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腹泻和健康林麝粪便菌群差异分析
1
作者 张杰 郑雪莉 +4 位作者 姜艳芬 王洪永 乔美萍 唐清山 卜书海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10-3819,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圈养条件下腹泻和健康林麝粪便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找出具有显著差异的生物标志菌群,为防治林麝腹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 Seq6000平台对腹泻(D组,n=10)和健康(H组,n=10)林麝粪便菌群总DNA中16Sr RNA... 【目的】对比分析圈养条件下腹泻和健康林麝粪便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找出具有显著差异的生物标志菌群,为防治林麝腹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 Seq6000平台对腹泻(D组,n=10)和健康(H组,n=10)林麝粪便菌群总DNA中16Sr R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D和H组林麝粪便在菌群组成、多样性、标志菌群和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D组林麝粪便中菌群的ACE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H组(P<0.05),Simpson和Shannon指数低于H组,其中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P<0.05);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D和H组间的菌群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2)=0.55,P=0.001);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2组的共有优势菌门,差异菌门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属水平上,瘤胃菌科UCG005属(Ruminococcaceae_UCG_005)是2组的共有优势菌属,差异菌属包括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理研菌科RC9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D组有奥尔森菌属(Olsenella)等23个标志菌群,H组有理研菌科RC9属等15个标志菌群;基于PICRUSt2功能预测发现,与H组相比,D组膜转运、氨基酸运输与代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等功能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次级代谢物的合成、细胞增殖与凋亡、免疫防御等显著下降(P<0.05)。【结论】腹泻会显著改变林麝肠道菌群组成、菌群多样性和功能丰度,肠道中不动杆菌属、奥尔森菌属和理研菌科RC9属等菌群的丰度是判断林麝肠道健康状态的特征标志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腹泻 粪便菌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养林麝常见病诊断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承嗣 王方荣 +1 位作者 唐清山 李评 《野生动物》 2012年第1期3-4,22,共3页
本文对家养林麝几种常见病的发病规律、临床症状及剖解结果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并对药物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筛选出作用效果明显的药物种类、使用剂量及配伍方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中草药防治疾病策略,深入剖析了养麝场做好疾病预防... 本文对家养林麝几种常见病的发病规律、临床症状及剖解结果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并对药物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筛选出作用效果明显的药物种类、使用剂量及配伍方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中草药防治疾病策略,深入剖析了养麝场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所在。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技术研究与应用,林麝成活率由85%左右提高到95%左右,麝群年增长率提高了11%。本研究旨在为生产实践中疾病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常见病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类动物的引种、救护及饲养管理
3
作者 王永奇 毛秦南 +2 位作者 唐清山 齐徐俊 李斐然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43-45,共3页
麝类动物属草食性珍稀药用反刍动物,可为缓解野外种群的生存压力提供更多的麝香产品,以林麝为主的麝类驯养种群的持续发展对提高种源品质及麝资源保护作用明显。1麝的应激反应及引种、救护1.1应激反应研究显示,鸟、兽类动物长期处于应... 麝类动物属草食性珍稀药用反刍动物,可为缓解野外种群的生存压力提供更多的麝香产品,以林麝为主的麝类驯养种群的持续发展对提高种源品质及麝资源保护作用明显。1麝的应激反应及引种、救护1.1应激反应研究显示,鸟、兽类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往往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失调、功能紊乱,或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障碍,引发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植物性神经系统 草食性 反刍动物 机能失调 呼吸系统 林麝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