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低自由水活度水基钻井液技术矿场实践
1
作者 王波 林进 +4 位作者 吴金桥 吴慧民 马振锋 杨先伦 王金堂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针对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难题,基于降低液相活度、抑制水化作用、强化页岩封堵等原理,研制了页岩气水平井低自由水活度水基钻井液体系PSW-2,并进行了流变性、封堵性、抑制性实验评价和实用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不同密度的... 针对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难题,基于降低液相活度、抑制水化作用、强化页岩封堵等原理,研制了页岩气水平井低自由水活度水基钻井液体系PSW-2,并进行了流变性、封堵性、抑制性实验评价和实用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不同密度的PSW-2水基钻井液的API滤失量低于3.2 mL,封堵率大于86%,滚动回收率高于95%,线性膨胀率低于1.38%,具有较好的流变性、封堵能力和抑制性。矿场实践表明:PSW-2水基钻井液实施过程中性能稳定,API滤失量保持在3.0 mL以内,对长段泥岩、炭质泥岩及页岩井段均具有较好的稳定井壁效果,8口页岩气水平井实施成功率达到87.5%。通过增强纳米-微米级裂缝的封堵能力以及复合加重方式强化钻井液封堵防塌能力,并进一步降低钻井液成本是将来的发展趋势。该技术成果对页岩气水平井的低成本高效钻井具有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陆相页岩 页岩气 弱胶结地层 井壁失稳 延长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33
2
作者 杜燕 刘超 +4 位作者 高潮 郭超 刘刚 徐杰 薛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二叠系和三叠系多套页岩层系,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相比较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存在较多特殊性,其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制约陆相页岩气难以实现经济开采,在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勘探开发技术等方...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二叠系和三叠系多套页岩层系,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相比较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存在较多特殊性,其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制约陆相页岩气难以实现经济开采,在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对目前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以期在陆相页岩气发展进程中,有效利用机遇及时应对挑战。综合分析认为:延长探区陆相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含气量等参数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页岩气有利层段参数下限标准,具备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气在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条件控制下,相态和规模上具有差异性富集特征,存在吸附成藏和吸附+游离复合成藏两类成藏模式,不同成藏机理指导陆相页岩气有利区优选及页岩气井生产。陆相页岩气勘探实践中形成多项关键配套工艺技术,建立起适用于强非均质性陆相页岩的测井评价方法,研发出适用于陆相页岩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和系列钻完井配套技术装备,形成CO_2压裂技术体系和井场废液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同时,面临精细"甜点"预测、钻井提速提效、压裂环保增效、降低成本等诸多挑战。目前中国陆相页岩气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成本高,初期产量低,还需通过开展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先导性试验,实现科技突破,形成资源接替,促进陆相页岩气产业取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区 陆相页岩气 勘探开发进展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
3
作者 魏登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7-1099,共13页
新疆地区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是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应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调研发现,新疆地区发育的34个沉积盆地中有6个盆地具备一定页岩油气资源潜力。针对新疆地区缺乏系统性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现状,系统梳理了新疆地区页岩油气... 新疆地区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是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应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调研发现,新疆地区发育的34个沉积盆地中有6个盆地具备一定页岩油气资源潜力。针对新疆地区缺乏系统性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现状,系统梳理了新疆地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总结了古生界至中生界页岩油气地质特征,采用概率体积法对新疆地区准噶尔盆地、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盆地和三塘湖盆地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开展了页岩油气选区和资源评价工作,优选出5个页岩油远景区和23个页岩气远景区,远景区资源潜力分别为650.19×10^(8) t和32.13×10^(12) m^(3);优选出6个页岩油有利区和6个页岩气有利区,有利区资源潜力分别为70.06×10^(8) t和2.30×10^(12) m^(3)。根据计算的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结果和现阶段的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新疆地区页岩油气下一步勘探方向,认为准噶尔盆地和三塘湖盆地的二叠系页岩油是未来页岩油增储上产的领域,博格达山前的二叠系页岩油伴生的页岩气以及多层系页岩气分布地区是未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页岩气 资源潜力 分布特征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气田深层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现状与先导试验
