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秦岭矿区农田土壤和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牛浩泽 张超 +4 位作者 贺峰 王姊煜 袁梦瑶 赖潘民旺 郭军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89,共15页
为探究陕西秦岭不同矿区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自秦岭陕西段至东部选择10个矿区,采集并测定了214个表层土壤(0~20 cm)、160份玉米和160份小白菜样品中As、Cd、Cr、Cu、Pb和Zn的含量。采用单因子、综合污染、地累积指... 为探究陕西秦岭不同矿区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自秦岭陕西段至东部选择10个矿区,采集并测定了214个表层土壤(0~20 cm)、160份玉米和160份小白菜样品中As、Cd、Cr、Cu、Pb和Zn的含量。采用单因子、综合污染、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该农田土壤矿区重金属污染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初步探究了该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选用美国环保署(USEPA)开发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矿区农田土壤及作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秦岭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d、Cr、Cu、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1.03、1.49、1.82、5.52倍和1.27倍,两种作物中Cr、As、Cd和Pb的含量均有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022)阈值的情况,土壤中Cd达到偏重污染及以上污染等级的点位占比为13.60%,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平均值为162.31,达到高风险及以上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的点位占比为35.38%;相关性分析表明,这些重金属可能有着共同的污染源,主成分分析表明矿产开采活动为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均存在非致癌和致癌风险,作物对人群可能产生致癌危害,其中作物中的Cr、As、Pb和Cd是主要的风险元素。研究表明,因受矿区开采活动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为严重,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超出标准,研究地块存在显著的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重金属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矿区 重金属 农田土壤 作物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纳米氧化锌暴露下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弹性评价
2
作者 朱超 丁泽 +4 位作者 陶坤 蒙芷芊 和苗 赵诣 南康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7,共10页
纳米氧化锌(ZnO)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产品中,导致其在环境中的暴露水平和累积量显著提升,亟需系统评估其生态风险.本研究通过ZnO工程纳米颗粒(ZnO-ENs)的急性(200 mg/L,7天)和不同水平下(0、10、100、500 mg/... 纳米氧化锌(ZnO)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产品中,导致其在环境中的暴露水平和累积量显著提升,亟需系统评估其生态风险.本研究通过ZnO工程纳米颗粒(ZnO-ENs)的急性(200 mg/L,7天)和不同水平下(0、10、100、500 mg/kg)慢性(30天、90天、120天)暴露实验,评估ZnO-ENs对土壤微生物的中长期影响及生态弹性.研究发现,在急性暴露下,混合培养物的总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纯培养物(p<0.05),这表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是其生态弹性的基础.碳代谢指纹图谱分析显示,ZnO-ENs的影响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 mg/kg暴露对微生物代谢活性影响不显著.100 mg/kg暴露在短期内显著抑制代谢活性,但在长期暴露下表现出一定恢复性,体现了部分生态弹性.高浓度暴露(500 mg/kg)则导致更显著和持续的影响.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ZnO-ENs短期暴露刺激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增加,而长期暴露则抑制其生长,并导致新分类单元出现,包括Ignavibacteriae门、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和绿菌门(Chlorobi).总体而言,低浓度ZnO-ENs暴露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在中长期暴露下表现出较好的生态弹性.中等浓度暴露下观察到部分功能的恢复,但高浓度长期暴露则对微生物代谢功能和群落结构产生持续的显著影响,未表现出生态弹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工程纳米颗粒 土壤微生物 碳代谢指纹图谱 生态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体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光化学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妍 王子宇 +4 位作者 葛林科 李璇艳 张蓬 贺广凯 马宏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50,共17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L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表现为“假持久性”,并且能够导致环境菌群抗药性产生.本文总结大量文献,分析了我国环境水体中MLs的存在状况与浓度水平,并对该类抗生素浓度水平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了...