乳粉中总脂肪酸含量与鲜乳差异不显著,但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 利用非靶向气相色谱探究热加工及贮存条件对羊乳和乳粉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并以牛乳及其乳粉为对照。结果表明,羊乳脂肪含量要高于牛乳,全脂羊乳粉、牛乳粉中总脂肪酸含量与鲜乳差异不显著,但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鲜乳;100℃以下热加工对牛羊乳总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牛乳粉、羊乳粉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经过筛选发现,棕榈酸、肉豆蔻酸、亚油酸和癸酸是羊乳中显著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区别牛羊乳;随贮存时间的延长,羊乳粉中月桂酸、癸酸、亚油酸、辛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和己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羊乳粉贮存期间癸酸等含量的增加是导致乳粉劣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构成羊乳膻味的主要物质。综上所述,羊乳脂肪质量要高于牛乳。研究结果以期掌握乳粉贮存期间脂肪稳定性规律,为指导羊乳粉生产和保障乳粉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乳 乳粉 脂肪酸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增强淀粉/聚乙烯醇全生物降解薄膜的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慧 薛志飞 +1 位作者 田家瑶 龚国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4,共7页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与聚乙烯醇(PVAL)按质量比40∶60混合,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使用丙三醇作为增塑剂,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HACS/PVAL/GO共混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与聚乙烯醇(PVAL)按质量比40∶60混合,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使用丙三醇作为增塑剂,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HACS/PVAL/GO共混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综合热分析仪等对共混膜的表面形态、拉伸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热稳定性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发现,在共混膜中添加适量GO可以有效提高共混膜的的结晶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和热稳定性。当添加GO质量分数为0.04%时,共混膜的结晶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75%,10.12 MPa,205.72%;当添加GO质量分数为0.06%时,共混膜拥有最高的透光率,为86.08%;当添加GO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6%时,共混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分别1962.53,1878.04 g/(m^(2)·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醇 氧化石墨烯 生物降解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在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检测的应用
7
作者 杨雨昕 方暘 +4 位作者 程健博 倪艳 赵婉怡 孙娜娜 徐秦峰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4-51,共8页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现有乳铁蛋白检测方法存在样品预处理繁琐、仪器要求高、耗时长等问题。近年来,核酸适配体作为“化学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乳铁蛋白检测领域。文章综述了基于核酸适...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现有乳铁蛋白检测方法存在样品预处理繁琐、仪器要求高、耗时长等问题。近年来,核酸适配体作为“化学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乳铁蛋白检测领域。文章综述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乳铁蛋白检测新方法及在乳铁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概述了乳铁蛋白适配体体外筛选及相互结合作用机制,其中静电、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维持乳铁蛋白和适配体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总结了采用核酸适配体进行样品前处理,在建立电泳、比色、荧光、电化学等快速乳铁蛋白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乳铁蛋白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核酸适配体 筛选 快速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添加对固体基质培养发菜细胞生物量的影响
8
作者 陈雪峰 尹文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5,共5页
选用粗沙、细沙和PA6三种固体材料作为培养基质,以BG110为培养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胶、海藻酸钠和果胶对发菜细胞生物量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多糖有利于发菜细胞的生长,其中以细沙为固培基质,在培养液中添加0.3%的果胶,... 选用粗沙、细沙和PA6三种固体材料作为培养基质,以BG110为培养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胶、海藻酸钠和果胶对发菜细胞生物量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多糖有利于发菜细胞的生长,其中以细沙为固培基质,在培养液中添加0.3%的果胶,发菜细胞生物量最大,生长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固体基质 发菜细胞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夏飞 郑雪 +3 位作者 吴静 钱鸣蓉 杨华 唐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8,共9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食源性致病菌则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食源性致病菌则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在医疗、养殖业等领域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这更加重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潜在危险。尽管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性在国家层面有监测网,但是聚焦省级地区仍是以点代面。作者旨在通过综述分析陕西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现状,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陕西省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0
作者 龚频 韩业雯 +4 位作者 翟鹏涛 陈雪峰 翟文俊 郑本忠 陈福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5-404,共10页
