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玮 常东 +1 位作者 龙涛 邓莎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3期168-178,共11页
金尾矿大量堆存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尾矿中部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矿物含量较高,具有较大回收价值与资源化利用前景。针对金尾矿的资源化利用,详细阐述了金尾矿回收金、铁、铅等有价金属和石英、长石... 金尾矿大量堆存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尾矿中部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矿物含量较高,具有较大回收价值与资源化利用前景。针对金尾矿的资源化利用,详细阐述了金尾矿回收金、铁、铅等有价金属和石英、长石、绢云母等非金属矿物的技术路径与工艺特点,分析研究了金尾矿活化后作为胶凝材料用于采区充填的技术方案,同时对金尾矿制备混凝土、烧结砖、陶粒、泡沫陶瓷等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综合评述了金尾矿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尾矿 资源化利用 有价金属 非金属矿物 采区充填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2
作者 龙涛 李去病 +2 位作者 杨玮 邓莎 彭祥玉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层状硅酸盐矿物性质特殊,在矿物浮选、矿物材料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都备受关注。分子模拟作为一种高效分析预测手段,能从微观角度理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性质。综述了滑石、蛇纹石、蒙脱石、高岭石、云母等5种典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分子模拟... 层状硅酸盐矿物性质特殊,在矿物浮选、矿物材料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都备受关注。分子模拟作为一种高效分析预测手段,能从微观角度理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性质。综述了滑石、蛇纹石、蒙脱石、高岭石、云母等5种典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分子模拟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层间水化作用、矿物吸附浮选药剂及其他污染物,旨在进一步认识层状硅酸盐矿物并更好地分离与利用层状硅酸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层状硅酸盐矿物 浮选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吸附剂及其复合材料吸附除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自恒 李林波 +2 位作者 梁李斯 弥晗 马洪月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化工、冶炼、电池等行业所排放的氟废水引发的氟中毒现象备受关注,分析了沉淀、膜处理、离子交换、吸附等技术的优缺点,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经济高效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水体除氟方法。本文对铝基、铁基、稀土基、金属有机骨架吸附剂及... 化工、冶炼、电池等行业所排放的氟废水引发的氟中毒现象备受关注,分析了沉淀、膜处理、离子交换、吸附等技术的优缺点,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经济高效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水体除氟方法。本文对铝基、铁基、稀土基、金属有机骨架吸附剂及其改性材料在含氟废水中的除氟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分析了其制备过程、脱氟机制以及外界影响因素。发现材料晶型可以决定吸附过程的吸附能,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在吸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良好的孔结构可以降低吸附传质阻力,提高吸附性能;材料表面官能团的强化、不同金属材料的复合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吸附剂的脱氟效率,可为今后制备新型高效除氟材料提供参考。提出了目前吸附除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金属基吸附剂在除氟领域的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吸附法 氧化铝 复合材料 氟化物 水处理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罗万江 兰新哲 +1 位作者 宋永辉 付建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在介绍煤直接液化残渣(CLR)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CLR的国内外最新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解/共热解回收油、炼焦、加氢液化、气化制氢、作为燃料燃烧、制备炭材料以及作为道路沥青改性剂等。CLR的高效利用对提高煤液... 在介绍煤直接液化残渣(CLR)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CLR的国内外最新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解/共热解回收油、炼焦、加氢液化、气化制氢、作为燃料燃烧、制备炭材料以及作为道路沥青改性剂等。CLR的高效利用对提高煤液化的经济性和资源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规模化、经济性和环保方面考虑,CLR的萃取物加氢和萃余物综合利用以及制备炭材料是CLR利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煤液化残渣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还原法分离高炉粉尘中锌和铁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碧侠 刘欢 +3 位作者 张晨露 付筱芸 马红周 朱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7,共4页