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L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表现为“假持久性”,并且能够导致环境菌群抗药性产生.本文总结大量文献,分析了我国环境水体中MLs的存在状况与浓度水平,并对该类抗生素浓度水平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了讨论,同时总结了水环境中MLs光化学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光解动力学以及水环境因子对光解的影响,阐述了光降解路径与机理,最后对该类抗生素的环境存在特征及光化学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存在状况 分布特征 光降解 光化学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分析技术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车晓佳 葛林科 +4 位作者 杨妍 郑金帅 张蓬 贺广凯 马宏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4,共17页
新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环境是PFAS重要的汇,相关学者已对其污染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在PFAS分析技术、分布特征及其在... 新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环境是PFAS重要的汇,相关学者已对其污染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在PFAS分析技术、分布特征及其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机理方面有了一些突破。鉴于此,总结了水环境中PFAS的前处理和检测技术,讨论了其在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着重评述了PFAS在固相基质中的吸附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PFAS类新污染物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前处理 分析方法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有机磷酸酯的赋存状况及环境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邢戎光 张蓬 +3 位作者 纪浩 石仞 葛林科 马宏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作为阻燃剂和增塑剂添加在塑料、织物和建筑材料中,其产量逐年递增. OPEs曾经被认为是溴代阻燃剂(BFRs)的有效替代品;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其在大气中的含量比BFRs高1—3个数量级,且某些OPEs化...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作为阻燃剂和增塑剂添加在塑料、织物和建筑材料中,其产量逐年递增. OPEs曾经被认为是溴代阻燃剂(BFRs)的有效替代品;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其在大气中的含量比BFRs高1—3个数量级,且某些OPEs化合物半衰期长,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和长距离迁移潜力,因此,OPEs日益成为一类备受关注的全球性新型有机污染物,“更安全”的替代品的认知被质疑.本文总结了大气中OPEs的赋存状况、气-粒分配、长距离传输和光氧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比较世界各地区大气OPEs的含量和组成特征发现,工业排放源、长距离传输和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中OPEs空间分布趋势的重要因素.尽管颗粒态对长距离传输、归趋和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气-粒分配模型研究和实际监测较为缺乏,模型结果和监测计算结果之间差异较大,推测模型的准确性可能受理化性质、气象条件以及采样技术的影响. OPEs在大气中光氧化降解的研究方兴未艾,仍需继续深入发掘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推测降解路径和产物.因此,将来亟待发展适合OPEs的预测模型,开发新型的采样技术,揭示其光氧化降解路径和产物,以期更好地理解OPEs在大气中的环境赋存和行为规律,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大气 赋存状况 气-粒分配模型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固废基地质聚合物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飞跃 张立欣 于国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58,265,共6页
工业固废基地质聚合物是一种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新型绿色凝胶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特点,是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重点概述了不同工业固废制备... 工业固废基地质聚合物是一种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新型绿色凝胶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特点,是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重点概述了不同工业固废制备地质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其在碳捕集、废水治理、固化重金属以及其他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固废基地质聚合物的研究和促进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工业固废 环境领域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农田土壤新烟碱类农药残留和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花莉 党方琳 赵丹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4-1532,共9页
