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爱前行·温暖绽放”--记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1
《数字印刷》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4,共2页
7月15日,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携爱前行·温暖绽放”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中台小学,开展为期5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关键词 陕西科技大学 工程学院 儿童 科学 轻工 温暖 柞水县 商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顺丰企业奖学金”
2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3,共1页
4月18日,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顺丰企业奖学金”签约仪式暨顺丰速运包装实验室专题讲座.轻工学院及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及6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关键词 企业奖学金 陕西科技大学 顺丰速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陕西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文亮 付祎帅 +5 位作者 宋顺喜 罗清 段超 张辉 李新平 张美云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6-200,共5页
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是我国培养轻工行业人才的主阵地。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国家学科专业设置的大力调整优化以及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大背景,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深入挖掘和剖析多年来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专... 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是我国培养轻工行业人才的主阵地。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国家学科专业设置的大力调整优化以及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大背景,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深入挖掘和剖析多年来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和困局,从重塑专业定位、更新培养目标、改革课程及实践体系等多维度展开分析,提出了轻化工程专业“多学科+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及校企协同共建实践环节培养方案,为建设现代新轻工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新质生产力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与美国劳恩思坦公司共建“毛皮实验中心”
4
作者 马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5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陕西科技大学 实验中心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共建 先生 副校长 公司 美国 揭牌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轻工化工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初探
5
作者 李运 殷国俊 +3 位作者 张晓龙 张文博 杨冬 曹珊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7,共7页
在新工科与“双碳”目标指引及化工、轻工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以“贯彻课程思政、加强立德树人、紧跟学生需求”为指导思想,本文介绍了针对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及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举措和成效。采用“学-研-创-用”... 在新工科与“双碳”目标指引及化工、轻工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以“贯彻课程思政、加强立德树人、紧跟学生需求”为指导思想,本文介绍了针对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及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举措和成效。采用“学-研-创-用”逐级递进式教学法,构建“虚拟与现实联动、线上与线下一体、课内与课外互补”多元并举的育人平台,突出绿色低碳理念及可持续生物质资源利用,构建了“多维协同”的工程能力培养新思路,以期通过更加开放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体系,提升轻工、化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 生物质资源 绿色工程理念 课程改革 轻工化工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党旭岗 王学川 +1 位作者 刘新华 张慧洁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为积极应对产业变革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建设“新工科”,其为高校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对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而言,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优势,进一步构建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 为积极应对产业变革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建设“新工科”,其为高校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对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而言,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优势,进一步构建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内轻工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传统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及优化课程体系及校企深入融合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措施,为进一步构建符合新工科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轻化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
7
