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模型论纲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义成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6期5-9,共5页
(1)利用模型认识世界,本来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惜长期以来哲人们未予足够注意。然而当电子计算机及其擅长的巨系统仿真崛起的时候,构建各种各样的模型以认识和改造世界,成了当代科学的标志之一。一般系统论的首倡者贝塔朗菲甚... (1)利用模型认识世界,本来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惜长期以来哲人们未予足够注意。然而当电子计算机及其擅长的巨系统仿真崛起的时候,构建各种各样的模型以认识和改造世界,成了当代科学的标志之一。一般系统论的首倡者贝塔朗菲甚至称之为“‘建模’狂热”。这股狂热的飓风不仅吹遍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而且也席卷着社会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模型 图式 关系问题 因果关系 信息论 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 认识社会 自然科学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共识、分歧与误区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尧远 张嘉雯 任宗哲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86-93,共8页
在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中,共识与分歧同在,而且学术背景和逻辑起点的差异也使得有的研究走入了学科方向上的"本位主义"和论证上的"自言自语"的误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已有的发展基础是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时代背... 在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中,共识与分歧同在,而且学术背景和逻辑起点的差异也使得有的研究走入了学科方向上的"本位主义"和论证上的"自言自语"的误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已有的发展基础是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且两者相辅相成、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强调"多中心治理"中的"政府主导"等观点是学者们达成的共识。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种状态、"国家治理"是"与国家同生同长"还是"国家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国家治理体系是否等同于制度体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该如何评价等方面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同时,有的研究也走入了概念误用、把治理现代化等同于治理西方化、用国家治理替代国家统治和管理等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浒传》的悲剧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佘树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33,共7页
《水浒传》“梁山”叛逆群落的悲剧性内在于“梁山”自身。蕴含于“梁山”首领宋江形象中的忠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与蕴含于“梁山”群体形象中的义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同构互渗,是构成《水浒传》悲剧性质的基本根源。从整体性的高度看... 《水浒传》“梁山”叛逆群落的悲剧性内在于“梁山”自身。蕴含于“梁山”首领宋江形象中的忠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与蕴含于“梁山”群体形象中的义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同构互渗,是构成《水浒传》悲剧性质的基本根源。从整体性的高度看,《水浒传》又是统治者与叛逆者共同的悲剧,这是由二者共有的两种悲剧性内涵(悲剧的实体性内涵:社会与历史周期律之间的冲突,悲剧的观念性内涵:人性与奴性的冲突)所决定的。而从作者的观念世界与《水讲传》小说世界的内在联系看,水泊“梁山”既是作者抗上意识的行化,也是作者乌托邦理想的折射,同时也是作者忠义价值观念的投影,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浒传》的悲剧也就是作者施耐庵观念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耐庵 《水浒传》 悲剧根源 悲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史看市场经济是平等观念之源
4
作者 胡义成 施连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价值规律 平等观念 经济史 平等规 物物交换 市场机制 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古希腊罗马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质疑
5
作者 霍力攻 《人文杂志》 1987年第6期70-74,64,共6页
商品价格与价值是否相一致?在国外有人认为:“对很多马克思的批评者来说,马克思对于价格和价值一致的证明的失败是有充足理由抛弃他的整个体系的。”在国内流行着:“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低于价值;反之。
关键词 商品等价物 商品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量 供求关系 产值量 相对平衡 单个商品 商品价值量 社会平均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意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笔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4-30,77,共8页
城市发展的历史,反映了人类历史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城市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其规模及聚集经济社会能力的大小,成为衡量区域之间发达与落后的明显标志。研究黄河流域的经济开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 城市发展的历史,反映了人类历史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城市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其规模及聚集经济社会能力的大小,成为衡量区域之间发达与落后的明显标志。研究黄河流域的经济开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其城市发展的研究。一、古代黄河流域城市的兴盛与衰落我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而黄河流域又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开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类文明 黄河流域 人类历史 都城 城市发展 对策意见 沿海城市 封建王朝 公元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意政治:新媒体时代政协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3