4
作者 王波 林进 +5 位作者 吴金桥 刘刚 马振锋 杨先伦 马彤 赵正阳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安气田深层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受煤层薄、孔隙结构复杂、微幅构造发育及井壁失稳等地质与工程难题制约,其高效开发面临挑战。文章针对延安气田本溪组8#煤与山西组5#煤储层特征,通过优化三开井身结构、井眼轨道...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安气田深层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受煤层薄、孔隙结构复杂、微幅构造发育及井壁失稳等地质与工程难题制约,其高效开发面临挑战。文章针对延安气田本溪组8#煤与山西组5#煤储层特征,通过优化三开井身结构、井眼轨道设计、钻井提速工具组合及强封堵复合盐钻井液体系,形成了适用于深层煤层气水平井的钻完井技术体系。2024年实施的6口水平井先导试验表明,平均完钻井深3842.33 m、水平段长度937.5 m、钻完井周期75.75 d,储层平均钻遇率79.92%,固井优质率超80%。然而,随着先导试验井实施,存在二开井段钻时慢、周期长、漏失频发,水平段钻井液密度过高及体系复杂等问题,仍需进一步优化改进整体技术。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水平井 复合盐钻井液 钻时慢 漏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吸附CH4的热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薛培 张丽霞 +3 位作者 梁全胜 孙细宁 赵谦平 祁攀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4-73,共10页
为了完善等量吸附热的计算方法、明确陆相页岩吸附CH4的热力学特征、揭示其吸附机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页岩岩样,开展了页岩吸附CH4的等温吸附实验并获得了过剩吸附量曲线,通过对比分析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 为了完善等量吸附热的计算方法、明确陆相页岩吸附CH4的热力学特征、揭示其吸附机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页岩岩样,开展了页岩吸附CH4的等温吸附实验并获得了过剩吸附量曲线,通过对比分析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之间的差异,阐明了基于不同类型吸附量的页岩等量吸附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绝对吸附量大于过剩吸附量,绝对吸附量与过剩吸附量的差值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较高,该差值与平衡压力符合指数函数变化关系,若采用过剩吸附量评价页岩储层的吸附性能,会造成评价结果偏低;②延长组页岩吸附CH4的绝对等量吸附热、过剩等量吸附热分别与绝对吸附量、过剩吸附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等量吸附热的影响占主导;③绝对等量吸附热小于过剩等量吸附热,相对误差介于18.18%~49.79%,并且在低吸附量阶段相对误差较大,如果采用过剩吸附量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初始等量吸附热,计算结果会偏高,从而造成对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评价结果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绝对吸附量 过剩吸附量 等量吸附热 等温吸附 热力学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建博 郝世彦 +7 位作者 赵谦平 罗腾跃 姜磊 高潮 郭超 尹锦涛 刘刚 徐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山1段)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为明确该区页岩气勘探潜力,应用钻井、测井、压裂、岩心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围绕山1段页岩气地质和工程特点,开展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创建陆相... 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山1段)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为明确该区页岩气勘探潜力,应用钻井、测井、压裂、岩心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围绕山1段页岩气地质和工程特点,开展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创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山1段砂泥岩互层发育,横向相变频繁,泥页岩普遍含气,相邻的砂岩也含气,具有砂岩、泥岩混合,复合成藏的特征;山1段泥页岩累计厚度平均为25m,地层压力系数为0.82;泥页岩中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Ro在2.33%~2.85%之间,泥页岩中主要发育4种孔隙、两种裂缝,泥页岩解析气含量平均为1.2m^(3)/t;相邻的砂岩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孔隙度平均值为7.2%。通过集成创新,初步形成了陆相页岩气“三品质”测井评价技术、页岩气储层识别及随钻地质导向技术、低成本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水平井CO_(2)混合体积压裂工艺技术等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延安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现场实施的3口水平井钻井周期降低11.3%,薄层砂岩钻遇率平均超过75%,无阻流量突破6×10^(4)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地区 山1段 泥页岩 储层特征 勘探开发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3
