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血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贺菲菲 宋民喜 +2 位作者 徐琳 贾睿博 张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73-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血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8月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5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基础胰岛素...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血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8月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5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接受利拉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利拉鲁肽组,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糖脂代谢指标水平、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利拉鲁肽组外周血中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外周血中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血清中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氢(LHP)的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在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入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控制机体糖脂代谢水平并抑制全身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基础胰岛素 糖代谢 血脂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和甲状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黑利娟 王娟红 +4 位作者 魏威 方航荣 段瑛 马士芬 徐俊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1-605,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的关系,阐明IL-6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5例PTC患者(病例1组)、5例桥本甲状腺炎(HT)并发PTC患者(病例2组)和5名查体正常人(正常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的关系,阐明IL-6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5例PTC患者(病例1组)、5例桥本甲状腺炎(HT)并发PTC患者(病例2组)和5名查体正常人(正常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6水平。收集20例PTC (PTC组)、15例HT并发PTC患者(HT+PTC组)病变甲状腺组织和18名正常人(对照组)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组织中IL-6、IL-6受体(IL-6R)、核因子κB (NF-κB)和RET/PT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IL-6、IL-6R与RET/PTC、NF-κB表达的关联性。结果:PTC患者甲状腺组织内上皮细胞复杂乳头状增生伴细胞核毛玻璃样,并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HT并发PTC患者甲状腺组织中除了PTC典型病变外,还可以看见弥漫淋巴组织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增生与萎缩甲状泡上皮共存伴甲状腺上皮嗜酸性变,间质纤维化;正常甲状腺组织小叶结构存在,滤泡细胞大小一致。ELISA法检测,PTC组和HT并发PTC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IHC法检测,PTC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IL-6、IL-6R、NF-κB和RET/PTC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IL-6、IL-6R与NF-κB、RET/PTC蛋白表达有关联(P<0.05)。结论:IL-6可能通过RET/PTC-NF-κB信号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ΚB RET/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晓明 李超 程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4581-4584,共4页
肾动脉狭窄是目前发病率上升较快的一种外周血管疾病,常可导致严重、顽固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致残率、致死率高,病因多样。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国内肾动脉狭窄的第三位病因,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常被忽略,因此,临床实践中误诊、漏诊情... 肾动脉狭窄是目前发病率上升较快的一种外周血管疾病,常可导致严重、顽固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致残率、致死率高,病因多样。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国内肾动脉狭窄的第三位病因,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常被忽略,因此,临床实践中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就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