采用兰炭作还原剂,对高炉粉尘进行还原焙烧,再对焙砂进行磁选,然后浸出磁选尾矿中的锌,实现锌、铁分离。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焙烧条件对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碳焙烧可使高炉粉尘中的铁酸锌选择性还原为磁性氧化铁和... 采用兰炭作还原剂,对高炉粉尘进行还原焙烧,再对焙砂进行磁选,然后浸出磁选尾矿中的锌,实现锌、铁分离。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焙烧条件对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碳焙烧可使高炉粉尘中的铁酸锌选择性还原为磁性氧化铁和氧化锌,较优的焙烧工艺参数为: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2 h,配炭量50%。磁选可分离出焙砂中的磁性氧化铁。采用1 mol/L的硫酸在室温下浸出磁选尾矿1 h,锌、铁浸出率分别为75.39%和2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粉尘 铁酸锌 选择性还原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锍熔炼捕收氰化渣中有价金属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军 陈毅鹏 +2 位作者 刘丹阳 党晓娥 王碧侠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8,共5页
为了探究以氰化尾渣为原料进行造锍熔炼的可能性,研究了渣型配比、熔炼温度、升温时间、保温时间和原料配比对金、银、铜回收率及锍相中金、银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时间60 min、保温时间50 min、熔炼温度1250℃条件下,当氰... 为了探究以氰化尾渣为原料进行造锍熔炼的可能性,研究了渣型配比、熔炼温度、升温时间、保温时间和原料配比对金、银、铜回收率及锍相中金、银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时间60 min、保温时间50 min、熔炼温度1250℃条件下,当氰化尾渣与硫化铜精矿配比4∶1、FeO/SiO_(2)比1.8、CaO/SiO_(2)比0.8时,金、银和铜回收率分别达到73.13%、83.95%和70.97%,金、银在锍相中含量分别达到8.29 g/t和257.40 g/t。造锍熔炼工艺处理氰化尾渣是可行的,为该类尾渣的高效环保回收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尾渣 造锍熔炼 硫化铜精矿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技术及其热解油页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罗万江 兰新哲 宋永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09-114,共6页
在介绍微波加热技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油页岩微波热解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微波加热机理、介质的介电特性、微波加热的影响因素及能量效率、油页岩微波热解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分析等。微波加热是一种高效加热方式,对实现油页... 在介绍微波加热技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油页岩微波热解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微波加热机理、介质的介电特性、微波加热的影响因素及能量效率、油页岩微波热解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分析等。微波加热是一种高效加热方式,对实现油页岩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热解工艺相比,微波热解生成的页岩油的组成更好,产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机理 热解 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金铁多金属矿综合回收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晓民 李恒 +3 位作者 李浩 苏晓兰 范娜 李越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8,共5页
某铜金铁多金属矿中金、铜、硫铁矿共生关系密切,采用先硫后氧浮选铜金混合精矿、尾矿选铁的工艺流程,对有价元素进行了综合回收,获得了金铜精矿中铜品位17.31%、回收率65.34%,金品位52.40 g/t、回收率82.15%,铁精矿品位64.20%、回收率6... 某铜金铁多金属矿中金、铜、硫铁矿共生关系密切,采用先硫后氧浮选铜金混合精矿、尾矿选铁的工艺流程,对有价元素进行了综合回收,获得了金铜精矿中铜品位17.31%、回收率65.34%,金品位52.40 g/t、回收率82.15%,铁精矿品位64.20%、回收率66.64%的技术指标。并对两种精矿产品进行了元素分析,有害元素均未超标。该工艺达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铁多金属矿 浮选 综合回收 铁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铅锌矿选矿废水回用于铅锌浮选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玮 李文香 +1 位作者 王倩 兰雪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6,60,共5页
研究了内蒙古某铅锌矿选矿废水水质、废水处理中硫化钠用量及硫化钠添加位置对该废水回用于浮选时铅锌矿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OD_(Cr)和BOD_(5)含量超过92.10 mg/L和18.54 mg/L时,废水回用对浮选效果影响较大;废水回... 研究了内蒙古某铅锌矿选矿废水水质、废水处理中硫化钠用量及硫化钠添加位置对该废水回用于浮选时铅锌矿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OD_(Cr)和BOD_(5)含量超过92.10 mg/L和18.54 mg/L时,废水回用对浮选效果影响较大;废水回用前添加硫化钠1.5 kg/t至废水中,可有效降低浮选精矿中铅锌互含且不影响铅精矿品位及回收率,最终可得到铅品位57.52%、锌含量3.67%、铅回收率84.72%的铅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选矿废水 硫化钠 铅锌互含 废水处理 废水回用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含碲金矿中综合回收金、银、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玮 王刚 +1 位作者 曹欢 王倩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2,共4页