7
作者 韩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8,共4页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中国迅速发展,多种媒体形态呈现持续的分化与融合之势,媒体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给我国以各级人民政协为核心的政治协商制度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创新带来新的契机...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中国迅速发展,多种媒体形态呈现持续的分化与融合之势,媒体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给我国以各级人民政协为核心的政治协商制度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创新带来新的契机。由于极为成熟的信息发布、搜集、分析能力,新媒体有助于改善现行的政治协商机制,也能够密切各级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辅助政协工作的信息公开。同时,新媒体存在的泛众化、娱乐化、"群体两极分化"等倾向,亦需要在人民政协利用新媒体中加以有效规范和引导,从而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媒体融合 信息均衡 人民民主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家三期论的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韩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9,共8页
法家三期论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将先秦至近代以来的法家思想作分期化的研究。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更清晰地认识法家思想脉络,为当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智识资源,并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自思想史文献的拓展,研究视野及方法转换的角度,... 法家三期论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将先秦至近代以来的法家思想作分期化的研究。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更清晰地认识法家思想脉络,为当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智识资源,并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自思想史文献的拓展,研究视野及方法转换的角度,法家三期的研究仍有待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思想 人文精神 民主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 法家三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西亚北非经贸——地区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引擎 被引量:2
9
作者 樊为之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8,共9页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交往历史辉煌灿烂。改革开放以来双边经济贸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与西亚北非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增长额成倍增加,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迅速攀升,彼此已经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对...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交往历史辉煌灿烂。改革开放以来双边经济贸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与西亚北非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增长额成倍增加,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迅速攀升,彼此已经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对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西亚北非经济增长,中国对中东地区的出口,在该地区工程建设和劳务输出等有利于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品质;中国和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相互支持,中国从西亚北非国家的大量进口促进了中东相关国家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繁荣为西亚北非能源出口提供了广阔、稳定、持续的市场。中国和中东地区经济有很强的互补优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北非 经贸合作 建筑工程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路历史文化遗址及其集聚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立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7,共8页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发掘可知,世界五大主流文明之一源自先秦时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以西北丝绸之路(国内段)为基点思考丝路文明交流缘起,紧扣住了时代最敏感的脉搏,其所经之处的文化遗产符号意义、文本误读、再创作...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发掘可知,世界五大主流文明之一源自先秦时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以西北丝绸之路(国内段)为基点思考丝路文明交流缘起,紧扣住了时代最敏感的脉搏,其所经之处的文化遗产符号意义、文本误读、再创作等问题随之而来,亟须重读、重塑,以融入当代空间,呈现中华族群黄河流域文化的过去历史。因此,以文献资料、地图与实地考察等为依据,在对西部五省区文化资源梳理基础上,就统计资料中的文化元素逐一评价,将其导入Arc Map中,得出文化元素的分布区域。然后,比照现代"点轴型"西部旅游多元化网络分布格局,分析丝绸之路文化三线一点的"向心型"结构与其交汇契合,凸显以黄河流域为纽带,形成的黄河上、中、下游伏羲文明为主体的华夏文明带及其影响辐射。最终助力西部五省区联合共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更具地方实践意义的细化配套文件出台,具体通过发展遗产旅游、延长文化产业链条、多元筹集资金、建设欧亚博物馆群等,构建文化遗产网络,以期在更好的保护、展示、传播文化过程中,延续古丝绸之路华夏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 点轴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吗?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义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共4页
