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邵亚婷 黄馨谅 白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缬沙坦8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氢氯噻嗪12.5mg/次,1次/d,... 目的: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缬沙坦8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氢氯噻嗪12.5mg/次,1次/d,两组均在晨起服用,服用疗程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变化,并进行疗效判定,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肌质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平均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M、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噻嗪、缬沙坦联合用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单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氢氯噻嗪 联合用药 老年高血压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邓景元 刘亚民 +2 位作者 吕雅丽 杨林 冯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计3 545名研究对象,其中PSD患者1 493例,非PSD患者2 052例。PSD与大脑不同病变部位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左半球1.60(1.39~1.83)(P<0.001)、大脑前部2.76(1.60~4.75)(P<0.001)、额叶2.11(1.00~4.45)(P=0.05)和皮质层2.22(0.74~6.62)(P=0.15)。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者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在右半球者的1.60倍,病变部位为大脑前部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为后部的2.76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前部是发生PSD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病变部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