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被子植物两个新记录属——守宫木属和杜茎山属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富荣 黎斌 +4 位作者 程蓓蓓 何社 胡兰 寻路路 郑勇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标本查阅、比对,发现了陕西省被子植物的两个新记录属,分别为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守宫木属(Sauropus Blume.)和报春花科(Primulaceae)杜茎山属(Maesa Forssk),对应的新记录种分别为苍叶守宫木(Sauropus garretti...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标本查阅、比对,发现了陕西省被子植物的两个新记录属,分别为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守宫木属(Sauropus Blume.)和报春花科(Primulaceae)杜茎山属(Maesa Forssk),对应的新记录种分别为苍叶守宫木(Sauropus garrettii Craib)和湖北杜茎山(Maesa hupehensis Rehd.)。本研究对两个新记录属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描述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同时提供了两个物种野外照片及植株、叶片、花、果的照片。两个新记录属和种的发现不仅对陕西省植物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区域相关类群的志书编写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植物标本馆(SDFGR,the herbarium of Shandong Forest and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 Center)和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植物标本室(XBGH,the herebarium of Xi’an Botanical Garden,Shaanx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宫木属 苍叶守宫木 杜茎山属 湖北杜茎山 陕西省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植物新记录--武陵山鳞毛蕨
2
作者 徐婷 王磊 +3 位作者 唐剑泉 王军 张伟 刘丹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陕西省蕨类植物种类及分布,在陕西省汉中地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对调查到的植物进行标本采集和照片拍摄,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为陕西省新记录植物。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提供了标本及特征照片。通过DNA... 为进一步明确陕西省蕨类植物种类及分布,在陕西省汉中地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对调查到的植物进行标本采集和照片拍摄,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为陕西省新记录植物。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提供了标本及特征照片。通过DNA高通量测序,测定rbcL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物种与武陵山鳞毛蕨(Dryopteris wulingshanensis)的序列聚为一个分支。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此物种为陕西省植物新记录-武陵山鳞毛蕨。同时发现该种与吉首鳞毛蕨(Dryopteris jishouensis)的亲缘关系较近,可从叶柄基部维管束、叶形、叶片长宽比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区分。此次武陵山鳞毛蕨天然居群为陕西省首次发现,扩大了武陵山鳞毛蕨的已知分布范围,丰富了陕西省物种资源多样性,为陕西省的植物区系补充了新的资料。凭证标本现存于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标本馆(S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鳞毛蕨科 新记录 武陵山鳞毛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睡莲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淑娟 尉倩 +3 位作者 陈尘 张燕 吴永朋 余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835,共7页
睡莲在水景园、水体净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及育种成果等方面综述了中国睡莲育种研究的进展。(1)中国睡莲的物种多样性日渐丰富。中国原产5个原生种,仅占全球资源(50余种)的1... 睡莲在水景园、水体净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及育种成果等方面综述了中国睡莲育种研究的进展。(1)中国睡莲的物种多样性日渐丰富。中国原产5个原生种,仅占全球资源(50余种)的10%,花色单一且产地偏远;1950年前仅有2个品种。通过半个世纪来的引种驯化,目前已保存原生种30个、园艺品种400余个;并摸清了睡莲属各亚属的开花生物学习性,为杂交育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育种目标以特异花色为主。中国睡莲育种研究始于1998年,前10年以特异花色为育种目标,近10年紧跟国际睡莲育种趋势,以蓝紫色耐寒睡莲和亚属间杂交为主;但与中国的市场需求结合不好,缺乏独特的育种目标。(3)育种手段多样化。杂交组合已从种内、种间发展到亚属间,发明了免去雄的睡莲杂交技术,提高了杂交育种效率;初步分析了部分睡莲的遗传规律,物理和化学诱变、倍性育种和转基因等新技术已经应用到睡莲育种中,并取得成效。(4)育种成果显著。在过去的近20年间,中国已育成新品种205个,其中中国鉴定18个、国际登录187个;红焰焰、蓝剑、天赐和侦探艾力卡4个新品种在国际睡莲新品种竞赛中荣获6个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属 种质资源 开花生物学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念东 张硕伦 +1 位作者 梁毅轩 毛祝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8,共11页
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植被恢复技术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植被恢复不仅能固土防护,还能提高边坡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依据黄土高... 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植被恢复技术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植被恢复不仅能固土防护,还能提高边坡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依据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梳理了中外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历程和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喷播修复和覆坡修复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优劣,针对立地条件和环境特征选择性地使用,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土壤基质改良和技术创新是提升边坡生态修复效果的关键。同时,建议结合遥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与精准度。最后,呼吁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边坡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黄土边坡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忍冬属植物开花过程中花色和色素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安成 尉倩 +4 位作者 王峰伟 柏国清 王庆 李淑娟 李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5种忍冬属藤本植物为试料,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色及其有关色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各个种的花色变化明显,花中有关色素的质量分数普遍发生明显的变化.