为评估新烟碱类农药潜在的环境风险,研究了陕西省不同地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啶虫脒的污染残留情况,探究了不同新烟碱类农药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农田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范围为吡虫啉ND~113.71μg·kg... 为评估新烟碱类农药潜在的环境风险,研究了陕西省不同地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啶虫脒的污染残留情况,探究了不同新烟碱类农药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农田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范围为吡虫啉ND~113.71μg·kg^(-1)、啶虫脒ND~19.48μg·kg^(-1)、噻虫胺ND~184.32μg·kg^(-1)和噻虫嗪ND~145.02μg·kg^(-1),其中噻虫胺和噻虫嗪残留量较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新烟碱类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大小为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且其生物有效性随着土壤pH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陕西省农田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需引起重视,同时Tenax单点萃取技术可以作为简单快速评价新烟碱类农药生物有效性的替代方法,进一步为农业土壤新烟碱类农药污染问题以及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和食用风险提供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生物有效性 新烟碱类农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氯代多环芳烃的光化学生成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蔡北川 胡学锋 +1 位作者 李昱洁 白亚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59-3469,共11页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一种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一些Cl-PAHs显示出与二噁英相似的毒性特性,甚至更高的毒性当量(TEQs)...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一种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一些Cl-PAHs显示出与二噁英相似的毒性特性,甚至更高的毒性当量(TEQs).了解Cl-PAHs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对于控制其排放和降低人类暴露于这些有机污染物的风险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Cl-PAHs的来源、形成机制和环境特征仍缺乏全面的了解.该综述旨在总结Cl-PAH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与来源、毒性、光化学形成机理以及PAHs光致氯代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PAHs光致氯代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氯代多环芳烃 光致氯代 氯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流强化生物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东琦 秦璐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污水处理厂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常因进水碳源不足导致除磷性能不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近年来,利用污泥厌氧水解发酵产生额外“内碳源”的侧流EBPR(S2EBPR)工艺因其在低碳源进水条件下仍可取得高效稳定的除磷性能而受... 污水处理厂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常因进水碳源不足导致除磷性能不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近年来,利用污泥厌氧水解发酵产生额外“内碳源”的侧流EBPR(S2EBPR)工艺因其在低碳源进水条件下仍可取得高效稳定的除磷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归纳总结了S2EBPR工艺的主要构型及其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梳理了工艺生化反应过程及功能微生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工艺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针对该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污水绿色低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低碳源进水 侧流工艺 污泥水解发酵 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位泥炭地铁、铝矿物复合体及有机碳形态分布特征
10
作者 付玮 陈槐 +4 位作者 王尹佳 刘建亮 白银萍 黄鑫 杨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00-2208,共9页
