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隆植物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1
作者 权佳馨 刘晓 岳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7,共11页
自然环境中的资源通常呈现出异质性分布模式。克隆植物在应对不均匀分布的资源时,能够有选择地放置其新生分株来实现对新生境的占领,以此提高整个基株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有效地利用斑块状分布的资源。此外,克隆植物在维持群落生产... 自然环境中的资源通常呈现出异质性分布模式。克隆植物在应对不均匀分布的资源时,能够有选择地放置其新生分株来实现对新生境的占领,以此提高整个基株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有效地利用斑块状分布的资源。此外,克隆植物在维持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对异质性资源环境中克隆植物的生境选择研究备受关注。在介绍生境选择和觅食行为的基础上,从克隆植物养分吸收结构的选择性放置、生长构型和生物量分配模式3方面阐述了克隆植物生境选择行为的表现和方式,并从克隆植物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信息、克隆整合是否影响植物生境选择以及表观遗传记忆对生境选择行为的调控等方面,对相关领域主要的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并提出了克隆植物生境选择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方向,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植物的生境选择行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觅食行为 生境选择 资源异质性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中段草本药用植物种间联结性与海拔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丛晓峰 陈艳 +3 位作者 陈昊 李为民 李思锋 柏国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6,共8页
以秦巴山区中段常见的21种草本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种间联结系数(AC)、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χ统计,对具有显著正联结性的草本药用植物与海拔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草本药用植物种间联结系数较低,物种分布... 以秦巴山区中段常见的21种草本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种间联结系数(AC)、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χ统计,对具有显著正联结性的草本药用植物与海拔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草本药用植物种间联结系数较低,物种分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种间关系松散。2)贯众与井栏边草、龙芽草与金钱草、龙芽草与车前草、海金沙与紫菀、天名精与一年蓬、天名精与野菊、腹水草与石韦、腹水草与一年蓬、紫花地丁与车前草、紫花地丁与一年蓬、车前草与一年蓬、淫羊藿与黄精显著正联结;井栏边草与石韦呈显著负联结。3)呈显著正联结关系的物种对显著正联结时的相对海拔高度占此物种对垂直分布重叠时的相对海拔高度的比例各不相同,所处的位置也有所差异。呈显著联结关系的物种对在高海拔区域联结性降低,呈现无联结状态。4)2个物种对生境的相似性也可产生负联结关系。在对相同环境资源的竞争中,某一种群优势越强,负联结性就越显著。研究认为,将种间联结性与海拔分布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物种间的协作与竞争关系,对该区草本药用植物的生态化种植与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药用植物 种间联结性 海拔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中低海拔山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及坡向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丛晓峰 陈昊 +3 位作者 李丹 张宇军 李为民 柏国清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39-47,共9页
为了研究陕南中低海拔山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坡向、海拔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区内设置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方91处,统计分析了每150 m海拔区间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29科、31... 为了研究陕南中低海拔山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坡向、海拔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区内设置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方91处,统计分析了每150 m海拔区间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29科、312属、460种;阴坡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均多于阳坡;相同坡向内草本植物的科、属、种数量最多,灌木次之,乔木最少。(2)除草本植物的H、D值外,其他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异系数阴坡均大于阳坡;阳坡海拔1250 m以上草本植物物种数逐渐降低,优势种逐渐显现;在阴坡,海拔500—650 m处草本植物物种数最多,而海拔1400—1550 m灌木的个体数量最多。(3)回归分析中,多样性指数与海拔之间大多能呈现较好的拟合效果。阴、阳坡向内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先降低再升高,海拔950 m以上,阴坡乔木层的H、M值大于阳坡,差异显著(P<0.05);而D、J值差异不显著。阴坡灌木层的H、J、M值在海拔800 m处呈现单峰格局;阳坡灌木层的H、M值在研究区域内单调升高,而J值与海拔之间没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在研究区内,阳坡草本层的H、J、M值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再降低趋势,而阴坡草本层各指数与海拔之间没有很好的拟合效果。(4)不同层次间相关性检验中,阳坡乔木层H值与灌木层的H、D、M为显著负相关(0.01<P≤0.05),乔木层的J值与灌木层的J值、灌木层的J值与草本层的J值为显著正相关(0.01<P≤0.05);阴坡灌木的多样性指数与草本层各指数(D值除外)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均达不到显著水平。(5)阳坡的种间共同出现率的峰值位于海拔800—950 m、950—1100 m的两个区间内,最低值在海拔1100—1250 m、1250—1400 m两个区间内。阴坡的峰值海拔比阳坡峰值海拔高100—400 m,而最低值所处的海拔区间与阳坡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山区 植物多样性 海拔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