忍冬花蕾初期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随着花朵发育,叶绿素呈下降趋势;各... 以5种忍冬属藤本植物为试料,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色及其有关色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各个种的花色变化明显,花中有关色素的质量分数普遍发生明显的变化.忍冬花蕾初期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随着花朵发育,叶绿素呈下降趋势;各个种之间类胡萝卜素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忍冬开花过程中在花朵中没有检测到花青苷,火焰忍冬、贯月忍冬和台尔曼忍冬花朵红色主要是花青苷类物质的成色作用;格雷姆忍冬的呈色主要为黄酮类物质的作用,忍冬和火焰忍冬随着花蕾发育到开花过程中总黄酮和黄酮醇呈下降趋势,贯月忍冬和台尔曼忍冬总黄酮和黄酮醇含量在开花过程中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忍冬属植物花中各色素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影响花的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属 花色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3种苔藓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浩 王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1-15,共5页
为耐旱苔藓在干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应用提供依据,以大灰藓、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为试验材料,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再进行复水试验,探究干旱胁迫对苔藓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 为耐旱苔藓在干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应用提供依据,以大灰藓、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为试验材料,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再进行复水试验,探究干旱胁迫对苔藓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脯氨酸、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的变化明显,大灰藓的变化较稳定;大灰藓和白发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后减,细叶小羽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复水后,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大灰藓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3种苔藓的相对电导率并无显著变化;白发藓耐旱性最强,其次为大灰藓,细叶小羽藓的耐旱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耐旱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邓小明 呼海涛 +3 位作者 卜书海 黎斌 葛琛 李梅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3,共8页
秦岭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水塔”。秦岭众多的水系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对陕西秦岭地区湿地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湿地资源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的... 秦岭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水塔”。秦岭众多的水系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对陕西秦岭地区湿地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湿地资源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秦岭湿地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湿地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笔记:从自然中来,到科学中去
8
作者 谢斌 张宇军 王雅婧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了加强学生对如何观察和记录自然笔记的了解,以陕西省历届自然笔记大赛中的作品为例,分析自然笔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何观察记录、如何体现科学性、持续观察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笔记 科学教育 持续观察 科学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西安露地栽培杜鹃花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仁娜 王亚玲 +5 位作者 闫会玲 李阳 刘立成 毛祝新 柏国清 路强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67-70,共4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西安地区栽培的30个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选定指标的评价结果,将30个品种分为4个等级:一级(≥4.75分),共4个品种;二级(4.00~4.50分),共10个品种;三级(3.50~3.75分),共11...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西安地区栽培的30个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选定指标的评价结果,将30个品种分为4个等级:一级(≥4.75分),共4个品种;二级(4.00~4.50分),共10个品种;三级(3.50~3.75分),共11个品种;四级(<3.50分),共5个品种。综合评价结果与杜鹃花实际种植性能相一致,为西安杜鹃花品种选育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品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及周边观赏草应用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寻路路 原雅玲 +3 位作者 丁芳兵 余刚 王琪 吴永朋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289-2294,共6页
对西安市周边11个样点应用的观赏草种类及应用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应用的观赏草共计39种(品种),分别属于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灯心草科、香蒲科、木贼科,应用最多的属是禾本科的芒属(Miscanthus Anderss.)和狼尾... 对西安市周边11个样点应用的观赏草种类及应用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应用的观赏草共计39种(品种),分别属于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灯心草科、香蒲科、木贼科,应用最多的属是禾本科的芒属(Miscanthus Anderss.)和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应用频度最多的种是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cv.Gracillimus),种类最丰富的样点是西安市雁塔南路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观赏草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孤植、丛植、片植、地被,搭配方式有水体搭配、岩石搭配、乔灌木搭配、宿根搭配等,应用类型最多的是片植。综合分析表明,很多观赏草已在西安市得到应用,但不均衡,今后需要丰富观赏草种类,适当开发乡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草 种类 应用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50种大丽花的园林观赏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仁娜 李艳 +4 位作者 王宏 赵宁 李阳 路强强 杨群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68-72,共5页
