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访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肖路平 白小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54-1454,共1页
目的分析家庭访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其中一组采用自我管理的康复模式,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接受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家庭访视,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家庭访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精神病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其中一组采用自我管理的康复模式,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接受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家庭访视,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家庭环境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访视可有效改善其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访视 精神分裂症 家庭环境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界兴 杨端卓 +2 位作者 王波 申军 康萍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447-3450,3454,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状态、神经递质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PSD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状态、神经递质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PSD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此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及匹斯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χ^2=4.242,P=0.039)。治疗后,2组HAMD评分、NFD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2组血清5-HT、NE及D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PS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减轻,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加味甘麦大枣汤 黛力新 抑郁状态 神经递质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伟 师建国 +2 位作者 吴斌 敖磊 张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65-156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D1 receptor,DRD1)基因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内rs4532(-48A/G)和第二外显子内3′非翻译区rs686两个SNPs位点和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238例(海洛因依赖组...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dopamine D1 receptor,DRD1)基因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内rs4532(-48A/G)和第二外显子内3′非翻译区rs686两个SNPs位点和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238例(海洛因依赖组)及健康体检者312例(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rs4532和rs686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HaploView4.0及SPSS13.0软件分析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海洛因依赖组与对照组DRD1基因rs686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洛因依赖组rs686位点的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005,P=0.014,OR=1.434,95%CI(1.074,1.915)〕。海洛因依赖组与对照组DRD1基因rs4532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D1基因rs686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相关,携带有rs686多态性位点A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对海洛因产生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1受体基因 海洛因依赖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萍 唐兴 +5 位作者 崔龙彪 张斌 王虹 姜金波 白国艳 印弘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4-132,共9页
目的:本研究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参考标准,评价了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能力,并评估了MR图像的神经解剖学特征。方法: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神经发育异常可能的孕妇共计263例,对其胎儿头颅MR图像进行评估。结果:胎儿MRI... 目的:本研究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参考标准,评价了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能力,并评估了MR图像的神经解剖学特征。方法: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神经发育异常可能的孕妇共计263例,对其胎儿头颅MR图像进行评估。结果:胎儿MRI累计诊断25例ACC,其中24例未被超声检查发现。超声检查诊断ACC的准确性为91%。另外,MRI发现了3例具有相似形态学特征的ACC,即非典型泪滴征。结论:与超声检查相比,MRI检测ACC更加准确。非典型泪滴征是ACC少见且特殊的MRI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 胎儿 胼胝体发育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2992例次丙戊酸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丁靖 蒙卓成 +6 位作者 张燕 崔小花 刘家瑞 贺娇 张阳 李亚娟 杨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923-2929,共7页
背景丙戊酸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广泛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尽管丙戊酸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丙戊酸TDM结果,为丙戊酸治疗双相情感障... 背景丙戊酸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广泛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尽管丙戊酸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丙戊酸TDM结果,为丙戊酸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个体化、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瑞美医学实验室Lis信息检索系统,收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2021年所有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TDM原始数据、监测例数、监测频次等。根据《神经精神药理学与药物精神病学协会(AGNP)-神经精神TDM共识指南》推荐的治疗窗浓度参考范围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丙戊酸TDM在低于治疗窗(<50 mg/L)、治疗窗内(50~100 mg/L)和高于治疗窗(>100 mg/L)的分布情况。采用Med Calc 5.2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431例患者共计监测2992次,其中男性监测1637次,女性监测1355次。与2019年监测次数相比,2020年及2021年监测次数分别增长54.93%、44.00%。2992例监测样本中,仅接受1次监测的占比约为74.41%;监测频次为1次的门诊患者比例高于住院患者(χ^(2)=95.15,P<0.001);监测频次为2、3次以上的住院患者比例均高于门诊患者(χ^(2)=49.41、34.24,P<0.001)。门诊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低于住院患者(Z=-11.60,P<0.001);男性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低于女性患者(Z=-4.39,P<0.001);不同年龄段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P>0.05)。2019—2021年丙戊酸TDM在治疗窗内的监测比例为57.72%,高于在低于治疗窗及高于治疗窗的监测比例(χ^(2)=155.38、1216.68,P<0.001)。不同年份、年龄段、性别丙戊酸TDM在低于治疗窗、治疗窗内、高于治疗窗的监测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及总体样本丙戊酸血药浓度均为40~80 mg/L,稍低于AGNP共识推荐的丙戊酸“治疗窗浓度参考范围”(50~100 mg/L)。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进行个体化给药以提高丙戊酸血药浓度在治疗窗的比例,同时应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丙戊酸TDM的重视程度,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窗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出院者住院医疗费计算口径及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彩侠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住院医疗费 出院者 口径 医院工作效率 卫生部门 医院经费 数据信息 管理医院 医院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电休克治疗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心率、血压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白小娜 肖路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探索传统电休克治疗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心率、血压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120例患者经密切... 目的探索传统电休克治疗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心率、血压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12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对照组电刺激后8 min心率、电击刺激后最低心率、电击刺激后最高心率、疗程结束后心率均低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传统电休克治疗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相比,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电休克 无抽搐电休克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