铁铝矿物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积累。为评估不同水位泥炭地中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复合体对有机碳积累和稳定性的影响,以红原县三处不同水位泥炭地(泥炭沼泽:S1(-1.9cm)、沼泽草甸:S2(-10cm)、高寒草甸:S3(-19cm))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 铁铝矿物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积累。为评估不同水位泥炭地中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复合体对有机碳积累和稳定性的影响,以红原县三处不同水位泥炭地(泥炭沼泽:S1(-1.9cm)、沼泽草甸:S2(-10cm)、高寒草甸:S3(-19cm))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提取法测定泥炭地中晶质金属氧化物(DH)、短程有序矿物(HH)、有机金属络合物(PP)的碳和铁铝含量。结果表明,提取剂提取的碳含量及其占有机碳的百分比在各泥炭地中均表现为PP>DH>HH。总铁铝结合碳、PP提取的碳含量在S3中最高,S1最低,这种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层土中。提取的金属(Al+Fe)含量在各泥炭地中均表现为:PP>DH>HH,且C/M均大于1,说明铁铝矿物以共沉淀和络合作用与有机碳结合形成有机金属络合物主导着泥炭地中有机碳的积累,并且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和亚表层,而晶体铁铝和短程有序铁铝矿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积累效应较弱,并且这种差异在S3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更加显著。相关分析表明,S1中有机碳的积累受晶质铁铝矿物与有机碳相互作用和有机金属络合物驱动;S2中有机碳的积累仅受到有机金属络合物的驱动;铁铝矿物对S3中有机碳的积累没有决定性作用。可见,泥炭地不同水位对矿物与有机碳结合方式及有机碳分布有显著影响,且有机金属络合物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驱动泥炭地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鉴于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论对矿物与有机物相互作用如何响应水位变化,预测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储存动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水位 有机碳稳定性 选择性溶解 铁铝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协同共沉淀法制备Sm掺杂Cu-Ce高抗硫性CO氧化催化剂
11
作者 章亮 李亚娇 +4 位作者 王娜 谢会东 杨凯悦 杨厂 葛成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092,共12页
Cu-Ce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CO氧化活性被广泛研究,但在水蒸气、硫共存气氛下极易失活。本工作采用Sm掺杂和三种方法(燃烧法、共沉淀法、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制备具有高抗硫性Ce-Cu-Sm CO氧化催化剂,借助XRD、 TEM、N_(2)吸附-脱附、 XPS... Cu-Ce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CO氧化活性被广泛研究,但在水蒸气、硫共存气氛下极易失活。本工作采用Sm掺杂和三种方法(燃烧法、共沉淀法、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制备具有高抗硫性Ce-Cu-Sm CO氧化催化剂,借助XRD、 TEM、N_(2)吸附-脱附、 XPS、 H_(2)-TPR、CO-TPD等方法探究Sm掺杂和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在1%CO、10%H2O和0.01%SO_(2)共存下,20Ce-5Cu-4Sm-CG(酸溶液协同共沉淀)催化剂在220℃,空速60000 mL/(g·h)下,可以保持220 min的100%CO氧化效率,280 min下降至70%,比共沉淀法制备的20Ce-5Cu-4Sm-C和20Ce-5Cu-C分别提升了1.3倍、2.5倍。表征分析表明,Sm掺杂一定程度上增大了Ce O_(2)晶粒的尺寸,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其增大了催化剂表面Ce^(3+)、Cu^(+)、氧原子的浓度、Oα比例和CeO_(2)晶格中氧空位的数量,整体上提升了催化剂含硫气氛下氧化CO的能力。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不仅提高了上述五类有益于氧化CO的指标,而且酸溶液与Sm离子在燃烧中形成配位络合物,进入CeO_(2)晶格中形成固溶体,使催化剂粒度更加均匀,比表面积更大,消除了Sm掺杂给表面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能力。综上,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制备的20Ce-5Cu-4Sm具有良好的抗硫性能,提高了非贵金属氧化物CO氧化催化剂在含硫气氛中的工程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Cu Sm掺杂 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 含硫气氛 CO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凹凸棒石对土壤中镉化学形态及环境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玲 仝云龙 +4 位作者 余方可 杨万辉 王艺蓉 王丽 任珺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凹凸棒石进行碱改性后性能的提高,为其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基础。本文采用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钠对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改性前后凹凸棒石理化特性的变化,并在... 凹凸棒石进行碱改性后性能的提高,为其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基础。本文采用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钠对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改性前后凹凸棒石理化特性的变化,并在人工配制的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上进行钝化实验,研究氢氧化钠改性凹凸棒石对污染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变化以及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氢氧化钠与凹凸棒石质量比为1∶2的改性材料,土壤pH值显著升高0.85个单位。酸溶态Cd含量显著降低46.25%,残渣态Cd含量显著增加1.99倍;土壤中Cd的风险评价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分别由36.70%和207.90降至20.08%和86.40,有效降低了土壤中Cd的迁移能力和环境风险。