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重心、质量变化的自适应飞行控制律设计与半物理实时仿真验证
1
作者 李煜 刘小雄 +3 位作者 黄伟 李珂澄 明瑞晨 章卫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0-1038,共9页
考虑到重心、质量变化对飞行器动态的影响,提出一种非线性L1自适应控制方法,并应用此方法设计飞行控制器,达到提高飞控系统对重心、质量变化扰动鲁棒性的目标。该方法在L1自适应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反馈线性化策略,用于消除飞行器已知非线... 考虑到重心、质量变化对飞行器动态的影响,提出一种非线性L1自适应控制方法,并应用此方法设计飞行控制器,达到提高飞控系统对重心、质量变化扰动鲁棒性的目标。该方法在L1自适应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反馈线性化策略,用于消除飞行器已知非线性动态,并实现飞行器状态的快速解耦。提出的非线性L1自适应控制解决了常规L1自适应控制因克服自身已知非线性而导致鲁棒性不足的问题,进而提高控制器对外部扰动的鲁棒性。此外,应用改进的分段常数设计自适应律提高扰动的估计精度。在硬件在环的飞行控制半物理实验平台下验证所设计的飞行控制律的控制性能与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L1自适应设计的飞行控制律具有强大的鲁棒性,能够有效克服飞行过程中重心、质量突变对飞机的影响,在保证飞机稳态性能的同时,兼顾了飞机的瞬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L1自适应控制 飞行控制系统 重心、质量变化 硬件在环的半物理实验 改进的分段常数自适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编队飞行的建模控制与仿真
2
作者 郑锐平 史静平 屈晓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9-1045,共7页
对某小型无人机编队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长机产生的尾流对僚机的扰动。研究发现,长机对僚机的升力和阻力有显著影响。在编队飞行中,当僚机处于适当位置时,气动特性可以得到改善。建立了长机尾流涡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对某小型无人机编队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长机产生的尾流对僚机的扰动。研究发现,长机对僚机的升力和阻力有显著影响。在编队飞行中,当僚机处于适当位置时,气动特性可以得到改善。建立了长机尾流涡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2架无人机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为了实现紧密编队飞行的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控制算法,并且进行了数学仿真和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使僚机在编队飞行中保持在合适队形,使得僚机获得最大的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紧密编队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1自适应结构的动态逆飞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煜 刘小雄 +2 位作者 明瑞晨 孙绍山 章卫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5-1004,共10页
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具有很好的快速性和解耦能力,但自身缺乏必要的鲁棒性。因此,从提高动态逆控制方法鲁棒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动态性能优异、强鲁棒的L1自适应结构的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L1自适应结构来增强动态逆控... 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具有很好的快速性和解耦能力,但自身缺乏必要的鲁棒性。因此,从提高动态逆控制方法鲁棒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动态性能优异、强鲁棒的L1自适应结构的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L1自适应结构来增强动态逆控制的鲁棒性,并且保证系统在扰动干扰下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基于此方法设计了飞行控制律,旨在提高飞控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在故障干扰下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1自适应动态逆设计的飞行控制器在参数不确定性等扰动具有强大的鲁棒性,能够保证系统在扰动下依旧达到期望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自适应动态逆控制 鲁棒性 稳定性 投影算子 飞行控制系统 控制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巡航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宏宇 黄得刚 +1 位作者 何启志 章卫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飞行器高超声速定速巡航时,面临着严重的气动热弹性问题,同时系统伴有匹配不确定性、非匹配不确定性以及外界扰动的问题,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指令滤波积分动态面Backstepping滑模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采用指令滤波处理Backstepp... 飞行器高超声速定速巡航时,面临着严重的气动热弹性问题,同时系统伴有匹配不确定性、非匹配不确定性以及外界扰动的问题,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指令滤波积分动态面Backstepping滑模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采用指令滤波处理Backstepping的计算膨胀问题,然后引入滑模控制来解决外界扰动和匹配不确定性问题;考虑到降低滑模控制引起的抖动,同时处理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利用高阶滑模的思想,在每一个控制回路中增加一个附加虚拟控制状态方程,并将控制的输出作用在一个积分器上,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滑模控制器的抖动,还可以利用自适应Backstepping方法处理不匹配不确定性问题;然而引入附加控制状态方程会增加系统的阶次,这使得利用Backstepping方法设计控制器时的复杂性有所增加,为此采用动态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复杂性增加的问题。最后从整体上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全局稳定性,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指令滤波 自适应 反步控制 滑模控制 气动弹性热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变体飞机机动控制研究