对河南某含碲金矿石进行了尼尔森重选单因素试验和重选尾矿再浮选试验。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60%、给矿浓度25%、离心力强度50g、给矿速度900 g/min条件下获得重选精矿,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70%、矿浆pH值为8、捕收剂异戊基... 对河南某含碲金矿石进行了尼尔森重选单因素试验和重选尾矿再浮选试验。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60%、给矿浓度25%、离心力强度50g、给矿速度900 g/min条件下获得重选精矿,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70%、矿浆pH值为8、捕收剂异戊基黄药用量120 g/t条件下对重选尾矿进行一粗一扫浮选,重选和浮选的合并精矿金、银、碲品位分别为32.88 g/t、39.94 g/t和94.35 g/t,金、银、碲总回收率达到了89.97%、86.48%和81.29%,实现了金、银、碲的有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碲金矿 尼尔森重选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预测及吸声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李斯 郭文龙 +4 位作者 马洪月 弥晗 张宇 米嘉毓 李林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5-92,共8页
多孔材料作为吸声材料可降低噪音污染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危害,如何设计吸声性能更加优异的多孔吸声材料成为研究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仿真模拟技术可以在理论上得到性能最优的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参数,有效地为设计性能优异的多... 多孔材料作为吸声材料可降低噪音污染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危害,如何设计吸声性能更加优异的多孔吸声材料成为研究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仿真模拟技术可以在理论上得到性能最优的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参数,有效地为设计性能优异的多孔吸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减少不必要的实验过程。由于仿真模拟技术存在多样化,选择合适的仿真模拟技术预测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极其重要。近年来,各种仿真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预测,但尚无各种仿真模拟技术预测效果优劣性的系统比较。本文主要探讨了四种非线性神经网络预测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就预测过程及结果来说,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所需的样本数量更少,预测精度也较高。优化算法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其他神经网络所需样本数量大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在建立神经网络模型之前,利用优化算法对少量的样本集进行处理得到最佳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然后代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模拟预测。另外,探讨了三种经典理论模型经验公式计算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其中Johnson-Champoux-Allard模型误差较小。虽然Johnson-Champoux-Allard模型是一种五参数模型经验公式,但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影响因素众多,不止五种。量纲分析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量纲化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物理问题转化为精确的数学模型公式。因此,可以通过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所有影响因素与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从而使通过模型公式计算得到的吸声系数误差更小。本文还探讨了二维和三维等效模型模拟仿真多孔吸声材料各项性能的方法。相比于二维模型,三维模型虽然建模过程复杂,但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模拟仿真,并且材料的三维建模数据可为后续的生产制备提供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吸声材料的分类及其原理,分别对三种方法中的九种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每种方法中性能最优的技术,以期为模拟仿真技术在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吸声材料 非线性神经网络 等效模型 经验公式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微粒轰击对Q355NH耐候钢表面结构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军 谢小龙 +1 位作者 汪蓬勃 邹德宁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3,137,共5页
利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在Q355NH耐候钢表面制备了梯度纳米结构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表征并分析了SFPB处理时间(15 min、30 min和45 min)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及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利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在Q355NH耐候钢表面制备了梯度纳米结构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表征并分析了SFPB处理时间(15 min、30 min和45 min)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及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FPB处理时间增加,试样表面强烈塑性变形层厚度相应增加,表面晶粒尺寸分别为27.5 nm、24 nm和23.1 nm,表面硬度呈现不同程度地增加。