杜仲富含大量活性成分,研究证明杜仲叶与杜仲皮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但未得到有效开发。本文整理已发表的杜仲叶相关文献,对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杜仲叶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开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杜仲叶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加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质谱法的肉类食品中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及其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贾玮 王菡 +2 位作者 石琳 许秀丽 储晓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988,共8页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食品安全检测关注的热点,该文论述了大环内酯类兽药分析检测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介绍了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畜禽类动物体内的分布部位,并对国内外肉类食品中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食品安全检测关注的热点,该文论述了大环内酯类兽药分析检测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介绍了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畜禽类动物体内的分布部位,并对国内外肉类食品中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同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残留分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食品 大环内酯类 代谢产物 前处理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内化素InlJ对噬菌体敏感性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半红 胡梁斌 +5 位作者 陆睿 吴立婷 包红朵 周艳 王冉 张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98-204,共7页
为深入探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inlJ基因在噬菌体敏感性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及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inlJ基因缺失株Lm NJ05-ΔinlJ,鉴定其生长、黏附及侵袭特性,解析其对噬菌体敏感性和生物被膜形... 为深入探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inlJ基因在噬菌体敏感性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及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inlJ基因缺失株Lm NJ05-ΔinlJ,鉴定其生长、黏附及侵袭特性,解析其对噬菌体敏感性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Lm NJ05相比,构建的缺失株Lm NJ05-ΔinlJ对RAW264.7细胞的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20.05%和4.42%,黏附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Lm NJ05-ΔinlJ对李斯特菌噬菌体vB-LmoM-NJ05的成斑率提高至2.72倍;体外裂解分析表明噬菌体vB-LmoM-NJ05对缺失株Lm NJ05-ΔinlJ裂解效果更强;噬菌体效价分别在105PFU/mL和108PFU/mL能够完全抑制和清除Lm NJ05-ΔinlJ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表明,噬菌体作用缺失株Lm NJ05-ΔinlJ后,degU、agrA、agrD、luxS、yneA、recA和hpt基因的转录均下调(表达水平趋向于0)。由此可见,inlJ基因的缺失能够增强Lm对噬菌体敏感性,下调Lm对细胞侵袭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因此,内化素基因inlJ不仅具有调控Lm自身的作用,还能够调节其对噬菌体的相互作用,为噬菌体的生物防控技术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内化素InlJ 噬菌体敏感性 细胞黏附和侵袭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中生物药物的生产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东梅 龚国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4-40,共7页
大肠杆菌是表达药用异源蛋白的首选微生物,此宿主目前已生产约30%被批准的药用蛋白。大肠杆菌具有生长迅速、产率高、效益大及易扩大培养的优势,促使它成为生物技术行业中蛋白大规模生产常选择的表达宿主。但大肠杆菌中密码子偏好性的... 大肠杆菌是表达药用异源蛋白的首选微生物,此宿主目前已生产约30%被批准的药用蛋白。大肠杆菌具有生长迅速、产率高、效益大及易扩大培养的优势,促使它成为生物技术行业中蛋白大规模生产常选择的表达宿主。但大肠杆菌中密码子偏好性的存在及糖基化、磷酸化和蛋白水解加工等翻译后修饰的缺乏会限制其生产较复杂的重组生物药物。综述了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几项满足生物技术产业需求的相关创新技术,介绍如何利用相关技术进步使大肠杆菌糖基化异源蛋白和表达包括全长糖基化抗体在内的复杂蛋白的过程,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帮助大肠杆菌顺利生产更复杂的药用糖基化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生物制药学 密码子偏好性 分子伴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茯砖茶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曾桥 吕生华 +5 位作者 李祥 胡歆 梁艳 樊成 段洁 邓铜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9-77,共9页
为了解不同原料加工的茯砖茶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同一加工条件下分别以安化黑茶、滇红、杜仲叶、蒲公英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茯砖茶活性成分,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原料茯砖茶微生物多样性,并与其活性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为了解不同原料加工的茯砖茶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同一加工条件下分别以安化黑茶、滇红、杜仲叶、蒲公英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茯砖茶活性成分,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原料茯砖茶微生物多样性,并与其活性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茯砖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但属水平上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曲霉属(Aspergillus)在所有样本中的丰度均在99.99%以上,为绝对优势菌群。不同原料茯砖茶中的细菌群落种类丰富,分为9个门,30个属,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4种茯砖茶的优势菌群。而在属水平上,安化黑茶为原料的茯砖茶主要以分类地位未知的肠杆菌(unclassified_f__Enterobacteriaceae)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主,杜仲叶茯砖茶中Pseudomonas相对丰度最高,以滇红为原料加工的茯砖茶中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相对丰度最高,蒲公英茯砖茶中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相对丰度最高,且Pseudomonas和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在4种茯砖茶中均有较高的相对丰度。主要细菌属相对丰度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unclassified_f__Ente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与多酚、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呈正相关,Pseudomonas相对丰度与类黄酮呈正相关,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相对丰度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本研究加深了对不同原料加工的茯砖茶中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为茯砖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活性成分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5
作者 龚频 王思远 +2 位作者 陈雪峰 张涛涛 陈福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58-364,共7页