SEM、XRD和FTIR分析表明,凹凸棒石经过改性后表面粗糙程度增加,Si—O—Si键等化学键打开,用于吸附重金属的活性位点增加。碱改性凹凸棒石主要通过吸附作用,硅羟基和氢氧根与Cd^(2+)反应生成沉淀来固定土壤Cd,从而达到钝化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因此碱改性凹凸棒石可对土壤中Cd进行有效钝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较显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碱改性 化学形态 环境风险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间作大豆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牛燕蕙 胡颖梅 +6 位作者 高明博 杜兴华 段菲 李浩 Thiri HAN 海江波 白银萍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40,F0002,共13页
【目的】研究间作大豆模式下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变化,为今后优化烤烟间作模式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烤烟单作(CK)、烤烟间作大豆1(ID1)和烤烟间作大豆2(ID2)的烟草根际土壤为试料,分析烟草... 【目的】研究间作大豆模式下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变化,为今后优化烤烟间作模式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烤烟单作(CK)、烤烟间作大豆1(ID1)和烤烟间作大豆2(ID2)的烟草根际土壤为试料,分析烟草根际土壤的常规理化性质及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结果】间作大豆显著提高烤烟根际土壤中有机质(OM)、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的含量。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ID1和ID2处理中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的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和Shannon even均匀多样性指数均高于CK,特别是Ace指数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CK(P<0.05)。物种Venn图分析表明,ID1和ID2处理与CK处理相比烤烟根际土壤细菌总ASVs分别提高13.26%、2.81%,特有细菌ASVs分别提高7.85%、25.30%;根际土壤真菌总ASVs分别提高29.63%、25.04%,特有真菌ASVs分别提高59.22%、49.02%。ID1、ID2处理烤烟根际土壤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等优势菌的比例高于对照(CK),且间作大豆处理的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出现梳霉门(Kickxellomycota)这一特有门类。PICRUSt 2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与烤烟单作相比,间作大豆增强烤烟根际细菌中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相关途径的功能。由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间作大豆降低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的数量。【结论】间作大豆显著增加烤烟根际土壤OM、AN、AP、AK的含量,显著提高根际微生物的Ace和Chao指数,改善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大豆 间作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泥炭地水位下降增加了半导体矿物介导微生物对酚类物质的降解
14
作者 黄鑫 陈槐 +6 位作者 白银萍 王骏 曹芹 付玮 汪福松 韩润 杨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89-4502,共14页
若尔盖泥炭地近年来水位下降、退化加剧,致使碳排放增加,而酚类物质可通过抑制土壤呼吸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碳循环过程。为探究若尔盖泥炭地中酚类物质与半导体矿物的相互作用,利用光催化降解系统,对若尔盖高原3个水位分别为-2,、-... 若尔盖泥炭地近年来水位下降、退化加剧,致使碳排放增加,而酚类物质可通过抑制土壤呼吸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碳循环过程。为探究若尔盖泥炭地中酚类物质与半导体矿物的相互作用,利用光催化降解系统,对若尔盖高原3个水位分别为-2,、-8、-13.8 cm的泥炭地进行五点法土壤样品采集,设置不同浓度的催化剂与酚类物质组合,通过分析酚类物质的降解产物和动力学特征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机制。结果显示:(1)泥炭地中土壤矿物主要由赤铁矿、板钛矿、方锰矿、红锌矿组成。随着水位下降,泥炭地土壤矿物含量增加,方锰矿含量从2.15%增加到了4.92%,增幅达2.3倍,方锰矿表现出对泥炭地典型酚类物质没食子酸的高光催化降解效率,降解率达到99.4%,且与对照相比,增幅达10.14倍。在方锰矿光催化介导腐败希瓦氏菌条件下,没食子酸的降解率达99.7%,增幅达26.5%。(2)以方锰矿为催化剂对没食子酸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发现,其降解产物主要有没食子醌、邻苯二甲酸、苯酐、丙酸、乙酸。(3)通过进一步对酚类物质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分析,发现泥炭地水位下降后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形成的光电子在降解典型酚类物质没食子酸中占主导地位。光电子则通过与溶解氧反应生成超氧根离子,最后打破酚类物质的C-O、C-C等化学键,加速酚类物质的降解形成没食子醌等物质。可见,泥炭地水位下降可增强半导体矿物光催化介导微生物降解酚类物质形成没食子醌等腐殖酸前体物质,促进碳的积累。这一结论对泥炭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认识及泥炭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半导体矿物 酚类物质 光催化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和PBAT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辛熙炜 陈晨 +2 位作者 吴婉晴 陈倩 李成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2,共11页
