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华武术之“势”的内涵解析与当代发展研究
1
作者
周雨芃
杨建营
+4 位作者
陶玉流
徐晓烜
樊春鹏
贺彦囡
王贵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针对武术界不少专家学者对武术的“势”缺乏应有认识的情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为出发点,重点解析了中华武术之“势”的内涵,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中华武术的“势”最初是指“具有战术意图的攻防(单个或组合动...
针对武术界不少专家学者对武术的“势”缺乏应有认识的情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为出发点,重点解析了中华武术之“势”的内涵,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中华武术的“势”最初是指“具有战术意图的攻防(单个或组合动作)变化”;(2)众多武术拳种流派的技术根源可追溯至《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部分流派直接选取该篇中的内容,并以特定拳势技术为核心,创编出诸多衍生动作;另一些流派则依据自身的技击理念,对书中技术进行适应性调整,最终形成了技术多元、风格各异的武术拳种流派体系;(3)在武术持续演进的历程中,“势”的技术体系得以不断丰富与拓展。一方面,衍生出旨在提升格斗实战能力的基础性功法;另一方面,发展出适用于表演展示的花法技术动作,这些动作在艺术表现层面丰富了武术的内涵;(4)从当下武术领域的发展需求来看,亟需对“势”的技术展开更为精细的提炼与归纳总结。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将所提炼出的基本功以及单个技术动作重新进行分类整合。习练者以此为切入点,在扎实掌握基本功与单个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针对“势”展开专项训练,进而与竞技体育的标准和模式相契合,实现中华武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化形态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势
解析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武术之“势”的内涵解析与当代发展研究
1
作者
周雨芃
杨建营
陶玉流
徐晓烜
樊春鹏
贺彦囡
王贵
机构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扬州市第一中学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花园小学
固原市第四中学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发展体系研究”(19BTY113)。
文摘
针对武术界不少专家学者对武术的“势”缺乏应有认识的情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为出发点,重点解析了中华武术之“势”的内涵,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中华武术的“势”最初是指“具有战术意图的攻防(单个或组合动作)变化”;(2)众多武术拳种流派的技术根源可追溯至《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部分流派直接选取该篇中的内容,并以特定拳势技术为核心,创编出诸多衍生动作;另一些流派则依据自身的技击理念,对书中技术进行适应性调整,最终形成了技术多元、风格各异的武术拳种流派体系;(3)在武术持续演进的历程中,“势”的技术体系得以不断丰富与拓展。一方面,衍生出旨在提升格斗实战能力的基础性功法;另一方面,发展出适用于表演展示的花法技术动作,这些动作在艺术表现层面丰富了武术的内涵;(4)从当下武术领域的发展需求来看,亟需对“势”的技术展开更为精细的提炼与归纳总结。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将所提炼出的基本功以及单个技术动作重新进行分类整合。习练者以此为切入点,在扎实掌握基本功与单个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针对“势”展开专项训练,进而与竞技体育的标准和模式相契合,实现中华武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化形态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
武术
势
解析
传承
发展
Keywords
Wushu
Shi
analysis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华武术之“势”的内涵解析与当代发展研究
周雨芃
杨建营
陶玉流
徐晓烜
樊春鹏
贺彦囡
王贵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