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联型聚乙烯醇纸张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1
作者 费贵强 李实 +2 位作者 肖文娟 杨晨榕 解攀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淀粉作为纸张表面施胶剂的应用性能,选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硼砂(STB)为交联剂,交联改性淀粉(PS)和聚乙烯醇(PVA1799),制备出不同交联程度的纸张表面施胶剂(CPSn-PV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淀粉作为纸张表面施胶剂的应用性能,选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硼砂(STB)为交联剂,交联改性淀粉(PS)和聚乙烯醇(PVA1799),制备出不同交联程度的纸张表面施胶剂(CPSn-PV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稳定性测试对纸张表面施胶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KH560和STB的添加比例对纸张施胶剂的性能以及施胶后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TB添加量为0.1 g、KH560添加量为3 g时,纸张施胶剂膜拉伸强度可达25.6 MPa、断裂伸长率为326%.同时,与原纸相比,多重交联型纸张表面施胶剂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性能,施胶后的纸张耐折次数、撕裂指数、接触角分别提升了6700%、65.04%、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施胶剂 改性淀粉 聚乙烯醇 硅烷偶联剂 稳定性 耐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改性稻草纤维@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何寅坤 邵亮 +3 位作者 刘美玲 姬占有 马建中 王文琪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134,共10页
稻草纤维(RSF)经磷酸和三聚氰胺改性得到了改性稻草纤维(MPRSF),其与可膨胀石墨(EG)进行球磨制备了界面焊料(EG-MPRSF)。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和微波烧结成型技术制备了EG-MPRSF@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发泡珠粒复... 稻草纤维(RSF)经磷酸和三聚氰胺改性得到了改性稻草纤维(MPRSF),其与可膨胀石墨(EG)进行球磨制备了界面焊料(EG-MPRSF)。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和微波烧结成型技术制备了EG-MPRSF@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采用FTIR、XPS、SEM、EDS、TG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硬度、回弹性和压缩强度测试、极限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等级测试和锥形量热仪测试,考察了EG-MPRSF含量(以PBAT发泡珠粒质量计,下同)对EG-MPRSF@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MPRSF@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烧结后能保留PBAT发泡珠粒原有的泡孔结构,其硬度、回弹性和压缩强度均有较大的提升,且具有阻燃性能。当EG-MPRSF含量为0.20%时,制备的EG-MPRSF@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回弹性和硬度分别比PBAT发泡珠粒提升77.8%、16.7%和45.2%,烟气生成速率和总烟释放量分别下降14.9%和24.8%,热释放总量降低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 稻草纤维 微波烧结 发泡材料 阻燃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响应型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费贵强 郑朗 +1 位作者 陈海建 纪东杭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虽然传统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聚合物驱油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如溶解慢、环境污染和注入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HAPAM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原理,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聚丙烯... 虽然传统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聚合物驱油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如溶解慢、环境污染和注入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HAPAM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原理,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TR-PAM),它具有快速溶解和良好的耐温及耐盐性能.此外,TR-PAM还具有温度响应特性.对TR-PAM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研究了不同DMAAC-18含量和不同温度下TR-PAM溶液的性质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TR-PAM可以在300 s内完全溶解,在65℃时具有最佳的增稠效果.耐盐测试表明,在100 000 mg/L的NaCl溶液和50 000 mg/L的CaCl_(2)溶液中,TR-PAM的粘度保持率分别可达48.5%和56.2%.1 wt%的TR-PAM溶液和TR-PAM CaCl_(2)溶液在90℃和170s^(-1)的条件下剪切1小时后,其表观粘度分别可达179 mPa·s和110 mPa·s,显示出良好的流变性能.其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表现出良好的粘弹性.此外,TR-PAM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在室温下储存超过6个月.基于上述性能,TR-PAM在中高温油藏的提高油气采收率(EOR)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水乳液 温度响应 疏水缔合 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MIL-101纳米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邵亮 王娜娜 +2 位作者 杨百勤 王乾 王晓颖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71-76,共6页