5
作者 李珂澄 刘小雄 +2 位作者 李煜 王悦文 史静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2-672,共11页
针对变体飞机变体过程中的模型不确定性和机动过程中遇到的扰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变体飞机机动控制方法,用于消除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的影响以及提高机动控制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建立变体飞机非线性运动模型并分析变体... 针对变体飞机变体过程中的模型不确定性和机动过程中遇到的扰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变体飞机机动控制方法,用于消除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的影响以及提高机动控制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建立变体飞机非线性运动模型并分析变体飞机变体过程对飞机影响机理;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角速度鲁棒控制律;在扰动影响下分析了自抗扰控制律的控制性能;在气动参数扰动下结合变体过程,选取上半滚倒转机动验证所设计控制律的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能够消除模型不确定性、外界扰动和不同通道间的强耦合作用,完成上半滚倒转机动的控制,具有较好的解耦效果和较强的抗扰动能力,并且通过变体可以有效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和操纵面的控制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机 自抗扰控制 机动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SUKF的飞行器惯性测量单元的故障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启志 章卫国 +1 位作者 刘小雄 李伟楠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6-813,共8页
非线性系统存在随机偏差情况下,最优二步无迹卡尔曼滤波(OTSUKF)可以获得系统状态及偏差的最优估计,但是它要求随机偏差被准确地建模,而这在实际情况下很难做到。飞行器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将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故障作为一种随机... 非线性系统存在随机偏差情况下,最优二步无迹卡尔曼滤波(OTSUKF)可以获得系统状态及偏差的最优估计,但是它要求随机偏差被准确地建模,而这在实际情况下很难做到。飞行器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将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故障作为一种随机偏差处理,并且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去描述故障。随机游走模型对故障进行建模的准确程度取决于随机游走模型的协方差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基于OTSUKF的IMU故障诊断方法中,随机游走模型的协方差取的是一个常值矩阵,该矩阵的值是根据经验初始化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较难初始化为一个与真实故障相匹配的矩阵。根据新息协方差匹配技术,在线自适应调整随机游走模型的协方差矩阵,提出了自适应二步无迹卡尔曼滤波(ATSUKF),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飞行器IMU的故障诊断。仿真实验对比了OTSUKF和ATSUKF方法对飞行器IMU的故障诊断的效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自适应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二步卡尔曼滤波 无迹卡尔曼滤波 惯性测量单元 故障诊断 随机游走模型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跟踪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传健 章卫国 +1 位作者 史静平 吕永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127,共9页
为解决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进行地面目标跟踪实验时,存在验证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和实现了基于视景仿真软件和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平台.首先,选择汽车作为地面目标,在视景仿真软件中导入UAV和汽车的三维模型,... 为解决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进行地面目标跟踪实验时,存在验证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和实现了基于视景仿真软件和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平台.首先,选择汽车作为地面目标,在视景仿真软件中导入UAV和汽车的三维模型,并设置虚拟云台和摄像机.其次,利用UAV、汽车与云台之间的相对运动模拟UAV跟踪过程中场景的变化,基于运动补偿的云台控制算法保证了虚拟摄像机始终指向目标.