在整整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同志对于“五四”运动曾有一系列的论述,其中包括称赞“五四”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过,当毛泽东同志称赞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五四”反专制思潮时,他是把它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来看... 在整整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同志对于“五四”运动曾有一系列的论述,其中包括称赞“五四”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过,当毛泽东同志称赞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五四”反专制思潮时,他是把它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来看待的。当时,他在一个读书批注中写道:“五四运动之成为新文化运动是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决定,它反过来又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原是中国资本主义本身的要求。”(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377页)按照这种思想,从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办到1919年“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资本主义性 个性解放 资产阶级 个人主义 陈独秀 人权原则 中国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夏定稿《诗经》于关中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义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
《诗经·魏风》中的"劳者之歌"《伐檀》、《硕鼠》,是孔子嫡传弟子子夏在关中故乡(当时属魏国)反对法家改革的结果,《伐檀》、《硕鼠》本身证明了这一点,新出土的《子夏诗论》也自白了这一点。
关键词 诗经 魏风 子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插队”与“洋插队”的角色变迁
13
作者 牟君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31,共3页
“土插队”与“洋插队”的角色变迁牟君发1969年初春,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中,一批北京知识青年前往陕北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社会事件或许被不少人所遗忘。然而,曾在那片黄土地上历经几年风... “土插队”与“洋插队”的角色变迁牟君发1969年初春,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中,一批北京知识青年前往陕北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社会事件或许被不少人所遗忘。然而,曾在那片黄土地上历经几年风风雨雨磨炼的北京知青们,留下的却是难以抹掉的回忆。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国内生活和工作着,但也有飘洋过海留学、增添了一层“洋插队”经历的。这一“土”一“洋”的角色变迁,究竟带给了他(她)们什么样的思考呢?正巧,一位一起经历了朝夕相处的“土插队”生活,现在美国某大学留学的女朋友,近日写信叙谈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此文正可从这封来信说起。环境变迁与适应女友信中说:“来美国以前,我自认为有了比较充分的思想与物质准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美国有了较多的了解;我学英语时,与美国老师、教授打过交道,英语中心还讲授了一些到美国留学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同时,我坚信一点,就是从陕北插过队出来的人,走遍天涯海角也不会有问题──吃过那么多苦的人,难道还怕美国这种物质条件好得多的地方吗?殊不知,我还是很难过了一段时间,主要是文化环境的突变使人一时很难适应。回想起当时的那种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插 角色变迁 陕北农村 青年社会化 独立意识 社会化过程 人的独立 社会生活 知识青年 功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传统诗情录
14
作者 胡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1-124,共4页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历经了几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为五四时代,第二次高潮为抗日战争时代,第三次高潮为天安门诗潮以来到现在。近年来,诗与小说、戏剧、电影等姊妹艺术类似,发展的轨迹是迂回曲折、高低交错的。此乃文艺运动的正常现象。
关键词 反传统文化 庄子美学 哲学 《老子》 澄空 诗学 道教 宗教 《庄子》 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悖论”及其对策
15
作者 胡义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6-79,共4页
一在人类价值领域中,从来就是一个“悖论”成堆的地方。作为商品经济社会一种片面的、理想化的反映,人权在根本理论上存在着一系列“悖论”,其中包括: 1.“平等悖论”,即平等原则时时处处总要面对着非平等和不平等的现实。甚至平等本身... 一在人类价值领域中,从来就是一个“悖论”成堆的地方。作为商品经济社会一种片面的、理想化的反映,人权在根本理论上存在着一系列“悖论”,其中包括: 1.“平等悖论”,即平等原则时时处处总要面对着非平等和不平等的现实。甚至平等本身便导向非平等和不平等。恩格斯称之为“平等仅仅存在于同不平等的对立中”。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任何现实均是平等与不平等的对立统一。2.“自由悖论”,即任何现实的自由总伴随或导向它的对立面——非自由和不自由。既然商品经济本身不仅仅具有自由平等性质,而且具有自由平等的对立面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平等 商品经济 平等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 尊重人 伦理学 形式逻辑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份制中性论:─—重新认识伯恩斯坦
16
作者 胡义成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5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股份制中性论 伯恩斯坦 股份制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新认识 马克思主义 生产资料 股份公司 公有制实现形式 信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