试样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强弱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15 min试样>未处理试样>30 min试样>45 min试样。从表面腐蚀形貌可以得出,处理15 min的试样表面保护性的钝化膜较为致密,而其他不同状态下的试样钝化膜则相对出现一些裂纹和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表面处理 耐候钢 超音速微粒轰击 表面纳米化 腐蚀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2熔盐电解法渗硼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碧侠 田栋华 +1 位作者 程亮 马兴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钛及其合金作为21世纪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抗腐蚀、熔点高、密度小、比强度高、无磁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摩擦系数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熔盐电解法渗硼作为一种金属表面改性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钛及其合金作为21世纪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抗腐蚀、熔点高、密度小、比强度高、无磁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摩擦系数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熔盐电解法渗硼作为一种金属表面改性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等优点,可有效提高钛及其合金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综述了熔盐电解法渗硼的研究现状,从渗硼的工艺参数、机理、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双相硼化物(TiB和TiB2)渗层的生长动力学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渗硼问题的核心就是活性B原子在固相的扩散,因此研究近相变温度下B原子的扩散行为对渗硼过程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法 渗硼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浸出渣中铅的真空碳热还原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红周 王丁丁 +1 位作者 王耀宁 王碧侠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1,94,共4页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锌浸出渣中铅进行了真空碳热还原挥发研究。结果表明,100 g锌浸出渣中加入18.5 g固定碳含量73%的兰炭粉,当起始真空度10 Pa、1000℃保温30 min时,渣中铅还原率达到98.93%。
关键词 锌浸出渣 真空碳热还原 硫酸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碳金矿石浮选工艺流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恒 张晓民 +2 位作者 祁超 张小宁 范娜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6,共7页
某高含碳金矿(碳品位6.68%),金共生有用矿物为黄铁矿、毒砂以及微量的石墨,一部分黄铁矿包裹在碳质物中。采用两次粗选、粗精矿1两次精选、粗精矿2四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混合浮选工艺流程,获得金精矿(金精矿1+金精矿2)金品位42.18g/t、... 某高含碳金矿(碳品位6.68%),金共生有用矿物为黄铁矿、毒砂以及微量的石墨,一部分黄铁矿包裹在碳质物中。采用两次粗选、粗精矿1两次精选、粗精矿2四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混合浮选工艺流程,获得金精矿(金精矿1+金精矿2)金品位42.18g/t、银品位46.70g/t,金回收率85.87%,银回收率62.86%的浮选指标,在回收金的同时综合回收了银。此工艺流程为含碳金矿选矿厂提供了一个易于工业化实施的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高碳金矿 碳质物 混合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磨矿物矿浆温度和浓度与黏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玮 王文涛 +1 位作者 张伟晓 叶金秋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7,共4页
以5~30μm石英与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不同矿浆浓度条件下进行黏度试验,探究石英矿和黄铁矿在超细磨条件下的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粒度条件下,石英和黄铁矿的黏度都随矿浆浓度增大而增大,粒度越细,黏度增幅越大,且石英... 以5~30μm石英与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不同矿浆浓度条件下进行黏度试验,探究石英矿和黄铁矿在超细磨条件下的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粒度条件下,石英和黄铁矿的黏度都随矿浆浓度增大而增大,粒度越细,黏度增幅越大,且石英黏度变化幅度比黄铁矿更明显;相同矿浆浓度条件下,石英和黄铁矿的黏度都随温度升高呈先降再升趋势,且粒度越细影响越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石英和黄铁矿的黏度与矿浆浓度之间均符合指数拟合模型;在超细磨矿过程中,矿浆浓度不宜超过40%,矿浆温度宜控制在50℃左右,该参数条件有利于提高磨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磨 石英 黄铁矿 超细颗粒 矿浆黏度 矿浆温度 矿浆浓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铅锌硫矿提高铜回收率、精矿质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恒 张晓民 +2 位作者 祁超 李浩 范娜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6,28,共7页