然后,虚拟摄像机采集目标所在区域的图片,图像跟踪算法跟踪图片中的目标,并利用目标图像模型解算目标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位置.最后,根据目标位置,使用参考点制导法生成期望的滚转角指令,引导UAV围绕目标盘旋飞行.视景仿真软件、图像跟踪算法和MATLAB/Simulink之间通过共享内存与UDP进行闭环通信.此外,提出一种实用可靠的标定方法,完成了视景仿真软件中虚拟摄像机内参矩阵的标定.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能较好地模拟UAV对不同运动状态汽车的跟踪,得到的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工程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目标跟踪实验提供了良好的仿真环境,有效减少实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无人机 云台控制 参考点制导 视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分段常数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煜 刘小雄 +2 位作者 何启志 章卫国 黄天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4,共8页
针对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在扰动影响下鲁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工程的基于改进分段常数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用于增强控制系统对干扰的鲁棒性以及提高控制响应的准确性。在扰动影响下对模型做出合理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飞行控制... 针对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在扰动影响下鲁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工程的基于改进分段常数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用于增强控制系统对干扰的鲁棒性以及提高控制响应的准确性。在扰动影响下对模型做出合理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飞行控制系统的改进的分段常数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证明了设计的控制器在扰动影响下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以及改进后的分段常数自适应的误差收敛范围;对飞机模型进行描述给出了符合实际战斗机控制需求的自适应动态逆角速度控制策略,并且基于改进后的方法设计控制律并在执行机构故障和重心突变扰动下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基于改进的分段常数自适应动态逆方法设计的控制器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分段常数自适应动态逆控制具有鲁棒性强、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动态逆控制 改进的分段常数自适应 角速度控制律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无人机同时到达的standoff跟踪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智慧 史静平 +1 位作者 刘志敏 卢京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实现多无人机standoff目标跟踪与同时到达,提出了一种新的比例Lyapunov矢量场和基于τ耦合理论的协同速度控制器。首先,与其他的Lyapunov矢量场相比,比例Lyapunov矢量场中增加了一个可设置的参数,使得在跟踪过程中无人机能够在收敛速... 为实现多无人机standoff目标跟踪与同时到达,提出了一种新的比例Lyapunov矢量场和基于τ耦合理论的协同速度控制器。首先,与其他的Lyapunov矢量场相比,比例Lyapunov矢量场中增加了一个可设置的参数,使得在跟踪过程中无人机能够在收敛速度和航向角速率限制之间取得平衡,最大限度的发挥无人机的性能;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得出参数越小,收敛速度越快,但是航向角速率越大。同时给出了在最大航向角速率限制下参数的选取方法,以保证获得较快的收敛速度。最后,为保证无人机能够从不同初始位置同时到达目标点,设计了基于τ耦合理论的协同速度控制律,该控制律不需要考虑实际的不规则飞行路径,只需要计算当前点到目标点的直线距离,避免了现有四维路径规划方法中路径积分复杂的问题,算法更加简单,更有利于工程实现。结果表明,通过数字仿真实例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导引无人机同时到达目标点,并快速收敛到standoff半径,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且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standoff跟踪 Lyapunov矢量场 同时到达 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约束的双机空战机动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明瑞晨 刘小雄 +1 位作者 李煜 章卫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8-1376,共9页
针对空战轨迹控制中遇到的态势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约束反步法飞行控制律。该方法在考虑传统飞行过程中状态量幅值和带宽约束的同时,将双机空战中的角度态势信息引入到控制律中,在控制律设计中定义跟踪误差的修正量,并使用角度态势信息... 针对空战轨迹控制中遇到的态势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约束反步法飞行控制律。该方法在考虑传统飞行过程中状态量幅值和带宽约束的同时,将双机空战中的角度态势信息引入到控制律中,在控制律设计中定义跟踪误差的修正量,并使用角度态势信息对修正量进行自适应更新。当角度态势为优势时,认为系统可正常执行机动任务,修正量快速收敛为0;当角度态势为劣势时,则修正量变大,并影响机动使角度态势朝优势变化。