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7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丹凤古城楚墓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
1
作者 王卓 王娇娇 +3 位作者 纪娟 邵安定 祝浩博 党小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220,共11页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古城楚墓的发掘,填补了战国时期陕南地区楚文化考古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为揭示丹凤古城楚墓青铜器所蕴含的科技文化信息,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典型青...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古城楚墓的发掘,填补了战国时期陕南地区楚文化考古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为揭示丹凤古城楚墓青铜器所蕴含的科技文化信息,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典型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合金成分及铜料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9件青铜器中有22件是铅锡青铜,其余均为锡青铜;铅锡青铜器中,部分戈的铅含量较高。所有青铜器均为铸造成型。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与比较,丹凤古城楚墓部分青铜器铜料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而其余青铜器铜料来源有待考证,说明该批青铜器铜料来源具有多元属性。此研究为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也为全面认识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冶铸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凤古城楚墓 楚国青铜器 金相组织 合金成分 微量元素 铜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土遗址加固材料的对比研究——以陕西临潼地区某大型土遗址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杜之琳 朱建锋 +3 位作者 马涛 赵西晨 罗宏杰 刘森彪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2,共9页
大型土遗址的有效保护历来是行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位于半干旱地区的土遗址,由于受到风、雨、冻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面临着干、湿环境下所共有的保护难题。为找到适合的加固保护材料,选取目前常用的四种材料进行对比,分别是无机材... 大型土遗址的有效保护历来是行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位于半干旱地区的土遗址,由于受到风、雨、冻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面临着干、湿环境下所共有的保护难题。为找到适合的加固保护材料,选取目前常用的四种材料进行对比,分别是无机材料高模数硅酸钾(PS)、有机材料改性聚乙烯醇(SH)、纳米纤维素材料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M-CMC)以及纤维素纳米晶须(CNC),深入研究它们对陕西临潼地区某大型墓葬土遗址表面硬度、抗压强度、耐冻融、耐盐、耐水、色度和透气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含水率为12%的半干旱土体模拟中,M-CMC材料加固的样品整体力学性能良好,SH材料加固后的土体耐久性显著提高,这两种材料适合半干旱地区土遗址加固应用,并符合土遗址保护的色差及透气性等兼容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土遗址 加固保护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陵绿釉唐三彩封护材料的耐久性评价及应用场景分析
3
作者 施佩 陈乐 +6 位作者 贾伟明 甄刚 马涛 张鑫 王芬 朱建锋 张彪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0,342,共10页
本研究分别以10%(质量分数)的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67、Paraloid B72)、氟碳树脂(FEVE)和有机硅材料(WD-10)对乾陵绿釉唐三彩复仿制品的釉面进行封护,采用色度仪、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超景深显微... 本研究分别以10%(质量分数)的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67、Paraloid B72)、氟碳树脂(FEVE)和有机硅材料(WD-10)对乾陵绿釉唐三彩复仿制品的釉面进行封护,采用色度仪、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对不同封护材料釉面的色差、疏水性、抗紫外老化、耐盐雾老化、耐酸腐蚀等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raloid B67在紫外老化初期表现出良好的色差和疏水性,但随着紫外老化时间的延长,其性能显著降低,且在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方面表现一般,适用于气候潮湿环境下的室内釉陶文物封护。Paraloid B72在抗紫外老化性能上与Paraloid B67相近,但其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性能最优,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室内釉陶文物封护。FEVE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方面表现不佳,但在紫外老化前后的色差和疏水性变化幅度最小,抗紫外老化性能最优,适用于气候环境较为稳定地区的户外釉陶文物封护。WD-10在复仿制品的釉面难以成膜,不适用于釉陶文物封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绿釉唐三彩 封护 丙烯酸树脂 有机硅材料 氟碳树脂 抗紫外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质文物常用有机粘接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分析及评价
4
作者 施佩 贾伟明 +7 位作者 陈乐 甄刚 马涛 张鑫 王芬 朱建锋 张彪 李豆豆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76-283,共8页