7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6 位作者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4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盆地深部热动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热事件及形成的热异常使烃源岩生烃量明显增加,是盆地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大规模生油、生气及成藏,主要受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深部热动力学过程及构造热事件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不同层位的油气田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储层控制。从烃源岩发育层系及热演化程度来看,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致密油、页岩油热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广,勘探潜力巨大;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全盆地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明确烃源岩生烃潜力;深层中-新元古界值得进一步勘探,关键是明确规模断陷分布及烃源岩的生烃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热异常 构造热事件 岩石圈厚度 热动力 成藏期 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的腐蚀防护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娟 燕永利 杨志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67,共5页
目的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的腐蚀防护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首先分析压裂返排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的腐蚀防护技术,即合理选用材料、缓蚀剂技术、涂层技术和阴极保护技术,并分析各种技术的... 目的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的腐蚀防护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首先分析压裂返排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的腐蚀防护技术,即合理选用材料、缓蚀剂技术、涂层技术和阴极保护技术,并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结果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应多选用非金属材料;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可溶性和水中分散性、毒性小的缓蚀剂;涂层往往需要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阴极保护技术目前应用较少,应加大推广力度。结论对于具体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工程,需要根据腐蚀环境、成本及现场工人操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选取合适的防护方法。实际运用时,需在结合以往经验的同时评价筛选最新的技术,尽量采用最新技术,同时需要多种技术联合使用,才能确保设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返排液 涂层 缓蚀剂 阴极保护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I圆螺纹的气密封螺纹开发及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永强 刘立 +4 位作者 陆金福 尹志福 王珂 刘杰 拓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5,共8页
如果能在相对成本最低的API圆螺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低成本气密封螺纹替代目前的特殊螺纹接头,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按API Spec 5B标准,基于圆螺纹设计并加工了一种气密封螺纹结构,接箍中间增加了弹性密封圈,依靠弹性密封圈与... 如果能在相对成本最低的API圆螺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低成本气密封螺纹替代目前的特殊螺纹接头,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按API Spec 5B标准,基于圆螺纹设计并加工了一种气密封螺纹结构,接箍中间增加了弹性密封圈,依靠弹性密封圈与套管螺纹的过盈配合实现密封。采用MSC.Marc/Menta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极限承载能力评价,然后按照ISO 13679标准对?73.02×5.51 mm J55钢级气密封螺纹实物进行了ISO 13679 B系试验、C系试验及弯曲条件下气体内压加拉伸试验。结果表明:(1)该气密封螺纹结构气密封性能良好,封堵管端最终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的结果符合ISO 13679标准的要求;(2)该气密封螺纹结构抗内压强度、抗拉伸强度和抗外压挤毁强度均大幅高于GB/T 20657标准的要求。结论认为,该气密封螺纹结构可以在鄂尔多斯盆地低压气井开发中使用,具有大幅度节约套管成本的潜力,也可供新型气密封螺纹结构的设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圆螺纹 气密封螺纹 有限元分析 全尺寸试验 低压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气田东部石千峰组-石盒子组井壁失稳机理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波 吴金桥 +5 位作者 王孟玉 李伟 杨超 马振锋 杨先伦 李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了研究延安气田东部区域钻井过程中石千峰组-石盒子组井壁失稳的内在原因,对该地层岩样的矿物组分、理化特征、力学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井壁失稳机理提出了抑制液相自吸的稳定井壁对策。研究可知:延安气田东部区域石千峰组-石盒... 为了研究延安气田东部区域钻井过程中石千峰组-石盒子组井壁失稳的内在原因,对该地层岩样的矿物组分、理化特征、力学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井壁失稳机理提出了抑制液相自吸的稳定井壁对策。研究可知:延安气田东部区域石千峰组-石盒子组黏土矿物含量分布在15.44%~47.52%,属弱膨胀中等分散性岩性,岩心中微裂缝、微孔隙发育,是导致液相侵入、井壁坍塌的主要因素;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岩样在蒸馏水中滚动回收率低于67.2%、线性膨胀率低于8.14%,石盒子组岩样分散相更强,润湿性均表现为亲水性,且石盒子组岩心的亲水性更强;石千峰组岩样经钻井液浸泡后三轴抗压强度由186.04 MPa降低至98.13 MPa;石盒子组岩样浸泡后三轴抗压强度由90.09 MPa降低至49.21 MPa,表明钻井液沿微孔隙、微裂缝侵入后使岩石强度降低;0.3%自吸水抑制剂ZXS-1可使石盒子组岩样水相和油相在岩心内的饱和度由72.6%和86.6%降低至4.7%和33.5%,并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分子吸附层,将岩心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通过抑制岩样吸水,达到封堵微裂缝、阻止液相侵入的稳定井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稳定 理化特征 三轴抗压强度 抑制岩样吸水 延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粉砂质层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以张家滩陆相页岩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谦平 张丽霞 +4 位作者 尹锦涛 俞雨溪 姜呈馥 王晖 高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8-1029,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张家滩页岩储层中发育有大量粉砂质层,全面系统地理清张家滩页岩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需要对比研究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粉砂质层不发育的泥质页岩以及粉砂岩。