为了研究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填埋后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上海青盆栽实验,向其中分别添加PLA与PBAT两种可生物降解微塑料,通过观察两种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表面形态变化、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上海青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PLA、... 为了研究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填埋后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上海青盆栽实验,向其中分别添加PLA与PBAT两种可生物降解微塑料,通过观察两种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表面形态变化、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上海青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PLA、PBAT微塑料的土壤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30d内两种微塑料都发生了降解,PLA微塑料表面出现程度不同的裂纹和凸起,PBAT微塑料则存在不规则的孔洞。PLA的添加提高土壤中总氮(TN)含量的同时会减少总磷(TP)含量,而PBAT对土壤中TN、TP均有促进作用,并且两种微塑料都会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大团聚体。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添加PLA微塑料后各指标间TP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呈现正相关,而TN与MDA含量和根系活力呈现负相关;添加PBAT微塑料后各指标间TP对MDA含量、根长和茎长呈现负相关,而MDA含量与根系活力、根长和茎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当添加量过多时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更显著,但当超过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可能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可能会产生更复杂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材料 微塑料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生理生化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对造纸废水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先宝 杜欣 +3 位作者 甘晓娟 宋白莎 刘茜羽 张安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赤泥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具有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和促进厌氧产甲烷的潜力.本实验通过向半连续反应器中投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赤泥,探究其对造纸废水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赤泥投加量为5 g·L^(-1)、10 g·L^(-1)、20 g·L... 赤泥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具有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和促进厌氧产甲烷的潜力.本实验通过向半连续反应器中投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赤泥,探究其对造纸废水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赤泥投加量为5 g·L^(-1)、10 g·L^(-1)、20 g·L^(-1)和40 g·L^(-1)时,造纸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2%、11.4%、16.1%和12.5%,产甲烷量分别提高了19.6%、31.8%、32.8%和29.8%;赤泥的添加促进了丙酸和丁酸的分解,减少了体系中酸的积累;投加赤泥增强了颗粒污泥代谢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辅酶F420含量提高41.8%;添加赤泥的反应器中EPS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浓度大于对照组,且具有更强的电子接受能力和更低的传输阻力,有效提高了厌氧消化系统电子传递速率,从而提高造纸废水厌氧消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赤泥 造纸废水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i-Al高级氧化催化剂非均相Fenton处理造纸废水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育星 罗清 +5 位作者 张安龙 段超 宗晓宁 井天昊 刘雨恺 王旭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45,共8页