本论文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并概述了该技术在医疗检测、食品检测和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便捷及可快速判读结果等特点,同时也提出了... 本论文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并概述了该技术在医疗检测、食品检测和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便捷及可快速判读结果等特点,同时也提出了此项技术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并探讨了其在未来研究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免疫层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真菌Aspergillus montevidensis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雨欣 杨学英 +3 位作者 米洋 刘开辉 邓百万 赵航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41-1448,共8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对分离自陕北花马盐湖的嗜盐真菌Aspergillus montevidensis生物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究,为下一步耐盐基因的筛选及新型耐盐农作物的获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嗜盐真菌A.montevidensis分别接种于不同碳源(淀粉、纤...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对分离自陕北花马盐湖的嗜盐真菌Aspergillus montevidensis生物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究,为下一步耐盐基因的筛选及新型耐盐农作物的获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嗜盐真菌A.montevidensis分别接种于不同碳源(淀粉、纤维素、麦芽糖、蔗糖、葡萄糖)、不同氮源(硝酸铵、氯化铵、酵母粉、蛋白胨、硝酸钾)以及不同碳氮比培养基中培养,研究高盐环境中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以及不同碳氮比对嗜盐真菌A.montevidensis生长速率、菌丝体干质量、菌落形态以及显微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嗜盐真菌A.montevidensis在盐浓度为1.5 mol/L,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且生长状况最好,在此条件下生长速率可达0.63 cm/d,菌丝体干质量达3.05 g/L。最佳碳氮比为10∶1。【结论】嗜盐真菌A.montevidensis的耐盐受不同碳氮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真菌 Aspergillus montevidensis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曾桥 段洁 +5 位作者 边文文 刘静 余郑绿 胡歆 杨文娟 吕生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4-71,共8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进一步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并与10种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加...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进一步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并与10种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曲霉属(Aspergillus)为加工过程中的优势真菌,在原料至气蒸与成型阶段,其相对丰度逐步下降,进入发花阶段后丰度迅速上升,发花4 d相对丰度达95.58%,发花8 d及之后所有阶段相对丰度均在99.99%以上,为绝对优势菌群。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细菌群落种类丰富,分为7个门、47个属,其中的优势细菌属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雷尔氏菌属(Ralstonia)和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原料至发花8 d阶段,细菌群落多样性较高,雷尔氏菌属为此过程中的优势细菌属,从发花12 d起,细菌群落多样性下降,结构趋于稳定,红球菌属相对丰度大幅上升,为发花后期及陈化阶段的优势细菌属。属水平上主要菌群丰度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游离氨基酸、多酚、绿原酸、京尼平苷和桃叶珊瑚苷质量分数均与曲霉属菌群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Apiotrichum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黄酮质量分数与曲霉属、Apiotrichum丰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红球菌属丰度与水浸出物、多糖、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多酚、绿原酸、京尼平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质量分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加深了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为杜仲叶茯砖茶品质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活性成分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团冻藏对陕西Biangbiang面条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峻榕 马珂莹 +2 位作者 蒲华寅 伏佳静 邝吉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5,共7页
该研究以高筋小麦面粉制作面团,分析-18℃下不同冻藏时间(0、5、10、20、30 d)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以及冻藏后制作的Biangbiang面条的可冻结水含量、晶型结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团的黏弹性随着冻藏时间... 该研究以高筋小麦面粉制作面团,分析-18℃下不同冻藏时间(0、5、10、20、30 d)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以及冻藏后制作的Biangbiang面条的可冻结水含量、晶型结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团的黏弹性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面团冻藏30 d后制作的Biangbiang面条中可冻结水的比例提高,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增大;面条的吸水率降低7.8%,蒸煮损失率增加1.3%,硬度从199.53 g增大到228.18 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面条内部出现大的孔洞、断裂的面筋片段和游离的淀粉颗粒。面筋网络结构弱化导致Biangbiang面条蒸煮性能下降,进而影响面条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拓展Biangbiang面条品质改良手段,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angbiang面条 冷冻面团 蒸煮特性 物理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纳米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辉 王丽红 +2 位作者 孔阳 苏文 贺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39-344,351,共7页
硒是一种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纳米硒因具有低毒、高活性有望成为最佳的补硒形态。微生物转化合成纳米硒条件温和,纳米颗粒均匀,分散性好,结构稳定,在功能性产品开发方面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硒的特点、微生物转化合成纳... 硒是一种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纳米硒因具有低毒、高活性有望成为最佳的补硒形态。微生物转化合成纳米硒条件温和,纳米颗粒均匀,分散性好,结构稳定,在功能性产品开发方面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硒的特点、微生物转化合成纳米硒的优势、合成纳米硒的微生物种类以及纳米硒功能性产品开发方面的进展,并对微生物转化合成纳米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微生物 生物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生物富硒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颖 康超 +2 位作者 吕嘉枥 张勇 常若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52-56,77,共6页
从6株乳酸菌中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为耐硒菌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亚硒酸钠浓度为10μg/mL,加硒时间为6h,培养温度为38℃,在此条件下,菌株富硒率可达85.50%,硒含量可达197... 从6株乳酸菌中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为耐硒菌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亚硒酸钠浓度为10μg/mL,加硒时间为6h,培养温度为38℃,在此条件下,菌株富硒率可达85.50%,硒含量可达197.47μg/g.扫描电镜-能谱法表征说明鼠李糖乳杆菌菌体表面富集有经生物转化的单质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生物转化 富硒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