以苯胺(An)和MIL-101为原料,樟脑磺酸(CS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MIL-101纳米复合材料,以ITO电极为基底,通过电泳沉积制备聚苯胺/MIL-101纳米复合材料电极.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X-... 以苯胺(An)和MIL-101为原料,樟脑磺酸(CS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MIL-101纳米复合材料,以ITO电极为基底,通过电泳沉积制备聚苯胺/MIL-101纳米复合材料电极.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表征.采用BET法研究了比表面积,并对其电导率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MIL-101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达313.41m^2/g;当m_(MIL-101)∶m_(An)=0.4∶1时,电导率最大可达1.421S/cm,且复合材料电极的氧化峰电流达到6.01mA,电荷转移电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金属有机框架 电泳沉积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PTAm-GO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军峰 闫萌萌 +1 位作者 朱婷 高薇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41-2346,共6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聚(4-丙烯酰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氧化石墨烯(PTAm-GO)复合材料。利用FTIR、1HNMR、电子顺磁共振(EPR)、TGA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装成半电池进行测试。结...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聚(4-丙烯酰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氧化石墨烯(PTAm-GO)复合材料。利用FTIR、1HNMR、电子顺磁共振(EPR)、TGA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装成半电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是氮氧自由基聚合物PTAm化学接枝的GO。PTAm-GO比纯PTAm具有更好的储锂能力和电化学性能。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后,PTAm-GO和纯PTAm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8和39 mA·h/g。PTAm-GO和PTAm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分别为96和179Ω,表明PTAm-GO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PTAm-GO 氮氧自由基聚合物 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对多巴胺的检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彦明 朱莹 +3 位作者 郑蕊 王鹏 王海花 费贵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6,93,共7页
首先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热还原法将其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将所制备的rGO分散在溶剂中并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来增加电极的导电性,最后以吡咯为功能单体,在多巴胺模板分子存在的情况下,通过电聚合法在rGO修饰的... 首先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热还原法将其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将所制备的rGO分散在溶剂中并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来增加电极的导电性,最后以吡咯为功能单体,在多巴胺模板分子存在的情况下,通过电聚合法在rGO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层,得到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采用XRD、TEM表征了rGO的结构和形貌,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传感器的检测性能,优化了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的检测条件下,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在较宽的检测范围(30~110μM)内表现出较低的检测限(1.56μM).同时,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在7天内表现出较好的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 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聚合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翟炳燕 张梦辉 +3 位作者 邵亮 马忠雷 王杰 黎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87-92,138,共7页
以苯胺(An)和金纳米粒子(AuNPs)为原料,樟脑磺酸(CSA)作为掺杂剂,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聚苯胺/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采用电泳沉积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聚苯胺/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电极.采用FT-IR、XRD、UV-Vis、... 以苯胺(An)和金纳米粒子(AuNPs)为原料,樟脑磺酸(CSA)作为掺杂剂,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聚苯胺/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采用电泳沉积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聚苯胺/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电极.采用FT-IR、XRD、UV-Vis、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金纳米粒子与苯胺的质量比为0.3∶1时,聚苯胺/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电极的氧化峰电流达到最大,且电荷转移电阻最小,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金纳米粒子 电泳沉积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衍生的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王海花 金倩倩 舒珂维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14,共6页