仿真结果表明,机动飞行时该方法能快速调整轨迹,使得己机的角度态势朝有利方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律 反步法 角度态势信息 修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斯-重尾切换分布鲁棒卡尔曼滤波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伟 付红坡 +1 位作者 李煜 章卫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为降低实际应用中由强未知干扰和仪器故障对观测造成的影响,减轻随机和未建模干扰对系统的侵蚀,从而提升系统在非高斯噪声环境下的状态估计精度,提高滤波器的鲁棒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重尾切换分布的鲁棒卡尔曼滤波器(Gaussian-heav... 为降低实际应用中由强未知干扰和仪器故障对观测造成的影响,减轻随机和未建模干扰对系统的侵蚀,从而提升系统在非高斯噪声环境下的状态估计精度,提高滤波器的鲁棒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重尾切换分布的鲁棒卡尔曼滤波器(Gaussian-heavy-tailed switching distribution based robust Kalman filter,GHTSRKF)。首先,通过自适应学习高斯分布和一种重尾分布之间的切换概率将噪声建模为GHTS(Gaussian-heavy-tailed switching)分布,所设计的GHTS分布可以通过在线调整高斯分布和新的重尾分布之间的切换概率来对非平稳重尾噪声进行建模,具有虚拟协方差的高斯分布用于处理协方差矩阵不准确的高斯噪声。其次,引入两个分别服从Categorical分布与伯努利分布的辅助参数将GHTS分布表示为一个分层高斯形式,进一步利用变分贝叶斯方法推导了GHTSRKF。最后,利用一个仿真场景对几种不同的RKFs(robust Kalman filters)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HTSRKF算法的估计精度对初始状态的选取不敏感,精度优于其他RKFs,它的RMSEs最接近噪声信息准确的KFTNC(KF with true noise covariances)的RMSEs(root mean square errors),且当系统与量测噪声是未知时变高斯噪声时,相比于现有的滤波器,GHTSRKF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从而验证了GHTSRKF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估计 非平稳重尾噪声 自适应学习 鲁棒滤波器 变分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地理系下基于伪线性模型的捷联惯导算法
12
作者 杨小康 严恭敏 +2 位作者 李思锦 李四海 刘明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7-1235,共9页
针对传统捷联惯导算法模型为非线性,需要对姿态、速度和位置分步运算,且高动态下算法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地理系下基于伪线性模型的捷联惯导算法。利用伪线性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将传统的地理系下捷联惯导方程各部分转换成伪线性形式... 针对传统捷联惯导算法模型为非线性,需要对姿态、速度和位置分步运算,且高动态下算法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地理系下基于伪线性模型的捷联惯导算法。利用伪线性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将传统的地理系下捷联惯导方程各部分转换成伪线性形式,定义导航向量并建立其系统模型;再利用高阶数值积分算法提升导航向量更新精度,得到地理系下基于伪线性模型的捷联惯导算法。最后,用仿真评估算法精度,与传统捷联惯导算法相比,大机动条件仿真中伪线性捷联惯导算法的精度提升了两个量级;旋转弹飞行仿真中导航误差不到传统算法的1/5。提出的伪线性捷联惯导算法结构简单,采用一个更新回路即可完成导航向量更新,且在高动态大机动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算法精度,因此,对于捷联惯导算法研究与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线性模型 捷联惯导系统 四元数 高精度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作战飞机空战机动决策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永丰 史静平 +1 位作者 章卫国 蒋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41,共9页
无人作战飞机(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UCAV)在进行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时,面临大规模计算,易受敌方不确定性操纵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无人作战飞机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模型。利用该算法,无人作战... 无人作战飞机(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UCAV)在进行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时,面临大规模计算,易受敌方不确定性操纵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无人作战飞机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模型。利用该算法,无人作战飞机可以在空战中自主地进行机动决策以获得优势地位。首先,基于飞机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六自由度无人作战飞机模型,选取适当的空战动作作为机动输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无人作战飞机空战自主机动的决策模型,通过敌我双方的相对运动构建作战评估模型,分析了导弹攻击区的范围,将相应的优势函数作为深度强化学习的评判依据。之后,对无人作战飞机进行了由易到难的分阶段训练,并通过对深度Q网络的研究分析了最优机动控制指令。从而无人作战飞机可以在不同的态势情况下选择相应的机动动作,独立评估战场态势,做出战术决策,以达到提高作战效能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无人作战飞机在空战中自主的选择战术动作,快速达到优势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无人作战飞机的作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作战飞机 深度强化学习 空战自主机动决策 六自由度 优势函数 深度Q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表面射流对翼型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云豪 章卫国 +1 位作者 史静平 谭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3,共6页