评价西安植物园主要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品种资源的观赏性,为西安观赏大丽花的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运用灰色系统对50种大丽花的花直径、花梗长、株高、单朵花期等主要性状进行赋值,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大丽花在... 评价西安植物园主要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品种资源的观赏性,为西安观赏大丽花的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运用灰色系统对50种大丽花的花直径、花梗长、株高、单朵花期等主要性状进行赋值,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大丽花在西安地区的观赏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序,结果表明,云锁莲峰、雪中情与理想种的关联度达0.80,指标因子的综合表现最好,其观赏性最高。根据大丽花品种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 灰色关联度分析 观赏性评价 西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渣腐熟微生物组方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智坤 路强强 +3 位作者 任英英 张昭 赵宁 黄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4-501,共8页
为实现蘑菇渣的资源化利用,采用7种常见腐熟微生物菌株,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复配对蘑菇渣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T14(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具有... 为实现蘑菇渣的资源化利用,采用7种常见腐熟微生物菌株,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复配对蘑菇渣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T14(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具有更好的腐熟效果,发酵堆体温度最高达到63 ℃,≥55 ℃持续时间长达12 d,有效活菌数达0.26亿cfu·g^-1,均优于其他处理,pH值和色泽也达要求;腐熟后氮、磷、钾总养分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全氮含量提高了36%,达到21.1 g·kg^-1;全磷(P2O5)含量提高了66%,达到10.1 g·kg^-1;全钾(K2O)含量提高了38%,达到25.9 g·kg^-1;有机质降解后含量降至585.4 g·kg^-1。植物种子萌发与生长试验表明,高羊茅和黑麦草的种子发芽指数(GI)均大于0.85,分别为1.21、1.14,高羊茅的茎长和地上鲜质量分别增加了24.4%和29.3%,黑麦草的茎长和地上鲜质量分别增加了33.3%和36.8%。蘑菇渣堆肥产品养分含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兴有机肥产品,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渣 微生物组方 腐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叶子 陈智坤 +3 位作者 王铮 吴桐 张颖萍 徐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8-38,共11页
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有机磷农药的安全替代品,因此当有机磷农药被禁限使用时,其应用显著增加。目前,拟除虫菊酯销量约占世界杀虫剂总额的20%。这类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针... 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有机磷农药的安全替代品,因此当有机磷农药被禁限使用时,其应用显著增加。目前,拟除虫菊酯销量约占世界杀虫剂总额的20%。这类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发出多项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法高效环保、成本低廉,已成为修复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最优方法。笔者综述了最新分离的拟除虫菊酯降解菌株及其特性;拟除虫菊酯降解酶及其基因;拟除虫菊酯及其代谢产物(间苯氧基苯甲酸等)的降解途径。此外,还提出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微生物降解 降解酶 降解途径 间苯氧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尾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方圆 赵雪艳 李艳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百尾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以肉质化的根状茎入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文章对百尾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论述了百尾参药源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分析了百尾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止咳镇痛、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治... 百尾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以肉质化的根状茎入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文章对百尾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论述了百尾参药源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分析了百尾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止咳镇痛、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治疗活性;阐述了外植体、激素等对组培的影响,以期为百尾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尾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玉簪新品种在西安的引种及园林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卜洁 李淑娟 +5 位作者 原雅玲 陈尘 尉倩 余刚 王琪 张燕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5期76-78,共3页
为了丰富西安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的种类,引进9个玉簪新品种在西安地区的栽培。结果表明,玉簪品种‘金鹰’‘白环’‘芳香花束’‘边界街’‘沃尔维恩’‘尤尼维塔’‘红公鸡’‘白羽’‘8月圆月’等在西安地区表现良好,对立地环境和盆栽... 为了丰富西安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的种类,引进9个玉簪新品种在西安地区的栽培。结果表明,玉簪品种‘金鹰’‘白环’‘芳香花束’‘边界街’‘沃尔维恩’‘尤尼维塔’‘红公鸡’‘白羽’‘8月圆月’等在西安地区表现良好,对立地环境和盆栽环境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高的园林绿化和园艺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 引种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石新卫 路强强 +3 位作者 李晓君 周亚福 万一 李为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7-212,共6页