陶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丰富。出土陶质文物多残断,需要使用粘接性能优异的材料对其进行修复保护。本研究以秦东陵土为原料模拟制备陶质文物,以反应型树脂(环氧树脂)、水溶型合成树脂(Primal SF 0... 陶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丰富。出土陶质文物多残断,需要使用粘接性能优异的材料对其进行修复保护。本研究以秦东陵土为原料模拟制备陶质文物,以反应型树脂(环氧树脂)、水溶型合成树脂(Primal SF 016)和溶剂型合成树脂(B72)对样品进行粘接,分别在干热、湿热、紫外线辐照和低温等条件下对其进行老化,分析老化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化学键、力学性能等,从而对三种材料的耐老化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综合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抗热、抗湿和抗冻性能,但耐紫外光照射性能差,适用于室内环境中的陶质文物修复;Primal SF 016耐热性能良好,但容易受高湿、低温和紫外光照射的影响,适用于室内干燥环境;B72的性能与Primal SF 016相近,但综合耐老化性能更优,适用于室内陶质文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文物 环氧树脂 耐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栗小茜 陈浩 +2 位作者 葛正浩 宋浩杰 高彦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对不同种类的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s)的成型工艺进行了分析概述,详细对比了CFRPs性能提升的各类方案,并结合工业应用案例对现有成型工艺和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探讨了车用CFRPs绿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汽车产业车辆轻量化材料研... 对不同种类的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s)的成型工艺进行了分析概述,详细对比了CFRPs性能提升的各类方案,并结合工业应用案例对现有成型工艺和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探讨了车用CFRPs绿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汽车产业车辆轻量化材料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改性方法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水浴制备BiVO_(4)光催化材料用于可见光降解RhB研究
6
作者 余泽翰 曹丽云 +4 位作者 冯亮亮 黄剑锋 赵勇 刘一军 董军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N型半导体BiVO_(4)是降解有机污染物最具应用前景的可见光光催化材料之一.然而,纯BiVO_(4)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过快,载流子传输速率低等问题限制着其光催化能力.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调节BiVO_(4)的形貌和粒径大小,还可以通过增大比... N型半导体BiVO_(4)是降解有机污染物最具应用前景的可见光光催化材料之一.然而,纯BiVO_(4)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过快,载流子传输速率低等问题限制着其光催化能力.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调节BiVO_(4)的形貌和粒径大小,还可以通过增大比表面积来增多反应活性位点,以提高光催化活性.本研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一步水浴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摩尔比的SDS/BiVO_(4)光催化剂,并在500 W氙灯下照射降解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并评价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10%SDS/BiVO_(4)具有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BET表征和光电流测试证实了SDS的引入不仅增大了BiVO_(4)的比表面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而且提高了光生载流子分离和迁移效率.此外,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H和h+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过程中是起主要作用的反应基团.该研究方法绿色环保且易于实现,为制备高效可见光光催化剂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表面活性剂 降解反应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金属材料构筑及强-塑性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尹奉祥 袁亮 +3 位作者 孙德强 李志强 薛云龙 赵鹏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0-1100,共21页
同时提高强度和塑性是金属结构材料不断追求的目标,其中提高应变硬化能力和拉伸塑性的金属材料异构化设计策略具有克服强-塑性权衡的巨大潜力。异构化策略中最具代表性的梯度结构,因其梯度变量(化学组分、晶粒、相组成、孪晶等)多、梯... 同时提高强度和塑性是金属结构材料不断追求的目标,其中提高应变硬化能力和拉伸塑性的金属材料异构化设计策略具有克服强-塑性权衡的巨大潜力。异构化策略中最具代表性的梯度结构,因其梯度变量(化学组分、晶粒、相组成、孪晶等)多、梯度分布(形成含量、体积分数等)宽以及应变协调优等特点,已应用于多种合金中,并在高屈服强度和良好延展性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为进一步挖掘梯度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优化的潜力,本文基于国内外金属材料在梯度结构设计和强-塑性机理等方面的成果,概述了梯度结构在设计思路、构筑方法、微结构演化及其强塑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梯度结构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关注的研究方向与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 构筑方法 微观结构演化 强-塑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复合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8
作者 周晓婷 马建中 刘俊莉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2,共10页
生物质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备受瞩目的新兴材料,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生物质材料与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复合,不仅可以提高生物质材料的稳定性、机械强度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文章重点综述了几种常见生物质基复合材... 生物质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备受瞩目的新兴材料,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生物质材料与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复合,不仅可以提高生物质材料的稳定性、机械强度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文章重点综述了几种常见生物质基复合材料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生物质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其次,介绍了其主要的制备方法;然后,总结了生物质复合抗菌材料在皮革制品、棉纺织品、食品包装、生物医学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生物质复合材料在抗菌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基 复合材料 抗菌 应用领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TiO_(2)/ZSM-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