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细菌纤维素得到碳纳米纤维材料pBC,并探究了热解温度对pBC材料储锂性能的影响.当热解温度为900℃时得到的pBC900的电化学性能更为突出,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的比容量仍高达444.5 m... 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细菌纤维素得到碳纳米纤维材料pBC,并探究了热解温度对pBC材料储锂性能的影响.当热解温度为900℃时得到的pBC900的电化学性能更为突出,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的比容量仍高达444.5 mAh g^(-1);即使在2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pBC900电极的倍率容量仍可以达到122.6 mAh g^(-1),这表明pBC材料具有极其稳定的长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是由于pBC独特的三维多孔互联网状结构促进了电子的传导与离子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细菌纤维素 碳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酯/改性苯丙防腐转锈乳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银萍 张光华 +3 位作者 杜佳妮 陈玮琦 刘瑞珺 侯飞帆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2,共8页
为提升乳胶的相容性及防腐性能,以没食子酸(GA)与乙二醇丁醚(BE)为原料合成没食子酸酯(GA-BE)作为转锈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乳胶(SALSi)作为成膜物,制备没食子酸酯/改性苯丙防腐转锈乳胶(GA-BE/SAL-Si... 为提升乳胶的相容性及防腐性能,以没食子酸(GA)与乙二醇丁醚(BE)为原料合成没食子酸酯(GA-BE)作为转锈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乳胶(SALSi)作为成膜物,制备没食子酸酯/改性苯丙防腐转锈乳胶(GA-BE/SAL-Si)。采用稳定性分析仪测试乳胶的稳定性,采用中性盐雾测试、盐水浸泡测试和电化学分析探究其防腐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探讨锈蚀转化前后基体表面形貌及转锈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GA-BE/SAL-Si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3.5%NaCl溶液浸泡下,覆涂GA-BE/SAL-Si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相较于锈蚀钢降低了2个数量级,相较于覆涂GA/SAL-Si试样降低了1个数量级,当GA-BE添加量为2.0%时,防腐效果最佳;经过168 h的中性盐雾测试及盐水测试后,对比GA/SAL-Si及GA-BE/SAL涂膜,GA-BE/SAL-Si涂膜表现出更佳的防腐性能;GA-BE结构中的酚羟基可与锈蚀产物发生螯合反应,生成新的Fe—O—C配位键,达到转锈的作用,配合SAL-Si,使涂膜具有良好的防腐和转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锈剂 没食子酸酯 苯丙乳胶 有机硅改性 防腐转锈乳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10
作者 陈俊耀 田雨 +3 位作者 郑皓轩 安锋涛 吴澳回 师永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6-1771,共6页
以十八胺、环氧氯丙烷、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开环、季铵化两步反应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疏水单体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2-羟基-1-十八胺基丙基氯化铵(DMHOAC),再与丙烯酰胺通过胶束聚合合成阳离子型疏水缔... 以十八胺、环氧氯丙烷、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开环、季铵化两步反应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疏水单体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2-羟基-1-十八胺基丙基氯化铵(DMHOAC),再与丙烯酰胺通过胶束聚合合成阳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CHAP)。采用FTIR,1H NMR等方法对DMHOAC和CHAP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CHAP的性能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CHAP的临界缔合浓度为0.32%(w),Mη可达755.62×104,特性黏度约为1511.32 dL/g;CHAP具有较强的耐盐性,NaCl含量达到80000 mg/L时,CHAP-NaCl体系黏度保留率可达60%,CaCl2含量达到5000 mg/L时,CHAP-CaCl2体系黏度保留率可达10%左右;CHAP的耐温性强,当温度达到90℃时,溶液表观黏度稳定在106.5 mPa·s;CHAP溶液悬砂性能优异;仅用0.05%(w)的破胶剂,CHAP就可达到破胶液标准,且破胶液无残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疏水单体 疏水缔合聚合物 表观黏度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光催化体系下N-环丙基苯胺的[3+2]环化加成反应
11
作者 张晓斐 田鹏程 常晶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80,共9页
环戊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是小分子药物合成中重要的核心骨架之一.本文以N-环丙基苯胺和2-[乙酰氧基(苯基)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以良好至优异的产率及非对映选择性得到了19种不同结构的环戊烷衍生物.值得一提的是,... 环戊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是小分子药物合成中重要的核心骨架之一.本文以N-环丙基苯胺和2-[乙酰氧基(苯基)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以良好至优异的产率及非对映选择性得到了19种不同结构的环戊烷衍生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异构体可通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该方案具有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及绿色经济等特点,为环戊烷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也为曙红Y在光催化合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自由基 环化反应 染料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袋对苹果果实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陈合 李祥 李利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9-191,共3页
该文测定了洛川、白水实验园中套双层纸袋、单层纸袋及不套袋苹果果皮、果肉的重金属(Pb、Cd、C r)含量和农药残留。试验结果发现:不套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套袋苹果,套单层纸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套双层纸袋苹果的重... 该文测定了洛川、白水实验园中套双层纸袋、单层纸袋及不套袋苹果果皮、果肉的重金属(Pb、Cd、C r)含量和农药残留。试验结果发现:不套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套袋苹果,套单层纸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套双层纸袋苹果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果皮中;不套袋苹果果皮中三氟氯氰菊酯的检出量为0.03 m g/kg,是套单层纸袋苹果果皮检出量0.01 m g/kg的3倍,套双层果袋苹果果皮及所有苹果果肉中三氟氯氰菊酯未检出。由此可见,套袋是苹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套袋 重金属 农药残留 果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改性硅油的制备与表征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良仙 安秋凤 +2 位作者 杨刚 王前进 李临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9-192,211,共5页
