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卓 董文宾 +3 位作者 李娜 杨津 王金字 南雪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8-411,共4页
氯霉素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的传染性疾病控制,但它在食品中的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本文综述了目前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微生物学法、免疫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方法、生物芯片及其他... 氯霉素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的传染性疾病控制,但它在食品中的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本文综述了目前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微生物学法、免疫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方法、生物芯片及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检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在水质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董文宾 胡献丽 +1 位作者 郑丹 杨兆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共3页
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在水质分析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有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细菌总数、硫化物、有机农药、酚的测定等。同时探讨了生物传感器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水质 生化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及发酵废液预处理秸秆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英辉 王联结 李远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19,共3页
利用酒精厂的乙醇发酵废液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处理液仍在本厂回收后再利用,这样有助于降低预处理成本,促进纤维素乙醇的发展。经实验,处理小麦秸秆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杂醇油体积比为1∶1,处理温度110℃,处理时间为200min,处理后的秸... 利用酒精厂的乙醇发酵废液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处理液仍在本厂回收后再利用,这样有助于降低预处理成本,促进纤维素乙醇的发展。经实验,处理小麦秸秆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杂醇油体积比为1∶1,处理温度110℃,处理时间为200min,处理后的秸秆酶解率达到83.3%,比直接酶解高出近50%,但由于纤维糖化液中抑制发酵成分的存在,使得发酵的酒精度只有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废液 小麦秸秆 预处理 条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壳低聚糖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燕 许牡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1-273,共3页
实验结果表明,用展开剂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氨水=5:5:4:0.45,显色剂为苯胺-二苯胺-磷酸,点样量为2μg/μL,可将壳低聚糖单糖至六糖各组分分开,斑点清晰,圆形,无拖尾,分离效果好。以薄层-比色法检测壳低聚糖的含量,具有样品回收率高,... 实验结果表明,用展开剂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氨水=5:5:4:0.45,显色剂为苯胺-二苯胺-磷酸,点样量为2μg/μL,可将壳低聚糖单糖至六糖各组分分开,斑点清晰,圆形,无拖尾,分离效果好。以薄层-比色法检测壳低聚糖的含量,具有样品回收率高,相对误差较小,方法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适合于壳低聚糖常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低聚糖 T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草粉用于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的研究
5
作者 张强 陈合 张红艳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0-52,共3页
利用山草粉进行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研究了山草粉的预处理方法及501罐发酵条件。预处理方法:采用6.5~7.0bar压力爆破处理,再用0.7%~1.0%的氨水浸泡过夜后清水洗涤。发酵条件:培养48h的种子,接种10%,29℃培养6d;发酵前80h... 利用山草粉进行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研究了山草粉的预处理方法及501罐发酵条件。预处理方法:采用6.5~7.0bar压力爆破处理,再用0.7%~1.0%的氨水浸泡过夜后清水洗涤。发酵条件:培养48h的种子,接种10%,29℃培养6d;发酵前80h控制pH6.0,发酵后期控制pH4.5;发酵0~12h,通气量为0.8m。/h,12~80h,通气量为2.4m^3/h,80-144h,通气量为1.6~1.8m^3/h;在此控制条件下,山草粉用于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的最高酶活可达23.3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草粉 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S优化紫外诱变菌发酵产酶培养基及酶性质探讨
6
作者 米芳 马英辉 高锦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0-223,共4页
利用SAS中的Plackett-Burman二水平设计法成功地选取了对宇佐美曲霉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纤维素酶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初始pH、尿素浓度、含水量和C源比例),并依据Box-Benhnken设计原则进行响应面回归模型分析(RSA),得出最佳的水平为:培养... 利用SAS中的Plackett-Burman二水平设计法成功地选取了对宇佐美曲霉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纤维素酶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初始pH、尿素浓度、含水量和C源比例),并依据Box-Benhnken设计原则进行响应面回归模型分析(RSA),得出最佳的水平为:培养基初始pH为6.2、尿素浓度为1.54%、含水量为1.25∶1、秸秆与麸皮的比例为4.6∶5.4,在此条件下CMC酶和FPU酶的酶活分别达到1224.7u/g和254.5u/g;对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CMC酶和FPU酶的最适作用pH分别为4.5和6.0,最适温度为65℃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S PLACKETT-BURMAN 纤维素酶 培养基优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