9
作者 刘思琪 王李鹏 +3 位作者 都扶岭 于倩茹 梁鑫超 王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9-549,共11页
为提升TiO_(2)/ZSM-5的可见光光催化和抗菌性能,以Cu(NO_(3))_2、Ti(SO_4)_2和ZSM-5为原料,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抗菌功能的CuO/TiO_(2)/ZSM-5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气体吸... 为提升TiO_(2)/ZSM-5的可见光光催化和抗菌性能,以Cu(NO_(3))_2、Ti(SO_4)_2和ZSM-5为原料,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抗菌功能的CuO/TiO_(2)/ZSM-5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气体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X射线荧光光谱仪(PL)、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等对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甲基橙溶液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采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评价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浸渍-煅烧法可成功制得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CuO/TiO_(2)/ZSM-5复合材料。CuO/TiO_(2)摩尔比为0.5%时,所得0.5CuO/TiO_(2)/ZSM-5材料具有相对较低的电子-空穴对复合几率、较宽的光响应范围、较高的·O_(2)^(-)和·OH等活性物种产生量,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和抗菌性能,其在氙灯光照150 min后,对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95%,在避光条件和光照5 min后,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75.2%和8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97.6%和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TiO_(2)/ZSM-5 光催化性 抗菌性 浸渍-煅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Se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10
作者 郭旭帆 王少兰 +4 位作者 刘文飞 何庭龙 兰佳伟 何选盟 马栓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09-2115,共7页
近年来,过渡金属硒化物因其丰富的配位方式、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成本在储能领域(如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片状Cu_(2)Se材料,并将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结合各种表征手段以... 近年来,过渡金属硒化物因其丰富的配位方式、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成本在储能领域(如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片状Cu_(2)Se材料,并将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结合各种表征手段以及电化学测试对其储钠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Cu_(2)Se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在0.5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仍保持285.26 mAh/g的可逆比容量,其库仑效率接近100%;在2A/g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仍保持258.26 mAh/g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达到98.5%。同时,Cu_(2)Se材料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和较低的阻抗。综上所述,Cu_(2)Se纳米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储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硒化物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溶剂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0.1)Ga_(0.9)N电子阻挡层对In_(0.26)Ga_(0.74)N/GaN多量子阱材料的光学特性影响
11
作者 刘振华 刘胜威 +1 位作者 王一心 单恒升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3-1440,共8页
本研究聚焦Al_(0.1)Ga_(0.9)N电子阻挡层对In_(0.26)Ga_(0.74)N/GaN多量子阱材料光学特性的影响。通过AFM表征,发现插入Al_(0.1)Ga_(0.9)N电子阻挡层的InGaN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从94.42 nm显著减小到54.72 nm,降低了42.05%。HRXRD测试表明... 本研究聚焦Al_(0.1)Ga_(0.9)N电子阻挡层对In_(0.26)Ga_(0.74)N/GaN多量子阱材料光学特性的影响。通过AFM表征,发现插入Al_(0.1)Ga_(0.9)N电子阻挡层的InGaN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从94.42 nm显著减小到54.72 nm,降低了42.05%。HRXRD测试表明,材料的螺位错与刃位错密度分别下降了13.39%和45.53%,且阱垒界面的陡峭程度显著提升。PL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表现出发光峰半高峰全宽变窄和发光强度增强的特征,同时观测到发光波长呈现一定程度的红移现象。研究结果发现,插入Al_(0.1)Ga_(0.9)N电子阻挡层能够有效降低In_(0.26)Ga_(0.74)N/GaN多量子阱材料的缺陷密度,有效降低非辐射复合效率,进而增强材料的发光性能。此研究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供了必备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0.26)Ga_(0.74)N/GaN多量子阱 电子阻挡层 阱垒界面质量 非辐射复合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于志伟 苗鸿雁 谈国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05-1407,共3页