作者 赵琼 马向东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2,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评价体系、校企联动等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评价体系、校企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陕西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现状,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视角,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的路径与策略,为人工智能时代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包装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轻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乾隆 刘国栋 +1 位作者 沈璇博 房若愚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产教融合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体系和实施过程,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及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轻工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在轻工类高... 产教融合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体系和实施过程,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及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轻工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在轻工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从培养方案设计、创新基地建设、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实践项目组织等方面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轻工类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工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美云 宋顺喜 +4 位作者 聂景怡 谭蕉君 金永灿 平清伟 罗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0,共4页
在轻工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培养“创新能力突出、知识体系广博、工程素养深厚”的一流轻工人才是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轻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创建了教学联合体,以... 在轻工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培养“创新能力突出、知识体系广博、工程素养深厚”的一流轻工人才是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轻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创建了教学联合体,以数字化赋能教研形态,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了“互补共享”的教研教学新形态,构建了“多维协同”的工程能力培养新机制,形成了一流轻工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轻工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介绍了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教学联合体在轻工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举措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人才培养 教学联合体 跨校联合 校企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汉斌 罗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0,共5页
轻化工程专业(尤其是制浆造纸和皮革化学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涉及纤维素与胶原蛋白类天然高分子,且高分子助剂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和皮革鞣制及后加工过程中,因此《高分子化学》成为轻化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 轻化工程专业(尤其是制浆造纸和皮革化学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涉及纤维素与胶原蛋白类天然高分子,且高分子助剂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和皮革鞣制及后加工过程中,因此《高分子化学》成为轻化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设计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缺乏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考核方式中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不具体等问题,本文以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的,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同时讨论了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后续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高分子化学 工程教育认证 能力培养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银纳米粒增强型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
11
作者 薛海燕 周妍 +4 位作者 贺宝元 马军 魏怡 连严慧 侯帅鹏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109,共9页
为进一步缩短醛氨型水凝胶的成胶时间,提高其抑菌性能,本研究以葡聚糖基水凝胶(OQ)为基体,引入经过不同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采用“一锅法”制备了纳米粒增强型水凝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和流变仪对绿色... 为进一步缩短醛氨型水凝胶的成胶时间,提高其抑菌性能,本研究以葡聚糖基水凝胶(OQ)为基体,引入经过不同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采用“一锅法”制备了纳米粒增强型水凝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和流变仪对绿色合成的纳米颗粒及纳米粒增强型水凝胶进行了表征.此外,还评估了该水凝胶的凝胶时间、溶胀率、流变性能和抗菌功效.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立体的三维网络结构和均一的孔径分布,当引入0.4%的载姜黄素聚多巴胺银纳米粒时,(OCPA2)凝胶时间最短(1±1 min),且在流变测定中储能模量较高,为4 272.092 Pa,约为OQ(1 038.57 Pa)水凝胶的3倍,弹性性能较好.SEM图像显示,OCPA2孔隙率较高,显示出更加均匀的形态.抑菌研究表明,水凝胶与细菌共培养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活率为0.002 07%,大肠杆菌的存活率为0.001 24%,有望作为一种抑制伤口感染,防止伤口干结的创面修复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银纳米粒 醛氨型水凝胶 成胶时间 力学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包装系统的气体采样设备改进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国志 李元吉 +4 位作者 孙德强 黄凯楠 王常林 姜嘉伟 李文凤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改进气体采样设备以解决脆值过小的问题,对该设备进行包装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包装方案的可靠性。方法通过瞬态结构仿真分析得到易损件脆值,改进了易损件固定的结构以提升设备整体脆值,设计设备的缓冲包装并使用LS-DYNA进行包... 目的改进气体采样设备以解决脆值过小的问题,对该设备进行包装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包装方案的可靠性。