本文选取了22块页岩样品,通过压汞法、气体吸附法...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张家滩页岩储层中发育有大量粉砂质层,全面系统地理清张家滩页岩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需要对比研究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粉砂质层不发育的泥质页岩以及粉砂岩。本文选取了22块页岩样品,通过压汞法、气体吸附法和气测孔渗法等多种测试手段,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在对组成3种岩石类型的粉砂质层和泥质层孔隙发育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的差异,并讨论了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和粉砂岩孔径在100nm以上的中-大孔孔体积较大,具有更好的储集和渗流能力。通过对比粉砂质层和泥质层的组分、沉积结构和成岩作用等的差异可知:粉砂质层中石英、长石等粉砂级刚性碎屑颗粒的富集有利于原始孔隙的形成和在物理压实过程中的保存;有机酸存在造成的酸性成岩环境有利于长石等颗粒发育溶蚀孔隙;液态烃等在颗粒表面形成的薄膜能够有效地抑制石英等胶结作用的发生。与泥质层相比,粉砂质层具有更好的孔隙形成和保存条件,使得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和粉砂岩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明显优于泥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 储层 粉砂质纹层 孔隙结构 物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山西组泥页岩生气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谦平 高潮 +6 位作者 尹锦涛 张丽霞 曹成 刘刚 杨潇 徐杰 陈奕奕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但其生气机理研究薄弱,为研究其泥页岩生烃过程及机理,文中采用高压釜-封闭式金管的生烃热模拟实验,分别对山西组山1和山2烃源岩生烃过程和生烃量分析,结果发现:2个层位中甲烷和非烃类气体具...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但其生气机理研究薄弱,为研究其泥页岩生烃过程及机理,文中采用高压釜-封闭式金管的生烃热模拟实验,分别对山西组山1和山2烃源岩生烃过程和生烃量分析,结果发现:2个层位中甲烷和非烃类气体具有相似产出特征,两者产率随着成熟度升高而增加,且低升温速率下产率更高;重烃气C2-5和液态烃两者产率随着成熟度升高都表现出"先升后降"型抛物线特征,山1和山2等2个页岩样品总热解气量分别为444.94 mg/g TOC和343.66 mg/g TOC,总热解气产率中,烃类气体(C1-5)产率分别为98.69 mg/g TOC和126.44 mg/g TOC,非烃类气体(H2,CO2和H2S)产率分别为346.25 mg/g TOC和175.79mg/g TOC.山1和山2泥页岩生烃过程历经三段式的演化模式,至146 Ma(晚侏罗世末),Ro达到0.78%,甲烷累积产率分别达到7.28 m L/g TOC,7.41 m L/g TOC.至距今96 Ma(早白垩世末)地层温度达到最大值201.82℃,Ro达到2.15%,泥页岩甲烷瞬时产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1,3.80 m L/g TOC·Ma,达到高峰。从晚白垩世开始至55 Ma(始新世早期),Ro保持在2.31%,生气停止,山1泥页岩甲烷累积产率保持在103.8 m L/g TOC,山2泥页岩甲烷累积产率保持在113.6 m L/g TOC.对比发现,山2泥页岩的气态烃和液态烃产率均远远高于山1泥页岩,且山1泥页岩烃类气体含量始终低于40%,证实该地区山西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其中山2生气能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页岩气 生气特征 生烃热模拟 生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涛 申峰 +2 位作者 展转盈 窦倩 郭庆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了提高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固井质量,保证水泥环压裂封隔效果及压裂后的完整性,研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及其配套技术。采用纤维复配碳纳米管,研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其形成的水泥石具有低模量、高抗拉的特点。与常规水泥石相比,纳米增韧... 为了提高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固井质量,保证水泥环压裂封隔效果及压裂后的完整性,研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及其配套技术。采用纤维复配碳纳米管,研制了纳米增韧水泥浆,其形成的水泥石具有低模量、高抗拉的特点。与常规水泥石相比,纳米增韧水泥石的弹性模量降低50.9%,抗压强度提高28.1%,抗拉强度最高可达5.2 MPa。同时,研究了配套的碳纳米管三级混配工艺,解决了大剂量纳米材料易缠绕、难分散的问题,首次实现了碳纳米管水泥浆的现场应用。纳米增韧水泥浆固井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段固井质量合格率达98%;采用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评价了纳米增韧水泥环封隔效果,压裂过程中设计外区域的微地震事件为0,表明纳米增韧水泥环封隔良好。研究表明,纳米增韧水泥浆可为页岩气高效低成本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小井眼 固井 碳纳米管 纳米增韧水泥浆 三级混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辰泓 张丽霞 高潮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0-99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微观非均质性强,为研究该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文中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直接观察技术手段,结合气体吸附、核磁共振等实测分析技术,对陆相页岩的孔隙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微观非均质性强,为研究该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文中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直接观察技术手段,结合气体吸附、核磁共振等实测分析技术,对陆相页岩的孔隙类型、大小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7页岩孔隙类型包括无机粒间孔、无机粒内孔和有机孔3大类及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碎屑与黏土粒间孔、溶蚀粒内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有机孔、微裂缝7个亚类。