造纸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COD_(Cr)排放量较大.目前,常规均相Fenton工艺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工艺存在硫酸亚铁用量较高和污泥产量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常规Fenton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取的Fe-Si-Al高级氧化催化剂应... 造纸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COD_(Cr)排放量较大.目前,常规均相Fenton工艺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工艺存在硫酸亚铁用量较高和污泥产量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常规Fenton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取的Fe-Si-Al高级氧化催化剂应用于非均相Fenton处理造纸废水,以COD_(Cr)的去除率和污泥产量作为评价指标,并利用SEM、XRD、FT-IR等现代仪器手段,研究其应用工艺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初始pH值为3、催化剂投加量10 g/L、m(COD_(Cr))∶m(H_(2)O_(2))=1∶1、反应时间90 min时,COD_(Cr)的去除率可达73.6%,污泥产量较常规Fenton降低了91.8%.催化剂中的铁铝尖晶石(FeAl_(2)O_(4))和铁橄榄石(Fe_(2)SiO_(4))为体系提供Fe^(2+).催化剂经过10次循环利用,COD_(Cr)去除率仍保持在70%左右,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非均相Fenton降解有机物的种类较均相Fenton更多,可破坏苯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污泥 造纸废水 非均相FENTON Fe-Si-Al高级氧化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磷石膏复合改良剂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土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串串 王嘉怡 +3 位作者 王竞铮 雷雨竹 王羽琴 花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72,共9页
为探究有机酸与磷石膏复合改良剂对盐碱土的降盐效果和磷素养分的平衡效应,以磷石膏为实验磷源(PG),磷酸二氢钾为对照磷源(MKP),选取腐植酸和柠檬酸为磷素缓释剂探究磷素缓释效应,按照外源磷素添加水平设计达到土壤养分一级标准确定改... 为探究有机酸与磷石膏复合改良剂对盐碱土的降盐效果和磷素养分的平衡效应,以磷石膏为实验磷源(PG),磷酸二氢钾为对照磷源(MKP),选取腐植酸和柠檬酸为磷素缓释剂探究磷素缓释效应,按照外源磷素添加水平设计达到土壤养分一级标准确定改良剂的添加量,借助土柱模拟开展盐分淋溶实验.结论表明:改良剂添加均可实现土壤磷素的缓释效应,增加土壤速效磷养分.PG-A3处理改良后土壤速效磷含量达41.12 mg·kg^(-1),达到土壤一级养分标准,土壤从钠质土转变为钙质土.PG-A组SAR值均小于4,改良后的土壤无碱化威胁.MKP-A、MKP-B组SAR值在4~10之间,土壤碱化对植物生长可能存在一定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改良 土柱淋溶 土壤磷素养分 磷石膏 腐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及作物需水的粮烟种植制度优化分析
19
作者 汪福松 高明博 +6 位作者 王林虹 付玮 杨照 胡舒婷 郭军康 海江波 白银萍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目的]分析陕西省不同粮烟种植模式下的作物需水量及水分亏缺指数,筛选出高水分利用、免/低灌溉需水的粮烟种植模式。[方法]基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法,... [目的]分析陕西省不同粮烟种植模式下的作物需水量及水分亏缺指数,筛选出高水分利用、免/低灌溉需水的粮烟种植模式。[方法]基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法,并运用水分亏缺指数模型(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结合2014—2023年的气象、土壤数据和区域作物种植生育资料,分析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烤烟、夏播大豆、甘薯和夏玉米单作及与烤烟间套作的作物系数、需水特性、水分亏缺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生长初期作物系数(K_(cini))表现为陕南>关中>陕北,生长中期作物系数(K_(cmid))和生长末期作物系数(K_(cend))则相反。烤烟需水量最高,夏玉米最低;烤烟单作较烤烟间套作夏播大豆、夏玉米需水量增加,陕北分别增加10.63%、23.85%,关中分别增加9.38%、22.18%,陕南分别增加9.24%、19.85%。间套作模式可降低夏玉米和夏播大豆的水分亏缺(陕北夏玉米CWDI降低9.89%),但增加甘薯的亏缺(陕北甘薯CWDI增加4.28%)。[结论]陕西省粮烟复合种植制度的优化能够改善降水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陕南适宜烟—薯间套作,陕北和关中地区均建议优先采用烤烟与夏玉米间套作,其次为烤烟与夏播大豆间套作。烤烟与夏玉米间套作较烤烟单作可减少约20%需水量,减少灌溉需求,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为农业节水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粮烟 需水量 水分亏缺指数 种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MOF/还原石墨烯复合泡沫镍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20
作者 高樱 谢芳舒 +1 位作者 林歆昊 朱维晃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为改善传统电芬顿氧化技术对污染物降解效率有限和添加的可溶性二价铁(Fe^(2+))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通过水热-煅烧法构建出还原石墨烯/铁基MOF修饰的泡沫镍(rGO/MIL-88A/NF)电芬顿阴极。通过仪器分析与电化学测试确定了rGO/MIL-88A/NF... 为改善传统电芬顿氧化技术对污染物降解效率有限和添加的可溶性二价铁(Fe^(2+))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通过水热-煅烧法构建出还原石墨烯/铁基MOF修饰的泡沫镍(rGO/MIL-88A/NF)电芬顿阴极。通过仪器分析与电化学测试确定了rGO/MIL-88A/NF的物化性能与电化学活性。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rGO/MIL-88A/NF阴极对RhB的降解性能,以及不同电位与pH条件对体系降解RhB的影响。结合淬灭实验与XPS分析,探究rGO/MIL-88A/NF降解污染物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rGO/MIL-88A/NF无需外界投加H_(2)O_(2)与Fe^(2+),为高效降解污染物的新型电芬顿阴极开发提供研究基础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MOF 还原石墨烯 阴极 电芬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