方法通过瞬态结构仿真分析得到易损件脆值,改进了易损件固定的结构以提升设备整体脆值,设计设备的缓冲包装并使用LS-DYNA进行包装件的跌落仿真,通过实际跌落试验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及包装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设备改进前整体脆值为18.5g,添加缓冲结构后脆值为32.7g,依据设备改进后设计的缓冲包装方案,在高度为500mm的面、楞和角跌落实验中,易损件所受的最大响应加速度为面跌落的17.09g,最大应力为5.5MPa,小于脆值18.5g和耐压强度6.9MPa,仿真测试结果与试验的平均误差<10%。结论本文通过对易损件固定结构的改进,提高了设备整体的脆值,降低了包装设计的难度,对精密仪器的包装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采样设备 设备改进 有限元仿真 跌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在无铬鞣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冠杰 陈杰 马建中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7,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活性位点多、孔隙率高等特性。通常,经配体修饰、金属交换、缺陷构筑以及功能负载等改性方法制得的MOFs能够显著提升其理化性能或赋予其独特的功...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活性位点多、孔隙率高等特性。通常,经配体修饰、金属交换、缺陷构筑以及功能负载等改性方法制得的MOFs能够显著提升其理化性能或赋予其独特的功能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皮革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支柱行业之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将MOFs用于皮革无铬鞣制,以推动制革工业的绿色转型。文章首先对近年来MOFs的合成及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随后,结合当前制革工业无铬化和功能化的需求,探讨了MOFs作为功能性无铬鞣剂的应用前景,以期实现MOFs产业化应用和制革工业绿色化改造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皮革制造 纳米材料 功能性化学品 无铬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专业“五重一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卫涛 王月 +2 位作者 高会燕 张易 刘国栋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5,共9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推动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刻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启发性、互动性、实效性的...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推动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刻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启发性、互动性、实效性的原则,构建“重内容学理性、重方法多样性、重过程互动性、重评价科学性、重特色创新性,将数智化手段贯穿始终”的“五重一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深化学生对“五重一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认同,提升教师对数智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建立多元化与智能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媒体技术专业 “五重一化”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拱滚筋结构对三片罐罐身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巩桂芬 张鼎乾 +2 位作者 江轲 徐尚 杨楠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5-241,共7页
目的在不同微拱滚筋结构下对金属三片罐罐身进行抗压试验与模拟仿真,研究该结构下罐身的抗压能力。方法首先,通过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得到材料物理性能参数,并利用ANSYS Work-bench/LS-DYNA对1、1.5、2 mm等3种向外微拱滚筋结构的三片罐以... 目的在不同微拱滚筋结构下对金属三片罐罐身进行抗压试验与模拟仿真,研究该结构下罐身的抗压能力。方法首先,通过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得到材料物理性能参数,并利用ANSYS Work-bench/LS-DYNA对1、1.5、2 mm等3种向外微拱滚筋结构的三片罐以及直身滚筋罐进行径向压缩仿真模拟,得到4种罐型在相同变形条件下的最大接触力。其次,通过对现有直身滚筋罐和罐身向外微拱滚筋1.5 mm的三片罐进行相同变形条件下的径向压缩试验,记录其最大压缩力。最后,对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种幅度的微拱滚筋结构对罐身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微拱滚筋1.5 mm对罐身强度的影响最大,在保证罐身强度和内部容积的同时,可以采用0.23 mm厚度材料替代现有0.25 mm厚度材料。结论金属三片罐罐身在向外微拱滚筋1.5 mm后,可以有效提升罐身的抗压强度,在罐身材料减薄、减量后可以节约11.42%的材料使用量,在生产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三片罐 微拱滚筋结构 抗压强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化学机械浆筛分耦合长纤维级分磨浆的增强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楠 徐永建 +2 位作者 杜鹏 谢章红 房桂干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本研究通过筛分竹化学机械浆(简称化机浆)得到各级分原料,耦合长纤维级分进行PFI磨浆处理,并将磨后长纤维级分与未处理短纤维级分按原比例混和抄纸;通过形态、形貌和保水能力确定长纤维分级标准,研究了长纤维级分经PFI磨浆处理后的形态... 本研究通过筛分竹化学机械浆(简称化机浆)得到各级分原料,耦合长纤维级分进行PFI磨浆处理,并将磨后长纤维级分与未处理短纤维级分按原比例混和抄纸;通过形态、形貌和保水能力确定长纤维分级标准,研究了长纤维级分经PFI磨浆处理后的形态、形貌和滤水性能变化,并分析了竹化机浆筛分耦合长纤维级分磨浆处理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化机浆中R50和P200/R400级分含量分别为46.4%和27.3%;微观结构表征显示R50和P50/R100级分纤维形态完整,表面较为光滑。筛分耦合长纤维磨浆后,随着PFI磨浆转数增加,R50和R100浆料游离度下降,保水值上升,纤维平均长度减小,平均宽度增加;磨浆转数增至7500 r时,细小纤维含量分别增至22.3%和26.6%。随磨浆转数的增加,R50和R100纸张松厚度下降,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均增加;R50-P50/R400和R100-P100/R400纸张松厚度下降,抗张指数升高,撕裂指数先增加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化机浆 筛分分级 PFI磨浆 耦合增强 纸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制革过程中牛皮微观结构变化及蓝湿革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可心 胡礼智 +2 位作者 牛泽 温会涛 田振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采用海水代替工业水设计蓝湿革加工工艺,获得海水加工牛皮(HS)蓝湿革。以工业水加工的牛皮(GS)为对照组,考察各工序中HS的微观结构以及蓝湿革的热稳定性、感官性能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海水对浸灰工序的影响最大,HS灰皮中胶原纤维松散... 采用海水代替工业水设计蓝湿革加工工艺,获得海水加工牛皮(HS)蓝湿革。