主要介绍了模糊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以及模糊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对模糊理论在材料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一定的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 模糊理论 模糊数学 材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铜改性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俊莉 张华 +3 位作者 冯鑫淇 张凯涛 沈佳昊 刘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以单宁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宁酸-铜(CuTA)纳米片,同时通过简单共混法将CuTA添加到B72中,制备出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CuTA纳米片的物相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Rit... 以单宁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宁酸-铜(CuTA)纳米片,同时通过简单共混法将CuTA添加到B72中,制备出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CuTA纳米片的物相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Rite测色配色系统、静态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色差、接触角以及透光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单宁酸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比为1∶3时,可以生成稳定的CuTA纳米片,其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3.5%和98.7%;添加2 wt%CuTA纳米片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对细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抗菌率可达97.64%,同时复合材料的疏水性也明显提高,接触角可达87.7°;CuTA纳米片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作用,对复合材料的色差及可见光的透过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铜 聚丙烯酸酯(B72) 抗菌薄膜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辐射制冷材料磷酸铝的固相合成及其结构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丽云 姬宇 +4 位作者 成智文 刘婷 赵勇 刘一军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辐射制冷技术因不需要任何能量输入且无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成本复杂的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一步固相法合成了三斜晶系与立方晶系复合晶系的磷酸铝材料,该材料在太阳光波段... 辐射制冷技术因不需要任何能量输入且无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成本复杂的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一步固相法合成了三斜晶系与立方晶系复合晶系的磷酸铝材料,该材料在太阳光波段内的平均反射率达到97.65%,在大气窗口(8~13μm)范围内的平均发射率为0.88.在日间辐射冷却实验中,这种复合晶系磷酸铝材料在阳光直射条件下的最佳冷却效果可以使环境温度降低6℃左右.将磷酸铝材料应用于陶瓷坯体中,通过冷却实验表明,加入AlPO_(4)的陶瓷坯体使环境温度降低4℃,与未加入磷酸铝的陶瓷坯体的冷却效果相比降低了约2℃.本研究对磷酸铝辐射制冷材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辐射制冷 大气窗口 固相法 磷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2)/ZnS复合材料改性隔膜实现锂硫电池稳定的高倍率性能
15
作者 许占位 郭隆华 +5 位作者 任宇川 赵家棋 李嘉胤 李亮 马维鹏 张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效益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体系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大幅降低了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严重阻碍其实际应用.无机金属化合物材料改性的隔膜不仅能抑制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其...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效益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体系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大幅降低了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严重阻碍其实际应用.无机金属化合物材料改性的隔膜不仅能抑制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其部分特殊的晶面还能加速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本文在罗盘状ZnS表面原位生长球状的MoO_(2),制备MoO_(2)/ZnS复合材料.MoO_(2)对多硫化物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ZnS有着良好的电导率,两者的复合可加速电子传导效率和氧化还原速率.以所制备的MoO_(2)/ZnS作为隔膜改性材料,锂硫电池在5 C的大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仍可以保持690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平均每圈的容量衰减率仅为0.014%,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_(2) ZNS 复合材料 穿梭效应 隔膜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利锋 王凯 +2 位作者 王晓飞 刘毅 郭守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本文以管状和盘状两种天然硅藻土作为初始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系统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 本文以管状和盘状两种天然硅藻土作为初始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系统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将制备的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组装为锂离子电池,对比了管状和盘状两种形貌对其储锂性能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沥青衍生碳包覆层的加入量对硅碳负极材料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管DE-1∶3和管DE-1∶6在0.2 A g^(-1)较低电流密度下均具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循环500次之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443 mAh g^(-1)和414 mAh g^(-1),而样品管DE-1∶6则在0.5 A g^(-1)较大电流密度下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材料 硅藻土 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碳气凝胶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7