页岩孔径从0.3 nm至15μm范围内均发育,孔径100 nm以下的微孔,以有机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隙为主,占总孔孔体积的41%~73%;孔径大于5μm的孔隙,以溶蚀孔隙为主,占总孔孔体积的25%~55%,页岩中的孔体积主要是由大孔和微孔贡献最大,成因以溶蚀孔和有机孔为主。分析孔隙发育影响因素可知:长7页岩中大孔(孔径> 10μm)孔隙体积与黏土矿物(25%~60%)、方解石含量(0.6%~2.7%)具有负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和方解石含量的增加占据粒间孔隙空间,大孔孔隙体积与斜长石、石英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微孔(孔径<100 nm)的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有机质含量和热演化程度是控制有机孔体积的主要因素,在低热演化背景下(Tmax<460℃),有机孔体积随热成熟度增大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孔隙特征 场发射扫描电镜 孔隙类型 孔径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层薄片超分辨率增强方法
15
作者 郭超 赵谦平 +5 位作者 刘刚 郝世彦 高潮 孙建博 刘超 陈奕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2-1209,共8页
近年来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在全世界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在储层的矿物组分以及孔喉分布等微观物性研究中,经常受困于页岩储层微观尺度的限制,使得传统岩石薄片研究难以满足页岩储层精细化分析的需要。为了能够从原始页岩薄片图... 近年来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在全世界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在储层的矿物组分以及孔喉分布等微观物性研究中,经常受困于页岩储层微观尺度的限制,使得传统岩石薄片研究难以满足页岩储层精细化分析的需要。为了能够从原始页岩薄片图像中挖掘出更多储层微观特征,解决传统薄片精细图像在分辨率方面存在的限制与不足的问题,通过引入超分辨率增强技术来提高薄片图像对页岩储层微观特性的描述能力。针对页岩储层特点开发了一套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超分辨率模型,建立了对应的薄片图像损失函数。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储层的实际资料作为测试对象,进一步定性、定量地验证并确认了该方法的可用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物性 超分辨率技术 数据增强技术 岩石薄片 页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含油性差异机理分析——以马岭长8_(1)^(2)油藏为例
16
作者 王进 李书恒 +4 位作者 陈小东 陈坤 刘强 年涛 郭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0,32,共11页
为了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富油靶区,促进致密油的高效勘探开发,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含油性差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马岭地区长8_(1)^(2)典型致密砂岩油藏为例,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密闭取心)、物性、油水相渗和地层水... 为了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富油靶区,促进致密油的高效勘探开发,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含油性差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马岭地区长8_(1)^(2)典型致密砂岩油藏为例,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密闭取心)、物性、油水相渗和地层水等资料,以试油及稳产数据为含油性评价依据,从岩相、泥质含量、物性、润湿性、烃源岩、构造幅度和断裂体系等内外因出发,明确了不同因素对致密砂岩含油性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岩相、泥质含量、物性和润湿性是储层含油性差异的主控因素,而烃源岩条件、构造幅度和断裂体系并未指示对含油性的显著控制。高含油区主要分布在厚砂体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地区,受高能量水体的作用,沉积物粒度相对偏粗、泥质含量偏少,储层物性较好,发育了区内的Ⅰ类、Ⅱ类储层;重点井区剖析进一步指示在其他控制因素相似的情况下,亲水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虽然相对较低,但可动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含油性 控制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成藏条件与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永炜 李荣西 +3 位作者 王震亮 屈红军 赵谦平 高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的勘探前景,以地化分析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平衡深度法等研究手段,通过对烃源岩、储层、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究该区长7段致密油各项成藏条件并进行潜力评价。结果表明,该区长7段优...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的勘探前景,以地化分析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平衡深度法等研究手段,通过对烃源岩、储层、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究该区长7段致密油各项成藏条件并进行潜力评价。结果表明,该区长7段优质烃源岩分布稳定,生油能力强,且上下邻近砂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源储配置条件;该区致密油藏在早白垩世大规模形成,属于晚期成藏;在形成和聚集过程中主要受沉积微相和物性条件控制;根据评价结果可知,长71亚段油层组I类,Ⅱ类有利区发育较多。研究后认为,长7段致密油藏富集的主控因素有:源储配置是致密油形成的关键因素,各类孔隙发育是致密油富集的重要前提,顶部盖层和侧向遮挡是致密油保存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成藏条件 烃源岩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MC凝胶相态转变温度影响因素及规律