以工业水加工的牛皮(GS)为对照组,考察各工序中HS的微观结构以及蓝湿革的热稳定性、感官性能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海水对浸灰工序的影响最大,HS灰皮中胶原纤维松散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海水中氯化钠的存在抑制了裸皮的碱膨胀;HS蓝湿革中铬含量低于GS;HS蓝湿革的热稳定性、柔软度、透水汽性低于GS蓝湿革;但均能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同时,HS的纤维编织更为紧密,使得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和崩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均优于GS,且视密度和感官性能评价略高,体现出海水制革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 海水 牛皮 微观结构 蓝湿革 热稳定性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DOT∶PSS层的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陶梦欣 刘国栋 +2 位作者 王嘉宁 孟卿君 李志健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72-1778,1814,共8页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制备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将其作为电致变色层和电极层的共用功能层制备了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ECDs)。通过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镜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表征,考察了旋...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制备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将其作为电致变色层和电极层的共用功能层制备了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ECDs)。通过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镜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表征,考察了旋涂转速对PEDOT∶PSS电极表面形貌和均匀性的影响。采用万用表、分光色差仪,探究了不同金属(Zn、Al、Cu)阳极对自供能ECDs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了PEDOT∶PSS电极和自供能ECDs的电化学性能。将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与电化学综合测试仪联用,测试了自供能ECDs的光学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旋涂转速1500 r/min制备的PEDOT∶PSS电极具有平整和均匀的形貌。Zn作为金属阳极的自供能ECDs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色差为13.36,着褪色时间分别为3.0和4.2 s,着色效率为58.38 cm^(2)/C;在0.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4.89 mA·h/m^(2)的面积比容量,等效串联电阻为181.6Ω。Zn作为金属阳极的自供能ECDs经4000 s后的透射率对比度仍达到透过率初始对比度80%左右,处于90°弯曲状态下器件具有平整状态93.5%的比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双功能层 Zn阳极 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基液态金属@COFs的制备及其聚酰亚胺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19
作者 刘超 唐雨凡 +3 位作者 薛新 靳子 杨仓 鲍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232,共9页
采用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s)对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的镓基液态金属(GLM)进行包覆,制备了固-液复合润滑微胶囊(GLM@COFs),将GLM@COFs加入到聚酰亚胺(PI)中制备了GLM@COFs/PI复合涂层。通过TEM、XRD和EDS对GLM@COFs的结构组成进... 采用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s)对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改性的镓基液态金属(GLM)进行包覆,制备了固-液复合润滑微胶囊(GLM@COFs),将GLM@COFs加入到聚酰亚胺(PI)中制备了GLM@COFs/PI复合涂层。通过TEM、XRD和EDS对GLM@COFs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GLM@COFs添加量〔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酐(BTDA)和GLM@COFs总质量计,下同〕对GLM@COFs/PI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PS探究了磨损面对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GLM@COFs呈平均粒径约为2μm的球形;当GLM@COFs添加量为0.9%时,GLM@COFs/PI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优,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分别为0.22和6.3×10^(–6) mm^(3)/(N·m),与未添加GLM@COFs的PI涂层相比,分别降低了35.3%和61.1%。COFs包覆GLM不仅可有效改善GLM与PI基体的相容性,还可有效发挥COFs与GLM协同减摩和耐磨的作用,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固-液复合自润滑转移膜,避免了基体和金属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有效降低了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及体积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基液态金属 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 聚酰亚胺涂层 摩擦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含铬废水插层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其鞣制性能
20
作者 周永香 赵嘉敏 +3 位作者 马建中 陈江江 温会涛 张芯妍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共10页
鞣制是将生皮转化为革制品的关键工序,铬鞣是生产轻革的主要鞣制方法.然而,在鞣制过程中,60%~70%的铬被吸收,其余的铬残留在废水中,含铬废水的排放容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研究尝试了一种更绿色、可持续的鞣制方法,以铬鞣废液... 鞣制是将生皮转化为革制品的关键工序,铬鞣是生产轻革的主要鞣制方法.然而,在鞣制过程中,60%~70%的铬被吸收,其余的铬残留在废水中,含铬废水的排放容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研究尝试了一种更绿色、可持续的鞣制方法,以铬鞣废液为原料,采用共沉淀形式制备柠檬酸钠插层镁铬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SC-MgCr-LDHs)纳米鞣剂.将该鞣剂用于山羊皮鞣制,结果表明:SC-MgCr-LDHs进入胶原纤维之间,与氨基和羧基结合,提高了胶原纤维的耐湿热稳定性.7%SC-MgCr-LDHs鞣革的综合性能与常规铬鞣(6%)相当.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7%SC-MgCr-LDHs鞣制后废水的化学耗氧量(COD_(Cr))和生物需氧量(BOD 5)明显低于单独用6%铬鞣制后的废水,降低了废水对环境的影响.SC-MgCr-LDHs的成功制备和应用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鞣废水 层状双氢氧化物 有机插层 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