针对某铜铅锌硫矿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铜浮选作业中有13.35%的铜损失在铜尾矿中;硫精矿含锌1.10%,杂质锌含量超标;锌精矿产品质量不合格(锌品位为18.38%),对铜浮选作业进行了多流程方案对比开路试验以及主要工艺条件的调整与优化,可... 针对某铜铅锌硫矿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铜浮选作业中有13.35%的铜损失在铜尾矿中;硫精矿含锌1.10%,杂质锌含量超标;锌精矿产品质量不合格(锌品位为18.38%),对铜浮选作业进行了多流程方案对比开路试验以及主要工艺条件的调整与优化,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15.11%,铜回收率92.30%指标,较现场铜回收率提高了5.65%。采用抑锌浮硫工艺流程,可将现场硫精矿中锌品位由1.16%降至0.41%。对现场锌精矿采用不再磨、再磨工艺均显著提高了锌品位(锌品位最高可达48.71%),同时对该流程下浮选尾矿可作为单独的硫精矿产品进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硫矿 硫精矿 锌精矿 铜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低温NH_(3)-SCR催化剂脱除NO_(x)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李斯 马洪月 +4 位作者 郭文龙 张宇 弥晗 张自恒 邢相栋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0-72,共13页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催化剂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易中毒、稳定性差、反应温度高等,在使用中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低温高效、稳定性好、抗中毒性好的催化剂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锰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催化剂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易中毒、稳定性差、反应温度高等,在使用中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低温高效、稳定性好、抗中毒性好的催化剂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锰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脱硝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基于锰基低温氨选择性催化剂去除氮氧化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从催化剂添加助剂、制备方法、载体以及催化剂形貌结构等因素对锰基催化剂NH_(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锰基催化剂脱硝的反应机理(包括Eley-Rideal和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以及催化剂中毒机理,并指出研发低温NH_(3)-SCR脱硝效果好、抗中毒性能好的锰基催化剂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催化剂 脱硝 低温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改性对煤基电极材料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珊 宋永辉 +1 位作者 姚迪 周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6,共6页
为了提高煤基电极材料的吸附性能,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煤基电极材料孔结构、电化学性能及电吸附处理氰化废水的变化规律。采用低温(77 K)N2吸附法、循环伏安测试等手段对煤基电极材料的孔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进行... 为了提高煤基电极材料的吸附性能,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煤基电极材料孔结构、电化学性能及电吸附处理氰化废水的变化规律。采用低温(77 K)N2吸附法、循环伏安测试等手段对煤基电极材料的孔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大,煤基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微孔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其质量比电容逐渐增大,交流阻抗逐渐减小。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活化后的煤基电极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达325 m^2/g,平均孔径为1.899 nm~,总孔容达0.162 cm^3/g,作为电极材料时其质量比电容为120.576 F/g。以硝酸活化后的煤基电极材料为阴阳极,采用电吸附技术处理氰化废水,溶液中各离子的去除率随硝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硝酸质量分数为40%时废水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电极材料 硝酸活化 电吸附 氰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微波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瑞虎 杨军 +2 位作者 邹德宁 胡鹏 向炜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153-23161,23170,共10页
金属及其合金、复合材料的快速烧结一直都是金属材料领域的难题。微波烧结技术因具有体积加热、选择性加热以及非热效应等特性,相比于传统烧结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周期,在制备结构均匀、晶粒细小、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金... 金属及其合金、复合材料的快速烧结一直都是金属材料领域的难题。微波烧结技术因具有体积加热、选择性加热以及非热效应等特性,相比于传统烧结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周期,在制备结构均匀、晶粒细小、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金属材料微波烧结过程中热效应(介电损耗、电导损耗与磁损耗)与非热效应(放电效应与磁效应)对烧结制品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微波烧结金属及其合金、复合材料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微波烧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后续金属材料微波烧结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 热效应 非热效应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