重点阐述了环氧改性硅油的各种合成方法(如硅氢化加成法、本体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概述了环氧改性硅油的表征方法。环氧改性硅油兼具聚硅氧烷和环氧基的双重性质,从而使其具有链段柔顺、耐热,并具反应性、吸附性... 重点阐述了环氧改性硅油的各种合成方法(如硅氢化加成法、本体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概述了环氧改性硅油的表征方法。环氧改性硅油兼具聚硅氧烷和环氧基的双重性质,从而使其具有链段柔顺、耐热,并具反应性、吸附性等特点。介绍了环氧改性硅油在纤维整理、树脂改性、光固化防黏隔离剂、涂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环氧改性硅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改性硅油 聚硅氧烷 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氨基聚硅氧烷膜与膜形貌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良仙 安秋凤 +3 位作者 杨百勤 张西亚 程广文 杨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乙酸酐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成膜性及膜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氨基聚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均能成膜,但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所形成的膜形貌是不同的,膜的表面形貌实际上与基团的排列方式有关,氨乙基...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乙酸酐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成膜性及膜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氨基聚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均能成膜,但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所形成的膜形貌是不同的,膜的表面形貌实际上与基团的排列方式有关,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形成均匀、平整、光滑的疏水膜;而乙酸酐改性的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则形成凹凸不平、粗糙的具有弱亲水性的非均匀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硅氧烷 乙酸酐 改性 成膜性 膜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DM/NR复合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亮 许冉 +1 位作者 王晨阳 姬占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3-97,共5页
针对天然橡胶(NR)发泡材料撕裂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为基体,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复合发泡材料,对制备工艺中三元乙丙橡胶的用量进行了探讨.使用扫描电镜对混炼胶进行了相容性分析;使用密度仪、邵氏硬度... 针对天然橡胶(NR)发泡材料撕裂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为基体,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复合发泡材料,对制备工艺中三元乙丙橡胶的用量进行了探讨.使用扫描电镜对混炼胶进行了相容性分析;使用密度仪、邵氏硬度计、落球回弹测试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R和EPDM未发生明显的相分离;当三元乙丙橡胶含量为40 phr时,材料的密度、硬度、回弹和撕裂强度达到0.56 g/cm 3、68(Shore A)、58%和6.91 N/mm,其中撕裂强度是纯天然橡胶发泡材料的2.0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撕裂性能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P/rGO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6
作者 刘淑玲 陈媛儒 刘瑛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4-760,共7页
以六水合氯化镍、七水合硫酸钴、氧化石墨烯(GO)和赤磷为原料,利用原位水热法,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合成了磷化钴镍/还原氧化石墨烯(NiCoP/rGO)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XRD、SEM、TEM、IR、Raman等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六水合氯化镍、七水合硫酸钴、氧化石墨烯(GO)和赤磷为原料,利用原位水热法,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合成了磷化钴镍/还原氧化石墨烯(NiCoP/rGO)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XRD、SEM、TEM、IR、Raman等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复合材料由NiCoP纳米颗粒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结构组成,NiCoP纳米颗粒尺寸大约为20nm,均匀分布在rGO片层结构表面上,同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另外,复合材料的吸附脱除实验表明,所得复合材料对多种染料都具有非常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在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水热法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疏水改性苯丙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固沙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湘楚 张光华 武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2,共9页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SA)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种子...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软单体,丙烯酸十八酯(SA)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长链疏水改性苯丙共聚物乳液,采用氢核磁共振(1H 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TGA)等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固沙性能.结果表明:当乳化剂SDS与OP-10的质量比为1∶1,亲油亲水平衡值(HLB)为27.50时,乳液最稳定,平均粒径为1.423μm,乳液分散指数(TSI)为0.413.丙烯酸十八酯质量分数为3%(占单体总质量的比例)时,聚合物热分解温度约为340℃,胶膜硬度达到3 H,吸水率降低至3.25%,水接触角提高至78.6°.改性苯丙共聚物乳液作为固沙剂使用,当固沙剂固含量(质量分数)为15%、添加量为5 g/cm3时,沙柱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18.32 kPa、内聚强度为16.53 kPa、内摩擦角为8.68°,沙盘的相对冲刷保留率为98.2%,相对风蚀保留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丙烯酸十八酯 疏水改性 固沙剂 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提取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洁 柯如媛 +2 位作者 张敏 费贵强 马晓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107,114,共8页