为探索增强小迎角下翼型气动性能的射流控制方法,进而实现无舵飞行控制,在环量控制的启发下,提出在NACA0012翼型下表面靠近后缘的位置布置射流(Jet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railing edge,LSTE jet),并通过分析流动状态与参数变化优化L... 为探索增强小迎角下翼型气动性能的射流控制方法,进而实现无舵飞行控制,在环量控制的启发下,提出在NACA0012翼型下表面靠近后缘的位置布置射流(Jet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railing edge,LSTE jet),并通过分析流动状态与参数变化优化LSTE射流的气动控制效果.首先,采用3套不同规模的网格对NACA0012翼型本身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收敛性与有效性.其次,通过比较流场的马赫数分布、流线和压力分布的变化,研究了LSTE射流影响翼型气动性能的机理.最后,研究了翼型的气动系数随射流的位置、动量系数和前向夹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LSTE射流在后缘诱导产生逆时针的涡,形成低压分离区,使后缘主流向下偏折,增加了翼型的有效弯度,并且前缘的吸力峰也因此增加,从而增大了升力系数;LSTE射流越靠近后缘,动量系数越大,增升减阻效果越好,但翼型的失速迎角会减小1°~3°;在不同的迎角和射流动量系数下,翼型的最大升力和最小阻力可以同时在γ=60°~70°之间达到.利用LSTE射流可以有效改变小迎角下翼型的气动性能,对实现飞行器无舵操纵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流动控制 定常射流 翼型 NACA0012 气动性能 LSTE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和预测相结合的无人机空战决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永丰 吕永玺 +1 位作者 史静平 李卫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针对无人机自主空战机动决策过程中遇到的敌方不确定性操纵问题,提出了一种目标机动指令预测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相结合的无人机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方法。对空战双方的态势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处理,搭建无人机六自由度模型和机动动... 针对无人机自主空战机动决策过程中遇到的敌方不确定性操纵问题,提出了一种目标机动指令预测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相结合的无人机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方法。对空战双方的态势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处理,搭建无人机六自由度模型和机动动作库,在空战中目标通过深度Q网络算法生成相应机动动作库指令,同时我方无人机通过概率神经网络给出目标机动的预测结果。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了两机态势信息和敌机预测结果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强化学习方法,使得无人机能够根据当前空战态势选择合适的机动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利用空战态势信息和目标机动预测信息,在保证收敛性的前提下提高无人机自主空战决策强化学习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空战机动决策 预测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输出误差法用于不稳定飞机参数辨识
16
作者 汪志刚 李爱军 +1 位作者 王力浩 孙小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72,共8页
为解决输出误差法在不稳定飞机参数辨识过程中的数值发散问题以及初值依赖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系统辨识方法。首先,为解决输出误差法的数值发散问题,以神经网络拟合待辨识系统的... 为解决输出误差法在不稳定飞机参数辨识过程中的数值发散问题以及初值依赖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系统辨识方法。首先,为解决输出误差法的数值发散问题,以神经网络拟合待辨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不同时刻的飞行试验数据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训练好的网络可以直接对下一时刻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从而避免对不稳定运动方程的求解。其次,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中的最佳阻尼因子,并以改进的LM算法替代输出误差法中的高斯-牛顿算法。接下来,改进的LM算法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结合得到了一种新的参数辨识算法。最后,基于不稳定飞机的闭环仿真飞行试验数据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人工稳定的输出误差法的估计结果相比,所采用的算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同时,所提出的算法中可以随机选取待辨识参数的初值,克服了输出误差法对参数初值的依赖。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其他不稳定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辨识领域,经过修改后还可以用于其他非线性优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飞机 参数辨识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粒子群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