18
作者 王波 林进 +5 位作者 马风杰 吴金桥 耿愿 马振锋 张帆 杨先伦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32,共6页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相态转变温度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揭示了HPMC溶胶-凝胶相态转变的机理。通过浊点温度、流变性试验,明确了外加剂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HPMC溶胶相变温度的主控影响因素。加入NaCl能显著降低HPMC溶胶...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相态转变温度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揭示了HPMC溶胶-凝胶相态转变的机理。通过浊点温度、流变性试验,明确了外加剂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HPMC溶胶相变温度的主控影响因素。加入NaCl能显著降低HPMC溶胶相变温度;当SDS加量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HPMC溶胶-凝胶相变温度升高。HPMC溶胶相变前后微观结构和宏观现象表明,当其在水中溶胀后呈线性分布,结构间连接较弱;温度升高至相变温度后,水分子从凝胶的“笼状”结构脱离,分子链间产生疏水缔和,凝胶三维网状结构密度增大、强度升高转变为固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C 相态转变 浊点温度 凝胶强度 疏水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合金化制备Ti-Cu合金层及其性能研究
19
作者 武骞 谢燕翔 +2 位作者 王珂 叶芳霞 杨朝锋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719,共7页
由于普通钛合金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气流下服役时,局部区域容易温度升高而燃烧并迅速扩散蔓延,引发“钛火”故障,极大地制约了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本文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Ti-Cu阻燃合金层,防止“钛火”事... 由于普通钛合金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气流下服役时,局部区域容易温度升高而燃烧并迅速扩散蔓延,引发“钛火”故障,极大地制约了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本文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Ti-Cu阻燃合金层,防止“钛火”事故的发生。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合金化层组织进行分析,并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对合金化层硬度进行分析,最后借助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其阻燃性能。通过激光合金化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可形成连续致密的合金化层,合金层厚度约为220μm;形成的Ti-Cu合金化层的硬度呈梯度变化,其的最高硬度值可达616HV,是Ti6Al4V钛合金基体硬度的1.61倍;600℃高温条件下,Ti6Al4V钛合金基体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47,Ti-Cu合金层平均摩擦系数为0.46,两者大小基本相同;600℃高温条件下,Ti6Al4V钛合金基体和Ti-Cu合金层两种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均是以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要形式;Ti6Al4V钛合金基体磨痕宽度是Ti-Cu激光合金层的2.14倍,Ti6Al4V钛合金基体的磨损体积和比磨损率为Ti-Cu激光合金层的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合金化 TI6AL4V Ti-Cu阻燃合金层 微观组织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7段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蔡振家 雷裕红 +7 位作者 罗晓容 王香增 程明 张丽霞 姜呈馥 赵谦平 尹锦涛 张立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7-379,共13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中发育有机孔,但是对于影响陆相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借助氩离子剖光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中发育有机孔,但是对于影响陆相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借助氩离子剖光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中不同类型固体有机质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并统计分析了不同成熟度页岩样品中干酪根和运移固体有机质的有机孔径和有机孔面积占有机质面积的百分比(S R),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影响有机孔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7段中不同成熟度页岩(R o:0.50%~1.25%)中有机质均发育有机孔,但是干酪根和运移固体有机质中的有机孔发育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沉积有机质(干酪根)主要以顺层富集、孤立分散及与粘土矿物共生3种形式赋存在页岩中,有机孔发育程度相对较低,有机孔面积占有机质面积的百分比介于0~44.13%,一般小于10%,平均6.03%;有机孔孔径主要在10~40 nm。运移固体有机质主要赋存在刚性颗粒粒间孔/粒间溶蚀孔、刚性颗粒与粘土矿物间粒间孔/粒间溶蚀孔和黄铁矿晶间孔等无机矿物孔中,有机孔发育程度较高,有机孔面积占有机质面积的百分比介于0~46.51%,一般小于30%,平均23.05%;孔径较大,主要在50~100 nm。长7段页岩中有机孔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控于固体有机质类型、运移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成熟度,运移固体有机质丰度越大,有机质成熟度越高,有机孔越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有机质类型 有机孔 页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