以华中五味子藤茎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ABTS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全面了解华中五味子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藤茎中药效成分及活性作用。结果表明:1)从... 以华中五味子藤茎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ABTS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全面了解华中五味子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藤茎中药效成分及活性作用。结果表明:1)从藤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pinobatol(2)、Matairesinol 4′-O-glucoside(3)、(-)-secoisolariciresinol-O-a-L-rhamnopyranoside(4)、(-)-secoisolariciresinol 9-O-α-L-arabinopyranoside(5)、(-)-儿茶素(6)和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2)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2~7清除ABTS自由基IC 50值分别为14.43、13.45、7.39、3.84、1.88、14.11μg·mL-1;化合物4~6抗氧化活性与阳性对照品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ABTS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倍性紫果猕猴桃雌雄株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的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桂军 贾存智 +4 位作者 邓娴 韩小春 孟长军 毛祝新 张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为猕猴桃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比较不同倍性紫果猕猴桃雌雄株光响应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倍性和性别均显著影响猕猴桃对光强的响应,随光强的增加,各试样光响应曲线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高光强下,高倍性小种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 为猕猴桃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比较不同倍性紫果猕猴桃雌雄株光响应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倍性和性别均显著影响猕猴桃对光强的响应,随光强的增加,各试样光响应曲线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高光强下,高倍性小种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雄株对高光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光合速率达最大后其下降幅度更大。2)性别能显著影响猕猴桃叶片叶绿素含量,雄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雌株,其中,Aa8x(♂)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最高,分别达16.74mg/g、6.15mg/g、22.89mg/g和3.50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果猕猴桃 倍性 雌雄异株 光响应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莲(Victoria)杂交后代表型观察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淑娟 尉倩 +2 位作者 尚煜东 吴永朋 刘安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4-983,共10页
以克鲁兹王莲ב朗伍德王莲自交后代’的58个后代为材料,观察分析了叶片卷边颜色、花蕾形状、萼片颜色、萼片着刺数、第1晚和第2晚花色等10个主要性状的分离情况,并对个体性状分离类型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其后代性状分离极为广泛... 以克鲁兹王莲ב朗伍德王莲自交后代’的58个后代为材料,观察分析了叶片卷边颜色、花蕾形状、萼片颜色、萼片着刺数、第1晚和第2晚花色等10个主要性状的分离情况,并对个体性状分离类型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其后代性状分离极为广泛,主要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第1晚内瓣色、拟雄蕊尖色、第2晚内瓣色、第2晚外瓣色及第2晚内外瓣色差5个性状之间有高度或显著相关性,其余相关性较低;卷边色、蕾形、萼片颜色、着刺数及第1晚外瓣色5个性状独立遗传的可能性大。个体性状分离类型丰富,主要可分为7大类,绿叶粉花白芯型、红叶玫红花白芯型、绿叶玫红花深玫红芯型、红叶玫红花深玫红芯型、绿叶深玫红花白芯型、红叶粉花深玫红芯型、绿叶萼多刺玫红花白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莲 杂交 后代 性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野生山丹遗传多样性表型及ISSR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芳兵 孙伟博 +2 位作者 原雅玲 寻路路 张蕾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24-27,共4页
对采自秦岭地区的9个山丹野生居群材料,采用表型结合内部简单序列重复(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山丹居群5个表型性状中,除茎粗指标在9个居群之间差异不显著外,花柱长度、花丝... 对采自秦岭地区的9个山丹野生居群材料,采用表型结合内部简单序列重复(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山丹居群5个表型性状中,除茎粗指标在9个居群之间差异不显著外,花柱长度、花丝长度、株高及鳞茎最宽直径4个表型性状中部分居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用ISSR标记筛选获得的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3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获得2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45.0%,居群内多态性位点率在36.5%~55.2%之间,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居群地理位置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 秦岭地区 遗传多样性 ISSR 野生居群 多态性位点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蕊猕猴桃新品种——秦紫1号
20
作者 吴永朋 张莹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第11期58-58,共1页
"秦紫1号"是从秦岭野生黑蕊猕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18年4月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定名。该品种成熟时,外果皮红紫色,光滑无毛,果肉红紫色,果实短圆形,纵径2.88 cm,横径2.17... "秦紫1号"是从秦岭野生黑蕊猕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18年4月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定名。该品种成熟时,外果皮红紫色,光滑无毛,果肉红紫色,果实短圆形,纵径2.88 cm,横径2.17 cm,单果重9.2 g,总糖7.48%,总酸1.11%,维生素C含量0.50 mg/g,可溶性固形物13.8%。果实不耐贮藏,容易后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权 黑蕊猕猴桃 耐贮藏 单果重 可溶性固形物 横径 红紫色 外果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