作者 夏傲 陈军 +2 位作者 李佳萌 于博涛 谈国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可溶性淀粉制备碳气凝胶基体,并通过水热反应将MnO_(2)纳米结构在碳气凝胶(CA)表面原位生长,制得了MnO_(2)/CA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nO_(2)/CA复合材料相...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可溶性淀粉制备碳气凝胶基体,并通过水热反应将MnO_(2)纳米结构在碳气凝胶(CA)表面原位生长,制得了MnO_(2)/CA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nO_(2)/CA复合材料相比于纯相的MnO_(2)有着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样品M15CA(原料中KMnO 4与CA以15∶1的质量比复合得到的样品)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202 F/g,电流密度从1 A/g增加至10 A/g时比电容保持率为77.4%,在10 A/g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88.6%.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CA高的导电性,其与MnO_(2)复合后电极的转移电阻显著降低.另外,CA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有效防止了MnO_(2)的团聚,使得电极材料与电解液更加充分接触、反应活性位点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MnO_(2) 碳气凝胶 电极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光催化/抗菌功能Ag/CuO/TiO_(2)/天然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倩茹 王李鹏 +3 位作者 都扶岭 梁鑫超 刘思琪 王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39-4648,共10页
采用浸渍-煅烧法在酸处理沸石表面固载CuO/TiO_(2)颗粒,再采用离子交换/光还原法在CuO/TiO_(2)/天然沸石表面固载Ag纳米颗粒,制备得到Ag/CuO/TiO_(2)/天然沸石复合材料;进一步将该复合材料与白水泥和乳胶粉混合得到沸石基环保涂料。采用... 采用浸渍-煅烧法在酸处理沸石表面固载CuO/TiO_(2)颗粒,再采用离子交换/光还原法在CuO/TiO_(2)/天然沸石表面固载Ag纳米颗粒,制备得到Ag/CuO/TiO_(2)/天然沸石复合材料;进一步将该复合材料与白水泥和乳胶粉混合得到沸石基环保涂料。采用XRD、FT-IR、SEM-EDX、N2吸附-脱附、UV-Vis DRS、PL等测试对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甲基橙和大肠杆菌分别评价材料的光催化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Ag/CuO/TiO_(2)/天然沸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达146 m^(2)·g^(-1),光响应范围可拓展至506 nm,具有较低的电子-空穴对复合概率。材料在氙灯照射240 min后,对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93.2%,在光照5 min后的抗菌率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TiO_(2)/天然沸石 环保涂料 吸附 可见光光催化 抗菌 酸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保护与修复用硅酸盐质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沈若灿 王秀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3,共11页
硅酸盐质材料是无机质文物中最重要的一类保护与修复材料,也是古建筑、古遗址保护与修复必不可少的一类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介绍六种常见... 硅酸盐质材料是无机质文物中最重要的一类保护与修复材料,也是古建筑、古遗址保护与修复必不可少的一类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介绍六种常见天然、合成及复合硅酸盐质材料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详细讨论了硅酸盐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材料的应用技术及应用案例,分析了相应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实施效果,并对硅酸盐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 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材料 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掺杂ZIF-8衍生Zn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NO_(2)传感性能
20
作者 第五华婷 葛万银 +4 位作者 赵虎 黎茜 杨茂浩 尚世帆 罗梓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不仅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痕量气体检测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溶液法及固相烧结等方法相结合成功地合成Sn掺杂ZIF-8衍生的ZnO纳米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 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不仅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痕量气体检测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溶液法及固相烧结等方法相结合成功地合成Sn掺杂ZIF-8衍生的ZnO纳米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表征了材料的物相、形貌结构及官能团.本研究制备的ZnO:Sn传感器在180℃下对200 ppm的NO_(2)具有超高的响应(2495)、快速的响应/恢复时间(52/9 s)和低的检测限(0.5 ppb)等出色的气敏性能.ZnO:Sn传感器优异的气敏性能主要归因于ZIF-8衍生的ZnO所具有的多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及Sn掺杂引起的电子敏化作用.Sn掺杂能显著提高ZnO对NO_(2)的气敏性能,有望应用于低浓度NO_(2)高灵敏性的检测与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 气体传感 NO_(2)检测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