从大黄(Rheum palmatum L.)中提取染色抗菌有效成分,并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复合,制备双功能性大黄提取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RPLE/PBS)复合材料。采用Materials Studio(MS)软件对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RPLE... 从大黄(Rheum palmatum L.)中提取染色抗菌有效成分,并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复合,制备双功能性大黄提取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RPLE/PBS)复合材料。采用Materials Studio(MS)软件对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RPLE与PBS界面作用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显示大黄提取物与PBS产生了分子间相互作用。MS模拟说明大黄提取物中的-OH与PBS酯基作用形成了静电能、氢键2种非键合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作用增强。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较PBS显著提高,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解速率同样高于PBS,均说明了分子间非键合作用对性能的影响。随着大黄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未与PBS发生相互作用的提取物使得复合材料的有效抗菌单元增加,抗菌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提取物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复合材料 分子动力学模拟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Fe_(3)O_(4)/AgNWs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桢 马忠雷 +3 位作者 康松磊 景佳瑶 石林 李运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2-1169,1211,共9页
采用原位共沉淀法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负载到细菌纤维素(BC)表面上制得BC@Fe_(3)O_(4)分散液,以银纳米线(Ag NWs)为导电填料,采用两步真空辅助抽滤法制得了具有磁性导电层级结构的BC@Fe_(3)O_(4)/Ag NWs复合薄膜。通过SEM、TEM、F... 采用原位共沉淀法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负载到细菌纤维素(BC)表面上制得BC@Fe_(3)O_(4)分散液,以银纳米线(Ag NWs)为导电填料,采用两步真空辅助抽滤法制得了具有磁性导电层级结构的BC@Fe_(3)O_(4)/Ag NWs复合薄膜。通过SEM、TEM、FTIR、XRD对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BC@Fe_(3)O_(4)/AgNWs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Ag NWs面积含量为1.8 g/m^(2)时,制得的BC@Fe_(3)O_(4)/AgNWs复合薄膜的总电磁屏蔽效能可达56 dB。Ag NWs与BC@Fe_(3)O_(4)基体之间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使BC@Fe_(3)O_(4)/Ag NWs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分别为84.6 MPa和4.05%(Ag NWs面积含量为0.8 g/m^(2))。BC@Fe_(3)O_(4)/Ag NWs复合薄膜自身的层级结构与Fe_(3)O_(4)和Ag NWs的电磁双损耗协同作用赋予其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银纳米线 Fe_(3)O_(4)纳米粒子 层级结构 电磁屏蔽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有机硅溶胶改性含氟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书源 安秋凤 邱甲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4-241,共8页
为改善含氟苯丙乳液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以钛酸丁酯(TBT)、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_(2)/有机硅溶胶(TS),并将其与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 为改善含氟苯丙乳液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以钛酸丁酯(TBT)、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_(2)/有机硅溶胶(TS),并将其与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及其他丙烯酸类功能单体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半连续加料法及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出一种TiO_(2)/有机硅溶胶改性的含氟苯丙乳液(TS-BHSAG)。探讨了不同TS含量对乳液转化率的影响,利用FTIR、纳米粒度仪、稳定性分析仪、XPS、XRD、SEM、AFM、TGA表征研究了乳液及乳胶膜的结构组成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当TS含量逐渐增加时,乳液转化率及稳定性呈持续下降趋势;随着TS含量增加,乳液平均粒径从55.58 nm增至106.16 nm;FTIR及XPS结果显示,TS-BHSAG乳胶膜中形成了Si-O-Si、Si-O-Ti、CF2键,证实TS被初步合成,且其与G04一起被引入聚合物中;XRD结果表明,TS是以无定形相分散于丙烯酸树脂基体中;通过SEM与AFM观察到,TS纳米粒子在乳胶膜表面构成峰状粗糙结构,增强了乳液的疏水性能;TGA结果表明,在热失重为10%及50%时,TS-BHSAG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80.59℃、415.39℃,在600℃时,乳胶膜的残余质量分数从4.78%增加到8.56%;当TS添加量为3%时,TS-BHSAG乳胶膜的接触角为121°,附着力为1级,耐冲击性能为50 cm,硬度为2H,吸水率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有机硅改性 乳液聚合 含氟苯丙乳液 疏水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